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素材就是一种深阅读

来源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g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然在媒体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写作素材简言之就是写作当中应用到的一些优美字词、句段以及一些名言警句、历史典故、成语、寓言、诗词歌赋、古今人物、语录、格言、谚语之类的用来优化文章的素材.”由此马上就联想到在我们的作文课,“积累素材”应该是教师布置给学生最多的一个学习任务.在教师的认真检查和督促下,学生手头上“素材”存货也算不少,可真正到了动笔去写的时候,学生仍然感到脑袋空空,无从下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其他文献
对于不喜欢写作的中学生来讲,写作成为苦恼的代名词.他们苦恼于写作没灵感、没素材、没新意;生活日新月异,青春如诗如画,他们却徘徊在写作之外,找不到抒写的内容和写作的方向.rn《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应该把学生的文字引向现实生活,让写作成为学生的日常事件,让写作与真实生活同步,让学生领略真诚表达的快乐.这样的写作才是真正
期刊
《现代汉语词典》对“情境”的解释是“情景、境地”.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情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优化学生语言学习和语言生活环境,进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写作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运用语言来记录周边所见的一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去观察、思考、想象,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写作创造.
期刊
看到这个标题,也许你会说,这又没啥规定,想写几段就几段呗.只要立意好,文句美,何愁拿不到高分?rn当然,你的说法不无道理.rn可我想强调的是,段落本质上是篇章的审美分割,是文思的节奏性接续,是文字行进中的逻辑承转.对于同一内容的文字,分不分段,分几段呈现,还是有一定区别的.rn不信,请先比较如下三篇文章.
期刊
[创课思路]rn细思统编教材“发挥联想与想象”的写作训练点,导语部分与实践部分切合度不高,因此,笔者尝试进行写作训练点与具体写作路径的整合,写作训练路径与思维“催化”路径的融合(详见“发挥联想与想象”写作教学路径图),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学写作,在实践中内化知识,提升写作能力.笔者结合“微型化写作教学”理论,搭建“图像化”“联结”“推测”三个写作支架,细化精微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在“小步子、密台阶、快步走”写作活动中拾级而上,进而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广度、深度、创意.
期刊
“备故事—叙故事—解故事构成了叙事说理在实践中展开的动态过程.\'备故事\'聚焦于对现有故事的挖掘、整理和再创造,以获得符合教育需要之故事;\'叙故事\'致力于通过勾画轮廓、深度描写和凸显矛盾等技巧灵动具体地呈现故事;而\'解故事\'则借助于以事推理、就事论理和寓理于事等形式,实现事理结合.”(潘莉,孙玉红.叙事说理的过程叙事[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01):7-10.)那么怎么“叙故事”?怎么融合“叙故事”与“解故事”,从而实现缘事说理主体段撰写
期刊
一、课堂再现rn今天上课的开头依旧是“今天,我为你朗读”环节,篇目是《小小的世界大大的你》.学生一下哗然了,这是衡水中学张锡峰的励志演讲稿.rn在即将毕业之际,学生用这样一篇应景的文章鼓励同伴,不能不说是一次良好的写作契机.于是学生读完后,笔者在黑板上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把李白的这份壮志豪情送给这群即将奔赴中考战场的学子.学生的情绪开始高昂,这个时候,笔者让他们把所学的豪情诗搬出来,于是男女分组进行了一次小小的PK,用富有表情的语言和动作将诗句诠释了出来.从课内到课外,教室里一片诗的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地表达.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教师有目的地设计具有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促进学生增强体验、发展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这一方式与新课标中的写作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情境写作教学的途径进行探析.
期刊
遇见,是人生的常态,是文学作品常见的题材,也备受学生写作青睐.比如,遇见一棵树懂得坚守和顽强;遇见一株草懂得韧劲和奋进;遇见一个人从此改变了一生的方向.只是学生写作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如“遇见”的情境失真,“转变”的心理支撑不足,最后的情理升华虚妄刻意,从而大大削弱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表现力.
期刊
“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这是作家刘亮程在他的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中深情写下的文字.院墙、圈棚、炉灶……那些寻常物象成了作家往昔回忆的证明和今生今世的证据.
期刊
编演课本剧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首先,编写剧本体现学生的创造性:选哪一个章节?怎么去编?都有哪些主要角色?由谁来演?能不能演好?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并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组合.其次,演课本剧也是一种创造,表演是带有个人特质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只有和剧本有深入的对话之后,才可以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理解,把个人的创造性发挥到极致.先编再演,通过这样一个创新性的编演课本剧的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以《水浒传》的编写课本剧为例,谈谈编课本剧对深度阅读名著的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