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疲惫的中国夜莺

来源 :当代音乐(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q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郭兰英是我国著名歌唱家,是一位从延安时期一路走过来的伟大艺术家,她的身上体现出中国艺术家锐意进取、勇于奋斗的精神;她的歌声体现着中国民族声乐独有的文化特质;她从艺近80年,艺术之树常青,艺术之花常开,也是我国最受业内同人尊敬、最受全国广大观众喜爱的歌唱家。
  [关键词]郭兰英;《白毛女》;民族声乐;民族歌剧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23-0005-03
  [收稿日期]2017-10-18
  [作者简介]徐敦广(1964—),男,辽宁本溪人,博士,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协高校音乐联盟副主席、《当代音乐》主编;丁丽娜(1976—),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当代音乐》特邀编辑。提起郭兰英的名字,在中国真可谓家喻户晓,她是新中国民族声乐的创建者和奠基人,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代表人物和领军人物。1929年,郭兰英出生在旧中国,6岁学戏,成长在旧戏班里,接受过严酷的科班训练,她最初学习了晋剧,后来学习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评戏、京剧等,成为最红的角儿时仍身处旧时代。
  郭兰英的嗓音甜脆清丽,歌喉圆润如珠,令人过耳不忘。她的表演灵气逼人,使人过目不忘。舞台上她的一颦一笑,吸引着观众的目光,她的一举一动,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她成功地塑造许多人物形象,最深入人心的是她17岁时在民族歌剧《白毛女》中饰演的喜儿。郭兰英凭借自己早年在戏班练就的一身过硬的童子功——唱、念、做、打,塑造的喜儿角色大放异彩;游刃有余的手、眼、身、法、步,使郭兰英出色而成功地演活了喜儿,并将其生动地植入民心。演出过程中,她的演唱时而婉转、时而高亢、时而悲愤,饱满丰富的情绪情感、精湛绝伦的舞台表演,使该剧许多唱段成为经典。演唱和表演中郭兰英把自己的个人经历转化到角色身上,将强烈的个人情感赋予给喜儿角色,她的演出取得巨大成功。除了喜兒,她还成功饰演小芹,胡兰子等民族歌剧角色,并成功演唱了《人说山西好风光》《妇女自由歌》《绣金匾》等诸多优秀歌曲。她的歌声传遍大江南北,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
  一、郭兰英歌唱艺术的民族情怀
  郭兰英的演唱具有开创性,为了达到戏剧性效果和刻画剧中典型人物性格,郭兰英在演唱中创造性地使用独具个人特点的唱法,她大量借鉴和使用戏曲唱法,这首先体现在她演唱中的气息,呼吸是任何歌唱形式的核心,郭兰英在演唱中解决了民族声乐的呼吸问题,她对气息的运用是教科书式的范例呈现。在《白毛女》喜儿大段大段的演唱中,她氤氲而出的丹田气托着那些尖锐、高亢的声音扶摇直上,她汹涌翻腾的气海犹似暗潮耸动铺陈出那些悲低啜泣,令观众戚戚焉,怒从中来。郭兰英对气口的把握精准,咬字清晰,归辙精确,她将声音确立在高位置,演唱中喉头打开、共鸣点稳定。头腔、口腔、咽腔共鸣运用合理,恰到好处地将戏曲中“脑后摘音”应用到民族歌剧演唱中,这使她的歌声婉转悠扬、甜美高亢。在声音处理上,她擅用倚音、喉阻音、波音、滑音、回音等装饰音,用上行或下行级进代替或过渡大幅度的音程跳进,令普通观众听起来舒服亲切。为了塑造人物,郭兰英在具体演唱时常常打破和改变音乐中节拍重音的位置,根据剧情需要和人物特点灵活使用连续重音,使其唱腔极富感染力和震慑力。她使用不同的演唱方法将喜儿扎红头绳时的欢乐、被欺辱后的绝望以及躲在山洞里熬白了头发变成“鬼”后的悲愤,将对生活的希望、对仇人控诉的内心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深切打动、牵动着观众的情感。在演唱中,她将剧中种种矛盾冲突不断激化,使观众的心绪摇曳撼动,心情随之一忽在云端、一忽在深渊,伴着剧情强烈的浮浮沉沉,心灵在音乐和戏剧里极大地被震撼。郭兰英的演唱极有张力,每每令观众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宛若活在戏里。这种演唱功力同样体现在1956年由郭兰英为电影《上甘岭》演唱的主题曲《我的祖国》,该曲一经演唱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唱,激发起国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但凡中国有重大集会及重要庆典,这首歌曲都会与歌曲《歌唱祖国》一起被演唱,这两首歌曲与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一样,成为最能表达中国人民内心情感的歌曲。
  1963年,郭兰英成功举办了独唱音乐会,成为我国民族声乐开个人音乐会的第一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郭兰英便失去了舞台,更失去了自由,因为她幼时学戏的经历和在音乐上取得的成就,导致她被送到农村改造,郭兰英曾把这段往事描述为“九死一生”,期间她吃尽了苦头。郭兰英再次回归舞台已经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了。1977年,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音乐会上,郭兰英演唱的《绣金匾》引起巨大反响,她五次谢幕,并加演《北风吹》等歌曲。令人欣慰的是,“文革”期间她失去了自由,但是,她从来没有失去过观众。
  郭兰英拥有甜润的嗓音,是她成功的基础。然而成熟细腻的舞台表演是她成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纵观郭兰英饰演的角色,无论对于哪一个角色,她都能精准的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点,总是赋予角色鲜活的生命力,把剧中人物演绎的有血有肉。郭兰英在《小二黑结婚》里扮演的小芹,是一位新时代有思想的女青年,她勇敢的自由恋爱,基于这样的人物特点,郭兰英在表演中精心设计并注重细节。在小芹去见二黑哥的时候,首先她倒着出场,然后做向远处眺望的动作,最后才面向观众,将一个既具有新思想又矜持的少女形象表演的十分准确。她善于利用舞台不同的场景、布景、背景,对整个舞台都拿捏极为细致入微、精准贴切。如此高超而精湛的艺术表演深深地打动着现场观众,也感动并带动演职人员,她每每演出演到揪心处时,现场观众也情到深处、满眼泪水,人们如痴如醉的随着剧情跌宕、伴着人物命运悲喜而涕笑。观众的满心欢欣、泣不成声、义愤填膺是对艺术家表演最大的认可,观众的笑声和眼泪是艺术家们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二、中国精神与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者
  郭兰英的演唱和表演深得全国人民的喜爱,她那甜美的声音和自成体系的演唱方法,成为大家竞相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对于一个演唱者来说若被夸奖说演唱的很像郭兰英,这简直是一种盛赞,因为观众喜欢她的歌声,被她的表演倾倒。从饰演《白毛女》中喜儿开始直到文化大革命前昔,郭兰英站在中国最高、最大的舞台上演出;去全国各地深入基层为广大群众演出及到国外演出。在文艺界她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她是一个象征,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她的带动下,中国民族声乐、民族新歌剧得到了蓬勃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这一时期,我国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和表演艺术家们以中国传统戏曲、地方戏曲和民歌为创作源泉与表演手段,他们把艺术之根深深扎在民族民间音乐肥沃的土壤里,简单的戏台,稍加布置就能演出一台叫座的好剧,朴实无华的衣裳最贴近大众的生活,优美的唱腔和唱段安抚远在他乡的游子心,地域性鲜明的语音语调坐标了地点、唱明了时间,交代了人物,带进了故事。这些与当下我国民族声乐、歌剧创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郭兰英正是这个创作群体的一员。这样的艺术家才是人民大众的知心人和贴心人,创作的音乐作品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人们喜欢郭兰英的歌声,是因为她的歌声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之美,是体现中国精神的中国好声音,是人们内心情感表达与宣泄的精神家园。   曾几何时,我国艺术家们做了诸多尝试,花下重金打造了一个个歌剧,想再现过去民族新歌剧所创造的辉煌,但是,或流于形式,或局限于剧本,或音乐不够动人,再也没有之前的轰动效应。业内业外人士都开始认为中国的民族歌剧正在走向衰落。然而,2015年郭兰英亲自指导《白毛女》复排却是另一番景象。在排练现场,80岁高龄的郭兰英亲自指导演员每一句唱词,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身段。该剧按计划进行全国巡演,人们又一次沉浸在音乐中,好似时光不曾流逝,时隔几十年,当初的年轻人变成了老一辈,他们由家人搀扶着重返剧场,含泪重温往昔,年轻一代走进剧场,沉思追寻学习历史,其盛况空前,依然如旧。这种现象让该剧的领导层、主创人员、参演演员无不感到惊奇,不得不正视和思考我国民族歌剧不被人们喜爱的原因何在?是作品民族性的缺失,还是没有讲好中国故事呢?郭兰英当初的演唱和表演形成了郭兰英现象,如今,她的回归又重新引发了郭兰英效应,从全国各地剧院演出场场爆满、好评如潮可见其影响力之大,曾经的动人心弦之处依旧感人至深。
  西洋歌剧在中国生根开花发展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说敬语是不温不火,说实话是并未走入寻常百姓家。除了专业人士和部分观众外,民众多因其太高雅,听不懂,敬而远之。近年来,中国另一位音乐传奇人物郑小瑛正在奋力推行用汉语演唱外国经典歌剧,笔者有幸观摩过排练和音乐会,深深为郑小瑛指挥的艺术魄力和民族责任心所折服,她热爱音乐,她更爱中国观众,她想让中国普通百姓尝到世界音乐经典的滋味。每场音乐会之前郑小瑛都对音乐进行讲解,观众们开始变得理解外国音乐和歌剧,开始接受并喜爱美声唱法,渐渐走进剧院。每当看到周围的国人因为听得懂、看得懂而对艺术家的表演抱以热烈鼓掌时,让人为之动容。中国是一个海乃百川的国家,发展民族声乐、民族歌剧是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动引进西洋歌剧是这个古老的国度、年轻的国家该有的气度,一个善于学习敢于学习的人或国是一个成长的人或国,是一个自信的人或国。就像郭兰英的演唱,有戏曲的韵、有曲艺的味、有歌唱的情,正是这样兼容并蓄的态度使郭兰英的演唱具有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动荡的战争时期还是和平的年代,无论是旧世界还是新中国,郭兰英用她那独具特色的歌唱艺术,弘扬中国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唱出了民族情怀,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三、耕耘在民族声乐教育的沃土上
  还在郭兰英风华正茂之时,周总理曾问过她:“小兰英,你现在年轻,能唱,老的时候怎么办?”她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总理当初的关怀一问:做老师培养下一代。从1981年开始,郭兰英受聘于中国音乐学院任教;1986年在广东创办郭兰英艺术学校,她全身心致力于民族声乐教学,将自己通过大量舞台实践获得的宝贵经验、歌唱方法、表演精华传授给下一代。离开舞台她依然很忙,将光芒在另一个地方闪耀。教学中她治学严谨,亲力亲為,注重学生品德培养。郭兰英将自己多年积攒的艺术宝藏分享给学生,将民族声乐的火炬传递给后生。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科技、文化、观念、艺术,如潮水般涌入国门。西洋美声唱法继“五四”运动后又一次得到了繁荣发展,同时国家也派出大量歌唱家、教育家、音乐学者到国外专门学习。这些举措,在打开视野的同时,也冲击着我国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歌剧在欧洲有着三百多年发展的悠久历史,藏有大量殿堂级作品,拥有大批优秀歌唱家,她华丽雍容、富丽堂皇。此时,民族声乐在这样的浪潮中与其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稍显式微。异族的故事、异域的风情、异国的语言让人们觉得很绚丽,很新奇,大开眼界。但是,当老百姓走进剧院之后似乎觉得缺少一种什么东西,不言而喻,缺少的是中国文化的血脉。中国民族声乐脱胎于戏曲和民歌,是一种符合中国人审美情趣的歌唱艺术形式。基于此,郭兰英在声乐教学中,在民族声乐发声法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的呼吸和共鸣,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沁润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河道中汲取学养,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郭兰英虽年迈已高,但她的美丽梦想仍然在继续,她就像一只不知疲惫的夜莺,把音乐的美好、希望、信念唱进每位观众的心里,把中国的声乐艺术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学子。郭兰英德艺双馨,她用中国的语言、中国的音调讲述着中国的故事和未来,在她身上我们看到自强不息,在她的歌声里我们听出刚柔相济,在她的艺术中我们感受到圆融和合,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郭兰英从未让自己的艺术远离广大观众,她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
其他文献
非囈语(无伴奏重唱或合唱)
期刊
[摘 要]甘肃是我国通往西域以及中亚地区的古丝绸之路枢纽,境内绵延1900多公里的古丝绸之路,自古就是一条“经贸之路”“文化之路”和“艺术之路”,曾经融汇着中外优秀的音乐文化和西北各民族纷繁异彩的音韵乐律。民族民间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典型的西音(秦音)音乐风格及陇原地方特色,流传至今仍散发着丝绸之路绚丽多彩的音乐芬芳。  [关键词]丝绸之路;甘肃;民间音乐;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
期刊
鄉愁四韵(无伴奏领唱、合唱)
期刊
郭兰英是新中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晋剧表演艺术家,民族新歌剧表演艺术家,民族声乐教育家。她是我国民族声乐的开创者、代表者和传承者。1929年12月郭兰英生于山西平遥,6岁在戏班学戏,7岁登台演出。11岁成为最红的角儿。  1946年秋天,郭兰英在张家口参加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学习并演出。1947年演出《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王大娘赶集》等秧歌剧,同年11月饰演《白毛女》中的喜儿,从此开始走上民族新
期刊
《炎黄風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17·无锡景
期刊
[摘要]音乐是一种抒情的艺术,情感体验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课题,每一部音乐作品都凝聚着创作者情感的结晶,传达不同的情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情感教育,所以“晓之以乐”是音乐教育要达成的目标。因此,在整个音乐教育中我采用情感引导、以乐悟情、情感升华步步深入的方式,学生由统一的情绪基调—情感共鸣碰撞—升华情感体验的层层步进的体验,在音乐中获得情感教育,从而达到以情明理、以情怡心的目标!  [关键词]晓之以
期刊
海洋的路
期刊
還一个诗意的江南
期刊
[摘 要]李光羲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歌剧表演和声乐演唱艺术家,系中央歌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享有国务院颁发“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被誉为当代中国“歌坛常青树”,至今仍活跃在歌唱艺术的舞台。本文拟以李光羲歌唱艺术人生轨迹入手,从歌剧舞台表演、抒情歌曲演唱、音乐(声乐)艺术审美等方面给予论述,总结其突出的歌剧表演和声乐演唱艺术成就。  [关键词]李光羲;歌剧表演;声乐演唱;艺术家;人生素描  [中图分类
期刊
榕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