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比较淮山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方法]对不同淮山新品种的农艺性状、块茎品质成分、 块茎熟食品质评价等进行了比较。[结果]品种间产量有极显著差异,其增产、减产程度在不同地点有着极显著的不同。泉淮1547、泉淮红皮白肉增产潜力较大,食用品质与外观品质好,可作为主要品种推广种植;泉淮1515产量最高、台淮6号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生育期较短,可作为早熟品种推广种植;泉淮1513产量一般,食用品质好,可在泉州地区进一步试种。[结论]该研究为淮山在泉州地区获得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淮山;品种;区域试验;产量
中图分类号 S6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1-0065-07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regional test results of new varieties of Rhizoma Dioscorea. [Method] We comapred 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tuber quality components, and cooked food quality of different varieties. [Result] Yield of different varieties show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ir yield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degree ha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sites. Quanhuai 1547 and Quanhuai Red Skin White Meat showed relatively great potential of high yield, good food quality and appearance quality, which could be used as the main variety for extension. Quanhuai 1515 had the highest yield and Taihuai 6 had higher production rate. Their quality was better and their growth period was shorte, so that they could be used as early maturity varieties for extension. Production of Quanhuai 1515 was in general and its food quality was good, which could be used for demonstration planting in Quanzhou. [Conlcusion] This research provide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highyield Huaishan in Quanzhou Area.
Key words Rhizoma Dioscorea;Varieties;Regional test;Yield
淮山又名山藥(Rhizoma Dioscorea),是国家卫生部公布的一种菜、 粮、 药兼用的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藤蔓生根茎类植物[1]。 淮山在泉州市繁育种植有近300年的历史[2],是泉州市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 866.7 hm2,尤其是德化寸金薯、山格淮山久负盛名。由于淮山品种的引种换种少,各地以种植当地品种为主,产量、 品质、 效益差异较大。为了及时提供生产上急需的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笔者于2017年春季对9个淮山新品种在省内主产区进行区域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福建省内淮山主产区泉州市德化县雷锋镇、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龙岩市连城县宣和乡进行。参试品种有台淮6号、泉淮1513、泉淮1517、泉淮1542、泉淮1547、下涌薯、泉淮1515、大铭薯和泉淮红皮白肉,以寸金薯为对照。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地全田深耕后整成高0.7 cm 、宽1.80 m (含沟) 的畦, 四周开排水沟,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长方形,面积13.34 m2,种植淮山55穴, 田埂边两畦及田中各畦两头10 穴为保护行。立架栽培,试验田间管理参照当地大田生产。
1.3 方法
1.3.1 农艺性状调查。地上部性状数据于生长盛期(7—8月)采集。每小区选10株调查,叶片数据每株调查10片叶,最后取10个数据的平均值,一般以11~15节的成熟完整叶为数据调查部位,测定的农艺性状有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柄长、叶形、叶片质地、叶脉数、茎蔓棱翼有无、茎颜色、茎蔓旋性、零余子有无、收获时,调查块茎外观形状、分枝性、外皮色、内皮色、截面肉色、单株产量、小区产量等。炭疽病抗性于8月下旬病害高发季节进行观察,炭疽病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参考文献[3]。最后以3个试验点的性状调查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的统计数据。
1.3.2 块茎品质成分测定。将各品种淮山块茎洗净,去皮,切成3~5 cm厚薄片,50~60 ℃强风烘干,粉碎,过40~60目筛后保存于二氧化硅干燥器中备用。
品质相关项目测定标准如下:粗多糖MCD-YJ-002-2001;淀粉GB 5009.9—2016 第二法 酸水解法;蛋白质GB 5009.5—2016 第一法 凯氏定氮法;脂肪GB 5009.6—2016 第一法 索氏抽取法;维生素C GB 5009.86—2016 第三法 二氯靛酚滴定法;氨基酸GB 5009.124— 2016《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铜GB 5009.53—2017 第二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食品中铜的测定》;铁GB 5009.90—2016 第一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食品中铁的测定》;锌GB 5009.14—2017 第一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食品中锌的测定》 ;铁GB 5009.124— 2016《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锌 GB 5009.124— 2016《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采用常压干燥法测定块茎含水量,参考GB/T 5009.3—200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粗多糖数据由省分析测试中心检测,其他成分数据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检测。氨基酸数据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检测。 1.3.3 块茎熟食品质评价。收获后,每个淮山品种选取大小适中的3个正常块茎,去除内、外表皮,编号后蒸煮,鉴尝人员对淮山的香度、甜度、粉度、面度、纤维感、麻涩程度6项指标进行评分,评价标准(表1)参考甘薯块根的熟食食味评价标准[4-5]。终评得分=(香度+甜度+粉度+面度+纤维感+麻涩程度)/6。
为避免鉴评时出现鉴尝人员的疲惫,分别于11:00、17:00、21:00重复3次品尝。由3次重复的平均值再计算熟食评分各项评定指标的平均值。再对6项指标求平均值得平均指数,平均指数为熟食品质的综合分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丰产性与稳定性
由表2可知,品种间、地点间、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表明品种间产量有极显著差异,其增产、减产程度在不同地点有极显著差异。区组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各试验点的土壤肥力均匀。
2.1.1 鲜产。参试品种中有7个品种比对照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产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泉淮1515、泉淮1517、泉淮红皮白肉、台淮6号、泉淮1542、泉淮1547、下涌薯;其中大铭薯和泉淮1513减产,但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
2.1.2 稳定性。一个优良品种应在不良环境中高产和对有利环境反应强烈,如果反应过小,虽然产量较稳定,但产量潜力不会很大。参试品种泉淮1515、泉淮1517、台淮6号和泉淮1542的变异系数较大,且r2较小,表明其增产潜力较大,但不稳产;而泉淮红皮白肉、变异系数较小,且r2接近1,表明其适应性、稳产性较好。泉淮1547的变异系数较大,且r2较小,表明其增产潜力较大,适应性、稳产性较好。大铭薯和泉淮1513 r2接近1,但产量低于对照,表明其属于低产、稳产的品种(表2、3)。
2.2 生育期 由表4可知,泉淮红皮白、台淮6号和下涌薯的生育期(定植—叶蔓枯萎天数) 最短,仅202 d,比对照早熟1 d; 泉淮1513、泉淮1542、泉淮1547和大铭薯的生育期最长,为235 d, 比对照迟熟32 d;泉淮1515、泉淮1517的生育期为214 d。
2.3 地上部农艺性状比较
由表5可知,台淮6号、泉淮1517、下涌薯、泉淮1515和泉淮红皮白肉长势旺盛,茎蔓棱翼四棱形,叶片较大、厚纸质,叶柄长,叶基出脉数均为7条,无零余子。泉淮1513、泉淮1542、泉淮1547和大铭薯的茎蔓棱翼圆形,叶片中等、薄革质,叶柄较短;有较多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的零余子。对照长势中等,茎蔓棱翼圆形,叶片较小、粗纸质,叶柄最短,叶基出脉数为7条,无零余子。
2.4 块茎品质
2.4.1 粗多糖含量。多糖为淮山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延缓衰老、抗肿瘤、降低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由表6可知,粗多糖含量在0.12%~0.33%,变异系数为32.96%,以泉淮1547的粗多糖含量最高,达0.33%,其次是寸金薯(CK)(0.24%),泉淮红皮白肉(0.23%)居第三位,下涌薯(0.22%)居第四位,最低的是大铭薯(0.12%)。不同品种粗多糖含量比较顺序为泉淮1547>寸金薯(CK)> 泉淮红皮白肉>下涌薯>臺淮6号>泉淮1513=泉淮1515>泉淮1542>泉淮1517>大铭薯。
2.4.2 主要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由表6可知,蛋白质含量为39.9~81.7 g/kg,变异系数为25.5%,其中下涌薯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比最低的泉淮1513多4.18百分点;各品种间蛋白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下涌薯、寸金薯(CK)、泉淮1515、泉淮红皮白肉、泉淮1542、大铭薯、泉淮1547、台淮6号、泉淮1517、泉淮1513。脂肪含量为2.0~4.0 g/kg,变异系数为30.49%,其中泉淮1542和大铭薯的4.0 g/kg最高,寸金薯(CK)、泉淮1517、泉淮红皮白肉、泉淮1517、下涌薯和泉淮1515脂肪含量均最低,为2.0 g/kg。
淀粉含量变异系数为4.40%,其中台淮6号888.0 g/kg最高,寸金薯(CK)次之,泉淮红皮白肉与对照的相近,其他为784.0~827.0 g/kg。干物率变异系数为14.22%,以泉淮1513淀粉含量(33.47%)最高,寸金薯(CK)次之,其他为2310%~28.22%。
粗纤维含量变异系数为13.06%,其中台淮6号的18.0 g/kg最高,泉淮1513、泉淮1517和泉淮1542次之,下涌薯和寸金薯(CK)的12.0 g/kg最低;维生素C含量为46.0~1110 mg/kg。变异系数为27.65%,其中大铭薯的111.0 mg/kg最高,泉淮1 547(93.0 mg/kg)次之,下涌薯居第三位,均高于对照的82.0 mg/kg,泉淮1515的最低。
铁不仅是血红蛋白的重要部分,而且是许多酶和免疫系统化合物的组分,铜对血红蛋白的形成起活化作用[6-7]。铁含量差异大,变异系数为35.03%,其中泉淮1542的47.5 mg/kg最高,泉淮1515的43.8 mg/kg次之,泉淮红皮白和泉淮151居第三、四位,均高于对照的31.1 mg/kg,台淮6号的11.40 mg/kg最低,其他为21.3~28.00 mg/kg;铜含量的变异系为25.98%,其中泉淮1517的6.35 mg/kg最高,泉淮1542的6.02 mg/kg次之,泉淮红皮白和泉淮151居第三、四位,均高于对照的31.1 mg/kg,下涌薯的3.11 mg/kg为最低,其他为3.34~5.87 mg/kg;现代医学证明,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具有较高的Cu/Zn,远大于正常人血清的Cu/Zn(0.82~1.20)[8] 。品种间锌含量为12.30~43.10 mg/kg,变异系数为47.24%,各品种间锌含量顺序为泉淮1542>泉淮1515>大铭薯>泉淮1547>泉淮1517>泉淮1513>泉淮红皮白肉>下涌薯>寸金薯(CK)> 台淮6号。 参试品种的Cu/Zn为0.14~0.39,远低于正常人血清Cu/Zn的下限,长期食用有利于降低病人血清Cu/Zn的水平;泉淮1542和泉淮1515中铁元素的含量较其他样品高,可见其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的造血功能等;泉淮1517、泉淮1542、泉淮1547、大铭薯中的铜含量几乎是对照的2倍,在抗癌、增强人体代谢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2.4.3 蛋白质的氨基酸构成分析。根据氨基酸营养和生理作用分类,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条件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包括赖氨基、亮氨基、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未检测)、缬氨酸、组氨酸(婴儿必需):非必需氨基酸包括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条件必需氨基酸包括酪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甘氨酸。
由表7可知,总氨基酸含量变异系数为23.47,不同品种顺序为下涌薯 >寸金薯(CK)> 泉淮1515>泉淮红皮白肉>大铭薯 >泉淮1542>泉淮1547>台淮6号>泉淮1517>泉淮1513 。品种间氨基酸含量的变异系数为17.36%~38.60% ,平均为24.90%;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精氨酸,最小的是丙氨酸 。
下涌薯的氨基酸含量最高,达6.00 mg/g;此外下涌薯7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中,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含量都较高(色氨酸未检测);其次是泉淮1515的缬氨酸、亮氨基、异亮氨酸含量与对照相近。对于非人体必需氨基酸,泉淮1517的胱氨酸含量、泉淮1542的丙氨酸、 泉淮1515的丝氨酸、丙氨酸含量、泉淮红皮白肉的丝氨酸含量与对照相近。对于条件必需氨基酸,泉淮1515的甘氨酸、酪氨酸、脯氨酸含量、泉淮红皮白肉的酪氨酸含量与对照的相近。其他品种的氨基酸含量均低于对照。
因此,从氨基酸角度看,参试品种下涌薯的品质最好,其次为寸金薯(CK), 泉淮1515列第三,泉淮红皮白肉、大铭薯、泉淮1542表现较好。
2.4.4 块茎熟食品质评价。由表8可知,不同淮山品种间的块茎熟食品质差异明显,其块茎熟食品质的终评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泉淮红皮白肉>泉淮1513>泉淮1547>泉淮1515>寸金薯(CK)>泉淮1542>台淮6号>泉淮1517>大铭薯>下涌薯。
块茎煮熟后,泉淮红皮白肉口感较细腻松软、味道略香甜,泉淮1513口感较细腻松软、味道略香甜,泉淮1547口感细腻松软、味道略香,泉淮1515口感较松软、味道略香甜;寸金薯(CK)绵软香甜、口感细腻;泉淮1542口感较松软、味道略甜;台湾6号口感较细腻松软、味道略甜;泉淮1517口感较细腻松软、味道略甜;大铭薯口感较松软、味道较麻涩;下涌薯口感较细腻、味道较麻涩。
2.4.5 块茎商品性。由表9可知,泉淮1547块茎长棍棒形,外皮浅黄褐色,内皮白色,表皮光滑,须根少生,容易去皮;龙头细长,利用率高;断面白色,在空气中不易氧化褐变。泉淮1515块茎棍棒形,外皮紫褐色,内皮紫色,表皮粗糙,须根密生,龙头短粗,利用率较高;断面紫色,在空气中不易氧化褐变。泉淮红皮白肉块茎棍棒形,外皮紫褐色,内皮白色,表皮光滑;须根密生,不易去皮;龙头短粗,利用率较高;断面白色,在空气中不易氧化褐变。台湾6号块茎棍棒形,外皮浅紫褐色,内皮紫色,表皮光滑;须根中上部一般、下部少;龙头粗短,利用率较高;断面紫色,在空气中不易氧化褐变。泉淮1513块茎长棍棒形,外皮浅紫褐色,表皮光滑;须根中上部一般、下部少生,容易去皮;龙头细长,利用率高;断面白色,在空气中不易氧化褐变。泉淮1542块茎棍棒形;外皮浅紫褐色,内皮白色,表皮光滑,须根中上部一般、下部少生,容易去皮;龙头细长,利用率较高;断面白色,在空气中易氧化褐变。大铭薯块茎棍棒形;外皮浅黄褐色,内皮黄白色,表皮粗糙;龙头细长,须根中上部一般、下部少生,易去皮,利用率较高;断面雪白,在空气中不易氧化褐变。泉淮1517块茎块状,外皮浅黄褐色,内皮浅黄色,表皮粗糙;龙头粗短,须根中上部密生、下部少生;断面白色;在空气中易氧化褐变;块茎脆而易断,加工损耗多,不利运输。下涌薯块茎圆柱形,外皮紫褐色,内皮紫色,表皮粗糙,龙头短粗,须根中上部密生、下部少生,利用率较低。断面紫色,在空气中易氧化褐变;块茎脆而易断,加工损耗多,不利运输。
2.5 田间炭疽病发生情况
生育中后期(7月下旬—9月下旬)雨水多,雨量大,田间空气湿度大,炭疽病全田发生较普遍(表10)。参试品种中泉淮1513、泉淮1517、泉淮1542、泉淮1547与大铭薯的最高病情指数均较对照低,表明5个新品种的抗炭疽病能力强于对照。各品种延缓炭疽病侵染由强至弱的顺序为泉淮1547>泉淮1513>大铭薯>泉淮1542>泉淮1517>寸金薯(CK)>台淮6号>泉淮红皮白肉>下涌薯>泉淮1515。
3 小结
各参试品种产量、品质、块茎外观性状(商品性)及抗病性等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3.1 泉淮1547 产量居参试品种第六位,但较对照增产极显著,丰产稳产性较好;食用品质与外观品质好。该品种植株长势较强,茎蔓淡绿色右旋,棱翼圆形;叶片薄革质、 中下部互生、上部对生,结有较多褐色长椭圆形零余子,抗炭疽病能力强于对照;可作为主要品种推广种植。
3.2 泉淮红皮白肉 产量居参试品种第三,但比对照增产极显著,丰产稳产性较好,品质较好,且该品种植株长势茂盛,茎蔓绿带紫色右旋,棱翼形四棱形;叶片较大、厚纸质、互生,无零余子;可作为主要品种推广种植。
3.3 台淮6号 产量居参试品种第四,丰产稳产性较好,品質较好,且长势旺盛,茎蔓棱翼四棱形,叶片较大、厚纸质、对生,叶柄长,叶基出脉数均为7条。生育期较短,可利用其早熟特性作为早熟品种推广种植。
3.4 泉淮1515 产量位居第一,品质较好,植株长势较强健,茎蔓棱翼四棱形,叶片大、厚纸质、下部互生,中上部对生,叶柄较长,叶基出脉数均为7条。生育期较短,可作为早熟品种推广种植。
3.5 泉淮1513 产量一般,食用品质好,植株长势强健,抗炭疽病能力强于对照。茎蔓淡绿色右旋,棱翼圆形;叶片薄革质、下部互生、中上部对生,结有较多褐色椭圆形零余子,抗炭疽病能力强于对照,可在泉州地区进一步试种。
泉淮1542、泉淮1517、大铭薯以及下涌薯的优势不突出,推广价值相对较小,综合表现较差,可以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
参考文献
[1]郑晗,龚千锋,张的凤.山药[J].食品与药品,2007,9(11):74-76.
[2] 许成杰.淮山生长槽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5,46(1):40-42.
[3] 陈富英.4种杀菌剂防治淮山炭疽病药效试验[J].生物灾害科学,2013,36(3):279-281.
[4] 王庆南,戎新祥,周一波,等.食用甘薯品种的部分理化特性与口感品质的关系[J].江苏农业学报,2007,23(5):405-409.
[5] 马辉,李栒,郑贤陆.几个特色甘薯品种主要品质性状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5(2):6-8.
[6] 夏敏.必需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3,10(1):11-16.
[7] 王震宙,黄绍华.山药中的功能保健成分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2004(4):51-52.
[8] 张涛,刘义,齐志敏,等.微量元素铜/锌比值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肾脏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11,51(7):27-29.
关键词 淮山;品种;区域试验;产量
中图分类号 S6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1-0065-07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regional test results of new varieties of Rhizoma Dioscorea. [Method] We comapred 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tuber quality components, and cooked food quality of different varieties. [Result] Yield of different varieties show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ir yield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degree ha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sites. Quanhuai 1547 and Quanhuai Red Skin White Meat showed relatively great potential of high yield, good food quality and appearance quality, which could be used as the main variety for extension. Quanhuai 1515 had the highest yield and Taihuai 6 had higher production rate. Their quality was better and their growth period was shorte, so that they could be used as early maturity varieties for extension. Production of Quanhuai 1515 was in general and its food quality was good, which could be used for demonstration planting in Quanzhou. [Conlcusion] This research provide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highyield Huaishan in Quanzhou Area.
Key words Rhizoma Dioscorea;Varieties;Regional test;Yield
淮山又名山藥(Rhizoma Dioscorea),是国家卫生部公布的一种菜、 粮、 药兼用的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藤蔓生根茎类植物[1]。 淮山在泉州市繁育种植有近300年的历史[2],是泉州市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 866.7 hm2,尤其是德化寸金薯、山格淮山久负盛名。由于淮山品种的引种换种少,各地以种植当地品种为主,产量、 品质、 效益差异较大。为了及时提供生产上急需的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笔者于2017年春季对9个淮山新品种在省内主产区进行区域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福建省内淮山主产区泉州市德化县雷锋镇、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龙岩市连城县宣和乡进行。参试品种有台淮6号、泉淮1513、泉淮1517、泉淮1542、泉淮1547、下涌薯、泉淮1515、大铭薯和泉淮红皮白肉,以寸金薯为对照。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地全田深耕后整成高0.7 cm 、宽1.80 m (含沟) 的畦, 四周开排水沟,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长方形,面积13.34 m2,种植淮山55穴, 田埂边两畦及田中各畦两头10 穴为保护行。立架栽培,试验田间管理参照当地大田生产。
1.3 方法
1.3.1 农艺性状调查。地上部性状数据于生长盛期(7—8月)采集。每小区选10株调查,叶片数据每株调查10片叶,最后取10个数据的平均值,一般以11~15节的成熟完整叶为数据调查部位,测定的农艺性状有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柄长、叶形、叶片质地、叶脉数、茎蔓棱翼有无、茎颜色、茎蔓旋性、零余子有无、收获时,调查块茎外观形状、分枝性、外皮色、内皮色、截面肉色、单株产量、小区产量等。炭疽病抗性于8月下旬病害高发季节进行观察,炭疽病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参考文献[3]。最后以3个试验点的性状调查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的统计数据。
1.3.2 块茎品质成分测定。将各品种淮山块茎洗净,去皮,切成3~5 cm厚薄片,50~60 ℃强风烘干,粉碎,过40~60目筛后保存于二氧化硅干燥器中备用。
品质相关项目测定标准如下:粗多糖MCD-YJ-002-2001;淀粉GB 5009.9—2016 第二法 酸水解法;蛋白质GB 5009.5—2016 第一法 凯氏定氮法;脂肪GB 5009.6—2016 第一法 索氏抽取法;维生素C GB 5009.86—2016 第三法 二氯靛酚滴定法;氨基酸GB 5009.124— 2016《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铜GB 5009.53—2017 第二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食品中铜的测定》;铁GB 5009.90—2016 第一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食品中铁的测定》;锌GB 5009.14—2017 第一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食品中锌的测定》 ;铁GB 5009.124— 2016《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锌 GB 5009.124— 2016《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采用常压干燥法测定块茎含水量,参考GB/T 5009.3—200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粗多糖数据由省分析测试中心检测,其他成分数据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检测。氨基酸数据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检测。 1.3.3 块茎熟食品质评价。收获后,每个淮山品种选取大小适中的3个正常块茎,去除内、外表皮,编号后蒸煮,鉴尝人员对淮山的香度、甜度、粉度、面度、纤维感、麻涩程度6项指标进行评分,评价标准(表1)参考甘薯块根的熟食食味评价标准[4-5]。终评得分=(香度+甜度+粉度+面度+纤维感+麻涩程度)/6。
为避免鉴评时出现鉴尝人员的疲惫,分别于11:00、17:00、21:00重复3次品尝。由3次重复的平均值再计算熟食评分各项评定指标的平均值。再对6项指标求平均值得平均指数,平均指数为熟食品质的综合分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丰产性与稳定性
由表2可知,品种间、地点间、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表明品种间产量有极显著差异,其增产、减产程度在不同地点有极显著差异。区组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各试验点的土壤肥力均匀。
2.1.1 鲜产。参试品种中有7个品种比对照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产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泉淮1515、泉淮1517、泉淮红皮白肉、台淮6号、泉淮1542、泉淮1547、下涌薯;其中大铭薯和泉淮1513减产,但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
2.1.2 稳定性。一个优良品种应在不良环境中高产和对有利环境反应强烈,如果反应过小,虽然产量较稳定,但产量潜力不会很大。参试品种泉淮1515、泉淮1517、台淮6号和泉淮1542的变异系数较大,且r2较小,表明其增产潜力较大,但不稳产;而泉淮红皮白肉、变异系数较小,且r2接近1,表明其适应性、稳产性较好。泉淮1547的变异系数较大,且r2较小,表明其增产潜力较大,适应性、稳产性较好。大铭薯和泉淮1513 r2接近1,但产量低于对照,表明其属于低产、稳产的品种(表2、3)。
2.2 生育期 由表4可知,泉淮红皮白、台淮6号和下涌薯的生育期(定植—叶蔓枯萎天数) 最短,仅202 d,比对照早熟1 d; 泉淮1513、泉淮1542、泉淮1547和大铭薯的生育期最长,为235 d, 比对照迟熟32 d;泉淮1515、泉淮1517的生育期为214 d。
2.3 地上部农艺性状比较
由表5可知,台淮6号、泉淮1517、下涌薯、泉淮1515和泉淮红皮白肉长势旺盛,茎蔓棱翼四棱形,叶片较大、厚纸质,叶柄长,叶基出脉数均为7条,无零余子。泉淮1513、泉淮1542、泉淮1547和大铭薯的茎蔓棱翼圆形,叶片中等、薄革质,叶柄较短;有较多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的零余子。对照长势中等,茎蔓棱翼圆形,叶片较小、粗纸质,叶柄最短,叶基出脉数为7条,无零余子。
2.4 块茎品质
2.4.1 粗多糖含量。多糖为淮山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延缓衰老、抗肿瘤、降低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由表6可知,粗多糖含量在0.12%~0.33%,变异系数为32.96%,以泉淮1547的粗多糖含量最高,达0.33%,其次是寸金薯(CK)(0.24%),泉淮红皮白肉(0.23%)居第三位,下涌薯(0.22%)居第四位,最低的是大铭薯(0.12%)。不同品种粗多糖含量比较顺序为泉淮1547>寸金薯(CK)> 泉淮红皮白肉>下涌薯>臺淮6号>泉淮1513=泉淮1515>泉淮1542>泉淮1517>大铭薯。
2.4.2 主要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含量。由表6可知,蛋白质含量为39.9~81.7 g/kg,变异系数为25.5%,其中下涌薯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比最低的泉淮1513多4.18百分点;各品种间蛋白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下涌薯、寸金薯(CK)、泉淮1515、泉淮红皮白肉、泉淮1542、大铭薯、泉淮1547、台淮6号、泉淮1517、泉淮1513。脂肪含量为2.0~4.0 g/kg,变异系数为30.49%,其中泉淮1542和大铭薯的4.0 g/kg最高,寸金薯(CK)、泉淮1517、泉淮红皮白肉、泉淮1517、下涌薯和泉淮1515脂肪含量均最低,为2.0 g/kg。
淀粉含量变异系数为4.40%,其中台淮6号888.0 g/kg最高,寸金薯(CK)次之,泉淮红皮白肉与对照的相近,其他为784.0~827.0 g/kg。干物率变异系数为14.22%,以泉淮1513淀粉含量(33.47%)最高,寸金薯(CK)次之,其他为2310%~28.22%。
粗纤维含量变异系数为13.06%,其中台淮6号的18.0 g/kg最高,泉淮1513、泉淮1517和泉淮1542次之,下涌薯和寸金薯(CK)的12.0 g/kg最低;维生素C含量为46.0~1110 mg/kg。变异系数为27.65%,其中大铭薯的111.0 mg/kg最高,泉淮1 547(93.0 mg/kg)次之,下涌薯居第三位,均高于对照的82.0 mg/kg,泉淮1515的最低。
铁不仅是血红蛋白的重要部分,而且是许多酶和免疫系统化合物的组分,铜对血红蛋白的形成起活化作用[6-7]。铁含量差异大,变异系数为35.03%,其中泉淮1542的47.5 mg/kg最高,泉淮1515的43.8 mg/kg次之,泉淮红皮白和泉淮151居第三、四位,均高于对照的31.1 mg/kg,台淮6号的11.40 mg/kg最低,其他为21.3~28.00 mg/kg;铜含量的变异系为25.98%,其中泉淮1517的6.35 mg/kg最高,泉淮1542的6.02 mg/kg次之,泉淮红皮白和泉淮151居第三、四位,均高于对照的31.1 mg/kg,下涌薯的3.11 mg/kg为最低,其他为3.34~5.87 mg/kg;现代医学证明,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具有较高的Cu/Zn,远大于正常人血清的Cu/Zn(0.82~1.20)[8] 。品种间锌含量为12.30~43.10 mg/kg,变异系数为47.24%,各品种间锌含量顺序为泉淮1542>泉淮1515>大铭薯>泉淮1547>泉淮1517>泉淮1513>泉淮红皮白肉>下涌薯>寸金薯(CK)> 台淮6号。 参试品种的Cu/Zn为0.14~0.39,远低于正常人血清Cu/Zn的下限,长期食用有利于降低病人血清Cu/Zn的水平;泉淮1542和泉淮1515中铁元素的含量较其他样品高,可见其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的造血功能等;泉淮1517、泉淮1542、泉淮1547、大铭薯中的铜含量几乎是对照的2倍,在抗癌、增强人体代谢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2.4.3 蛋白质的氨基酸构成分析。根据氨基酸营养和生理作用分类,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条件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包括赖氨基、亮氨基、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未检测)、缬氨酸、组氨酸(婴儿必需):非必需氨基酸包括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条件必需氨基酸包括酪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甘氨酸。
由表7可知,总氨基酸含量变异系数为23.47,不同品种顺序为下涌薯 >寸金薯(CK)> 泉淮1515>泉淮红皮白肉>大铭薯 >泉淮1542>泉淮1547>台淮6号>泉淮1517>泉淮1513 。品种间氨基酸含量的变异系数为17.36%~38.60% ,平均为24.90%;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精氨酸,最小的是丙氨酸 。
下涌薯的氨基酸含量最高,达6.00 mg/g;此外下涌薯7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中,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含量都较高(色氨酸未检测);其次是泉淮1515的缬氨酸、亮氨基、异亮氨酸含量与对照相近。对于非人体必需氨基酸,泉淮1517的胱氨酸含量、泉淮1542的丙氨酸、 泉淮1515的丝氨酸、丙氨酸含量、泉淮红皮白肉的丝氨酸含量与对照相近。对于条件必需氨基酸,泉淮1515的甘氨酸、酪氨酸、脯氨酸含量、泉淮红皮白肉的酪氨酸含量与对照的相近。其他品种的氨基酸含量均低于对照。
因此,从氨基酸角度看,参试品种下涌薯的品质最好,其次为寸金薯(CK), 泉淮1515列第三,泉淮红皮白肉、大铭薯、泉淮1542表现较好。
2.4.4 块茎熟食品质评价。由表8可知,不同淮山品种间的块茎熟食品质差异明显,其块茎熟食品质的终评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泉淮红皮白肉>泉淮1513>泉淮1547>泉淮1515>寸金薯(CK)>泉淮1542>台淮6号>泉淮1517>大铭薯>下涌薯。
块茎煮熟后,泉淮红皮白肉口感较细腻松软、味道略香甜,泉淮1513口感较细腻松软、味道略香甜,泉淮1547口感细腻松软、味道略香,泉淮1515口感较松软、味道略香甜;寸金薯(CK)绵软香甜、口感细腻;泉淮1542口感较松软、味道略甜;台湾6号口感较细腻松软、味道略甜;泉淮1517口感较细腻松软、味道略甜;大铭薯口感较松软、味道较麻涩;下涌薯口感较细腻、味道较麻涩。
2.4.5 块茎商品性。由表9可知,泉淮1547块茎长棍棒形,外皮浅黄褐色,内皮白色,表皮光滑,须根少生,容易去皮;龙头细长,利用率高;断面白色,在空气中不易氧化褐变。泉淮1515块茎棍棒形,外皮紫褐色,内皮紫色,表皮粗糙,须根密生,龙头短粗,利用率较高;断面紫色,在空气中不易氧化褐变。泉淮红皮白肉块茎棍棒形,外皮紫褐色,内皮白色,表皮光滑;须根密生,不易去皮;龙头短粗,利用率较高;断面白色,在空气中不易氧化褐变。台湾6号块茎棍棒形,外皮浅紫褐色,内皮紫色,表皮光滑;须根中上部一般、下部少;龙头粗短,利用率较高;断面紫色,在空气中不易氧化褐变。泉淮1513块茎长棍棒形,外皮浅紫褐色,表皮光滑;须根中上部一般、下部少生,容易去皮;龙头细长,利用率高;断面白色,在空气中不易氧化褐变。泉淮1542块茎棍棒形;外皮浅紫褐色,内皮白色,表皮光滑,须根中上部一般、下部少生,容易去皮;龙头细长,利用率较高;断面白色,在空气中易氧化褐变。大铭薯块茎棍棒形;外皮浅黄褐色,内皮黄白色,表皮粗糙;龙头细长,须根中上部一般、下部少生,易去皮,利用率较高;断面雪白,在空气中不易氧化褐变。泉淮1517块茎块状,外皮浅黄褐色,内皮浅黄色,表皮粗糙;龙头粗短,须根中上部密生、下部少生;断面白色;在空气中易氧化褐变;块茎脆而易断,加工损耗多,不利运输。下涌薯块茎圆柱形,外皮紫褐色,内皮紫色,表皮粗糙,龙头短粗,须根中上部密生、下部少生,利用率较低。断面紫色,在空气中易氧化褐变;块茎脆而易断,加工损耗多,不利运输。
2.5 田间炭疽病发生情况
生育中后期(7月下旬—9月下旬)雨水多,雨量大,田间空气湿度大,炭疽病全田发生较普遍(表10)。参试品种中泉淮1513、泉淮1517、泉淮1542、泉淮1547与大铭薯的最高病情指数均较对照低,表明5个新品种的抗炭疽病能力强于对照。各品种延缓炭疽病侵染由强至弱的顺序为泉淮1547>泉淮1513>大铭薯>泉淮1542>泉淮1517>寸金薯(CK)>台淮6号>泉淮红皮白肉>下涌薯>泉淮1515。
3 小结
各参试品种产量、品质、块茎外观性状(商品性)及抗病性等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3.1 泉淮1547 产量居参试品种第六位,但较对照增产极显著,丰产稳产性较好;食用品质与外观品质好。该品种植株长势较强,茎蔓淡绿色右旋,棱翼圆形;叶片薄革质、 中下部互生、上部对生,结有较多褐色长椭圆形零余子,抗炭疽病能力强于对照;可作为主要品种推广种植。
3.2 泉淮红皮白肉 产量居参试品种第三,但比对照增产极显著,丰产稳产性较好,品质较好,且该品种植株长势茂盛,茎蔓绿带紫色右旋,棱翼形四棱形;叶片较大、厚纸质、互生,无零余子;可作为主要品种推广种植。
3.3 台淮6号 产量居参试品种第四,丰产稳产性较好,品質较好,且长势旺盛,茎蔓棱翼四棱形,叶片较大、厚纸质、对生,叶柄长,叶基出脉数均为7条。生育期较短,可利用其早熟特性作为早熟品种推广种植。
3.4 泉淮1515 产量位居第一,品质较好,植株长势较强健,茎蔓棱翼四棱形,叶片大、厚纸质、下部互生,中上部对生,叶柄较长,叶基出脉数均为7条。生育期较短,可作为早熟品种推广种植。
3.5 泉淮1513 产量一般,食用品质好,植株长势强健,抗炭疽病能力强于对照。茎蔓淡绿色右旋,棱翼圆形;叶片薄革质、下部互生、中上部对生,结有较多褐色椭圆形零余子,抗炭疽病能力强于对照,可在泉州地区进一步试种。
泉淮1542、泉淮1517、大铭薯以及下涌薯的优势不突出,推广价值相对较小,综合表现较差,可以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
参考文献
[1]郑晗,龚千锋,张的凤.山药[J].食品与药品,2007,9(11):74-76.
[2] 许成杰.淮山生长槽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5,46(1):40-42.
[3] 陈富英.4种杀菌剂防治淮山炭疽病药效试验[J].生物灾害科学,2013,36(3):279-281.
[4] 王庆南,戎新祥,周一波,等.食用甘薯品种的部分理化特性与口感品质的关系[J].江苏农业学报,2007,23(5):405-409.
[5] 马辉,李栒,郑贤陆.几个特色甘薯品种主要品质性状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5(2):6-8.
[6] 夏敏.必需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3,10(1):11-16.
[7] 王震宙,黄绍华.山药中的功能保健成分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2004(4):51-52.
[8] 张涛,刘义,齐志敏,等.微量元素铜/锌比值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肾脏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11,51(7):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