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融合之我见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old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是地域和人群中形成的固有的意识形态,也是推动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石。文化需要传承。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在英语教学中提高文化意识,笔者认为存在一种逻辑关系,需要我们认真探索本质,找到科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的人文关怀与精神关照。
  关键词:文化;英语;教学;方法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英格兰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主体的民族也具有长期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在英语教学中把握好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汉语是汉文化的代表,英语可以说是英国家的文化,基于此,我们要把文化意识作为国人学习语言、了解文化的重要手段,应该通过有效途径,采取必要措施来培养學生的文化意识。笔者试从理论认识层面谈一谈基本思考。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认知性
  清楚认识语言与文化二者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包括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但语言不只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是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被抽象概括出来的,蕴涵着复杂的社会因素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什么是文化?人类语言学把文化分为“大写C文化”和“小写c文化”。前者是指所学语言国家在文学、艺术、科学、教育、体育等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后者是指人民的生活方式,如交往方式、家庭生活、价值体系等。《英语课程标准》将“大写C文化”和“小写c文化”综合起来,把文化界定为“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语言和文化二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文化是语言的基础,两种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其语言的差异,包括词法、句法、表达方式等;同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在使用不同语言时会折射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当然,语言也是文化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学习一种语言实际上就是理解一种文化。
  二、语言与文化的案例的差异性
  在中国五千年文化中,“龙”是一种被神化了的动物,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受到全民族人民的崇拜。因此,在汉语中就出现了“龙的传人”、“成龙成凤”、“望子成龙”、“龙腾虎跃”等词语。然而,在英语中,“龙”(dragon)是指一种传说中的怪物,一般被描述为有着狮爪、蛇尾、翅膀及带鳞的皮肤;或者指严密警戒的人或可怕、危险的东西。在英美文化中,“龙”(dragon)仅仅是一种可怕的动物,并不受人们崇拜。如果人们在交流时对这个词所折射的文化全然不知,忽视它们的差异,那么其交流一定会受到阻碍。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学习、使用外语时,要培养学生具有文化意识,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蕴含。
  三、语言与文化的融合的必要性
  1.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要。如今发达的信息技术将全球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大大缩短了,使不同国家的人们开始了频繁的全球性交往,经济、贸易、科技、教育、医学、农业、环境保护、能源等各个方面。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愈加密切,这必然涉及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我们不得不和一些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外民族人们交流,因此,跨文化交际显得日益重要。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只有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识,才能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根据话题、场景、文化背景使用得体的英语,才能理解英语所蕴藏、承载的社会文化。可见,文化意识的培养能让人的语言能力更有效地转化为交际能力。
  2.语言学习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撑。语言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通常能反映出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及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文化因素。可见,文化是语言的基础,学习英语这门语言的同时就应该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深层次的理解,用英语进行思维,理解在英语文化背景中生活的人,这样才能无障碍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十分有必要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也为学习和适应英美文化,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有助于学生运用英语,拓宽知识面。
  作者简介:战明华,1966-,女,汉族,黑龙江牡丹江人,本科,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英语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给我国的国画创作带来了不一样的创新,尤其是国画对素描的引入,其影响深远。针对国画对素描的引入,有些学者认为西方素描是中国画的基础;相反,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恰恰是由于素描的引入而使中国画的发展陷入桎梏,着重强调中国画不同于西方艺术,坚持“去素描化”。本文认为在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针对中国画所面临的桎梏,中西结合的艺术不失为创新发展的一条新道路。  关键词:中
期刊
摘要:《蒙风》这首乐曲是以内蒙音乐为基调, 以鲜明、豪放的节奏为特色, 以简练的旋律为乐思,加上高难度的二胡演奏技巧发展而成。本文以二胡曲《蒙风》为例,从音乐风格、演奏技巧,段落借鉴马头琴演奏技巧,以及表达的音乐情感等方面对二胡曲《蒙风》的音乐特点、演奏技巧进行分析,挖掘马头琴演绎的手法,从而运用到到二胡曲《蒙风》的演奏上。  关键词:蒙风;马头琴技巧;借鉴  一、二胡曲《蒙风》的创作背景及本体分
期刊
摘要: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英语作为普及全世界的通用语言,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数学作为现代技术、科学、商业的坚实基础和有力工具,也自然成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学科。在本文中,我首先讨论这两门风格迥异的学科是如何作为通用语言联系在一起的。之后我将分析和阐述焦虑是如何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最后,我将介绍一位在英国学习数学的学生的访谈记录。  关键词:通用语言;英语;数学  1.通用的语言  1.1通用语言  由
期刊
摘要: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民艺术已经呈现深入发展与普及的局面。对于现代文化服务的管理,文化工作者还是需要做好群众的舞蹈编导工作,这个也是文化管理的核心,也能体现如今社会文化体系积极发展的重要意义。目前全民艺术在不断发展中,也让文化工作人员对全民艺术的发展有了深入地了解,也对群众舞蹈编导工作的不足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对于文化管理工作者,需要在发展中提升认知,在发展中探索出全民艺术的价
期刊
摘要:在中国56个民族里面,苗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屏边是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是全中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他们有很多特别隆重的节日。  关键词:屏边苗族;花山节;婚礼;丧葬  前言:屏边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州东南部,国土面积1906平方公里,辖6乡1镇,76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94个自然村,895个村民小组,聚居着苗、汉、彝、壮、瑶等17个民族,总人口15.3万人,其中以苗
期刊
摘要:威廉-阿道夫·布格罗(1825 - 1905)是19世纪中后期法國学院派画家的代表人物,他秉承了学院派传统写实的绘画技法,被赞誉为十九世纪的拉斐尔。布格罗在生前获得万千宠爱与各种荣誉,然而自他过世后却受到部分评论家不公正的评价,甚至诋毁。以他为代表的十九世纪的法国学院派画家大都被无情地从欧洲美术史中剔除,直到上世纪末,法国举办了布格罗的首次大型回顾展,将他唯美的画面和高超的绘画技巧展现在当代
期刊
摘要: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较强、扑救难度较大的灾害性事故,其对森林资源的安全、林区的稳定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均有重要影响。森林火灾不仅能毁坏树木、降低林分密度、破坏森林结构,同时能引起树种演替,致使高价值林木演替为低价值的树种、灌丛和杂草,降低森林利用价值。另外,由于森林烧毁,造成林地裸露,致使森林失去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引发水涝、干旱、泥石流、滑坡、风沙等自然灾害。  关键词:森林防火;问题;
期刊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绵延至今已历5000余年,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更是数不胜数。这当中,不乏有可以被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用的文化特点。近年来,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重视加强,国潮和国货体现出了东方审美价值回归。同样的现象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也可以发现,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被实际应用到设计当中。本文根据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特征解析、中国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深入解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
期刊
摘要:毛笔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是书写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炳林毛笔成名于清朝中期的“罗笔客”,追源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炳林毛笔制作技艺的在传承过程中出现祖传手艺即将断裂、学习技艺的人无法长时间从事、发展形式单一化等问题。因此,一方面需要为炳林毛笔制作技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对其价值进行保护与开发,以实现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美术馆活动通常有着高雅的格调,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今,美术馆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教育是人们的普遍诉求。其中,培养公民的视觉素养成了美术馆公共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美术馆如何通过公共教育来培养公民的视觉素养,是我们思考的重要话题。  关键词:美术馆;公共教育;公民视觉素养  一、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上涨,他们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