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eys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进一步探索和建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社会实践组织管理、内容形式、评价方式,使社会实践活动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更加具有实效性,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真正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准确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含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其培养目标的需要,积极地引导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并使大学生从中接受教育、培养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定义要注意以下几点: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及人才培养的关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人类社会实践的关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系。
  
  大学生社会实践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和务实性越来越强,但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越来越弱;现代高等教育社会化运作与服务社会职能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但社会环境对于高等院校建设与发展的理解与支持亟待优化。以上“两个悖论”表明,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困难性,但同时大学生社会实践也面临着众多问题和困境:
  1、学生管理部门热,教学管理部门冷
  目前,部分高校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认识不足,将其简单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的过程设计。一般都是学生管理部门轰轰烈烈地对社会实践的目的、意义、主题、要求等笼统地发文通知, 但具体到实践的组织管理,除了团委和各院系外,其它部门只是流于形式。特别是教学管理部门表现冷淡,没有认识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及重大意义,也没有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中,制定具体的标准,提出明确的要求,进行统一组织。总体上,大学生社会实践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也没有摆上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缺乏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机制,尚未形成规范化管理。
  2、政治性要求硬,物质性支持软
  一方面,上至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至各高校各学院,在政治上都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硬性要求,比如中共中央三部委联合发文要求重视和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多数高校也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文件、规定及相关配套措施,做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规范、统一。另一方面,经费问题制约着活动的开展。一是政府对教育经费本身投入不足,实践活动的经费就显得更为拮据。二是由于认识上的原因,一些高校还没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中,没有提供专门资金给予支持和保障。三是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环节薄弱,有些单位嫌麻烦、怕花钱,不愿意接待实践活动,也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落实有一定困难。
  3、理想色彩重,现实关怀轻
  首先,许多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主要安排的是实地考察、参观,而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去体验生活。其次,注重表面现象,缺乏实效性。社会实践往往宣传的多,实际做的少;假期响应号召临时做的多,坚持经常主动做得少。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高校一般都把主要精力花在了“重点服务队”上,对分散返乡或自主活动的同学,虽然作了统一安排,明确要求,但实际上很多是“放任自流”。再次,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流于形式。少数大学生到工厂、农村参加社会实践只是走过场。由于大多数高校没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学生们需花大量精力四处奔波寻找社会实践场所,有的只好到父母所在单位混时间,开一张假证明以应付学校的检查。
  4、策划活动能力强,项目深化运作能力弱
  实践证明,我国高校并不缺乏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策划和论证能力,大多数高校针对社会实践活动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文件、规定及相关配套措施。而且,在开展活动之前,往往会收到具有较完善可行性的活动策划书。然而,他们过于重视对活动的策划,却忽视了活动的项目化运作的能力,即缺乏项目化管理的组织机构、项目申报、项目资金和项目组织实施等。这导致一方面,高校很难根据本专业学术前沿研究的方向或最新技术开发的情况,提出社会实践的主题,制定社会实践的项目,确定社会实践创新的内容,以形成既对改进实践单位的技术管理水平有益、又能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体系。另一方面,活动形式传统单一,缺乏创新,很多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往往局限于社会调查、政策宣传、参观访问、文艺演出、生产劳动、支教扫盲等形式,仍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而缺乏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改革与创新,更谈不上项目的深化运作。
  
  加强与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对策
  
  1、加强领导、组织落实、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
  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导,建立校内与校外结合的联系会议制度,通过跨校的经验交流来实现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成立以党委副书记为组长,主抓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团委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领导小组,做到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统一考核、统一表彰,并明确分工,责任到部门。最终,促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即以跨校合作为契机,促进本校活动的更好开展;以加强校内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与品牌塑造,扩大对交流的影响力。
  2、成立校内外结合的专家指导委员会
  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领导和指导,建立校内外结合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制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成立社会实践组织机构, 建立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为高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便利。高校要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成立地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委员会,设委员和委员单位,聘请地方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指导,协调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各院系必须按照选题、项目等分组确定专业老师为指导老师,并可聘请校外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一起具体指导大学生。
  3、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评体系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评价体系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系统,它需要联合国家部委、教育部、高校及学生管理部门的力量共同构建。一是国家部委联合起来分别制定出社会、地方、企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此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社会化目标。二是教育部应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数量、质量以及取得的成果,纳入对学校进行评估的观测点。三是高校应当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纳入高校的教学计划, 作为一个必修课, 纳入学生学籍管理和德、智、体综合测评体系, 制定详细科学的考评办法, 分级分等考评, 考评结果应存入学生个人档案。同时, 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也应像担任其它学科教学的教师一样计工作量、计指导质量, 并纳入教师晋职晋级考证体系。
  4、社会实践应逐步实现项目化运作
  高校主管领导和老师要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和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方案,努力做到小题大做、小题深作、小题实作、小题长做,形成项目链。首先,整合社会力量,促进项目立项。高校应积极开拓产学研合作,按照“共赢”和“互惠互利”的原则,主动与校外实习单位签订正式的项目合作协议,借助高科技园区开拓新的实习场所和项目内容。其次,积极拓展社会实践队伍。博、硕、本综合编队与学校教师、当地技术人员携手相结合。为提高活动的实效,应根据地方所需项目信息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老师带队指导,做到有领队、有专家、有骨干、有项目。其次,单位或社会团体要让出一部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岗位,大力创造有利条件,让大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内容要考虑学生的所学所长,有利于帮助当地群众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5、提供充足经费条件保障
  社会实践活动应有充足的经费投入。为保证活动顺利有效的组织实施, 应多渠道筹措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经费。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划拨一笔专门的实践经费,以供学校开支。其次,高校应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专项资金,根据每年实践活动的计划安排,划拨充足的活动经费。再次,高校应该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和创新人才优势,在活动中引进社会化机制。同时,应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金会,接受社会捐助。基金会经费来源主要有学校拨款和理事长单位提供赞助、基金投资收益和实践活动创收等。
其他文献
前不久,衢州市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在江山市江山中学举行,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并亲眼目睹了来自全市各地的11位选手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可谓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此次评比一改以往“提前一个月通知限选课题,由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集体备课、通过‘试教--修改—再试教—再修改’,最后由选手上台表演”的做法,而是提前一天通知选手,选定同一教学内容(同课),然后各自备课,抽签“借班”教学以比高低。由于不
期刊
本刊讯: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第二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上提出:“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要求有更多的教育家办教育,呼吁学校校长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  陈小娅在题为《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的讲话中指出:“今年教师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对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殷切希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  这里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巧设情境,激起探究之欲    布
期刊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就是一个让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头疼的话题。怕写作文成了学生的“顽疾”。很多教育工作者,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设计了种种的教学方案,如以文体为单位逐一训练的教学体系,以写作知识为序的训练体系等等。这些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作文教学,展示了作文教改的成绩,但是教学的效果却不是很令人满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无奈地发现学生对作文的冷漠态度依旧,作文教学在无形之中再次走上了传统的套路:仍然强调
期刊
两岸教育界倡议:进一步扩大两岸教育交流成果    由200余名两岸教育界人士参加的“首届两岸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10日晚在北京闭幕。论坛发表共同倡议提出:要以举办此次论坛为基础,建立并逐步完善两岸教育界人士就青少年社会教育进行定期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扩大两岸教育交流的成果。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俞贵麟、副主席叱利群,台湾省教育会理事长郭添财,台湾淡江大学教育政策与
期刊
近日,在教育部基教司、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举办的“首届教研室主任高级研修班”上。我们见到了广西玉林市教科所蔡梓权所长(以下简称蔡),并就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对他进行了专访。    教育前沿:蔡所长,您从广西远道而来参加这次会议,请谈谈有什么感受?    蔡:这次研修班是教育部基教司、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举办的,内容十分丰富。听了比利时学者罗杰斯先生关于组合教学法和学生能力评价的讲学、香港中文大
期刊
我国现行教育缺乏尊重    “听话教育”可以说得上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我们总是要求孩子和学生“听话”,听话就是好孩子、好学生。卡尔·罗杰斯在《论做人之道》一书中写道:“在教育方面,我们往往制造出顺从者、定型人之后,对个人的教育就‘结束’了,而不是首先塑造出有自由创造力的、有自己特色的思想家。”可以说这句话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我们的教育现状。  中国现行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尊重早已为有识之士所诟病,究其
期刊
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还能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等学校是社会有机体的部分之一,人际关系也贯穿于、存在于高等学校的教职员工与广大学生之中。据统计,大学生每天除了睡眠外,其余时间中有70%左右用于人际交往。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人际关系的质量对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终生的幸福都有重要影响。大学生的
期刊
近年来在高考招生中冒出一个新的热议话题:香港高校内地招生热。早前一项调查显示71.2%家长更倾向于选择去香港读书,从2005年开始有18名状元选择求学香港,各种媒体、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少人惊呼“狼来了”,“掐尖”、“鲇鱼效应”等词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眼球,再加上媒体对各省市状元弃北大、清华而投身港校的夸张渲染,让内地高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及紧迫感,招生传统格局已被打破。这
期刊
数学价值观    (一)数学与时代的发展  如果从数学与时代发展的关系看数学的价值,数学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一个时代的总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该时代的数学活动密切相关。正如美国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数学史家M·克莱因分析数学的典型特征时指出:数学是一棵富有生命力的树,她随着文明的兴衰而荣枯。克莱因认为,数学和来源于人类理性卓越光辉的真正激情第一次被希腊人激发了,希腊人最大限度地决定着今天文明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