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药物是如何在体内“旅行”的?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精神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进入体内后会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进而发挥疗效并排出体外。那么,药物进入体内后要经历怎样的旅程?

药物的吸收和分布


  精神科常见的口服药有片剂、胶囊剂和口服溶液。片剂及胶囊剂是非常便于患者随身携带的剂型,有时为了矫正药物本身不大好的气味和口感,会给药物外面加一层包衣;有时为了让药物在体内以缓慢的速度释放,也会把药品做成缓释制剂。
  口服溶液则便于分剂量、灵活调整,且适合小孩或老年人等可能存在吞咽问题、服药不愿配合的患者。这些药物经口服后,会在消化道内逐渐崩解或分散开。首先药物到达胃部,停留大约6个小时,之后随着胃内容物到达小肠。肠道内壁有很多细小的绒毛,吸收食物中我们身体所需要的物质。药物经过肠道时就会被这些小绒毛抓住,直接进入血液。



  血液是一个强大的循环系统,将营养成分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再将代谢的废弃产物带走。而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枢部位,它会把血液泵到全身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也包括我们的大脑。

体内代谢


  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药物首先要经过肝脏代谢。人们常说肝脏是解毒器官,药物随血液经过肝脏时,会有一部分被代谢失去药理活性。这种代谢能力个体差异较大,服用同一片药时,肝脏代谢能力强的患者,体内留下的有效药物就相对来说少一些;而代谢能力弱的患者,体内留下的有效药物就相对多一点。
  然而,代谢能力的强弱并不意味着体质强弱,它是我们身体的固有属性,与我们平时锻炼身体是无关的。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如果患者代谢能力强,药是不是就全部失效了。其实不需要特别担心,我们通常服用的药物都考虑了肝脏的代谢过程,不管代谢能力的强弱都能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另外实际情况中会有非常少的一部分患者,他们的代谢能力会比一般人群特别强或特别弱,可能影响到治疗效果,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监测血藥浓度来调整到最合适的给药剂量,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

药物起效


  精神科药物与其他科药物很大的不同在于,精神科药物作用部位是我们的大脑。大脑有一个自我保护的屏障,叫作血脑屏障。血脑屏障并不是一道墙挡住了墙里墙外物质的交换,而是由无数脑血管和神经细胞交织组成的钢筋一样的网状结构。除了水、葡萄糖、氧电解质这些营养物质,大部分都被挡在屏障外来保护我们的大脑。
  药物因为是外源性的物质,也会被血脑屏障选择性地挡在外面,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才能通过。由于这样一道屏障的存在,使得药物从进入体内,再到达大脑需要更长的时间。



  我们的大脑大约有一千亿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会分泌特定的神经调控递质,来管理我们的情绪、认知功能、运动能力等。每个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一个神经元受到激活后会进而影响跟它相连的其他神经元,所以我们可以把大脑看作是一个多人协同工作的团体。
  在正常人群中,这些神经元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让整个大脑处于一个收支平衡的状态。但是精神疾病患者,这个平衡是被部分打破的,如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多巴胺的平衡被打破,而抑郁症患者发病可能与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的分泌异常有关。所以,我们需要药物的介入来作用于这些神经元,调节神经元的功能,使原来异常分泌的递质逐渐趋于正常水平。
  当药物到达作用部位后就开始影响某一神经元分泌递质水平使之发生变化,但之前已经分泌出的递质仍需要一定的时间水解掉。因此,从开始药物治疗到出现治疗疗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基于个体差异、疾病严重程度和病程长短的共同作用,每位患者的起效时间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治疗初期最需要的就是耐心等待药物起效。
  药物在发挥疗效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不良反应,如之前所说的,心脏把药物泵到身体的各个部位,除了对脑内神经元产生作用,还可能对身体的其他部位造成一些我们不期望的副作用。而大部分精神科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在服药的前1~2周,随着药物开始起效会逐渐缓解并消失。因此医生用药通常以小剂量起始逐渐加至足量,在等待疗效的同时也减弱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排泄


  药物发挥效果后,并不会一直蓄积在体内,因为我们还有个强大的排泄器官—肾脏。被血液带到身体各处的药物也会重新入血,最终流向肾脏。肾脏具有很强的过滤功能,和血脑屏障的功能相反,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会留在血液里面,而其他的物质,如药物和身体代谢的一些有害物质,则会进入尿液并排出体外。至此,药物进入体内后的整个旅程就结束了。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多波长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对患者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
目的 分析广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广东省2015-2017年0-14岁儿童AFP病例粪便标本进行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oliovirus,PV
近年来,网络上兴起了流行词“扶弟魔”,它是指一味牺牲自己,永远帮衬弟弟,不计成本愿为自己的原生家庭奉献一生的好姐姐.rn“扶弟魔”姐姐们究竟值不值得同情?许多读者朋友通
期刊
目的 分析安徽省池州市麻疹发病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10-2019年池州市麻疹报告发病率数据,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计算各年麻疹发病率的Moran's J系数;采用SaTScan时空
目的 鉴定山东省首起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 D8基因型暴发疫情,分析其传播链.方法 对2019年3月30日-7月17日1起麻疹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急性期血清和咽拭
目的 运用基于标准浸膏特征谱图-指标成分-药效的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确定经方牡蛎散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牡蛎散标准浸膏特征图谱,并建立指标成分
目的 了解5岁儿童复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的免疫原性.方法 在天津市宁河区选择已在8月龄接种1剂次麻疹疫苗和在18-23月龄接种1剂次MMR的5岁健康儿童,接种第2剂次MMR,
当前,新冠疫情仍在持续,尽管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学已正常进行教学工作,但国内偶有确诊病例新增以及国际社会疫情持续肆虐的新闻,仍让不少儿童感到恐惧与不安。疫情的反复波动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否能意识到儿童心理防护的必要,以及怎样与儿童一同应对心理压力成为大众关注的要点。为什么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况?  儿童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经历大量外向的接触以及内向的体验,这是儿童心理发育的必要基础。疫情发生后相
期刊
目的 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地区健康人群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中和抗体阳性率.方法 2018年在宁夏北部地区的4个县区采集≥1岁健康人群血清标本,
目的 分析河南省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EPI)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险补偿实施情况.方法 收集2017-2019年河南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险补偿个案的疫苗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