中医治疗小儿高热的体会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兒高热 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4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04-01
  发热时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高热占儿科急诊的大部分。中医中药对于小儿高热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现将中医治疗小儿高热的一些体会简述如下:
  (2)病因病机
  1、邪盛:一般来讲外邪亢胜,可引起高热;外邪衰微,多导致低热,但也要看小儿的体质情况。小儿为阳体,诸邪易如化热,化火,寒邪可以化热,热邪可以化火。如果患儿平素阳气较旺盛。则化热化火的程度较快。发热也高。如果患儿平素体弱阳衰,外邪化热化火过程较慢而发热亦轻。但发热是正气与邪气交争的病象,若正气无力与邪交争,虽然发热不高,甚至体温低于正常,反而病情更加严重。
  2、热入阳明:阳明是多气多血之经,外邪传入阳明,就会表现为明显的热象,包括高热、烦躁、口渴、便干等。
  3、邪传入少阳或邪伏膜原:外邪开始入里而尚未入里,邪正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出现寒热往来,开始先凛凛恶寒,继而蒸蒸发热,至于邪伏膜原,膜原也属半表半里。痰湿易于留聚,若外邪侵袭膜原且与痰湿相合,则久留而不去,出现长期寒热往来。
  4、内有积滞郁热:不少患儿素有积滞,积久生热,这样平时就有明显的滞热,如果在此基础上又感受了外邪,外邪与里热相博结,就会出现明显的热象,发热也较高。
  5、重伤阴液:由于邪热的耗灼,或由于误下、误汗、邪热不减,而阴液先伤。这样阴不制阳,火邪炽盛,同样可以引起高热。
  二、辨证要点
  对于小儿高热的辩证,必须抓住三个环节:辨表里、辨邪之性质、辨邪正关系。
  1、辨表里:一般来说,小儿高热以温病为主,对于表里的辩证,仍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结合参考六经辨证。
  2. 辨邪之性质:一般分为寒、热、毒、食、湿、痰等方面。寒:主要为表寒,证见发热,恶寒轻,微汗。里热:证见烦躁、口渴、便秘、苔黄、舌红、脉数等。毒:多见咽喉红肿或化脓,腮颈肿痛,疮疖臃肿等。食:主要指宿食停滞,证见食减、恶心、呕吐、腹胀、苔厚腻等。湿:多见面黄、厌食、恶性呕吐、便溏、困倦、脉滑或濡。痰:多见咳嗽痰鸣,胸膈满闷,或神志不清,苔腻滑,脉弦滑等证。
  3. 辨邪正关系:分析邪正的消长关系,对判断疾病的进退,预后之好坏,都有很大帮助。同时只有了解了邪正对比,才能正确的运用祛邪和扶正等法则。一般多见以下三种情况:a邪正俱盛,高热,无虚像可见;b邪正俱衰,低热,有明显虚像;c正虚邪实,可见高热,但同时也有虚象,如精神萎靡,面色晦暗,唇舌干燥,脉象细弱等。对高热患儿来说,以a b两种情况为多。
  三、治疗要点
  对于小儿高热,在治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可能用几个固定方药来解决,实践证明,如果掌握好解表、清热、扶正三个主要法则,就可以基本上掌握治疗高热的要领。
  1、解表:是治疗外感热病的一个重要法则。不仅早期需要解表,就是中期,甚至后期也往往需要采取清透兼施的方法,不使外邪深陷危害。但是对于解表透邪的方式以及用药选择,不同情况应有所区别。早期表实,汗而散之;中期里热炽盛,表邪未解,则需开达;后期邪热深入营阴,可用青蒿等向外引透。
  2、清热:清法对小儿高热是最基本的法则。但必须根据热邪的不同性质和不同部位,采取不通过的清法。一般的热邪,可用清热泻火法,如为湿热,则用清热化湿法,如为滞热,就需清热导滞法,如为毒热,久用清热解毒之品,如果是阴虚热炙,就需滋阴清热。
  3、扶正:对高热病例,治疗总是以祛邪为主,“邪去则正安”。但在一定的情况下,正气耗伤明显,就需要祛邪扶正,同用在正虚邪实的情况下,而且正确运用扶正与祛邪的方法,是治疗“正虚邪实”的关键。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于中医急诊辨证治疗胸痹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胸痹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患病情况等基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西医治疗手段,口服硝苯地平片进行治疗;实验组在传统西医治疗手段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银杏酮酯滴丸,疗程为7天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对糖尿病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148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对其进行系统的指导,以促进患者行为改变为目标,采用床边、集体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及与患者商讨形式进行教育,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不断评价患者知识掌握及行为改变状况,及时发现影响患者行为改变的因素,并教會患者应对技能。在患者出院后进行3个月追踪随访。结果: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饮食、运动、监测依从性提高,空腹血糖、餐后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对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具有的效果,以期为今后此种病症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8例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肩井、风池、肩贞、天宗、百会、晴明等穴位进行中医针灸治疗,统计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为期3至15天的中医针灸治疗后,本组28例頸椎小关节错缝患者中,19例治疗成功,7例有效,2例治疗失败,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在对颈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在治疗跟骨骨刺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自拟中药方,通过内服和外熏洗治疗患者跟骨骨刺。结果:临床治疗患者60例,治愈 40例,显效15 例,无效5例。结论: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跟骨骨刺疗效显著。  关键词:跟骨骨刺 中药治疗 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99-02  跟骨骨刺是由跟骨结节处发生损伤性炎症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99-01  糖尿病足的病因是气虚阳衰寒凝,气血不能帅血,阳衰不能温煦,寒凝则则血液瘀滞不行,久之则肢端坏死而成坏疽,临床主要表现为足部麻木变凉,出现肿胀或紫色,感觉减退,疼痛、溃疡及坏疽,抗感染力下降,伤口愈合缓慢,甚至无法愈合而截肢,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和影响了患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慢性胃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8例慢性胃炎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3%、80%,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比价值较高。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餐前0.5
期刊
摘要:中药外用制剂避免了由胃肠道给药,不会对肝脏及胃肠道造成破坏,经皮肤或者粘膜给药可进一步促进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提高,达到全身治疗的有效目的。随着临床新理论与新技术的不断完善,中药外用制剂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在诸多病症的诊疗特别是在皮肤科皮肤病症的治疗方面已经发挥出重要价值。本文就中药外用制剂在皮肤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中药外用制剂;皮肤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期刊
摘要: 通过查阅近年来中药巴布膏剂实验性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从该制剂的基质研究、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表明巴布制剂做为一种新型的草药贴膏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能逐渐取代传统的 。  关键词: 巴布膏、基质、制备工艺、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94-01  巴布膏概况  巴布膏最早出现于
期刊
摘要:中医学、藏医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系统丰富的理论,同属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中藏医学为人民的生命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在治疗比较顽固的疾病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中医学;藏医学;比较  【中图分类号】R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01-02  1.中医学和藏医学病因病机理论的比较  病因的概念,主
期刊
摘要:在我国传统医學中,活血化瘀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原则,目前市场上活血化瘀药物众多,作用存在一定的区别,鉴于此,本文对活血化瘀中药理相关作用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活血化瘀 中药 药理 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01-01  近年来,人们对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获得了卓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