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梭之死

来源 :新知客 不上图片和原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St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插画 | 芒果
  阿拉善的梭梭正在衰败。它是牧区植被的保护神,失去保护的牧场正在变成荒漠。牧民们改变了生活方式,希望能重建起生态信心。
  一头与黄沙同色的双峰驼在铁丝围栏外迂回。围栏相隔,一丛丛一两米高的灌状小乔木很安全。将梭梭与骆驼和山羊们的放牧地隔开的,是20多年前的一道禁令。之后,阿拉善当地牧民常能看到,骆驼用湿漉漉的眼神看梭梭。
  这里是内蒙古西北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一道梭梭林形成的绿色生命线画过近10个经度,庇护着苍天般的阿拉善。33岁的牧民巴利听老人说,当年“骆驼钻进梭梭林,找都找不见”。如今他却有几次看到,大卡车从稀疏的梭梭中间径直驶过。
  
  “扎格”的衰亡
  
  清晨5点,风起,乌兰布和沙漠天地一色。巴利的媳妇在灶上放一锅水,灶下添几把“扎格”,40分钟水就开了。在蒙语中,“扎格”即梭梭。因为热值高,有人称它“梭梭柴”。冬天,阿拉善的气温降至零下30℃,包括巴利媳妇在内的牧民习惯捡拾扎格烧火炕,驱寒保暖。
  上万平方公里的大漠植被寥寥,几米高的梭梭已经是视野所见的最高植物了。梭梭树冠以下,长着白刺、沙竹和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均一米不到。作为建群物种,梭梭掌管整个群落:它是上层优势种,一旦丧失,其他的物种也不会存活。
  由于环境所限,原本最高能长到9米的梭梭,只能长成灌木的样子:树皮灰白、木质坚脆,枝条或斜生或弯垂,却无法舒展。枝上叶片也已退化为鳞片,代替进行光合作用的是梭梭嫩枝。它的生长节律也略有古怪,伪年轮的问题困扰着研究者:同一株梭梭,单侧生长,某些年份只增加一个年轮,而另外的年份则会增加两个年轮。研究者分析,这可能是受到了风沙流和强烈地表辐射的影响。
  新疆的科学家曾做过梭梭生态效益方面的研究,发现梭梭林带具有降低风速、阻截流沙等生态作用。其实,即使科学家不做研究,牧民也熟知梭梭的生态价值:扎格以2至3倍于地面身长的根系,牢抓着年轻的沙漠。而这一片林地的面积,几乎占到乌兰布和沙漠的四分之一。
  长久以来被充当薪柴的,只是枯死的扎格。过去,来阿拉善的客人无一例外会被推荐品尝“梭梭烤全羊”,但现在提及这道大菜,牧民们只砸吧砸吧嘴。蒙古传统大餐已是难得一品的珍馐。因为烤全羊耗柴量很大,而可以捡到的枯死的梭梭很少了。
  整个阿拉善正在褪去它的绿色,位于北方的天然屏障梭梭林也难逃厄运。50年代,1700万亩梭梭林在阿拉善境内生长旺盛,80年代,下降到834万亩。2001年,盖度在30%以上的梭梭林下降到578.7万亩,还有870万亩沦为盖度不足30%的稀疏残林。“30%的植被盖度”在生态学上意味着,阳光垂直投下时梭梭们的影子还占不到地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终于,牧民与扎格相安无事的和谐被打破,梭梭从此需要刻意的人为照护。上世纪80年代,政府提出围栏封育,一道铁丝将梭梭同可能的伤害隔离。
  巴利去看围封5年的土地,某些区域,梭梭的确郁郁葱葱,但他却有朴素的担忧,“东西不吃,也不能长到天高”、“草原就是要有些羊啊,骆驼啊。没有羊和骆驼的草原还叫什么草原?”他还从老人那里听来经验之谈,说经过骆驼舔舐的梭梭才会长得好。现在,已经有人开始质疑:将梭梭相对孤立地围护起来,会不会造成生态链断裂呢?
  
  退出大漠的牧民
  
  以家族身份定义,巴利是地地道道的牧民。尽管巴利家90岁的老奶奶觉得孙子和自己年轻时很不一样。论影响力,“摩托车拉力赛冠军巴利”就比“牧民巴利”更知名。
  为什么不骑摩托呢?离开嘎查去最近的镇子吉兰太购买肥皂、牙膏啥的,骑摩托只花一两个小时,换了马或骆驼却要小半天。在内蒙古,苏木、嘎查分别相当于乡和村,镇子还叫镇子。地广人稀的阿拉善,两个嘎查面积加在一块就有一千多平方公里,两户人家相隔十几公里属于正常。
  逐水草而居的日子早已模糊。从满人统治开始,为便于管理,牧民便逐渐被固定下来。《制度变迁和游牧文明》一书中记载,当时牧民“冬春季节,在自己的牧场上放牧牲畜,而夏季则到公共夏季营地去放牧。”作者总结,夏季放牧时间虽不长,却是对冬季草场的重要恢复。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施行的草场承包,使牧民完全定居下来。但至今,游牧,这一黄沙统治下的烙印未全然抹去,它仍在决定巴利这一代的基本节奏:赶羊和骆驼出圈,饮羊、饮骆驼,休息,饮羊、饮骆驼,休息,饮羊、饮骆驼,赶羊和骆驼回圈。但放牧且只放牧的生活已不再。
  从经济来源角度考虑,巴利算不上一半的牧民。巴利家年收入最大的一块来自耕地,3万多;其次是牧羊,2万。但这还没有算上每人5500元的公益林补贴(扣除保险等,实发3700元左右)。补贴缘于“退牧还林”的国家政策,梭梭也在受惠之列。巴利的代价是,2004年的300多只羊,减到了现在100多只,骆驼剩下30头。不过他对此无所谓,“反正草场情况不好,可吃的牧草也不多。”
  另一些牧民走出牧区。赵桂平在镇上的一家制碱厂负责操作锅炉,8小时工作制代替了他原来松散的草原时间。上班地点距离他在召素陶勒盖嘎查的家25公里。他说,在城市里可以学到更多东西。2008年,工厂方面答应给赵桂平一个工作机会,母亲出乎意料地支持。其实单论收入,工厂的工资并没有高出放牧多少。老人的催促里,不乏对草原生态能否持续的担忧。赵桂平怀疑:难道牧区将来真的会贫瘠到住不下去?
  巴利8岁的儿子国庆刚够年龄去镇上念小学,对于是否希望儿子延续牧民生活,巴利回答,“这要看他自己”。而长大后的国庆,准备应对新的环境改变。
  
  都是民勤人的错?
  
  梭梭“扎格”,沙漠植物之王,蒙古族牧民说,“砍它会烂手脚的”。
  但戒律显然没有被一直恪守。每当被问及生态问题时,阿拉善牧民习惯重复这样的一个句式: “原来怎样怎样,民勤人来了以后⋯⋯”上世纪中叶,甘肃民勤人大规模迁入阿拉善,从那时开始了生态上“礼崩乐坏”的年代。
  统辖着蒙古族精神的信仰从萨满教而来。从这个自然神论体系中产生出一种生态伦理,即生命无时无处不在。砍树?树神会动怒。挖土?土地神会动怒。倾倒污水?水神会动怒。以前,牧民樵采扎格时,会如神示般地想起一道律令——非枯死勿捡。
  不同于蒙族人,新迁入的汉人对梭梭既无情感也无畏惧。涌入牧区后,移民生存的下一步骤是盖房、垒圈、砌井、打家具、烧柴。于是,在牧民眼皮底下,活的梭梭被连根撅起。一位牧民说,另一种大漠植物胡杨则更惨,“1962年和1963年砍得最多,1964、1965年的时候就基本上没有了。”
  要解释民勤人口迁入阿拉善原因,可以参考赫伯拉(Herberla)与米切尔(Mitchell)分别于1938年、1946年提出的“推拉理论”。他们指出,原住地的就业、耕地不足、基本设施的缺乏、自然灾害等可以构成推力;同时,迁移目的地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教育和卫生设施、更适宜的自然环境等构成了拉力。迁移就是原住地之推力与目的地之拉力的作用结果。据分析,当年拉向阿拉善的其中一个分力是“水草丰美”,今天,无法想象这个词能修饰阿拉善。
  实际上,牧民口中“民勤人来了以后”更多是个时间上的概念,而非全是移民们的责任。与这个时间段重合的1958年,正是“大集体时代”的序幕。见证阿拉善生态变迁的只言片语,可以在“蒙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和生态环境保护”和“阿拉善环境恶化历程中的民勤移民”两份调查报告当中寻找到。
  “以前蒙古族人只拿老死的干柴和灌木来烧火,大集体以后就直接砍活的绿色的树和灌木了。谁都可以砍,而且集体的事情,又不细心,所以很浪费。”苏海图嘎查66岁的乌力吉巴图说。
  “上世纪70、80年代,这里的人用骆驼拉戈壁的梭梭,当时牧民采梭梭还都是死的。可军车去的时候就不一样,不管死活都拉,有的拔不掉就用车拉着钢丝把梭梭拽掉。两三年就把梭梭拉光了。”赛汉陶来嘎查的巴得日胡说。
  “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学大寨,搞农业。‘牧业要学乌胜旗’,‘多生羊羔多挤奶’,‘边放羊边种田’⋯⋯这里是牧区,没有水,种不了地的嘛。”苏海图嘎查68岁的图布登说。
  当时一位研究人员去阿拉善考察,牧民带他去看一条由梭梭铺成的路。现在,已没有梭梭可以被连片砍倒,枝杈相压地铺在沙层表面了。
  
  沙起西北
  
  “沙上墙,驴上房”,阿拉善人用这句顺口溜戏谑沙漠生活。
  “阿拉善当前的生态状况其实也是几千万年来气候干旱化的结果,”北京大学生态学系教授、从事植被生态学研究的刘鸿雁说,“原因是青藏高原抬升,进入亚洲内陆地区的水汽减少。”而全球变暖、人类过度干扰只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剧了大趋势。对于具体百分比,由于目前没有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刘鸿雁给出的回答是“无法估计”。
  荒漠化还在加剧。以乌兰布和沙漠为例,每年以8∽10米的速度向前推移,而原本停留在巴音乌拉山另一侧的雅玛雷克沙漠,在近年也翻越而来。两座沙漠轻松“握手”。“荒漠化”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个词——崩溃。2000年,阿拉善人口较建国初期增加了近5倍,又让人想到另两个词——马尔萨斯理论和“生态移民”。草原生态会崩溃吗?阿拉善会不会是下一个楼兰?
  对于荒漠生态系统,水是维持该地区稳定的关键生态因子。阿拉善人可以明显感到水情变化,一位牧民回忆,“这里的井刚开始时是人挖的,用毛驴拉水车种草料;1968年挖涝坝,用柴油机;再过几年就改用人推着钻打机井,打四五十米深;1972年的时候大打机井,已经到100米深。”现在的井,打不出水就丢弃。
  “水量及地下水的波动变化,对梭梭及当地植被的生存与稳定发展,具有巨大影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启森说,“当地植被发育对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也因此常被用于对环境变化的指征。”
  中科院地理所的脆弱生态类型研究专家吕昌河则进一步认为,导致植被(梭梭等)破坏最重要的原因应该就是水量的减少。“流入绿洲的水量由上世纪60年代的每年10多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2亿立方米;黑河中游大量引水,使额济纳绿洲内的两个湖泊在上世纪60年代初相继干涸。胡杨林、梭梭林面积大幅缩小。”吕昌河对记者引述相关资料。
  与干旱相伴而来的,是日益泛滥的鼠害。阿拉善SEE生态协会项目办主任马彦伟,曾见过40个鼠洞分布在七八平方米的面积内,梭梭根部已经悬空。他希望能在研究人员的帮助下,了解鼠害猖獗同干旱的深层联系。
  马彦伟在做的另一件事是组织牧民种植肉苁蓉,以一种新方式创收,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放牧。苁蓉寄生在梭梭根部,作为一味名贵中药材,一千克鲜苁蓉能卖到十几、二十块钱。“挖苁蓉时需要很小心,不能伤害到梭梭的根。之后还要把土填回去,”马彦伟说,“毕竟我们的目的是保护生态,而不是为了经济收益。”在马彦伟们的积极宣传下,牧民们已经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对诸如“生态文明”这样的名词进行思考。巴利的结论是,“生态文明”就是指牧民的“信心”。“没有草原就没有人,有了人就有草原。草原会好起来的。”巴利说。信心从何而来?梭梭不死,阿拉善的生态故事继续。
其他文献
脂肪的集中堆积有可能是基因在作怪。  插画 | 郝鹏飞  属于啤酒爱好者的夏天已经来临,但对“啤酒肚”们来说却还是寒冬。作为人体脂肪堆积中最顽固的一分子,肚子上的赘肉很难被甩掉。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爱喝啤酒是导致出现啤酒肚的原因,一些奥地利男士被戏谑为长了“格瑟尔肌肉”,其实“格瑟尔”只是一种啤酒的名字,法国人则更直接,将一些男士称呼为“克罗南堡啤酒肚”,因为他们喜欢饮用克罗南堡牌啤酒
期刊
科学家们相信,“不可能”总是相对的。一次又一次,我们看到对于不可能事物的研究打开了全新的视野,拓展了物理学和化学的疆界。  《不可思议的物理》  作者:加来道雄  译者:晓颖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忽略“不可能的事物”会有多危险?在20世纪20年代,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火箭永远无法在外太空运行,他们挖苦现代火箭学的奠基人罗伯特戈达德,称他的追求是“戈达德的蠢事”。令人悲哀的是,有一个人切
期刊
明年底航天飞机将最后一次升空,它还肩负着丁肇中委托的一项重任:把搜寻反物质星系的阿尔法磁谱仪送上国际空间站。它被称作人类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实验,也许是人类这几十年探索宇宙另一面的最后机会。    在航天经费紧缩的今天,不知有没有人想到1994年的好日子,那时国际空间站项目刚获批准,NASA的局长戈尔丁(Daniel S.Goldin)正在为它寻找一些“出位”的科学想法。有人告诉他,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
期刊
哪怕电网瘫痪,甚至人类灭亡,只要苍蝇还在,这些电器家具就能一直工作。它们能自给自足,就好像生命体那样实现能量循环。    夜晚,一只苍蝇轻轻穿过没有关上的落地窗,从花园里飞进一个屋子,要是这时它稍加注意,也许就会察觉到与平时不一样的气氛,似乎从它刚刚进屋的那一刹那,就被盯上了。屋子墙角亮着一盏球形的多孔台灯,散发出迷幻而浪漫的光影,苍蝇就像被下了魔咒一样不由自主地向它飞去,很快它就消失在那片光影之
期刊
靠着旧版的“机器人三定律”,阿西莫夫炮制出了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尴尬关系。而“机器人新三定律”则充满了化理想为现实的野心,当然,也不乏使虚构的尴尬变成现实的潜质。    “第一:人类给予机器人的工作系统应该符合最合法和职业化的安全与道德标准;第二:机器人必须对人类命令做出反应,但只能对特定人类的某种命令做出反应;第三:在不违反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前提下,当人类和机器人判断决策力之间的控制能顺利转换时,
期刊
怎样让人打不通我的手机?  Q:手机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必需品之一。但是,有时候我也会希望不要有任何电话在我的私人时间打进来。可又不想关电话,因为那会给打电话给我的人留下坏印象。这时候,最希望的就是能找到一个方法能“让信号变得很差”,差到别人根本打不通我的电话就好了。  A:如果说你是不想接电话,又怕得罪人,那么调成静音就好了。如果说是执着地想研究怎样让手机打不通的话,则先要了解手机的工作原理。事实
期刊
90多岁的陈俊愉研究梅花已经有70年,其间只“南梅北移”就用了50年,让梅花跨越了淮河,北上千里。在对梅花的了解上,至今还无人能出其右。    鹫峰国家森林公园里的梅园种着100多种梅花,4月底的时候,却只有室外还开着几株,温室大棚里都只是枝枝叶叶。“你来的花期不对。室内的花期在1-2月,室外的大约在3月中到4月中。”公园门口,曾在北京林业大学念书的朋友说,“其实以前北京不开梅花,这些都是我们学校
期刊
被俗称作“玻尿酸”的透明质酸,是医学上的润滑剂、整形上的填充剂,但是它并不会因为这样的身份,就成为完美的保湿护肤品。    “玻尿酸是上帝用来制造亚当和夏娃的黏土,是青春的源泉”,“没有玻尿酸,女明星们可能会死去”,这几年,“玻尿酸”作为护肤极品的大名如雷贯耳,传说因为它在医学上广泛使用,很多明星用它来作整形手术,所以它具有极强的保湿能力,还可以消除皱纹,收缩毛孔,总之就是让皮肤变回青春期以前。 
期刊
国际乒乓球真正经历“胶”、“水”之战,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女子乒乓球世界杯赛。水溶性的无机胶水代替了橡胶和有机溶剂为主的有机胶水,借力打力不再那么容易。    “好运北京”2007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的现场,3:0完胜这样的比分鲜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张怡宁4:3险胜帖雅娜的紧张赛局,一切只因为“无机胶水”的出现,国际乒联决意用水溶性的无机胶水代替橡胶和有机溶剂为主的有机胶水,2008
期刊
将材料中的碳酸钙或石灰岩换成镁硅酸盐,全球水泥工业将获得3亿吨减排量,这约相当于增加64亿美元产值。照届时全球水泥工业产值2500亿美元计,这仍是一个明显的增量。    2010年,全世界每年将生产超过30亿吨水泥。  提及这个数字,不仅仅是因为每一栋在建的建筑都离不开水泥,更是因为它是未来二氧化碳减排的重点监督对象。  按照目前国内的平均水平,每生产一吨的水泥熟料,由碳酸钙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就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