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7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有着5000年文明的中华古国也不例外,近年来,中国的数字化建设也突飞猛进,数字技术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政府实行自动化网上办公,商人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交易,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市民利用网络查询信息、交友、娱乐、购物,越来越多的人借助数字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数字化技术正在改变中国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我们应该借助高效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整合,搭建宣传展示平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提供新的保护模式。本文将以松阳县为例,探索数字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松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松阳县始建于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是丽水地区建置最早的县份,距今已有1817年的悠久历史,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松阳高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松阳高腔、叶法善传说、道教音乐月宫调、畲族叙事歌、竹溪锣鼓、道惠夫人会、黄家大院木雕技艺、松阳端午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人,省级传承人17人,市级传承人32人,县级传承人61人。
  在非遗传承保护过程中,凸显出一个明显问题,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随着电视、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及运用,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改变,潜移默化地接受着现代文化,冲淡了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受众面越来越窄,有的几乎濒临失传。
  二、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新型保护模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无意间从我们身边流失,在这种情况下只靠自然传承的方式已经无法实现保护和发展,我们必须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数字化平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一个崭新的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搜集、整理、保护和利用。
  (一)利用数字化平台有效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1、利用数字化平台建立全新的资源搜集方式
  松阳县于2006年、2009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非遗普查,共搜集非遗项目线索5230条,调查项目2506个,编制整理松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15卷,建立了以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多种手段记录下来的非遗资料档案,收集了一大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珍贵实物和资料,但即便如此,仍然有部分普查的线索、图片、录音等资料,还分散在基层文化机构中,由于条件有限,很多资料无法妥善保存,散失、损毁的现象不可避免,如果这些珍贵的东西得不到及时的保存,将使普查失去意义,今后的保护工作也将失去重要依据和基础。
  这几年松阳正在进行的古民居、宗祠普查、修缮,就使用了数字化平台,其优势就充分体现出来了,各乡镇只要把完成的普查资料、数据上传到县系统平台就可以了,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十分明显,不仅大大减少人力、物力成本,还通过统一标准的格式,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2、利用数字化平台建立系统的资源储存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保护和传承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配合,我们可以用分类储存的办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记录,比如用A、B、C、D、E、F、G、H、I、J等分别代表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曲、曲艺、传统体育、游戏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又在各大类中分成小类,分类的储存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它能让整个庞大繁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清晰,也有利于检索和统计。分类储存的办法能为非遗理论研究提供很多的素材和基础数据。当然,数字化的非遗平台也是建立在考察的基础上的,只有通过实地考察才会将鲜活的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的采集和分类处理。
  (二)利用数字化平台宣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搭建互联网平台
  首先是搭建官方网络平台,例如在政府网、文化网站上开设一个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栏,将非遗项目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归类上传,让广大群众可以随时查阅,同时重视民间网络的宣传力量,如文化馆可将非遗项目制作成系列专题,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宣传普及,网民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介了解接受。
  2、建立立体多维的数字化展示平台
  如何生动展现流传千年的民俗工艺,这不仅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科学保存、保护,也关系到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传统博物馆式的单一陈列展示,已经很难满足时代的需求,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脆弱性和局限性,在展览时必须十分注重自然环境,而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诸如民间信仰、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也无法通过物品陈列展示出来。采用数字化展示平台就可以突破上述限制,其所兼具的记录、保存、展览、搜索和共享等功能,有利于对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规范和安全管理,开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新天地。数字化平台的应用,不单纯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把其变成“活化石“,还能利用数字技术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生态,包括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人文环境等组合的立体多维空间,挖掘其现代价值。
  (三)利用数字化平台探索非遗发展新思路
  1、探索传统艺术网络化
  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竹溪排祭、端午茶制作等以拍成电影、电视的形式搬上荧屏,在媒体和网络上宣传,既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接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可以将非遗项目以另一种形式留存于世。
  2、探索网络演出新形式
  将传统民间艺术通过网络进行现场实时展示,在网络演出线上平台,将松阳高腔、叶法善故事、月宫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播放,把互联网线上平台和传统演出线下平台相结合,探索网络演出新模式。
  利用互联网络,把非遗表演视频放在非遗视频网站上展示,这种展示方式的特点是不受地域的限制,能够把民间艺术表演迅速分享给远在世界各地的朋友,网络和演出融合在一起,是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网络演出既可以作为传统演出的延伸,也可以作为传统演出的一种推广模式。
  数字化技术造就了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化消费方式和审美倾向等,数字化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利有弊,对于处在数字化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把握数字化时代给我们创造的机遇,同时又积极迎接挑战,构建数字生态保护模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作者单位:松阳县古市镇文化站)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企业
引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追求生态、回归自然的愿望已经在众多领域中有所体现。在生态食品消费上,部分人群不但敢想,而且敢为。消费者需要更好更专业的生
行风评议是当前全省上下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因为它事关一个系统的行风建设,是机关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对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此,各
电能是现代社会主要能源,不论日常生活,还是企业生产都离不开电力支持,人类已对电能产生依赖性.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电能需求越来越大,电力工业得到空前发展,能源市场竞争日
基层科技工作是全省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 ,是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重要举措 ,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基础。只有基层科技工作效能的大幅度提升 ,才有全省科技事业的全面进步
欧洲第一大城市是伦敦,第二大城市是巴黎,蜿蜒的塞纳河穿过这座文艺的城市,一千四百年的历史在此流过.自中世纪以来的发展中,一直保留过去的印记,建筑风格就一直未变,巴黎也
拉则节,意为“插箭节”,是道帏藏族民众特有的节日之一,是民众祭祀山神的一个重大节日。每年藏历六月十五,人们相聚在古雷寺旁的祭祀台前,一起祭祀山神。本文将就拉则节的仪式过程及功能进行分析,运用田野作业和文献分析的方法对拉则节的整体民俗文化内涵展开探析。  一、拉则节的起源  循化位于青海省东部,居民主要是撒拉族和藏族,藏族居民主要分布于道帏、文都、尕楞、岗察四个乡,本文所提及的道帏乡位于甘肃省南部和
本文叙述连山关铀矿床内的地下水和铀矿体中的12 9I和2 39Pu的测量结果。研究表明 ,铀矿床内的地下水把12 9I从铀矿石中淋滤出来 ,12 9I在地质环境中具有活泼的地球化学特征
我们都知道物理实验、化学实验 .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是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产生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 ,通过观察这些现象发现或验证规律 ,获得物理或化学知识 .数学 ,除了推理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改革步伐的推进,改革举措的落地,关键还是靠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