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沂东的故乡情与红色梦

来源 :中国艺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nsd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沂东的大多数作品是沂蒙地区的人物和景色,都来自他对故乡山水的真切感受。
  1955年,王沂东出生于山川秀丽、民风质朴的山东临沂。1982年从中央美院毕业,留校任教。次年,他创作了直面沂蒙老区的《沂蒙山组画》。该组画包括《母与女》《1946年》《王玉贞》《歇晌》《赶集》《沂蒙人家》等。因为他很早就留心过田野里勤劳敦厚的农民,组画集中体现了他对农民和农村的看法,是他向“写实主义”风格迈出的坚实一步。《母与女》中的母亲弓身背负麦秸,女孩跷脚用力上托,母女深情溢于画外。该画1984年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王玉贞》中的少女眼神羞怯、身形疲惫,展露着农家女的善良、朴素和坚强,该画1984年参加了“法国第十六届世界艺术节”。《古老的山村》中的金色麦垛、红“福”字以及学骑自行车的青年,充满乡民对祥和生活的企盼、对山外世界的渴望,该画1985年获“全国青年美展”银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但王沂东并没有一直关注农民的艰苦,因为他发现:“乐观地活着”是农民最根本的品质。王沂东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创作的《新娘、婚礼系列》,融化着农民的欢快气氛。
  童年的回忆,是王沂东感触最深的灵感来源。2006年,在中国嘉德以341万元成交的1992年作《初雪》,便有一段感人的故事。1991年,他和两个弟弟去看望二十多年前的母校。他们找到唯一保留下来的教室,在院子里堆放的旧桌椅上,用小刀刻下的痕迹仍然清晰,童年的情景立刻浮现眼前。《初雪》正是他以6岁的女儿为模特,回忆儿时踏雪的声音。此件之外,他1988年作《微风》,1990年作《惊蛰》《远雷》,199年作《春寒》《惊鸟》《风停了》,1992年作《天边的云朵》,1994年作《早春的雪》《沂蒙娃》等,也都以女儿为模特再现童年记忆。
  王沂东称自己“并非完全的现实主义,而是带有一点浪漫主义,也带有一点理想主义”。
  为了让作品中的人物妥帖地表现主题,王沂东选择模特相当苛刻,构思好的形象经常会沉淀一两年,再根据需要去人群中“抓取”。在他看来,模特的品位及情绪表达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不同主题必须由有不同个性的模特完成,绝不能替代。1992年获“中央美院20世纪中国回顾展”优秀奖的《蒙山雨》,即是如此。1991年春节,他再访沂蒙山的一处村庄,冬日的暖阳懒懒地照在黑色巨石上,他脑中突现一幅奇妙的画面:山峦上两位姑娘,一倾头注视远处山谷,一双手上举、呈祈雨状。他当时的构图极为清晰,甚至想好了人物的衣着。直到第二年,他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就餐,面前闪过的一个女孩正中自己的构思。后来请女孩做模特,果然与想象非常契合。
  集中寄寓了王沂东唯美理想的少女,是他作品的主角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陆续创作的《少女系列》相继拍出高价。
  故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一直让王沂东激动和兴奋。他说:“艺术创作源于生活是句老话,但的确是真理”。他扎根沂蒙山画家乡和乡亲,体验着山里人“视而不见”、城里人“听而未闻”的美好,表现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浓重的乡情。工业文明和商业文化不断侵蚀着古老乡村,他的描绘却像一首悠远的歌,吟唱着对纯朴文化的留恋,唤起了每个人挥之不去的故土情。
  王沂东作品的色彩特征极为鲜明,成交的前40件中以红色为主调的达30余件,“中国红”是他最突出的特色。
  为了回避画面的情节,王沂东创作了大量肖像和人体作品。西方油画大师作品,给了他许多营养:他从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人》中,感受到窗口漫射光的微妙;他在莱勃尔的《不相称的夫妇》中,体会到轻松笔调下的严谨造型。他创作于1984年的《历史系大学生》,以平面装饰方法与人物气质融合,展示出纯正的古典画风;他创作于1986年的《刘二叔》和《铁蛋》,是直接学习伦勃朗的结果;他创作于1988年的《穿锦缎衣服的妇女》《清代女子肖像》等,模糊了人物的身份与背景,力求用写实技法建立画面的抽象性。
  王沂东艺术风格的重要转折点,是1987年赴美国访学。
  在美国,王沂东认识了西方绘画积累的技巧,领略了西方油画语言的精到。他穿梭于纽约各大美术馆之间,对西方古典油画爱若至宝。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100多平米的墙上,只挂着一幅维米尔的《弹吉它的人》,他赞叹道:“整幅画无一处废笔、败笔,节奏和韵律的控制都恰到好处”。不过旅美一年多,因为失去了创作赖以生存的土壤,他非常苦闷。虽然他曾努力适应环境,但找不到一点乡情、听不到一点乡音。在美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即使唐人街也少有中国的感觉。看过了精美绝伦的大师作品,也看到了大量被“忽悠”出来的垃圾,他更加自信:中国的东西不差,未来在写实路上一定能达到很高水平。1988年,他毅然放弃合约,提前回国。
  王沂东坚持认为:“画中国题材,还得在中国”。
  回国之后,王沂东对写实绘画道路更加坚定,创作出一批反映民族内涵的作品。他借鉴中国绘画传统的墨、线、平面感、晕染等技法,把古典情调和现代意识融在一起。他创作于1988年的《江南女子》,借鉴了中国传统壁画、民间年画趣味;他创作于1989年的《冬天的阳光》,运用中国画墨法描绘山石,产生了沉郁深厚的效果;他创作于1991年的《蒙山雨》,嫁接了中国画的“积墨法”和“积色法”,营造出朦胧意境;他创作于1992年的《有这么一个小院》,在自然形态中注入了更多的形式因素。
  王沂东借鉴最成功的中国元素是色彩。
  红色是王沂东的最爱,几乎在所有作品中都有体现,金、白、黑与红的对比和渗透,成为整体布局的一部分。从1990开始,他反复借用民间年画中的红色,与强烈的阳光交织出强烈的冲击力。王沂东作品大量富于层次的黑和白,则直接传承了中国水墨画中的“墨色”变化。三种典型的中国色彩,使中国观众倍感亲切。尤其在他的《新娘、婚礼系列》中,光线与明暗的巧妙分布,既充满了伦勃朗式的庄重,又强调了东方式的喜庆。
  王沂东作品的亲切感,来自中国的现实和本土传统,他以中国人的服饰、手势、动态为载体,浓缩了“属于他自己或者他那个人群的一股劲儿”。王沂东将中国民间的平面色彩,融进西式写实绘画的三度空间,对应着唯美、宁静和温情。实际上,“靠具体的形像来说话”只是王沂东绘画之表,在他写实的内里,还蕴藏着很深邃的抽象感。这种抽象,不是纯粹地追求色彩或者线条的感官刺激,而是在糅和中西两个古典传统之后,获得的深刻品质。
  王沂东的古典技术和中国题材,很受西方藏家推崇。
  1987年,王沂东参加了哈夫纳在纽约哈默画廊组织的“中国当代油画大展”,参加了加里弗尼亚的“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家作品展”。中国油画家的作品使西方收藏家大为震动,他们没有想到,最传统的西方古典绘画技法,竞在中国被掌握到如此高度。
  2006年,王沂东作品拍卖成交量剧增,44件作品的总成交额为5731万元。其中,2006年作《我心中的远方》在北京翰海以671万元成交;2007年,其作品拍卖势头继续飙升,43件作品的总成交额为8019万元,超过100万元的有19件、超过500万元的有7件。其中,2004年作《纯真年代》和2007年作《约会春天》在北京保利分别以935万元、907万元成交,1993年作《沂河水》在纽约苏富比以626万元成交、2005年作《醉新郎》在北京翰海以616万元成交。
  2008年,在全球金融风暴背景下,王沂东仍有29件作品总成交额为5559万元。
  王沂东作品价格的激增,与“写实画派”的受捧同步。
  2004年10月,13位颇具实力的北京画家成立“北京写实画派”。
  王沂东在写实道路上的坚韧求索,是作品价格不断上涨的根本。
  王沂东坚守写实,温和地对抗着当代美术潮流,他并不认为“讲究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落后的观念,反而仍将它看作有价值的创作原则。他绘画的典型人物和场景,续接了中国绘画数千年来的审美理想,在追求幸福、希望和美感的平民品性中,符合了中国观众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因“赏心悦目”而沉醉其中。
  王沂东说,画家永远不要去糊弄人,他坚信“高技术的才是好东西”。他认为写实在于实力,需要下很大功夫、来不得半点虚假。他所称的“实力”,既包括画家的经历、情感和思想,也包括复杂的技术含量、严谨的造型手段。他严谨的写实,为人与人的情感交流架设了沟通平台。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写实油画群体凝聚力的不断扩大,王沂东的中国红与中国结,吸引力会一路水涨船高。
其他文献
叶红杏(1972- )出生于中国广西,1995年毕业于广西桂林教育学院美术系,1998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高研班。在2006年中国新锐艺术家大奖中,叶红杏的作品从1100余份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被加利福尼亚的亚洲美术馆馆长及科隆艺博会的总监选为中国TOP20的新锐艺术家之一。  最近,随着她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现代艺术馆、上海多伦美术馆,第七届威尼斯国际雕塑装置“开放”展、台北艺
期刊
舒勇是位全能且多产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囊括了水墨、油画、雕塑、摄影、装置、行为、观念等门类,涉猎艺术范畴之广,创作作品形式之丰富,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实属罕见。舒勇更是位有使命感的艺术家,他把艺术与慈善结合、把艺术与环保结合、把艺术与社会责任结合,在创作作品的同时也完成了一般艺术家所完成不了的使命。  舒勇的水墨  舒勇用当代艺术的思维模式继承了山水画形成的智慧和财富。舒勇借用后现代甚至无厘头的方式
期刊
一  曾经作为中国艺术史、绘画史重要构成部分的文人画艺术,在进入20世纪以来,却面对着极其尴尬的境地。艺术史(或者说艺术史的写作者们)已经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常识—随着几千年集权专制社会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结束,存身其中的文人绘画艺术也就注定失却了存在的必要和可能性。道理很简单,传统文人已经被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所代替,文人画自然也就无法凭空自存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无法不对之心怀疑虑,因为先哲尝言,熟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以有意无意间得之为上,此之谓自然,自然之美,乃为大美,不雕凿,不做作,无意于佳乃佳,犹如武家相搏,轻取巧胜,以散淡出之,不动设计之心,于是真实而自然,大方而自在”。张猛作品的气息于上述所映射的传统精神颇有契合,他在山水画创作中尤其注重对艺术传统的挖掘和发展,与急功近利的市场潮流不为呼应。而国画圈种种流行和热潮风起云涌,大有人才辈出、名家纷纭之势,究其实质,大多不过有价无市,昙花一现
期刊
在陈芸作品的表象上总会牵连到一种“美”,这种“美”的层面呈现着陈芸细腻、诗意的浪漫主义以及女性独有的视角。陈芸笔下的蝴蝶似乎是她的另一个生命,那是个承载着成长、生存、反思、感怀、复杂的生命过程。陈芸也试着让这个生命体与人类产生“交集”,从而也隐喻出“美”背后的怀疑。然而怀疑背后可能会有更多怀疑,这也促使着陈芸更直接地面对人,这个更为复杂、更为矛盾的生命体。在遭遇过生活的冷峻后,陈芸内心深处隐藏着自
期刊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借马可·波罗的话说:“城市犹如梦境,凡可以想像的东西都可以梦见,但是,即使最离奇的梦境也是一幅迷画,其中隐藏着欲望,或者隐藏着反面的恐惧,像梦一样。”这就是卡尔维诺对城市寓言般的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丰富多彩,气象万千,这些都是我们看到的是城市生活中真实的物质的存在,但同时城市又是飘渺的、虚构的和模糊的,在表面清晰、鲜亮和张扬的后面隐藏滋生着难以把控的细节,正是这些被我们
期刊
秦岭云的山水画师造化,重传统,融古求新,水墨洒脱,以清新隽永、意境高雅、别具一格的画风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赢得“中国近现代名家”的声誉。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国宾馆等单位及众多收藏家收藏。一九九四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秦岭云画展”,并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画展。  外师造化,三山五岳留足迹;中得心源,盈尺巨幅见真情。“南有关山之月,北有秦岭的云”,作为一位杰出的国画家,秦岭云在山水
期刊
作家胡冬林在媒体上“火”起来,不是因为他的《野猪王》和《巨虫公园》,而是他披露的长白山毒杀黑熊事件。其实通过网络曝光人对动物的虐杀,与他的创作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他是自觉作为一个对自然界负有使命感的作家才深入到长白山原始森林里生活,与那里的动植物休戚与共的。甚至他的这次“曝光”事件也与他的创作同等重要:他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声音(文字的或者图像的),警示人们以平等的心态对待自然界,唤起人类对自然的关心和
期刊
张玉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宝安画院创作部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  张玉馨的创作深受中西文化的滋养,先后在中国、法国多所艺术院校深造学习,潜心钻研创作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曾在法国、德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地举办个人画展。系法国美术家联盟会成员。作品曾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大展6次,4次获奖,多次入选国际大展并获奖。出版个人画集8部。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期刊
从1992年到2012年中国内地的艺术品拍卖业走过了二十个年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2010年更是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艺术品市场。在第一的背后虽然存在着诸多的弊病与不规范之处,但从总体上看内地拍卖业还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更是涌现了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内顶尖拍卖公司。  进军北京,国际巨头的战书  9月初,作为世界最大拍卖公司之一的苏富比拍卖行属下的香港苏富比与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