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富二代”个案分析

来源 :时代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3981436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鑫少帅李兆会:在资本市场玩魔方
  
  2003年山西省海鑫钢铁集团董事长李海仓在办公室被枪杀。李海仓在遇刺身亡后的第28天,年仅22岁的儿子李兆会接任集团董事长。
  与其父李海仓的专注钢铁不同,海外读书的背景让李兆会对金融资产投资情有独钟。2004年11月12日,海鑫实业以59356.89万元的价格,受让中色股份所持民生银行16053.525万股,成为民生银行第十大股东。2004年11月18日,海博鑫惠从黑龙江富华集团手中获得华观科技21.5%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06年5月26日,海博鑫惠以2.00元/股的价格将上述股权全部转给万向德农第一大股东万向三农有限公司,转让价款为6587.50万元,海博鑫惠因此获得收益790.5万元。
  逐渐退出法人股后,海鑫集团又在二级市场频繁现身。2007年7月1日至9月30日,海鑫实业分别买进中国铝业、益民商业、华电国际、兴业银行等多只股票。2007年10月22日,海鑫集团以11.8亿元的价格拍得原南方证券持有银华基金21%的股权。2007年海鑫在资本市场的收益达20亿元,即使存市场惨烈的2008年,其收益亦逾10亿元。
  案例分析:在众多继承家业的“富二代”中,李兆会绝对算是一个另类。没有父辈手把手地教,没有太多的实际经验,甚至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便在仓促问走马上任。偏偏此公子不爱实业,独爱资本,而且极具天赋,在资本市场如鱼得水。但父命不可违,家族企业还是要办下去,于是他选择在资本市场滚雪球,既为爱好,又能为海鑫集团不断“输血”。在今年炒得沸沸扬扬的山西铜铁并购事件中,海鑫始终表现得不温不必,相信也与李在资本市场积累了大量雄厚资金,底气很足有关系。
  
  格兰仕梁昭贤空调业再续乾坤
  
  梁昭贤,现任格兰任集团执行总裁。1987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学院,2000年梁昭贤接过父亲梁庆德衣钵,成为格兰任集团执行总裁。同年,他提出,要让格兰仕空调打造成继格兰仕微波炉之后的又一个世界第一。
  2001年,国内空调行业外销出口量已经远远超过内销。梁昭贤采取了“先海外,再国内”的迂回战术。利用格兰仕多年积累下来的全球250家客户资源,先替国外空调企业代工。逐步扩大产能。2004年,格兰仕跃居中国空调出口冠军。
  同时,面对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梁朝贤秉承了格兰仕“价格屠夫”的一贯作风。2005年底开始,各家空谓公司的库存总和超过1000万台。降价成为2006年整个空调行业的主旋律。格兰仕在2006年一开局便以2738元的历史新低价推出2匹金钢镜面新品柜机抢占了市场先机。“烧鹅味道豆腐价格的产品永远会有市场竞争力。”这是梁昭贤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案例分析:与父亲“价格屠夫”的作风相似,梁昭贤的价格战术向来是以“快、准、狠”著称,让对手防不胜防。与父辈不同,梁朝贤还有着年轻人的求新求变的特质。当微波炉制造销售利润顶到了天花板,他开始需求新的突破口。“先海外,再国内”的迂回战术,让格兰仕空调获得海外市场的主动权,扩大了空调的产销规模,更重要的是回避了2003年以来国内市场由于过度竞争导致的亏损风险。格兰仕的企业吉祥物是一只可爱的大象,也是梁昭贤个性的最好诠释:对工作务实稳健、对敌人凶猛勇敢。
  
  和父亲重打天下——方太掌门人茅忠群
  
  茅忠群,“世界点火枪大王”、飞翔集团董事长茅理翔之子。1994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电力技术专业硕士学位后,他放弃了去美国继续读博士的想法,帮助父亲二次创业。但他提出,要自带一批人马另起炉灶,原来老的飞翔人不必带到他的新公司来。1996年1月茅忠群创建方太集团。目前,“方太”品牌评估价值已经达到8亿多元人民币。
  1999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到整个厨具行业,价格战在厨具行业爆发。茅忠群坚持不打价格战,而选择做高端家电。推出了吸力更强、噪音更低、外观更时尚的T型机,价格比1999年还要高出了10%,市场反应强烈。
  方太开创了国内烟机行业采用工业设计理念的先河。比如,针对占市场主导地位的薄形机拆洗不方便这个问题,创新设计了一种深形机。结果刚刚投产当年就售出了3万台。
  随着方太品牌优势的进一步扩张,茅忠群开始做一项新的尝试——将他对“集成厨房”的理念贯彻在产品研发上。
  案例分析:茅忠群的一个聪明之处在于不让其他亲人和企业“旧臣子”插足新公司。这个决定让方太从企业创建起就主动归避了家庭经营可能出现的弊端。与梁昭贤相反,茅忠群坚决不打价格战。他认为优质的产品才是最能赢得顾客心的。当绝大多数厨具行业都在杀价的时候,方太选择埋头做研发,二者选择了不同市场策略,迎合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青睐。难以评断孰优孰劣,但可以确定的是,二者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他文献
共同分享“富二代”之故事之一    故事主角:蔡洁仪  蔡洁仪:1984年生,现任大联盟(香港)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小时候就被父亲送到一个普通亲戚的家里,不知道父亲的事业和他创造了多少财富。  毕业的时候,父亲问我,是否想过未来的规划,到底想要做一份怎样的工作。我对父亲说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建立一个服装品牌。父亲说做品牌不是那么简单,但可以试一下。于是父亲就给了一笔不是特别多的资金,可是那一笔钱根
期刊
一边是难以逃离的大城市,一边是“苦命”的中小城市,中国城市化道路上面临的种种难题正考验着中国人的智慧。  “房子、车子、孩子都是我头疼的问题。”在北京一家大型科技公司打拼了4年之后,孔洋当初的豪情壮志,如今已被买房的压力、紧张的工作、每天两个多小时的上下班路程磨灭了不少。  现在,孔洋常常怀疑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看着许多同学在老家有车、有房、有地位,有时候真想离开北京回老家找个小城市工作生活。”
期刊
编者按:本刊首席记者姬忠实采写了一组第四届中国宿州灵璧石国际文化节的报道,本届文化节为地方经济“借台唱戏,借梯登高,借船出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为“大力弘扬灵璧石文化,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并以此“打好虞姬牌,唱响旅游大戏,挖掘钟馗底蕴,做大经济蛋糕,以奇石为媒促招商引资,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本刊集中刊登这组报道,以飨读者。  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中国
期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在意自己的外表,注意自己的形象。希望通过整形美容手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因此,整形美容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壮大。  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3号院万达广场的北京森川丽人整形美容中心,是日本Belle整形外科医院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分店,森川丽人将日本、韩国最新的整形美容技术及最优质的服务,奉献给中国广大的爱美人士。  不久前,应谢薇主任之邀,记者和本刊王林奎副社长一
期刊
“灵璧一石天下奇,色如青铜声如玉”。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有“三宝”,即灵璧石、虞姬墓、钟馗画。  在第四届中国宿州灵璧石国际文化节开幕期间,记者就灵璧石文化节产业如何发展采访了灵璧县委书记唐庆明。他说:“灵璧是‘天下第一石’灵璧石的故乡,灵璧石文化博大精深,灵璧也因‘山川灵秀,石皆如璧’而得名。本届灵璧石国际文化节为宣传灵璧石文化,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他强调说,“灵璧县委、县
期刊
蔡氏书香古宅群位于广西宾阳县古辣镇蔡村,与古辣街毗邻,距南宁一小时车程,柳州一个半小时车程,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  蔡氏书香古宅旅游景区由蔡氏书院、蔡氏书香古宅群、小金洋楼、洋房及其附属景点组成。一座古宅,就是一部文化史,蔡氏家族居此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从明朝中叶开始,蔡氏家族便成立蔡氏书院,长期供奉孔子,以儒家思想教育后代;蔡家子弟秉承
期刊
远古造山运动是一场强烈的地形切割手术,造就了浙中地区的峡谷奇观,也造就了浙中大峡谷中这样一个奇特的古村落乌石村。  乌石村在地形有两大独特的元素:台地和玄武岩。台地,是指与盆地相反的地势,它是众山拱起的一块平台地;玄武岩,因火山喷发而形成,多为黑色,俗称乌石。  乌石村常年雾气缭绕,宛若一座空中楼阁,故有“火山台地,空中乡村”之美誉。乌石村群山环抱,古枫参天,翠竹连绵,乌石幽幽,炊烟袅袅,四周梯田
期刊
这个世居岭南的“土著”,怎么会舍近求远飞越千里寻求他心中的圣土?五上西藏,并在十多年里矢志于将西藏作为母题创作。“西藏是摄影家的天堂,国画家的地狱”,对于这个带有宿命性的预言,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岭南画家,却选择了知难而上。我真怀疑他的前身是不是一条回游的鱼,生命中蕴涵的神秘基因信号无时不在催促他要同游到自己生命的起点和精神的归宿。此君,朱颂民。  这是一个怎样的画家,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说他的作品
期刊
如今的“富二代”是一群怎这样的人?如果没有胡斌的飙车案,大多数人对“富二代”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一群躲在富爸爸身后的孩子”。  近期,“富二代”接二连三惹事,关于他们的负面声音纷至沓来。“富二代”的身上被贴上了不光彩的标签:爱飙车、爱炫富、爱惹是生非,“富家多败儿”的说法似乎又得到了新的印证。于是有人疾呼:如此“富二代”,怎能承受家族企业之重?  但也有人持乐观态度,认为“坏孩子”终究是少数,更多
期刊
阅读有助于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建立完整人格。一个从小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长大后自然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极少发生情感冷漠、爱心缺失的情况。然而,前段时间媒体爆出《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内容“很黄很暴力”后,人们开始关注起孩子的读物来,不无遗憾地发现,我国少儿读物成人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在繁荣背后隐藏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问题。“孩子‘被长大’?我们该怎么办?”家长和教育界人士不禁呐喊,“还孩子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