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代沟”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常常听到有人使用“代沟”这个词儿。这个词儿看起来像一个外来语,然而它表达的内容却不限于外国,而是有普遍意义的,中国当然也不能够例外。
  青年人怎样议论“代沟”,我不清楚。老年人一谈起来,往往流露出十分不满意的神气,有时候甚至有类似“人心不古,世道浇漓”之类的慨叹。这种神气和慨叹我也有过。我现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年人了。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我同样也是有的。我们大概都感觉到,在青年人身上有一些东西,我们看着不顺眼;青年人嘴里讲一些话,我们听上去不大顺耳,特别是那一些新造的名词更是特别刺耳。他们的衣着、他们的态度、他们的言谈举动以及接物待人的礼节、他们欣赏的对象和趣味……总之,一切的一切,我们无不觉得不那么顺溜。脾气好一点的老头摇一摇头,叹一口气;脾气不太好的就难免发发牢骚,成为九斤老太的同党了。
  如果说有一条沟的话,那么,我们就站在沟的这一边,那一边站的是年轻人。但是若干年以前,我们也曾在沟的那一边站过,站在这一边的是我们的父母、老师、长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好像是在一夜之间,我们忽然站到这边来了。原来站在这边的人,由于自然规律不可抗御,一个个地让出了位置,走向涅槃,空出来的位置由我们来递补。有如秋后的树木,落叶渐多,枝头渐空,全身都在秋风里,只有日渐凋零了。这一个过程是非常非常微妙的,好像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然而它确实是存在的。
  站在沟这一边的老人,往往有一些杞忧。过去老人喜欢说一些“世风日下”之类的话,其尤甚者甚至缅怀什么羲皇盛世。现在这种人比较少了,但是类似这样的感慨还是有的。我在这一方面似乎更特别敏感。最近几年,我曾数次访问日本。年纪大一点的日本朋友对于中国文化能够理解,能够欣赏,他们感谢中国文化带给日本的好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中国古代的诗词和书画,他们熟悉。他们身上有一股“老”味,让我们觉得很亲切。然而据日本朋友说,现在的年轻人可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了。中国古代的那一套,他们全不懂,全不买账。他们喝咖啡,吃西餐,一切唯西方马首是瞻。同他们交往,他们身上有一股“新”味,这种“新”味使他觉得颇不舒服。
  我自己反复琢磨,中日交往垂二千年,到了近代,日本虽然进行了改革,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但是在过去还多少有点共同语言。好像在一夜之间,忽然从地里涌出了一代“新人类”,同过去几乎完全割断了纽带联系。同这一群新人打交道,我简直手足无所措。这样下去,我们两国不是越来越疏远吗?为什么几千年没有变,而今天忽然变了呢?我冥思苦想,不得其解。
  在中国,我也有这种杞忧。过去,当我站在沟的那一边的时候,我虽然也感到同沟这一边的老年人有点隔阂,但并不认为十分严重;然而到了今天,世界变化空前加速,真正是一天等于二十年,我来到了沟的这一边,顿时觉得沟那一边的年轻人也颇有“新人类”的味道。他们的所作所为,很多我都觉得有点难以理解。男女自由恋爱,在封建时期是不允许的;在解放前允许了,但也多半不敢明目张胆。如果男女恋人之间接一个吻,恐怕也要秘密举行。然而今天呢,青年们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广众之间,公然拥抱接吻,坦然,泰然,甚至还有比这更露骨的举动,我看了确实感到吃惊,又觉得难以理解。我原来自认为脑筋还没有僵化,同九斤老太划清了界限。曾几何时,我也竟成了她的“同路人”,岂不大可异哉!又岂不大可哀哉!
  不管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是从中国范围来看,代沟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根据我个人的感觉,好像是“自古已然,于今为烈”,好像任何时候也没有今天这样明显。青年老年之间存在的好像已经不是沟,而是长江大河,其中波涛汹涌,难以逾越,我们两代人有点难以互相理解的势头了。为代沟而杞忧者自古就有,今天也绝不乏人。我也是其中之一,而且还可能是“积极分子”。
  说了上面这一些话以后,倘若有人要问:“你对代沟抱什么态度呢?”答曰:“坚决拥护,竭诚赞美!”
  试想一想:如果没有代沟,青年人和老年人完全一模一样,人类的进步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再往上回溯一下,如果在猴子中间没有代沟,所有的猴子都只能用四条腿在地上爬行,哪一只也决不允许站立起来,哪一只也决不允许使用工具劳动,某一类猴子如何能转变成人呢?从语言方面来讲,如果不允许青年们创造一些新词,我们的语言如何能进步呢?孔老夫子说的话如果原封不动地保留到今天,这种情况你能想像吗?如果我们今天的报刊杂志孔老夫子这位圣人都完全能读懂,这是可能的嗎?人类社会在不停地变化,世界新知识日新月异,如果不允许创造新词儿,那么,语言就不能表达新概念、新事物,语言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这种情况是可取的吗?总之,代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它标志着变化,它标志着进步,它标志着社会演化,它标志着人类前进。不管你是否愿意,它总是要存在的,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还要存在。
  因此,我赞美代沟,用满腔热忱来赞美代沟。
其他文献
每年1月1日晚上,收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我的“必修课”。聆听世界级的音乐大师演绎曼妙轻柔的乐曲,整个人都仿佛融入了金色大厅的氛围之中,心也情不自禁地想要和着跳跃的音符翩翩起舞。加演曲目环节,音乐家们一句真挚的“新年好”,又传递出浓浓的温情。尽管窗外依旧寒风凛冽,但我知道,春天,真的已经不远了。  今年,我又是在金色大厅的音乐声中迎来崭新的一年,而同学们也一定都以自己的方式辞旧迎新的吧。十四五岁,梦
(Ⅰ)    FBI  Mother:Wheredid you go? FBI islooking for you.  Daughter:FBI? !  Mother:Yes,Father, brother and I.  FBI  妈妈:你去哪儿了?FBI在找你。  女儿:FBI(“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简称)?!  妈妈:是啊,你爸爸(F),你哥哥(R)和我(I)。    (Ⅱ)    Why a
“代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它标志着变化,它标志着进步,它标志着社会演化,它标志着人类前进。不管你是否愿意,它总是要存在的,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还要存在。  因此,我赞美代沟,用满腔热忱来赞美代沟。”——季羡林    品读季羡林的文字,我们似乎永远只能持一种仰视的姿态。季老作品里流淌着的,是厚重博大的学养,是睿智的哲思;而即便只是寻常随笔,也往往因其深刻的洞悉、朴实的抒写,令人回味
编者按:前段时间,“打假专业户”方舟子质疑有着“打工皇帝”之称的唐骏学历、发明专利、工作履历涉嫌造假的事件轰动一时。但即使在方舟子几乎举出铁一般的证据后,网上依然有为唐骏辩护的声音,乃至于质疑方舟子的动机。一件原本单纯并且容易理清是非曲直的事情为什么最终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本文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方舟子披露唐骏学历可能造假的微博, 终于由茶杯里的风暴演变成为“学历门”。
好莱坞星光大道上面有2000多颗镶有名人姓名的星形奖章,以纪念他们对娱乐业的贡献。吴宇森是目前唯一一位在上面留名的华人导演。  吴宇森的作品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是充满力度、暴力而又不缺乏男人豪情。他的作品,就像是黄沙落日,漫天如血,匝地成霞,占尽江河一片红。绚烂夺目如斯,却又隐隐带着一股苦涩的悲凉。西方人尊称吴宇森为“暴力美学大师”,但吴宇森的电影之所以能令人百看不厌,甚至热血沸腾,他苦心经营的“暴
盼望已久的寒假又将来临,将有二十多个空白的日子等待着你自由地去填充。同学们打算如何安排自己的寒假生活呢?窝在沙发里看电视,黏在电脑桌前上网,还是全心全意地奉献给功课?NO,NO,NO,这样单调的假日不是我们的选择。让我们一起来好好计划一下,让假日的每一天都过得缤纷多彩,快乐充实。    学习篇    寒假是学校生活的延续,是学习的又一个加油站。假期里我们第一不能忽视的就是我们的学习。  首先,要认
经常有人问我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从哪里得到的,有多少。其实每次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时,我都想说,人生的第一桶金是自信。即使你没钱也不要怕,自信就是你的资本。  也有人在自信前面加了一个不好的修饰语,叫“盲目”自信,我不太爱听。我说过很多次自我的害处,但我认为与自我有点关系的不多的好东西之一,就是自信。自信当然有自我意识,还有信,相信的信。  相信,是正面的、健康的。要相信自己。一个相信自己的人才会相信
“人民的奥运”还是“政客的盛会”  “人民的奥运”是伦敦奥运会的一个重要构想,是从申办之日起,就一直在试图传递的一个信息。也就是说,英国一直在力求通过种种细节强调伦敦奥运会的平民化,以期赢得更多的共鸣与支持,这也是当年伦敦能够险胜巴黎、赢得奥运会主办权的原因之一。  当年伦敦申奥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把年轻人带到体育运动里”,其宣传片着力体现的是“体育与生活之间一种无比生动”的联系。而伦敦奥运会的主
与王富仁先生初次见面是在1986年的秋天。那年,我大学毕业,上北师大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八十年代,现代文学研究广受关注。在改革开放带来的学术新潮中,涌现出了一批弄潮儿,他们多是北京、上海几所名牌大学最早的几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北师大中文系的王富仁和蓝棣之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报考研究生之前,我就熟悉他们的大名,可谓心仪已久。王富仁是本校培养的国内现代文学学科第一个博士,蓝棣之是从
柳蓉村,号蓉邨,苏州洞庭东山人。原在苏州护龙街五百六十七号闾邱坊巷口开设博古斋书坊。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大量旧家贵族汇聚上海,他们为了生计,纷纷“争贷所储书籍,以易钱米”,上海由此成为旧书交易中心。专营古籍的博古斋也开始了向上海发展的步伐,据《民国上海出版业》记载,柳蓉村于民国七年(1918)在上海汉口路惠福里弄口设立博古斋分号,从此跻身上海书林。  和其他书客不同的是,除了得当的经营方式外,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