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并非全盘否定传统教学特别是传统教学中那些有效的科学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因学科制宜、因内容制宜,并非所有的学科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我们不能不顾学科以及学科内容的实际情况而一味地强调每节课都必须运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在有些学校,现在一谈到有人听课(如优质课比赛、研究课展示……)就“作秀”。表面上学生的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实际上是在进行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工作,这实际上是一种“空心磨现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精力往往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于是我们看到,在语文课上,不论是小说还是诗歌,不论是议论文还是说明文,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话剧表演,比赛唱歌,而最重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却很少涉及。不信你看公开课上,无论上的什么内容,也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分组讨论,搞“合作学习”,于是我们眼前立即出现轰轰烈烈的討论场面,耳边响起惊天动地的争论声音。有些教师借着新课标的名义,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概用上讨论,甚至还要讨论几次,不仅语文课、历史课、政治课,甚至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也要讨论,不仅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处要讨论,而且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讨论,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则是一盘散沙。特别是对于一些后进生,他们本身提不出多少见解,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讨论,于是就趁机“活动”一下了。有的老师以问代讲,拿些幼稚的问题一问到底。看上去发问不止,学生整整齐齐地用响亮的声音回答,看似师生互动频繁,教材的知识点也都涉及到了,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锻炼。只要你听课的时候稍加留意,就会听到许多内容空洞、言不由衷的鼓励或者表扬。经常在电视中听到小学教师这样表扬学生:“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伟大了”,还有些更绝:“棒,棒,你真棒”“Good,Good,Very Good”。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的问题,也给予这样过于“隆重”的夸奖,乍一听觉得新奇,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做得不错,听下去听多了就觉得虚伪,好笑。这种缺乏深层次指导的表扬,学生都听腻了,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到了高中·,为了鼓励学生,无论他说了什么,也不管讲得是不是离题万里,语文教师都是说“好”“很好”“讲得不错”,甚至有些老师在多名学生发过后不进行必要的总结,也没有什么板书。学生听完课什么笔记也没有,想记笔记的学生也不知该记点什么。这样的课看似轻松愉快,其实学生真正能有多少收获呢?这是新课标的理念吗?为了追求气氛,有的教师更是不惜运用幻灯片、挂图、多媒体等多种先进教学手段,视听画面频繁变换,让学生眼花缭乱。一节课下来,学生思路混乱,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试问这哪是新课标思想的体现?
吕型伟先生指出:“阻碍教育观念落实的主要原因是形式主义严重。形式主义使我们的教育改革失败。”不少教师打着教改的旗号,搞些花样,追求的是形式上的热闹。表面上似乎效果不错,实际不然。我们千万不能合本逐末,单纯为了活动而活动,那样的话,就根本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内容以形式为载体,形式为内容服务,新课标的改革固然离不开形式,但新的课标≠形式主义。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不管教育理念如何变化,教学过程的这一特点都是客观存在,都必须承认,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关系。
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过程的组织,调控,及时的评价、反馈等。教师的这些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导向性、支持性,激励性等方面的作用,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但不能忽视,而且必须加强。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是对自己的角色的一种清醒认识的表现,是对学生负责的一种态度,在实施新课程中,角色应该认真研究如何把指导作用发挥得更充分、更艺术、更有实效。教师评价应该支持和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凡是教师所采取的一切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策略都应该肯定、赞赏,鼓励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而不能盲目反对。
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相对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而言的,指的是学生以主动的态度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在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互相支持,共创、共享学习资源,分享学习成果,从而使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富有成效。
在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教师评价中,要看教师的教材观是否先进,就看教师能否根据落实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当防止几种倾向:一种是教材本位,把教材和教学内容混为一谈,把教材内容和教学参考资料不加选择地塞给学生;另一种是凭个人兴趣随心所欲地对待教材,导致课程目标的缺失。如有的教师在初二年级就大量舍弃说明文的教学,导致学生说明能力的丧失。
总之,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总之,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的步伐一致,齐头并进,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飞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精力往往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于是我们看到,在语文课上,不论是小说还是诗歌,不论是议论文还是说明文,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话剧表演,比赛唱歌,而最重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却很少涉及。不信你看公开课上,无论上的什么内容,也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分组讨论,搞“合作学习”,于是我们眼前立即出现轰轰烈烈的討论场面,耳边响起惊天动地的争论声音。有些教师借着新课标的名义,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概用上讨论,甚至还要讨论几次,不仅语文课、历史课、政治课,甚至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也要讨论,不仅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处要讨论,而且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讨论,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则是一盘散沙。特别是对于一些后进生,他们本身提不出多少见解,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讨论,于是就趁机“活动”一下了。有的老师以问代讲,拿些幼稚的问题一问到底。看上去发问不止,学生整整齐齐地用响亮的声音回答,看似师生互动频繁,教材的知识点也都涉及到了,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锻炼。只要你听课的时候稍加留意,就会听到许多内容空洞、言不由衷的鼓励或者表扬。经常在电视中听到小学教师这样表扬学生:“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伟大了”,还有些更绝:“棒,棒,你真棒”“Good,Good,Very Good”。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的问题,也给予这样过于“隆重”的夸奖,乍一听觉得新奇,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做得不错,听下去听多了就觉得虚伪,好笑。这种缺乏深层次指导的表扬,学生都听腻了,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到了高中·,为了鼓励学生,无论他说了什么,也不管讲得是不是离题万里,语文教师都是说“好”“很好”“讲得不错”,甚至有些老师在多名学生发过后不进行必要的总结,也没有什么板书。学生听完课什么笔记也没有,想记笔记的学生也不知该记点什么。这样的课看似轻松愉快,其实学生真正能有多少收获呢?这是新课标的理念吗?为了追求气氛,有的教师更是不惜运用幻灯片、挂图、多媒体等多种先进教学手段,视听画面频繁变换,让学生眼花缭乱。一节课下来,学生思路混乱,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试问这哪是新课标思想的体现?
吕型伟先生指出:“阻碍教育观念落实的主要原因是形式主义严重。形式主义使我们的教育改革失败。”不少教师打着教改的旗号,搞些花样,追求的是形式上的热闹。表面上似乎效果不错,实际不然。我们千万不能合本逐末,单纯为了活动而活动,那样的话,就根本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内容以形式为载体,形式为内容服务,新课标的改革固然离不开形式,但新的课标≠形式主义。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不管教育理念如何变化,教学过程的这一特点都是客观存在,都必须承认,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关系。
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过程的组织,调控,及时的评价、反馈等。教师的这些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导向性、支持性,激励性等方面的作用,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但不能忽视,而且必须加强。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是对自己的角色的一种清醒认识的表现,是对学生负责的一种态度,在实施新课程中,角色应该认真研究如何把指导作用发挥得更充分、更艺术、更有实效。教师评价应该支持和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凡是教师所采取的一切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策略都应该肯定、赞赏,鼓励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而不能盲目反对。
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相对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而言的,指的是学生以主动的态度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在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互相支持,共创、共享学习资源,分享学习成果,从而使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富有成效。
在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教师评价中,要看教师的教材观是否先进,就看教师能否根据落实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当防止几种倾向:一种是教材本位,把教材和教学内容混为一谈,把教材内容和教学参考资料不加选择地塞给学生;另一种是凭个人兴趣随心所欲地对待教材,导致课程目标的缺失。如有的教师在初二年级就大量舍弃说明文的教学,导致学生说明能力的丧失。
总之,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体现出崇高的师德,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总之,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的步伐一致,齐头并进,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