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本科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高职院校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通过切实有效的心理咨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应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及方法加以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035-02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是良好的,但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受到高职教育特殊的办学模式、培养目标、管理模式等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心理特点。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正常生活、学习、交往和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在21世纪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本。帮助在校高职生摆脱心理困扰,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不仅是高职院校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生活适应困难,自卑心理严重 这是高职学生最突出的问题之一。高职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家庭环境、受教育环境、成长经历、学习基础等相差很大。来到大学后,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等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调整适应。尤其是高职学生由于在高考中失利,有些失落和沮丧,大多数是带着消极情绪不情愿地来到学校的。再加上对高职教育性质、作用、地位的认识不足,又受到社会负面信息的影响,他们总觉得自己缺乏竞争力,不愿与以前的高中同学和老师聚会,总觉得丢人,低人一等,怕被别人瞧不起,对未来也不抱希望,带着一种“混世”的态度对待入学后的生活,久而久之,造成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专业不如意,学习兴趣低落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生大部分在第三、四批次录取,他们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比较盲目,不了解专业的情况,凭着感觉填报。有部分学生被录取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对于调剂的专业,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读下去,因而感到无奈。有的學生认为专业无用,将来在社会上无用武之地,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有的学生因不努力,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重修现象,便认为自己智力低下,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产生了心理上的阴影。由于认知上的偏差,高职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动力不足,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交往障碍 受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入校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他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高职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背景与生活态度各异,再加上青春期心理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在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从而容易紧张,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些学生很希望与其他同学交流,但由于个性内向,主动性不强,很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在交往中往往显得很局促,不自然。多数学生希望与教师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但由于教师事务繁忙或责任感不强,很少有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导致学生对教师没什么印象,甚至对教师产生负面印象。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因学生缺乏对教师的信任和信赖,教师的工作很难展开,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情感恋爱问题突出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和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学生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非常渴望与异性交往,享受爱情的甜蜜;另一方面,伴随美好爱情的除了甜蜜,还有苦涩,还有其他一系列复杂、独特而微妙的情感体验。学生对异性的神秘感、恐惧感与渴望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各种心理困扰。他们由于不够成熟,对爱情认识不够深刻,不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如单相思、暗恋、失恋等。
就业压力大,心理焦虑程度高 高职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由于近年来的扩招,就业压力大成为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社会大部分用人单位盲目地对学历要求较高,致使高职学生在就业大潮中处于劣势。面对这样的现实,很多高职学生选择了消极逃避,在三年的学习中,浑浑噩噩,沉迷于网络,整日无所事事,混天度日,以期通过这种外在的方式掩盖内心的焦虑,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使内心的焦虑更加严重。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咨询的方法
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必要在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解决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所谓心理咨询,就是由受过咨询心理学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技术,针对求询者的各种适应与发展问题,通过与求询者协商、交谈、启发和指导的过程,达到帮助求询者自立自强、增进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心理咨询的方法一般可有以下几种。
个体咨询 个体咨询是心理咨询最主要的形式,可在咨询者与求询者之间建立一对一的关系。个体咨询具有保密性和针对性强的特点,咨询者与求询者之间容易建立信任关系,求询者能够体会到安全感,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求询者的防御反应。在个体咨询过程中,求询者可针对就业、情感、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咨询,咨询者可以对求询者的个性、精神状况、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直接全面的观察和诊断,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案。个体咨询虽然比较费时,但效果比较明显,也为高职院校学生所乐于接受。
团体咨询 团体咨询是咨询者对一部分有类似心理问题的求询者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咨询的方式,人数一般没有固定要求,以10人左右为宜。高职院校都有辅导员,是团体领导者,这样就可以因势利导地在班级、宿舍及大大小小的团体中开展心理咨询,从而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摆脱负面情绪,增强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由于团体心理咨询比较符合大学教育的特点,大学生又乐于接受,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效果较好,所以,近年来,团体心理咨询发展迅速,并由高校逐渐向高职院校辐射。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是指求询者通过电话与咨询者进行交流的咨询方式。对于那些不愿暴露真实姓名和身份的求询者,可以不见面的方式向咨询者倾诉内心的烦恼,从而缓解精神压力。电话咨询具有方便、及时、迅速和保密的特点。但电话咨询有其局限性,高职学生通过电话咨询只能暂时缓解精神压力,真正要解决心理问题,还是需要与咨询者进行面对面的咨询和交流。
网络咨询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迅速及时的通信。通过网络咨询,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可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室或网络视频设备,进行远距离的同步实时或异步非实时的互动。与面对面的心理咨询相比,网络咨询的保密性较强,并且具有开放性、便捷性的特点,尤其是通过QQ、MSN等聊天软件进行咨询的效果更佳。团体咨询虽然受到文字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限制,但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语音与图像很容易在网上实时传输,网络咨询将可能有重大发展。目前,社会上很多网站都提供心理支持,高职院校也可效仿,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开展网络咨询,为在校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供方便。
书信咨询 书信咨询是指求询者与咨询者之间通过书信进行交谈的一种咨询方式。这种咨询方式对那些不愿意或不方便面谈的求询者较为适用。但这种方式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每次交流的信息量低、交流次数少,而且会受到求询者文字表达能力的限制,咨询者往往不能准确把握求询者的问题,只能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指导意见,缺乏针对性。因此,此种咨询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应用较少,且多数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机构都没有心理咨询信箱。
参考文献:
[1]于海霞.关于当代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文教资料,2009(11):237-239.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杨斌.运用团体咨询提高大学生人际技能[J].魅力中国,2010(30):12-15.
[4]黄永坚.对高职院校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32):84-85.
作者简介:
王文文(1982—),女,山东齐河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日常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035-02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是良好的,但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受到高职教育特殊的办学模式、培养目标、管理模式等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心理特点。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正常生活、学习、交往和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在21世纪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本。帮助在校高职生摆脱心理困扰,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不仅是高职院校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生活适应困难,自卑心理严重 这是高职学生最突出的问题之一。高职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家庭环境、受教育环境、成长经历、学习基础等相差很大。来到大学后,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等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调整适应。尤其是高职学生由于在高考中失利,有些失落和沮丧,大多数是带着消极情绪不情愿地来到学校的。再加上对高职教育性质、作用、地位的认识不足,又受到社会负面信息的影响,他们总觉得自己缺乏竞争力,不愿与以前的高中同学和老师聚会,总觉得丢人,低人一等,怕被别人瞧不起,对未来也不抱希望,带着一种“混世”的态度对待入学后的生活,久而久之,造成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专业不如意,学习兴趣低落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生大部分在第三、四批次录取,他们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比较盲目,不了解专业的情况,凭着感觉填报。有部分学生被录取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对于调剂的专业,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读下去,因而感到无奈。有的學生认为专业无用,将来在社会上无用武之地,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有的学生因不努力,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重修现象,便认为自己智力低下,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产生了心理上的阴影。由于认知上的偏差,高职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动力不足,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人际关系复杂,导致交往障碍 受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入校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他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高职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背景与生活态度各异,再加上青春期心理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在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从而容易紧张,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些学生很希望与其他同学交流,但由于个性内向,主动性不强,很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在交往中往往显得很局促,不自然。多数学生希望与教师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但由于教师事务繁忙或责任感不强,很少有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导致学生对教师没什么印象,甚至对教师产生负面印象。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因学生缺乏对教师的信任和信赖,教师的工作很难展开,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情感恋爱问题突出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和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学生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非常渴望与异性交往,享受爱情的甜蜜;另一方面,伴随美好爱情的除了甜蜜,还有苦涩,还有其他一系列复杂、独特而微妙的情感体验。学生对异性的神秘感、恐惧感与渴望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各种心理困扰。他们由于不够成熟,对爱情认识不够深刻,不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如单相思、暗恋、失恋等。
就业压力大,心理焦虑程度高 高职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由于近年来的扩招,就业压力大成为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社会大部分用人单位盲目地对学历要求较高,致使高职学生在就业大潮中处于劣势。面对这样的现实,很多高职学生选择了消极逃避,在三年的学习中,浑浑噩噩,沉迷于网络,整日无所事事,混天度日,以期通过这种外在的方式掩盖内心的焦虑,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使内心的焦虑更加严重。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咨询的方法
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必要在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解决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所谓心理咨询,就是由受过咨询心理学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技术,针对求询者的各种适应与发展问题,通过与求询者协商、交谈、启发和指导的过程,达到帮助求询者自立自强、增进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心理咨询的方法一般可有以下几种。
个体咨询 个体咨询是心理咨询最主要的形式,可在咨询者与求询者之间建立一对一的关系。个体咨询具有保密性和针对性强的特点,咨询者与求询者之间容易建立信任关系,求询者能够体会到安全感,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求询者的防御反应。在个体咨询过程中,求询者可针对就业、情感、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咨询,咨询者可以对求询者的个性、精神状况、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直接全面的观察和诊断,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案。个体咨询虽然比较费时,但效果比较明显,也为高职院校学生所乐于接受。
团体咨询 团体咨询是咨询者对一部分有类似心理问题的求询者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咨询的方式,人数一般没有固定要求,以10人左右为宜。高职院校都有辅导员,是团体领导者,这样就可以因势利导地在班级、宿舍及大大小小的团体中开展心理咨询,从而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摆脱负面情绪,增强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由于团体心理咨询比较符合大学教育的特点,大学生又乐于接受,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效果较好,所以,近年来,团体心理咨询发展迅速,并由高校逐渐向高职院校辐射。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是指求询者通过电话与咨询者进行交流的咨询方式。对于那些不愿暴露真实姓名和身份的求询者,可以不见面的方式向咨询者倾诉内心的烦恼,从而缓解精神压力。电话咨询具有方便、及时、迅速和保密的特点。但电话咨询有其局限性,高职学生通过电话咨询只能暂时缓解精神压力,真正要解决心理问题,还是需要与咨询者进行面对面的咨询和交流。
网络咨询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迅速及时的通信。通过网络咨询,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可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室或网络视频设备,进行远距离的同步实时或异步非实时的互动。与面对面的心理咨询相比,网络咨询的保密性较强,并且具有开放性、便捷性的特点,尤其是通过QQ、MSN等聊天软件进行咨询的效果更佳。团体咨询虽然受到文字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限制,但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语音与图像很容易在网上实时传输,网络咨询将可能有重大发展。目前,社会上很多网站都提供心理支持,高职院校也可效仿,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开展网络咨询,为在校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供方便。
书信咨询 书信咨询是指求询者与咨询者之间通过书信进行交谈的一种咨询方式。这种咨询方式对那些不愿意或不方便面谈的求询者较为适用。但这种方式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每次交流的信息量低、交流次数少,而且会受到求询者文字表达能力的限制,咨询者往往不能准确把握求询者的问题,只能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指导意见,缺乏针对性。因此,此种咨询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应用较少,且多数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机构都没有心理咨询信箱。
参考文献:
[1]于海霞.关于当代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文教资料,2009(11):237-239.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杨斌.运用团体咨询提高大学生人际技能[J].魅力中国,2010(30):12-15.
[4]黄永坚.对高职院校开展网络心理咨询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32):84-85.
作者简介:
王文文(1982—),女,山东齐河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日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