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瑛没骨山水画特点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j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蓝瑛山水画以浅绛、设色为主,没骨重彩青绿山水是蓝瑛艺术后期的常用的表现手法。其颜色华丽明艳,不落俗套,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对后世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从蓝瑛所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其白云红树图的创作背景,并从其构图、设色进行分类论述,进而总结出其没骨山水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关键词:蓝瑛; 没骨山水 ;特点
  一、蓝瑛简介及《白云红树图》的创作背景
  蓝瑛,字田叔,自称东郭老农、东皋蝶叟,别蜀西湖外史、晚号石头陀。浙江钱塘人。生于明万历十三年乙酉,卒年不详。蓝瑛是明朝最末期一位成就十分突出的画家。在他的绘画学习生涯中,学宋元诸家之长,也受元四家影响颇深,通过对前人笔法的学习不断发展自身,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绘画风格。蓝瑛山水画最负盛名,他将一生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山水画创作上,到处游览大好河山,对南方山石的秀润和北方山水的雄险都有很深感触,通过游览河山他拓宽视野和眼界,这些感触都通过他的山水画表现出来,擅勾勒浅降和没骨两种,尤擅没骨山水。
  “沒骨”一词的由来最早在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提到,后又有宋代郭若虚所编著的?图画见闻志?中记载沒骨画法,但此时史料中记载的“没骨法”大都见于花鸟画的绘制。到了南宋,画家楼观题《杨昇没骨山水卷》中出现了有关“没骨法”绘制山水画的记载。其中写道“梁天监中张僧繇每于缣素上下不用墨笔,独以青绿重色图成峰岚泉石,谓之‘没骨法’……后惟杨昇学之,能得其秘。”[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这也说的是“没骨山水”。根据前人研究,没骨山水是以南朝张僧繇所创,唐代杨升继承并发展。
  张僧繇和杨昇两位画家留世观赏学习的没骨山水很少,可查阅到的图片有张僧繇的《雪山红树图轴》及杨昇的《蓬莱飞雪图》。没骨山水画自南北朝到晚明的历史阶段,虽然没有曾形成规模较大的绘画流派,但仍以其画法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历代画家进行相关艺术创作实践并代代相传,而蓝瑛也是其中的较为突出者,他以自身独到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见解对没骨山水画风格进行传承与创新,《白云红树图》是蓝瑛晚期作品,这个时期他热衷于绘制没骨重彩青绿山水画并喜欢画秋景,风格秀润、疏松简略。蓝瑛已经通过早期和中期艺术发展积淀逐渐形成了自己雄厚稳重的晚期艺术特色。
  二、《白云红树图》的技法特点
  (一)色彩
  蓝瑛的没骨山水在视觉体验上显得更加的浓艳,色虽浓重又丰富,但仍然给人清新舒畅的感觉。《白云红树图》与他以往的没骨法作品不同,早年蓝瑛虽曾师法董其昌,但后期他的色彩表现浓艳,以矿物色为主,讲究笔墨皴染与色彩分明。《白云红树图》的画法不以明显的线条作为依托,没骨弱化了线条,只用色块塑造。没骨画的笔法,不是用笔的平涂,是以层层的渲染赋色为主。
  山石与树木都是以积色来表现,不再用墨以线条的方式勾出山石轮廓,而是用浓厚的石绿、石青略分浓淡直接绘出,是完全意义上的没骨画法,后又以花青等重色分染幾遍,以表现凹凸高下,整体的赋色上呈现出石青石绿的颜色。远处的山峰不加勾勒直接用没骨画法先用花青、汁绿打底,然后用石青、石绿绘出。在画面近景部分的山石除了用石青石绿染出山石上部以外,还将下部用赭石、朱磦等颜色进行分染和上部的石青石绿有一个自然的过渡。山石的山坳处则用汁绿、草绿、花青等色皴染结合的画出。树先用赭石略加墨双勾树干、皴擦,后用淡赭石进行渲染。叶子以浓厚的、石青、石黄、石绿、朱砂点出。树的种类很多,叶子的用色绚丽多彩,树与树的穿插,颜色与颜色的对比,使画面富有节奏感。而且,有的树木的颜色呈现山石色,更好的融合到整幅作品中,更加和谐。画中的白云留白后再用淡墨加花青染色,后以白粉层层渲染,虚实相间,飘逸而轻灵。山石底部的水草以浓郁的朱砂画出,与树叶的朱红色和山石底部的赭红色进行呼应。苔点也显得圆润,先用重墨点苔点,然后在已有的墨色苔点上覆点石青、石绿,像宝石一般。用色较厚,颜色较艳,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受。青绿山石、五色树木与白色云朵已成为蓝瑛没骨山水的基本元素,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成熟的绘画语言。他的没骨山水色彩艳丽却不显俗气,而且可以感受到墨的精神和笔的情趣,绘画的色彩被画家赋予到自我的笔墨上。
  (二)构图
  《白云红树图》是竖轴,高远的画法,形式雄伟。画面中由最左下部的山石开始,然后过渡到中间石块,后又向上耸起,整体构图呈现出“S”型构图。第一部分为近景,左下角滩涂由左向右呈向上斜角的态势,周围长了些许水草环绕,并伴有一些碎石点缀。近景处的山石由左下角起始向右并向左有个转折,山石的态势为一个开口向右的三角形,石头小间大,大间小错落着。并有五棵长势高耸颜色靓丽的大树随着山石的走向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打破了石头横排的势。 在近景部分右上部分,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位身着白衣长袍的男子,拄着拐杖站在桥头,仿佛在欣赏着眼前优美的景色。中景和近景呈倒三角的形状,使画面更加稳固。中景有一瀑布,从山涧中流出倾泻而下,流入下方水池之中。中景部分的山石体块较大,云雾将几块大石的根部遮挡、虚化。树木的高度也相对矮于近景部分,但数量比之增多,颜色更加丰富。还有几颗树木被云雾遮挡,树身若有若无。树木以“横”线的形式排列在山石上,形成很强的点,又以“竖”线的形式向上生长,这种对比丰富了画面节奏。树线的韵律与节奏感,柔和了山形的线条。中景部分和远景呈倒“T”型,远景部分高耸云霄的山石映入眼帘,白云环绕,高不可测。远景部分的山峰由右向左崛起,且也似一开口朝右的三角形态势,气势凌然。整幅作品用色大胆艳丽,采用了近似“S”的构图,使画面平稳中又不失生动活泼之感。整体为高远法,观者的眼光由下向上欣赏,由平视水面到遥望高山。
  三、蓝瑛没骨山水画的影响
  蓝瑛的没骨山水用色大胆,华丽多彩,对比强烈。蓝瑛的没骨山水画中既有南方山水的秀润,用笔上又有苍劲挺拔的力量。蓝瑛虽为一位职业画家,但同时又受到院体画风和文人画风的影响,进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趣味。他的子孙蓝孟、蓝深、蓝涛等和他的弟子刘度、王奂等都深受其影响,且有自己的一番成就。蓝孟攻山水敢于作大幅、巨幅,不在蓝瑛之下。布局精心,造型准确,用笔严谨,一丝不苟。所画作品,骨雅秀润而又骨力不弱,已少变父法,妙又过之。《中国山水画史》中也曾提到“陈洪绶受他的没骨山水也受其影响较大,他画于1633年的《山水人物图轴》可见蓝瑛的影响。画面中的山石以青绿点染,用浓墨点上苔点。树木枝干上色用赭石调以淡墨,其间树叶有的用积墨点染而成,有的则是先勾墨线然后以石青石绿敷色。整幅画面给人华丽感,这皆与蓝瑛着色山水风格相通,也意味着他受到传统的熏染。”[ 《中国山水画史》陈传席著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蓝瑛没骨画法继承并发展了前人,对没骨山水的走向和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及对后世的画坛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四、结语
  蓝瑛的没骨山水很有自己的艺术特色,有装饰意味却又别致的色彩,有娴熟稳重的没骨技法和大胆无惧的创新精神。重彩的青绿山水在我们平日临习时还不是很普遍,我们所研究的深度也远远不够。学习古人的优秀作品,除学习技法之外也要学习蕴含其中的内在精神。希望我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能有更多更好的感悟。
  参考文献
  [1]《梦溪笔谈》(北宋)沈括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
  [2]《图画见闻志》(宋)郭若虚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3]《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
  [4]《中国山水画史》陈传席著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
  《中国山水画史》陈传席著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
其他文献
摘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党史既是中国革命史,同时也是党员精神意志的传承媒介。新时期,在我國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党员既要具有专业的领域素养和政治觉悟,同时也要有执着的精神和坚毅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够面对新时期国家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不断的增强个人素养,为国家发展,为人民安康奉献终身。党的历史是最具说服力,也最生动的教科书,学习党史不仅能够帮助党员鉴本心、锤意志,更主要的是能够帮助淬炼党员的心理和思想
期刊
摘要:电影史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尝尝作为电影的核心人物加以刻画描写,并以别样的视角作为该民族女性形象、女性话语权和力量的代表。本文将以电影《云水谣》、《雁南飞》、《法国中尉的女人》三部影片中经典女性形象的分析和对比来展现不同民族体系下的独特女性形象之间的共性和个性。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云水谣》;《雁南飞》;女性形象解读;民族体系  一、人物与社会背景和环境  《云水谣》中的社会背景和环境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初中语文作文批改和讲评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初中语文作文批改和讲评具有具体性、广泛性等特点,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作文批改和讲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批改;讲评;策略  一、初中语文作文批改和讲
期刊
摘要:语文作文能够包含的元素、写作范围与主题内容等具有多样性,随着学生步入初中阶段,作文部分的内容也因此得到一定拓展,如在记叙性散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使学生的写作视角转向现实生活,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作文内容的写作。该种教学方式或者写作元素引入方式,能够使学生在综合作文写作学习的基础上,基于自身的真情实感进行文章描写,以此逐步提升自身的文字应用能力、观察能力与理论实践能力等。在教学工作中寻找生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在从事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深入探索把握儿童音乐审美教育中“寓教于乐(yuè)”与“寓教于乐(lè)”双重品格及其合理内涵,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方案与课堂实践活动,将审美教育中的精品意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为实现“以审美教育的精品意识打造高职声乐精品课程”这一根本目标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审美教育;精品意识;“寓教于乐(yuè)”;“寓教于乐
期刊
摘要:合唱是声乐的一种表演形式,一般会在指挥的情况下,通过多人的方式进行声乐的融合,它是目前普及率非常广泛的一种演出方式,人声是合唱艺术中的关键要点,需要具备一定的声乐技巧,保证在旋律上的融合,从而激发观众的共鸣。那么声乐演唱技巧在合唱中就有着一定的必要性,需要根据合唱的曲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本篇文章通过对声乐演唱技巧在合唱中的应用作用进行阐述,分析加强声乐演唱技巧在合唱运用的具体措施。  关键
期刊
摘要:传统的展示方式有很大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海量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展现,VR动画可以有效地解决闽南漆线雕传统工艺的大量资源与有效实体的展示空间问题,优化虚拟空间,克服物理空间环境的局限,让观众印象深刻。并通过拓展创意,与虚拟空间交互,并运用虚拟空间的构想性,将有限的物理空间扩展到无限的虚拟空间。也可以降低维修保养费用,进行虚拟修复工程,更好地进行文物保护。  关键词:传统工艺 佛像工艺 保护文化  
期刊
摘要:当今时代,在物质文化不断丰富的背景之下,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文化馆是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中心点,对于群众文化的发扬有着较为关键的作用。文化馆不僅要起到群众文化发扬的作用,还要重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自身优势,打造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从而建设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文化氛围。  关键词:文化馆;党政宣传;职能;群众文化  前言  文化馆是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中心所在,对人民群众文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网络用语逐渐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被人们广泛使用,网络用语也因其简洁性,创造性,通俗性等特点深受大众喜爱。本文将基于交际翻译理论对网络用语的英译进行探究。  关键词:网络用语;交际翻译理论;翻译  一、网络用语定义  2001年,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对网络用语做出了最有影响的定义。他将网络用语定义为“一种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并能反映网络独特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马克思关于贫困的观点,深入研究其反贫困理论的形成,形成与发展的逻辑,从初步探索到逐渐明晰,最后走向成熟,贫困理论的观点以及马克思贫困理论的中国化,中国精准扶贫对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具体实践和发展创新。中国精准扶贫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以人为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提出了精准施策和建立长效机制的创新理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精准扶贫  一、引言  2021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