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偏见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bo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虽然人们普遍认为不该存有偏见,但它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随着社会心理学相关研究的展开,学者们基本认同了偏见的本质是一种态度,是感情、行为倾向的组合,是一种先入为主的看法,对错误态度的肯定或偏爱也属于偏见,而人们通常讨论的其实是具有否定倾向的偏见。因此,偏见通常被心理学研究者认为是一种预设的消极态度。
  
  历史与地域“造就”偏见
  
  根据知、情、意的三因素态度论,偏见由三部分构成,即认知(观念)、情感和行为倾向。在认知的过程中,地域、性别等因素最易导致人们形成一定的刻板印象,是最重要的认知成分。比如,人们经常认为北方人豪爽、耿直,南方人精明、细腻,但地域的刻板印象有时是非理性和错误的、甚至是与事实相反的,错误的认知导致错误的情感与错误的行为倾向,由此产生了诸如地域之偏见等心理误区。
  相对于一些西方国家,我国没有显著的种族偏见,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汉族占绝大多数,处于绝对主导的地位。其次,在历史上种族的最初划分其实就是以各种族不同的居住地为标准的,中国的文化讲究落叶归根,再加上中国疆域广大,各方交通不便,人口的流动性不强,因此地域意识尤为强烈,而种族意识则慢慢淡化。于是。地域意识代替了种族意识,所以我国并没有产生显著的种族矛盾问题,而体现为地域偏见。
  从我国的社会发展来看,地域偏见的形成与发展还有其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它对中国地域偏见的影响不容忽视。早在商周时期,伴随着城市和礼法制度的建立。地域偏见就已产生了。最早的“国人”(城里人)与“野人”(城外人)这两个群体,生活居住的区域不同,享有的权利和地位大相径庭,国人对野人往往抱持偏见,这大概是中国最早的地域偏见。汉以后,中原地区形成了统一而稳定的国家,内部的地域偏见渐渐淡化,而将其对象扩展到了周边的少数民族。但这种局面在随后的分分合合、民族大融合中逐渐消亡,最后仍然以地域为主要的社会划分。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过去各地少有往来。这为由地域造成的偏见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环境。到了现代,城乡、地方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促进了地域偏见的延续。由于改革开放的需要。沿海城市的发展显著好于西部内陆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经济实力及受教育水平都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原本由来已久的地域偏见到了如今依然存在,并以各种形式影响着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体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是社会的放大镜,尤其是现今发达的网络,各种各样的资讯都能通过网络迅速、广泛传播。网络信息的严谨性一直是被人诟病的地方,很多未经审核的信息、甚至是流言都能够很快传播,所谓“三人成虎”。一些不实的信息对于偏见的形成也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难以挥去的“刻板印象”
  
  如前所述,偏见是一种态度。偏见的认知成分包括知觉、观念以及关于某团体、事件或人物的特定预期。其中,偏见的认知成分是偏见的核心部分。美国的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即调查种族对个体的自发分类在记忆中的作用,首先让被试听由6个不同的人(3个白人和3个黑人)所作的陈述,当他们陈述时被试则观看关于他们的幻灯片,之后要求被试把他们的陈述与他们的照片匹配起来。有时候被试可能忘记了陈述的内容,但是他们将通过种族来编码和提取有关的信息,因而仍然能“回忆”起哪些陈述是由白人说的,哪些是黑人说的。这个实验证明,当人们在记忆时常常自发地使用种族类别作为线索。这种以类别为基础的记忆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刻板印象”,它为偏见的形成提供了认知基础。刻板印象是作为一种纯认知的知识保存在记忆中的,本身并不带有情感和指向性,但它为偏见的形成提供了认知依据,在与非理性的情感相结合的作用下,形成了偏见。比如前面提到的地域偏见中,其认知成分一般为地域的刻板印象。关于地域刻板印象,国内已有不少相关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的杨治良教授及其学生的多项研究均已证明这个结论。
  
  消除偏见并不容易
  
  偏见的消除一直是人类努力的目标。在当今社会,消除种族中心主义、性别偏见等对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进步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社会心理学家们也始终从自己专业的角度探索消除偏见的有效途径,提出了诸如改变错误的刻板印象、增加个人间平等接触、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制定消除偏见的社会规范等策略。
  但是偏见一旦形成之后就很难改变,那么我们是否能寻找一些方法来抑制偏见的形成从而达到消除偏见的目的呢?国外学者迪瓦恩在1993年提出的加工分离模型曾认为人们会对特定的对象产生消极印象,即刻板印象,持有这种印象的个体并不一定立即产生偏见,只有在时间、场合都合适,并通过个体对特定事物的思考和认识加工才可能实现。因此,即使我们对特定事物产生不好的印象,也不会立刻产生偏见,也就是说,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因为某个事件而与相关地区的人产生不快,但是不会仅仅因为这一件事而影响我们与其他该地区人今后的共处,只有当我们与该地区的人多次发生不愉快之后。才会对今后的共处产生影响,即对该地区的人有消极的地域偏见。
  该理论向我们提供了刻板印象未必导致偏见产生的一种解释。也可以理解为,当个体有充分的认知资源和时间时,就有可能抑制偏见反应,这样,基于刻板影响的偏见就不会产生,但是这对个体的理性水平与认知情境提出了要求。
  在我国常常能见到这样的情况: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中,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较快,因此在时间观念等方面强于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居民,更注重效率。生活节奏快的人来到一个生活节奏慢的地方,一定会觉得很不适应,不习惯当地居民的做法,而在当地居民的眼中,这个人也反而不太正常,这是由他们不同的标准及双方生活环境的差异导致的,这样很容易导致偏见的产生。要避免这种情况,对个人的理性水平就有一定的要求,同样的。需要足够的认知资源和时间进行认知加工。
  在怎样的环境下人们不容易产生偏见呢?以地域偏见为例,如前所述,地域刻板印象的形成由对不同地域人的区别、描述联结而成,成因在于其对群体基于地域的分类。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由于其各自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等原因,彼此在生活习惯乃至价值观等方面均存在客观差异,这些差异并没有好坏之分,但人们往往喜欢以自己的视角去区分孰优孰劣。如果能够认识到彼此间的差异,并且认同这种差异,那么基于刻板印象的偏见就没有产生的理由了。
  从开放程度的角度来看,一般开放度更高的地区的居民会接触到更多不同地域的人,接触到更多不同的文化,更可能形成多元文化价值观,从而更能接受新事物——与自身、内群体不同的群体的价值观。也就是假设在开放度较高的大城市中,人们的偏见水平较低,因为他们习惯于接触、接受新事物和差异。
  心理学家很早就提出“接触假说”,即平等的个人之间的接觸是消除偏见的有效途径,但其机制并不明确。人们也意识到,这种接触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往往是难以实现的,这一点使许多社会心理学家感到沮丧,但是近年来提出的“延伸接触假说”却为他们带来了一些希望。该假说认为,对于消除群体间的偏见来讲,个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并不是必须的,也就是说,个人只要知道自己所在的群体中已经有人和其他群体的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就会产生消除偏见的效果。
  偏见,是一个较为显著的社会现象。还是以地域偏见为例,随着我国的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强,一个人出生地在一个地方,学习、成长在另一个地方,而工作后很有可能又生活在一个不同的城市这种现象越来越常见。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地域偏见机制的研究就颇有意义。再如性别偏见也是人们在生活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无论是人们的学习还是求职,都有一些人对女性持有偏见。可是在现代社会中,男女的地位日趋接近,并各自承担着对方无法取代的社会责任。因此,消除偏见就对促进我们的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我们对他人尊重的体现,更是整个社会进步的体现。
  也许,当我们心中因某种莫名的原因对他人产生消极情绪的时候,就是我们该反思心中偏见的时候了!(文章代码:1817)
  责任编辑:赵 5柠
其他文献
1 标注和著录原则方法 1.1 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应在论文的正文或致谢之后列出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某天,儿子在客厅玩轨道式的托马斯小火车,他重建隧道,让托马斯开车,一遍又一遍……我看他挺专注的,便去了另外一个房间做自己的事情。不到两分钟,他哇哇大哭起来,我赶忙跑出
有本书叫《北京的腔调》,其中的“跟陈丹青学语文”一章,有段话很有意思——“曹雪芹之爹曹练亭外放为官时,出门必手不释卷,友赞其用功之至。答曰:‘非也!恐路人立而行礼,心
《黑龙江水产》创刊于 1982年 ,为水产科技期刊 ,国内统一刊号 :CN2 3— 12 2 0 /3。本刊主要栏目 :名特优新、实用技术、信息广场、致富向导、饲料与营养、专论与综述、鱼病
去年我加入“和谐父母效能训练学校”的QQ群,常和群友互动,把群主王振洲老师的读书录音《轻而易举的富足》放入手机里,有空就听。渐渐地我发现,我和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提高了
汕府[2016]21号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粤府[2016]21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6年4月15日广东省人民政
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电专委会主办的城市供电学术会议,拟定于2004年10月~11月份举行(地点另通知)。大会将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讲坛,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课题、自主探究课题、综合解决问题的精神为宗旨,经过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将教与学、内容与形式、感情与活动、个体与群体、
目前中国电子出版业发展态势缓慢,电子出版物市场低迷,究其原因,一位权威人士说:“真正的深层原因在于出版与制作的矛盾和管理观念上的冲突。”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
UTILIN“S”(乌体林斯;草分枝杆菌F.U.36)是一种强力免疫刺激剂,自19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在欧洲用于治疗结核病。2000年,UTILIN“S”被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北京市结核病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