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师教学口语的文化品位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lcharmer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传道授业,在学生的心田中撒播知识的种子和做人的良知,离不开语言——口头语言而非书面语言。对这种工具性的教学口语该怎么认识?我认为,教学口语既要规范、生动、娴熟,又要注重其人文性,要有较高的文化品位。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深化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
  那么怎样提高教学口语的文化品位?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做到:
  
  一、使用规范的职业口语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口语。它既有语音上的标准,又合乎语法规范的要求。因此,普通话是汉语最规范、最标准的有声语言。教学口语忌用方言土语,提倡使用普通话教学,提倡发音准确,行腔舒缓,轻重鲜明,和谐中听的口语,希望能提高教学口语的整体文化品位。特别是语文教师较其它学科的教师更具示范性,更应该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使教学口语类似“宣传语”(广播、电视、电影、话剧以及音像制品等的使用语言)中“示范”和“标准”的普通话,这是体现教学口语文化品味的需要。
  
  二、汲取书面语的精粹口语
  
  从严格意义上说,教学口语是文化信息的载体,绝不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随意性口语,不能随便,不宜松散粗俗,与日常交际口语有雅俗之别——文化品位上的区别。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教学口语,整体上应渗透出一种“秀雅”之气。实际上,传授学科知识,训练专项能力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教育的过程,自然要营造良好的能对学生起到浸染感化作用的文化氛围,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这一过程的优化,一方面靠传授的学科内容本身,另一方面则主要凭借教师输出信息内容的方式,即选择的语言形式。因此,教学口语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口语,既要有日常口语的通俗平易、形式活泼的优点,又十分讲究得体性、集中性、匀称性和洗练性,能自觉汲取书面语严谨、简练、精确、规范、典雅等长处。这种教学口语,常常有较为浓郁的“书卷气”。请看上海于漪教授《雨中登泰山》的导语:“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溢心头。那具有拨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月之姿的泰山就是这样一座山,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律《望岳》就是其中之一,诗中那‘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攀登到绝顶,才能领略到无限风光。今天,我们学习李健吾同志的《雨中登泰山》一课,请作者作向导,带领我们去攀登、游览那高耸雄伟的泰山吧!”
  从上例不难看出,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教学口语,在适合学生理解和相应语境的前提下,应该注意选用书面色彩较为浓厚的词语,包括古典诗文佳句;适当运用一些描述句、辞格句。所谓“描述句”,是指在中心语前加修饰、限定成分的句子,以表达更为丰满的信息内容,且层次清晰,显示语言的缜密和生动的表现力。如“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在日常口语中说成“那长江黄河,奔腾咆哮,一泻千里”。后者这种没有什么修饰、限定成分的句子不妨叫“叙述句”。比较描述句和叙述句的构句形式,其间隐含着精与粗和文与俗的不同色彩。当然,所用句式不宜冗长,所选词语不可深奥、冷僻。否则将过犹不及,有悖于教学口语的文化品位。
  
  三、贴近生活的鲜活口语
  
  当今社会,开放性、高效率是它的显著特点和实际要求。对口语来说,最为理想的效果是在保证准确无误的前提下,用最简洁、明快、易懂的手段,达到交际目的。伴随这一社会交际需求,大批新词新语应运而生。据有关专家估计,近年来国内已出版和即将问世的新词新语词典不下20种,至于报纸、杂志、影视等传媒载体披露的新词新语更是不计其数,这教学语无疑是带来了生机。我们可以适时地有取舍地将新词新语引入教学口语,使教学口语富有新鲜活力,在学生中产生语言共鸣。去年,在我校组织的公开课比赛中,有一位老师讲到陈胜起义,“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时,板书“赢粮景从”四字。解释说:“‘赢粮景从’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套用新词,就是‘自费造反’。”顿时,同学们一片笑声,时过两年,那位老师套用新词解释“赢粮景从”,还深深地留在听课者的记忆中。当然,对新词新语的引用,要持慎重态度,绝不可让那些低俗变异词进入教学口语,影响口语的文化品位。
  
  四、反应得体的机智口语
  
  每堂课的教学,都是一个流程。其间有变化、有曲折,甚至会出现“冲突”和偶发事件,打乱、干扰原教学计划。对此,造诣深、修养好的教师能表现出良好的教学机智,善于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创造性地实施教学艺术,由此形成优良的教学氛围。
  先看一例。钱梦龙教《故乡》曾有这样一个片断:
  生: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师:是啊,鱼怎么会有脚?
  生:有!
  师:什么鱼?
  生:娃娃鱼。
  师:你真见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可是我没见过,你们谁见过?
  生:(齐)没有。
  师: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说明什么?
  生:闰土见识广,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这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这是个成功的机智口语的镜头:学生突然提出“跳鱼怎么会有两只脚”的问题,偏离了原教学内容的中心。钱老师理性察辨后,及时调整了原教学计划,围绕“鱼脚”问题“宕开一笔”,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人格品质;又随机提出“可是闰土就知道,这说明什么”的问题,及时收拢,丰富了教学内涵。
  一位老师教《赤壁之战》,叫一名学生简单介绍作者。这位学生脱口而出:“作者是司马迁,宋代人……”话音未落,笑声四起,这位同学很难堪。待稍稍平息后,这位老师平静地说:“虽是一字之差,却让司马迁多活了一千多年,但这能全怪我们同学的错吗?谁让司马迁、司马光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别;谁让他俩又都是史学家、文学家;谁让《史记》与《资治通鉴》又都是史学名著、文学名著;谁让我们刚刚学完司马迁的文章旋即又学司马光的文章?”老师将学生的“错答”,适时“转移”,并稍稍铺陈化用,既给那位同学“解围”,使其转“窘”为安,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拓展了所提问题的文化层面。可见,机智的教学口语本身就具有高文化品位。
  五、富有魅力的风趣口语
  课堂教学关键在一个“活”字,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全面进入课堂学习的角色。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学习的动力首先还得来自学生,这一动力正是我们必须从他们身上去发掘的。”教师善于用风趣的言语去启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讲究幽默,情趣与理趣结合,课堂气氛和谐、愉悦,就能使学生愿学、乐学。例如,有一位老师正在讲宋词,一只大彩蝶飞进教室,堂而皇之地在讲桌上空飞舞,惹得满堂惊喜欢笑。这时,老师索性停讲,同大伙一块观赏起来。一会儿,彩蝶匆匆飞离。老师说:这是“蝶恋花”。读宋词,它是个词牌名称;可今天却真是粉蝶喜恋鲜花啊,你们在座的不就是祖国的花朵?它能不飞来吗?讲得大家喜笑颜开,情趣盎然。的确,风趣、幽默能启迪智慧。
  言语千古事,功夫寸心知。教学口语的文化品位,说到底就是教师学识和修养的品位。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自己的财富,他就只能在这样大和这样多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培养和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会发生这种影响。”所以,提高教学口语的文化品位,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学识、文化和修养。
  
  (刘亚青,河南省商丘幼儿师范学校)
其他文献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性工程,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我区坚持大力实施“提升学习力、增强创新力”(简称“双力”)工程,紧扣学习、创新两大要素,强势
相比大班教学,小班教学具有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扬长避短的优势。当前广大农村小学出现了人数萎缩、生源减少的自然小班,却并未取得小班教学应有的成效,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国家
在指出广告经营工作对科技期刊有序发展的重要作用的同时,结合科技期刊专业性强、受众面单一等特点,总结了从事科技期刊广告经营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在科技类期刊广告经营工作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的教学模式呼唤与之匹配的班级管理模式,与企业对接的高职班级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具体研究了高职班级企业管理模式的实施,实证了在
摘要:语言文字是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和文化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是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必然深刻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内涵。每一种语言的称谓系统中都蕴藏着一个民族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依赖的两大政治制度之一的宗法制度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 文字 汉语 称
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维品质、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结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恰到好处的语言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
新的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的人才队伍建设,无论是在数量、结构还是质量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加强基础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就要面向教育改革,基于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深入探
一、成语运用:理解要“对”成语运用中有好多题考查的是对成语比喻义的理解。这些成语大都来自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寓言故事或诗词典故。由于时代的变迁及其它原因,我们有时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丰富而深刻,农村发展不仅要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更是要彰显生态文明建设价值,确保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
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曾说:“语文本身有它独特的魅力,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的确,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年少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