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朱自清先生的《春》。
似乎,今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些,这还没到11月呢,就北风乍起、凉意浸浸了,所以,孩子们都耸肩缩脖地感受着先生笔下那融融的暖意,整个感觉怪怪的。
交流讨论各自的问题和感受。
“纪老师,我怎么觉得朱自清的这个春天很梦幻啊?”杨阳瞪着眼睛问。
哦?梦幻?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雨有人,怎么梦幻呢?
“什么意思?”我不解。
“我看不出来,这是哪里的春天,一切都是那么美,美的不像是真的。”杨阳皱着眉。
呵呵,人家朱自清写得美,倒把他“折磨”成这样子!
“具体说说看。”我问。
“比如第六段,写雨,说什么一下就是三两天,还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在我们这地方,春天基本就不怎么下雨嘛,空气干燥得要命,所以,每年春天,我的嘴唇都会起皮。”杨阳说得头头是道。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嘛。”杨阳的同桌小艾声援他。
贾李说:“也许,他写的是南方的春天呢。”
杨阳:“我不是说不可以是南方,我说的是,他就是把那些美好的东西都集中在一篇文章中了,比如写风的那段,吹面不寒杨柳风,你觉得春天的风是这样的吗?这几年,基本都是飞沙走石嘛。”
张锦很赞同:“嗯,还有写花的那一段,好像桃树、杏树、梨树都在一个果园里,所以就给人一种花团锦簇的感觉。确实是美得不真实。”
刘佳提示说:“鲁迅有篇散文,叫《好的故事》,也写了很多美丽优雅的事物,但在文章的开头,鲁迅说,那是他在朦胧中看到的好的故事,所以,很有梦幻的成分。”
倾听着孩子们的讨论,我有些启示,又有些惘然,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些资料。
一种说法是,朱自清的绝大部分散文都标有写作时间乃至地点。而唯独《春》既无时间,也没地点,也未曾收入他早期出版的《踪迹》(1924年)、《你我》(1936年)、《背影》(1958年)等集子中。于是有人推测说:“《春》是一篇少年气盛之作,时间当在1924年之前。”
还有一种说法,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荷塘月色”无疑是经过了凄苦的灵魂挣扎之后,找到的一方幽深静谧的自然之境,曲折地体现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操守;而“早春野景”则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
把这些简要说给孩子们听,让他们自己去判断。
杨阳:“我想,不管是少年气盛之作,还是梦的世界,我的感觉都是对的,这个春天就是一个概念化的美丽的春天。这样的春天,没人味儿,我不喜欢。”
我问:“那你喜欢什么样的春天?”
杨阳:“个性化的,因为每个人的眼里,每个不同的地方,春天是不一样的。”
“我的春天可以用两个字概括:春困。”捣蛋鬼李强肆无忌惮地喊,这家伙!
“看来,每个人的春天还真是不一样呢,好,我们来说说自己的春天。”我总是这样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张潇潇:“我在老家的时候,一到春天,满街满巷就飘着卖小鸡的吆喝声,卖——小——鸡——喽,声音拉得又长又尖,好玩极了。”
孟娅:“我不喜欢春天,每年,当我们家门前那棵柳树开始发芽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出门打工了,家里就只剩下我和奶奶。”
哦,这是充满离愁别绪的春天。
黄益达:“有一年春天,我回奶奶家,从村里那条刚解冻的小河里捉了好多小蝌蚪,那些大石头盖下面还有螃蟹。而且,河里的水是活水,哗啦哗啦地响,就跟弹吉他似的。”
郑畅:“去年春天,我起水痘,不准出门,生生在家里待了一个多星期,快憋死了。”
王慧:“每天上学,我经过的那段路两边全是桃树,一树一树的桃花,开得繁盛极了,可是,根本就没有朱自清写的那样——红的像火,粉的像霞,还什么带着甜味味儿。因为在路边的缘故,花上都覆盖了厚厚的一层尘土,看上去灰不溜秋的,真看不出有多美。而且,我发现,春天的花大多是一嘟噜一嘟噜的,有花没叶,感觉不如绿叶衬托起来更显出一种柔润的美。”
……
56个孩子七嘴八舌,言说着各自的春天。
于是,这周的作文,就随机定为:我的春天。
其实,作文的命题,真不需要那么纠结,方向对了,路上总会有美丽的意外。
其实,阅读和写作,真的是一回事儿。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
似乎,今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些,这还没到11月呢,就北风乍起、凉意浸浸了,所以,孩子们都耸肩缩脖地感受着先生笔下那融融的暖意,整个感觉怪怪的。
交流讨论各自的问题和感受。
“纪老师,我怎么觉得朱自清的这个春天很梦幻啊?”杨阳瞪着眼睛问。
哦?梦幻?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雨有人,怎么梦幻呢?
“什么意思?”我不解。
“我看不出来,这是哪里的春天,一切都是那么美,美的不像是真的。”杨阳皱着眉。
呵呵,人家朱自清写得美,倒把他“折磨”成这样子!
“具体说说看。”我问。
“比如第六段,写雨,说什么一下就是三两天,还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在我们这地方,春天基本就不怎么下雨嘛,空气干燥得要命,所以,每年春天,我的嘴唇都会起皮。”杨阳说得头头是道。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嘛。”杨阳的同桌小艾声援他。
贾李说:“也许,他写的是南方的春天呢。”
杨阳:“我不是说不可以是南方,我说的是,他就是把那些美好的东西都集中在一篇文章中了,比如写风的那段,吹面不寒杨柳风,你觉得春天的风是这样的吗?这几年,基本都是飞沙走石嘛。”
张锦很赞同:“嗯,还有写花的那一段,好像桃树、杏树、梨树都在一个果园里,所以就给人一种花团锦簇的感觉。确实是美得不真实。”
刘佳提示说:“鲁迅有篇散文,叫《好的故事》,也写了很多美丽优雅的事物,但在文章的开头,鲁迅说,那是他在朦胧中看到的好的故事,所以,很有梦幻的成分。”
倾听着孩子们的讨论,我有些启示,又有些惘然,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些资料。
一种说法是,朱自清的绝大部分散文都标有写作时间乃至地点。而唯独《春》既无时间,也没地点,也未曾收入他早期出版的《踪迹》(1924年)、《你我》(1936年)、《背影》(1958年)等集子中。于是有人推测说:“《春》是一篇少年气盛之作,时间当在1924年之前。”
还有一种说法,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荷塘月色”无疑是经过了凄苦的灵魂挣扎之后,找到的一方幽深静谧的自然之境,曲折地体现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操守;而“早春野景”则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
把这些简要说给孩子们听,让他们自己去判断。
杨阳:“我想,不管是少年气盛之作,还是梦的世界,我的感觉都是对的,这个春天就是一个概念化的美丽的春天。这样的春天,没人味儿,我不喜欢。”
我问:“那你喜欢什么样的春天?”
杨阳:“个性化的,因为每个人的眼里,每个不同的地方,春天是不一样的。”
“我的春天可以用两个字概括:春困。”捣蛋鬼李强肆无忌惮地喊,这家伙!
“看来,每个人的春天还真是不一样呢,好,我们来说说自己的春天。”我总是这样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张潇潇:“我在老家的时候,一到春天,满街满巷就飘着卖小鸡的吆喝声,卖——小——鸡——喽,声音拉得又长又尖,好玩极了。”
孟娅:“我不喜欢春天,每年,当我们家门前那棵柳树开始发芽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出门打工了,家里就只剩下我和奶奶。”
哦,这是充满离愁别绪的春天。
黄益达:“有一年春天,我回奶奶家,从村里那条刚解冻的小河里捉了好多小蝌蚪,那些大石头盖下面还有螃蟹。而且,河里的水是活水,哗啦哗啦地响,就跟弹吉他似的。”
郑畅:“去年春天,我起水痘,不准出门,生生在家里待了一个多星期,快憋死了。”
王慧:“每天上学,我经过的那段路两边全是桃树,一树一树的桃花,开得繁盛极了,可是,根本就没有朱自清写的那样——红的像火,粉的像霞,还什么带着甜味味儿。因为在路边的缘故,花上都覆盖了厚厚的一层尘土,看上去灰不溜秋的,真看不出有多美。而且,我发现,春天的花大多是一嘟噜一嘟噜的,有花没叶,感觉不如绿叶衬托起来更显出一种柔润的美。”
……
56个孩子七嘴八舌,言说着各自的春天。
于是,这周的作文,就随机定为:我的春天。
其实,作文的命题,真不需要那么纠结,方向对了,路上总会有美丽的意外。
其实,阅读和写作,真的是一回事儿。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