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哪里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陀说:人生是苦的,人的一切作为都是要离苦得乐。幸福存在于人生的当下?还是在生命的彼岸?幸福来自人的身体感受?还是来自灵魂的安顿?幸福到底在哪里?
  自人猿相揖别以后,人类就一直在苦苦追寻着幸福的真谛。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这成为一个现实的人终其一生的不断思索。“幸福是(至)善的主观体验,追求(至)善即追求幸福,(至)善的实现即是幸福的实现。”
  幸福不在于感官的快乐,而在于德性,感官的快乐和财富是身外之物,只有灵魂的完善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中国的儒家则认为,幸福主要存在于人的内心,是道德完善的结果。“反身而诫,乐莫大焉”,只有道德修养和践履,才能成为道德上的圣人,也才能得到至上的幸福与快乐,所谓“仁者无忧”“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 这种把德性本身当作人生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幸福当作追求的结果,把精神上尤其是道德上的需要看作是真正的幸福。
其他文献
诚敬二字,其一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方法,其二是一种超凡入圣的途径。  诚的一种意义是不欺。诚是司马光一生得力的一字。刘漫堂《麻城学记》说:“温公之学,始于不妄语,而成于脚踏实地。”如此,不欺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不欺人,一是不自欺。我们常说:“自欺欺人。”自欺欺人,这是不诚。所谓“不妄语”,即是不欺人;所谓“脚踏实地”即是不自欺。   朱子说:“做一件事,做到十分,便是诚。若只做得两三分,便觉得差不多了,
期刊
我国古代,名和字不是一回事,名是名,字是字。字,又称表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名之外,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   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只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
期刊
在台湾新儒家徐复观看来,“心的文化”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特性。这个观点,无疑可以成为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视角。徐复观认为,人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许多误解,从根本上说,是对“心”的误解产生的。很多人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出路,根源也是在此。    徐复观认为,文化是人性对生活的一种自觉,由自觉而产生的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判断。按照这一定义,价值是文化的核心所在,宗教、道德与艺术等价值系统共同构成了
期刊
著名画家郑板桥,虽是晚年得子,却不溺爱,事事从严要求。临终前,提出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当儿子做好馒头端到桌上,其父却已咽气,茶几上留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鉴古览今,现在社会上有太多的年轻人缺乏“自己的事自己干”的精神,房,父母买;车,父母买;孩子,父母帮着养,他们成为不愿独立生存,硬要依赖父母生活的“啃老族”。这与清
期刊
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你会发现戴手表的人越来越少,手机慢慢取代了腕表的计时功能。取而代之,在人们的手腕上,很多人重新拾回了佛家的念珠,作为一种配饰、或作为一种虔诚的信仰。    前几日,我去北京广济寺听台湾张尚德教授的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因为去的比较早,离讲座开始还有半个小时,我就到附近的小饭馆吃点东西。刚坐下,外边又走进来一位客人,梳着背头、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因为餐馆比较小,没有空余的位子,我们只好
期刊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可见浓烈之事只能带来困惑和伤害,何以解决,一个字:淡。    淡,是三点水加两个火,淡不是让人放弃,也不是使人消极。淡就是指既要有火的热情,还要有水的冷静,但最终冷静要比热情多一点点。  天下皆以为淡是不追求,不投入,而是停止,那是愚人。淡是追求但不失原则,投入但不失智慧。  淡不是没有味道,而是溶进了
期刊
5000多年前的造字大师——仓颉,其智慧之高,思维之发达,简直不可想象。他所造的汉字,字字有规律,个个有联系,全部有哲理,构成一个庞大的有机整体,把宇宙万事万物的物名及其事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描绘得十分精彩。    仓颉造字的本意,站在哲学辩证法的高度,揭示了汉字“字形藏理、字音通意”的总规律和“同形同宗、同音意通”的总联系,深刻表明了“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符号,而且是负载着科学知识和文化观念的
期刊
传承国学经典,分享智慧人生。2011年3月26日北京朴道书院名师智慧分享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王晨阳、高乘两位老师分别以道家智慧和人生幸福的修炼为主题分享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体悟。     王晨阳:(朴道书院国学专家)   顺则成仁,逆则成仙,很多人认为道家处世消极,其实不然,道家最美好的理想是“功遂身退”,同时也讲求修身养性,如此看来道家文化并非消极,相反它即是帝王术,也是“养生学”。   道
期刊
在古今名人的题墨中,有一些刻意缺写笔画,有的成为独特的传世佳作,意趣盎然,兴味无穷。  山东曲阜孔府大门上有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富”字上头就少了一点,这是清代名臣纪晓岚写的,取:“富贵无顶”之意。  东岳泰山上,有一块摩崖刻石,镌刻着“虫二”两个醒目的大字。是清光绪二十五年一个叫刘延桂的人题镌的。许多游人不解其意。其实,此中隐藏着一个有趣的谜语故事。相传,
期刊
时间:2010年10月21日  地点:终南山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来到终南山的?  本如师:我八八年来到这里,当时是希望能在更加艰苦的环境中锤炼自己,刚来的时候我住在山洞,感觉时间过的特别快,八年时间转瞬即逝;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要离开终南山,离开山洞时我不经意说了句:“十年若不死,卷土定重来”。也许是一种缘分吧,九八年的时候我又回到这里,做了住持,那个时候最主要的就是修缮寺院,整天就是干活,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