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创新思维培养之我见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vht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现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形成创新能力,在于塑造一个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本人以为,政治课中的研究性学习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相关理论,想就此问题谈谈一己之见。
  一、注重材料,培养创造性想像力
  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力,就应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关心、熟悉的一些事例,如新闻片断、时事材料、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等,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分析材料、事例,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和材料间的联系,从而触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想像能力。应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既不能太浅显,过于浅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又不能过难,太难学生不敢想像。设计出来的最理想的题目应该是让学生通过跳一跳的努力,就能摘到果子。同时,设置问题应面向大多数同学,兼顾两头,让全体同学都能去思考、分析,这样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二、转换背景,培养发散性思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指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认识新的问题,并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去观察分析同一问题。在课堂上就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通过大家的激烈争论,大家发现有些问题把许多知识内容都可以包括在内了。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问题材料的运用和解答不再局限于一个答案,而是通过思维扩散,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材料,从而突破了思维定势,拓宽了思路,扩充了信息,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表及里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质疑问难,培养求异性思维
  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规律。所谓逆向思维,意味着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从新的角度去发现科学真谛。进行逆向思维需要学生独特思考,善于另辟蹊径,还需要改变正常的思维程序,比如遇事不妨倒过来想一想,从结果上觅寻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从另一方面去开阔学生的思想,就会使学生养成从正向和逆向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分析、理解问题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阐述某一原理时,允许并欢迎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甚至是相反的意见,并适时引导。通过这种正反两种观点的辩论与碰撞,我们不但获得了真理,同时还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例如,讲“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时,我首先让学生看一则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的现实材料,让学生思考究竟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辍学。学生首先想到的是,一方面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对辍学学生的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学生的监护人进行处罚。在肯定同学们观点的同时,让学生联系周围的实际,看看自己周围同学的辍学现象。不一会儿,同学们纷纷发表各自的观点,有的同学想到了我国的教育制度,有的同学想到应取缔社会上用不正当手段吸引青少年的电子游戏厅、舞厅、录像厅、网吧等。通过大家的讨论,学生能根据书本中已有的信息和语言知识,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展开性和深层次的思考,理解了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四、创设情境,培养类比性思维
  当代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形象地说过:“类比是一个伟大的领路人。”类比思维就是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属性的相近或相反意义出发,根据某个或某类事物有或没有某种属性,进而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也有或没有某一属性的思维活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针对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问题,根据新旧知识相近或相异之处,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会异中求同,概括出事物的共性;或在同一类事物中求异,学会辨析、分类,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我在讲完初三思想政治课的五种社会形态后,曾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五种社会形态下生产力水平的标志,生产关系的特点、阶级状况、国家本质、科技文化发展各是怎样的?(2)三个阶级社会剥削的实质、生产方式、发展特点各是什么?(3)比较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公有化制度、个人消费品分配形式以及人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各是如何的?学生在归纳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类比既加深了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又避免了同类知识的混淆,更深刻地把握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程。以上是在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些粗浅的实践尝试,并非尽善尽美,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从而使思想政治课能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真正能使学生“变得更聪明”。
其他文献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可以看出,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应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其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新时代的人文精神。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现实对象和现象产生的内心体验,态度是一种相对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的情感倾向,而价值观则是在情感信念和情感态度基础上形成的高级社会情感
期刊
曾经有一位班主任说过这样一段话“有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基本合格;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很优秀;可是,如果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那么这个班主任无疑是失败的。”我信奉这段话。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尤其是农村小学的班级,班主任工作非常关键。  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村小学教学又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和难点,要搞好农村小学教育必须注重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
期刊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由教与学紧密结合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是教育对象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理解掌握运用课本知识,发掘潜能,提高能力,以达到个性的和谐发展。教师是教的主体,通过教师必要的、及时的、准确的方法指导使教育对象快捷、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中学政治课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指导行动。因此,应当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自主的
期刊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导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该是怎样的过程,这是每个物理教师必须好好思考的问题。目前,新课改的宗旨是构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物理教学必须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教学的着眼点应该在于学生的发展而不局限于知识的
期刊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面向未来的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计算机运用意识、提高科学文化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现今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但是,由于高中的信息技术课不是高考学科,它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削弱,学校、学生的重视程度都不够,那么作为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近几年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仅供同行们参考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老师应该充分地关注学生,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那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可见写作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学生没有积极的学习兴趣和浓厚的写作激情,是根本不可能写出构思精妙、立意新颖的作文。而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多数从教材中来到教材中去,在静态中教,在静态中写,一味生搬硬套的仿写,让学生感到多一次和少一次写作课都无所谓,失去了写作兴趣,甚至怕
期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务工,使农村孩子的教育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同时,由于地域和文化上的差异,严重制约着家长文化素养的提高,农村孩子的教育管理没有得到家长足够重视,留守孩子靠“委托管理”成为普遍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花大量的精力研究学校教育,却忽视了家庭教育应有的重要地位,所以有很多教师总是感叹,在学校中花费大量精力,全身心投入,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却收效甚微。这充分说明,
期刊
所谓数学情境教学就是教师以教材为基础,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创建一个探索数学知识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索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分析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情境教学强调学
期刊
数学说课是数学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其根本宗旨是为了追求数学课的优化。备好课是说课的前提,而说课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对备课做出科学的分析和理解,从而证明自己的备课是有序的而不是盲目的,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数学说课,要向同行说什么?我认为数学说课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说教材  说课,首先教者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对教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