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应对大学生意外躯体伤害状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759152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如何应对大学生意外伤害事件是一项关系到学校安全稳定发展的大事。本文以苏州大学为例,对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对大学生意外伤害事件的现状进行调查,对提高学生工作干部处理意外躯体伤害事件的能力着手,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学生工作;意外躯体伤害;大学生
  作者简介:李恩秀(1977-),女,陕西宝鸡人,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讲师;查伟大(1980-),女,江苏南通人,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讲师。(江苏 苏州 215325)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6-0184-02
  
  发生在大学校园内外的突发事件,如学生自杀、学生运动中的损伤、学生打架、学生宿舍发生火灾等,或多或少给大学生带来了躯体上的伤害,也会对校园的正常教学、管理秩序造成一定的影响。辅导员、班主任往往是处理各类突发情况的一线人员。为了了解苏州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在应对突发躯体伤害事件时的情况,笔者开展了调查工作。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苏州大学学生工作相关干部共197人;男99人,50.3%,女98人,49.7%;20~35岁132人,占67%;35~45岁43人,占21.8%;45~55岁12人,6.1%;55~65岁10人,5.1%;其中被调查人所学专业,文48.5%、法3.1%、理17.5%、工18.6%、医12.4%;辅导员49.1%、班主任28.9%、学生工作相关部门人员22%。
  2.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全校范围内,采用随机抽取一线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工作相关部门(如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团委等)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访谈、逻辑分析、数理统计等,对我校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在应对突发躯体伤害事件时的情况进行研究。
  二、结果与讨论
  1.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大家对急救电话、火灾逃生、地震避险三个问题的掌握情况较好(知道的比例分别为99%、56.7%、46.3%),这与近年国家加强了对地震、火灾等灾害的自救宣传有关;对于气体燃料泄漏处理、食物中毒、晕厥以及骨折、扭伤、关节脱位、脑外伤、动物咬伤等外伤处理掌握水平很低(不知道的比例分别为26.8%、25.8%、24.7%以及都不会14.4%;知道的比例分别为16.5%、14.4%、10.3%以及都会2.1%),尤其是心肺复苏术的掌握,不知道的比例达到了30.9%,会并能掌握的比例仅为4.1%;仅有6.2%的同志知道什么叫院前急救以及急救的目的和任务。说明学生工作相关干部的医疗基本知识和急救常识掌握情况一般。
  2.重要性的理解
  在调查中,大家对大学生意外躯体伤害可能带来的影响,除了84%以上的人员认为会造成直接当事人和间接当事人的身体及心理伤害外,67%的同志认为会打乱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61.9%的同志认为会影响学校的办学声誉,67%的同志认为会影响整个学校学生群体的心理稳定。这些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要重视大学生意外事件的处理,为做好安全稳定工作服务。99%的学生工作干部认为在高校开展意外身体伤害健康教育很迫切、很必要。89.7%的同志认为掌握一定的紧急自救和互救知识对自己工作中处理突发事件有很大帮助。95.9%的同志希望学校能根据学生多发常见的事件,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这些都说明大家对此项工作重要性认识上是一致的。
  3.急需的知识类型
  在问及大家“认为作为一名学工干部,在学生意外身体伤害中,最有必要学会和掌握的医疗救护知识是什么”时,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演习(72.2%)、心肺复苏初级救生(68%)、外科四大技术的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64.9%)、常见危重病初级救生(62.9%)、灾害现场突然出现成批伤员的分流运送(56.7%)、常见中毒现场急救操作能力(55.7%)等都是大家需求比例较高的。这些都与高校发生率较高、影响较大的意外事件有关。
  4.知识获取的途径
  个人院前急救和自救、互救相关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是社会宣传(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展览、广告等)(占72.2%)、自主学习(图书、网络等)(占63.9%)、学校教育(讲座、展览、课堂、户外模拟培训等)(占34%)、家庭影响和教育(占27.8%)。可见学生工作干部作为学历高、能力强、年纪轻的一类人群,掌握的应对意外伤害事件技能是通过学校教育的比例很低,普遍欠缺急救能力,也有34.1%的人员认为本单位不组织或者极少组织急救和相关医学知识的培训,这与国外高度重视急救培训、非医务人员构成院前急救队伍的主体形成了较大反差。
  5.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学生工作干部在意外事件发生时,往往是第一时间知情并赶往现场的,在问及“在处理意外身体伤害事件中应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时,94.8%的人认为要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92.8%认为要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其他还有高效的处置能力(85.6%)、良好的心理素质(81.4%)、高度的责任意识(79.4%)、敏锐的预测能力(69.1%)等。
  三、建议与对策
  1.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工作队伍的培训
  学校要清醒认识到院前救护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进一步的抢救处理,无失误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学生工作干部队伍是处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培训。学工干部掌握一定急救知识和医学常识更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学校还应将此项工作与保卫处、后勤、校医院等各级相关职能部门建立的校园紧急事件应急预案相结合,提升学工干部的应急能力。
  2.教授与实践并举
  通过专题讲座利用多媒体、视频、学习手册、教材等形式进行理论教授,如心肺复苏术、气道异物清除、止血、包扎、固定、转运等技术,还应该特别注重学工干部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加大现场模拟技能训练,还可以通过专题沙龙、案例讨论等形式进行,提高学工干部的实践能力。同时,与红十字会联合,要求学工干部进行系统培训,推广急救员证书考试制度,尤其对于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工作干部,学校应考虑经过培训,使有条件的人员取得《院前急救技术员合格证书》《院前急救医师合格证书》。
  3.增强医学常识把好新生入学身体筛查第一关
  新生入学体检应采取与附近大医院联合体检的方式,在设备条件和工作人员水平上保证检查结果,在出现有肝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血象异常等情况时,学工干部尽可能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尤其对于个别患有影响个人学业或他人健康的先天性心脏病、家族遗传病、传染病等的学生,应建议先进行检查复诊。在进校后,新生教育的内容中应包含大学生院前急救和医疗保健常识的教育。军训、体育课、运动会等特殊场合,应多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于入校后个别发生意外事件的学生,建立日常健康监测系统,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同时,要求与家长签订知情协议书,将此类学生归入特殊需要关心的学生。掌握更多的医学常识对这些工作的完成起到了推动作用。当然在处理的各个环节,应当充分考虑到保护学生隐私的问题,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4.鼓励团学干部努力创办大学生急救协会
  高校社团作为活动形式灵活多样的组织,应成立急救协会,在高校中营造学习院前急救知识的氛围,开展自救互救宣传,从新生开始就普及急救知识,对全院新生实行班级负责制。通过讲座、演示、互动等形式开展活动,尽可能扩大班级学生的参与面。协会可以邀请专业医生或者老师担任协会指导教师,协会成员定期到医学院、医院急救中心、卫校、红十字会等接受培训,并建立考核机制。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添设各种教学模具、器材辅料等。通过全方位的努力,不仅能使学生学习的急救知识标准化、经常化,更能使学生有一技之长,拓宽知识面和就业面;建立完善的校园急救通信和交通网络;高校与急救中心合作等。同时,学校在全校范围内通过公选课、校内广播、校内电视、健康教育橱窗、学生活动、知识竞赛等宣传形式,着力打造院前医学急救知识学习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杨伯成.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辅导员成熟的标志[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8,18(6):53-55.
  [2]牛新.大学生院前急救基本知识教育初探[J].现代预防医学,2007,
  34(10):1947-1948.
  [3]刘倩.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现状调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0,19(1):80-81.
  [4]聂莉莎,迟艳艳.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突发事件中的角色意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9):71-73.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
摘要:“电路”和“信号与系统”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平台基础课程,现分析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现内容交叉、重复、衔接不合理,浪费学时,不能从整个课程体系系统化的角度把握有关内容等问题。对“电路”和“信号与系统”进行了优化整合与改革实践,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试验表明,改革方案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体系;电路;信号与系统
期刊
摘要:以当前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从工程师应具有的能力方面考虑,结合军械工程学院无人机工程专业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从课内、课外两方面介绍了教学过程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工程师培养;自动控制;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董海瑞(1975-),男,河北邯郸人,军械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工程系,讲师;齐晓慧(1962-),女,辽宁抚顺人,军械工程学院光学与电子工程系,教授。
期刊
摘要:当前中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学科承载着环境教育的历史使命。地理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主要阵地。那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来开展环保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现就就此问题在教育理念、课堂环节、乡土地理、教师素质、课外活动五个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保意识;环境教育  作者简介:安宁(1986-),男,河北保定人,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期刊
摘要:运用系统模块化理论、信息化阶段理论和建构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出高校信息化教学平台的集成问题。将高校信息化教学平台分为结构平台、界面平台和标准平台,构建了基于模块化的高校信息化教学平台集成模型。认为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的集成作用下,高校信息化教学平台得以有效地运行。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平台;集成  作者简介:王斌(1971-),男,河南郑州人,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河南郑州45000
期刊
摘要:概率统计是一门具有独特思想方法的学科,其思想方法具有认识论、方法论的意义。现提出将统计思想贯穿于工科概率统计全过程的教学模式,注重在概率统计课程的概念引入、统计模拟和人文教育中体现统计思想,在实践教学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教学模式;统计思想;概念引入;统计模拟;人文教育  作者简介:张建侠(1980-),男,山西长治人,河南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助教;武新乾(1969-),男,河南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与深化,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应用技能的重要手段。江西中医学院健康保险专业自开办以来就一直十分注重实践教学,但由于自身办学经验不足且缺乏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导致办学初期该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为此,针对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对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具体措施包括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注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组建校内保
期刊
摘要: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外合作办学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本研究运用双语教育理论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的双语教学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调查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的现状及双语教学对学生英语水平和学科知识的影响,并从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的角度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双语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估,从而为双语教学的推广提供一些启发和改革思路。  关键词:中澳合作办学;双语教学;学科损
期刊
摘要:为了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满足企业尤其是电力企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学院引入了旨在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职业化”培训体系,即将“职业化”培训体系中的5S现场管理、定置管理、目视管理、看板管理和学习型团队建设全面融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中,开设课内和课外的“职业化”课程,并将“职业化”理念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从而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职业素质;职业化;探索;实践  
期刊
摘要:目前,创业教育已经在国内大多数高校得到逐步推广,但是,处在起步阶段的高校创业教育只能说是初见成效,在教育模式、内容、实践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文章通过对近几年来“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研究分析,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基本现状、主要研究内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等方面进行阐释、分析和评价,以期促进学界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期刊
摘要:作为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重要课程之一的“国际结算”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性教学,强化专业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加强课后辅导与练习等多个方面来改进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国际结算;专业英语;国贸专业  作者简介:贾先文(1972-),男,湖南常德人,湖南文理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张篱(197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