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性

来源 :百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0550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 事
  
  “人生来是要有伴侣的,如果夺走了他的伴侣,把他隔离起来,那他的思想就会失去常态,性格就会扭曲,千百种可笑的激情就会在他心头升起……”狄德罗在他的《修女》一书中如是说。
  当那些丧偶老人从极度的悲怆和对配偶的怀念中醒来时,他们首先感到的是孤独,“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连个说话的人儿也没有,少了感情交流的对象,而这感情又是其他亲人所不能替代的。即使那些和子女住在一起的老人,他们同样受着孤独的煎熬和折磨,夜晚变得漫长起来。
  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证明,人在精神愉快时,可以分泌出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激素,使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相反,当人孤独悲伤时,则会使各种有益的激素分泌紊乱,内脏器官失调,在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恶劣的心境。
  有人对1000余对老年夫妇调查,发现因一方患癌症死亡后,而另一方因思念、孤独、抑郁而最终也患癌症死亡的约占35%。据说这是因为由孤独感发展到抑郁后,可以激化癌细胞的发生与扩散,使老人易患癌症。在专家们归纳的影响人类长寿的诸种因素中,40岁以上仍然独居或离婚后未再结婚(包括离婚不离家的),以及40岁以下丧偶的情况,被列在首位。
  孤独是毒药,对于老年人,它的药性尤其剧烈。
  
  性 事
  
  改革开放前,对老年人再婚和“性禁锢”仍然相当地严肃。影片《天云山传奇》中地委书记和夫人拥抱的镜头,“该不该拥抱?”——导演和演员曾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可是当这镜头公诸于世时,还是有人惊愕地瞪大眼睛,有人发出了“老不正经”的唾骂声。
  历史的偏见酿成了一个天大的误会:老年人没有性的要求,老年人的性爱是可耻的,不正经的。于是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特别是孤寡老人,他们的情欲被抑制,被淡化,甚至被遗忘了,他们似乎成了清心寡欲的半仙老人。
  但他们做不了神仙。有一项对近千名中国老年人的调查统计表明,60岁至70岁的老人,约有60%仍对性生活感兴趣。一项对69岁老人的抽样调查表明,有80%的人对性生活有兴趣,70%的人性生活活跃。在70-80岁的老年人中,25%的人性活动仍然活跃。
  一位孝顺的女儿看到父亲去世后母亲整天郁郁寡欢,很是操心。为给老人解闷,特意从外地把寡居的姨妈接来,让两位老人住在一起。老姊妹俩手拉手,在梦幻般的回忆里,追寻金色童年的稚趣,怀念儿时的姊妹亲情,缝补破碎了的家庭轶事。说到伤心处,姐妹俩抱头痛哭,谈到欢心处,两人又笑得像个孩子。她们丧夫的心灵创伤似乎被手足之情的温暖治愈了,她们寂寞悲凉的心绪似乎被温馨的姐妹感情溶化了。看到这情景,女儿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老姐妹俩的话头渐渐少了,情绪也低沉下来。她以为发生了什么矛盾,可细细询问起来,又确实没有不愉快的事。有一天,女儿上班走后,老姐姐对妹妹说:“你在家把菜摘一摘,我到东边老刘头家去一会儿。”妹妹知道,老刘头就是那个留着背头,穿着中山装,常在阳台上浇花的退休干部,听说两年前死了老伴。
  日复一日,如此重复。妹妹终于提出要回老家,姐姐也并不挽留。女儿心中升起老大的问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几个月后,她无意中听到了邻居们的议论,她明白了……
  细细考察就会发现,许多老年人性欲的抑制,恰恰是种种不公道的甚至荒谬的非生理原因所致。他们内心长期被老年人“性耻辱”、“性无能”、“性禁锢”等观念警告着,时常萌动的性欲一次又一次被这种观念所战胜,长此以往,欲望被压抑到最低限度。
  特别是那些中年、老年丧偶的老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再婚,性饥渴感长期得不到满足,长期的抑制状态导致性功能的减退——这正是老年人在性和再婚问题上容易被颠倒的因果关系。
  从古到今,多少年轻寡妇忧郁寡欢从一而终,多少孤寡老人孤苦伶仃艰难度日。人的身体可以衰老,而情欲不会随之枯黄。
  
  婚 事
  
  当社会为老年人再婚架起一座座桥梁时,他们径直走过来了,向着“老年婚姻介绍所”这个明晃晃的大牌子径直走过来了。如今在不少城市,人们看到了老年婚介所工作人员的忙碌,看到了老年报纸杂志征婚广告的兴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老年人再婚正如春潮涌动,花蕾绽露。
  河南省内乡县2004年下半年成立了一所老年婚姻介绍所,一年多来就有1100多名老年人前去登记;河南省西峡县老年婚介所开办不到一年,去登记的达680人;河南省淅川县、邓州市的老年婚介所开办2个月,去登记的分别有249和476人,一位88岁高龄的老人也去登记了。
  而当那些老人重新缔结良缘时,他们一如枯木适春,鱼儿得水,婚姻满足感荡漾在心头,身体也变得神清气爽了,原来常服药的老人也丢掉了“药灌子”。
  一位叫刘鑫的退休干部,59岁那年妻子病逝,他从此少言寡语,萎靡不振,还经常失眠,头痛,医生为他治疗半年多竟无效果。医生有3个多月没见他再去就医,好生纳闷。当再见他时,竟容光焕发,精神矍铄,俨然换了一个人。问他病怎么治好的,他略带羞涩地说:“我有新的老伴了。”
  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老年人再婚逐渐由不赞成向着逐步接受转变,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再婚仍然是困难重重。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丧偶者近4000万人。由于通往红地毯的道路阻力重重,于是许多独身老人选择了不婚而伴、不婚而居的所谓“走婚”(同居)方式。
  杨大妈今年62岁,丧偶30多年,为抚养一双儿女,她多次错过了再婚的机会。4年前,经介绍,她认识了65岁、丧妻多年的退休职工老魏,老魏对她很好,虽未经子女同意,他们还是住在了一起。杨大妈没有顾及自己的名分,也不图老魏的住房、钱财,只是不想一辈子孤独。在度过了4年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同居生活后,69岁的老魏离杨大妈而去。在杨大妈还未从照顾病人的劳累和失去爱人的痛苦中恢复过来时,老魏的儿女却已翻脸,并恶言恶语地把她赶出了家门。只因老魏当初顾及儿女的感受而没登记结婚,与老魏一段浪漫的黄昏恋从此成为杨大妈心中永远的痛。
  某县城的李大妈和老余头儿也是一对“走婚”的老人。李大妈今年60岁,是一名退休教师,10多年前与丈夫离异。当时因有自己心爱的工作和学生,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生活很充实。可一退下来,整天无事可干,子女们又都不在身边,感到特别寂寞。后来,她在其他老人的带动下,每天坚持到小花园里锻炼身体,接触了很多老年人,于是身边就有了老余头儿。他们经常结伴锻炼,日久生情,相互形成了依赖,但由于遭到双方子女的反对,他们只是间间断断地住在一起。
  据河南省内乡县城关镇一居委会干部介绍,在他们的辖区内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最近经常怒气冲天地责骂子女不尽孝道,这引起了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注意。经过一番劝慰,了解到:老人丧偶后,子女怕其不能照料自己,就为老人请了一位乡下40多岁的保姆,谁知不久,老人就和保姆同居了。儿女们觉得“门不当、户不对”,年龄悬殊太大,又怕这个保姆另有所图,想将保姆辞退,于是就惹恼了老人。
  有社会学家称这样男女单身老人搭伴养老的现象为“走婚”,就是男女双方接触认识,感情融洽后,不定期走动同居,而不是全天候在一起,或男到女家,或女到男家,两人同居却并不登记结婚。
  如今,这种老人不办理结婚登记而同居的现象似乎越来越多,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采访中,不少人认为,老年人选择走婚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是为了规避再婚后的赡养、财产分割等问题。由于老年人再婚后涉及赡养及财产分割等许多问题,因此自己内心和来自子女的压力较大。例如,刚退休的张老师与54岁的王女士都丧偶多年,他们因晨练相识、相爱,经常一块跳舞、出游,双方子女虽不支持,但也没有表示反对,但当两人提出再婚时,张老师的儿子、儿媳翻了脸,指责王女士“图我爸三室一厅的房子和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几番周折后,老张答应去做财产公证,保证不让他们遭受任何财产损失。可这一下,王女士的儿女们又不乐意了:“几年后,万一张大伯有个好歹,我妈还得净身出户,照顾他这么多年什么都落不下,哪儿有这么便宜的事?”在子女们的轮番施压下,老张和王女士只能不婚而居。
  二是为了避免子女反对等麻烦。不少子女对父亲或母亲再婚特别敏感,不结婚还好,一旦结婚很难接受。尤其是对母亲再婚,多数子女都觉得丢人。如家住内乡县城的沈大妈,今年58岁,中年丧偶后,一个人把3个子女拉扯大,如今孩子们都成家立业,反倒不理解母亲想找老伴的想法。采访中,她的小女儿这样说:“我们当子女的不是不替老人着想,我们只想把她照顾好,不需要再有个后爸什么的闯进我们已经习惯了的生活。”在一致的反对声中,沈大妈只好不再考虑结婚登记的事了。
  三是社会大环境越来越宽容。一社区负责人告诉笔者,以前人们对老人同居的做法是不能接受的,现在老人自己、子女以及周围的老人们,都觉得走婚同居、搭伴养老这种方式虽然不合法,但在一定条件下,不失为一个合理选择。
  四是“走婚”留下了心理缓冲期,给老人留下较大的选择空间。从“走婚”后的发展趋势来看,或者保持这样的关系,或者分手,或者结婚,无论走什么路,发展的空间都很大。如今一些地方,人们对此也给予了充分的谅解与宽容:老年人也可以“先上车后买票”;老年人也可以“试婚”后再领证;老年人也可以“走婚”不领证。采访中,许多老人坦言:“不领结婚证好,眼一闭,各走各的路,没什么麻烦。”
  有社会学家认为,老年人再婚的根本意义不在于“婚”,而在于“养老”,这是我国家庭养老方式的体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年轻人对老人的求偶、同居、“走婚”、“试婚”等需求应当给予更多的理解。但从法律的角度讲,老人同居得不到任何的法律保护,因此老人最好还是登记结婚。为了避免老人再婚带来的麻烦,可以在再婚前签订一个协议,将老人的财产、与子女的关系、双方养老、生病如何处理等问题一一写明,叫“协议再婚”,这样更有利于保护老人的权益。
  也有民政、司法部门的人士认为,不少老人“走婚”,从侧面反映了一些陈旧的社会观念仍在束缚着老年人和他们的子女。根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之规定,子女或其他亲属不得以隐匿、扣押财产等方式干涉老年人再婚和与配偶生活的权益。他们呼吁,不论是子女还是社会,对独身老人都应体现人文关怀,支持老人再婚。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因而需要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的情景,探究式教学可以适应这种要求,它改变了传统
一错千古恨2005年6月5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一小区内发生了一起惨案.一名十一岁的小男孩儿在家中惨遭杀害。孩子的父母悲痛欲绝.街坊四邻为之震惊.议论纷纷。是谁如此心狠手毒.对
梁实秋先生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麻将.而茶和麻将都是成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并且二者联系十分紧密,成都茶馆遍布,而有茶馆的地方就有麻将.
期刊
浙江省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绍兴市试卷有这样一道中考题:
在当前以阅读为主的教材编写情境下,如何进行扎实有效的习作教学,是值得研究的新领域。以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高尚"单元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单元整合契机,引领学生
区域旅游重心是衡量区域旅游发展格局动态变化的重要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发展的空间均衡性和差异性特征情况。本文采用重心模型,利用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近12年的四项
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经济工作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就是要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形成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发展的格局。   一、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意义   1、扩大内需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和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等而由单位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
河北省保沧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对于开通保定便捷出海通道,加强保定、沧州两市的经济联系,完善河北省高速公路网络,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件利国利民,发展地方经济的大好事,本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