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跟自己的传统文化“交流”,再跟外国文化“交流”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中美文化寻力项目—蒙古文化之旅即将启程。推动该项目的初衷为何?就此问题,《留学》对中美文化寻力项目的发起者,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进行了专访。
  中美文化寻力项目在李松的调查中不仅仅是一次可能改变参与者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的旅行和体验,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和TBI国际教育集团,联合编纂了以“生活中的文化、文化中的生活”为主题的中国传统文化教材;联合了40多所大学的文化学者和教授参与项目的规划、研究和身体力行带领学生进行文化体验;在中美顶尖中学中建立“文化寻力项目学校”;定期组织大规模的中美学生双向文化交流体验活动;让文化的整理、传承和传播变成常态。所谓“寻力”,就是从多元文化中寻找和平之力、发展之力、创新之力和未来之力。用文化的力量指引未来,连接世界。
  李松认为,要实现真正的交流,先要跟自己的传统文化“交流”,再与外国的文化“交流”;而在这之前,首先要提高的是中国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解释能力,而这也是中美文化寻力项目的初衷。从体验中获得力量,在交流中理解你我。我们要给中外青年接触真实文化的机会,要让传承中国文化成为人生选择的一种。
  文化自信:与外国文化交流的前提
  在李松的理解中,中华文化之所以延绵不绝,不封闭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很多人把中华文明看成是封闭的,其实它内部有一个循环系统,包括中原文明、山地文明和草原文明,这些文明之间的差别太大了,但是在几千年中华文化中间涤荡来涤荡去,不管谁坐江山,中华文化始终延续下来。“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有很多值得我们自豪的东西。可以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李松说。
  近代以来,中国受列强欺凌,导致从思想界到主流社会对自己的文化过度批判,中国文化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成为封建、迷信、落后、愚昧、封闭的糟粕。中国人普遍缺乏文化上的自信,在面对传统文化无非只是怀旧一下。而对外国文化是什么都好,可以说也间接造成了对现代化和GDP的迷信。
  不过中华文化基因深植于文明血脉,作为中国人,血脉里的这些文化实际上还都在。李松认为,文化很难以一个不破不立的方式,不破不立,或者叫移风易俗,就移出去了。“这绝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与外国文化的交流最重要的就是要确立中华文化的自信,否则还谈什么交流,直接照抄照搬就是了。
  中国学生文化解释能力欠缺
  李松曾经就一个文化话题和来自内地、中国台湾和美国的研究生讨论,他非常清晰地判断出他们文化表达能力的差别,其中内地学生的文化表达能力最差,最表面化。文化表达能力就是把自己的传统文化用一种自在、自尊、不卑不亢的方式讲清楚,不是谈表象,而是解释它背后更深深层的文化结构是什么。
  李松举例说,“一次我与几位美国校长闲聊时谈到一个话题,如何看待中国人请客剩饭的问题,他们都不理解请客吃饭为什么那么铺张。我就说,中国人在饭桌上的时候被一句诗规范了上千年,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中国人的一面,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不要剩饭。但还有另一面,就是中国的面子文化,在招待朋友的时候,若是没有剩菜,是对朋友不恭敬,是很没面子的事。我就是要让美国客人了解,对中国文化要从两面看,中国人的待客之道是非常的实在,而对自己,用孔子的一句话,就是‘克己复礼’。对自己要求非常节俭,对别人则要求尽最大可能令其满意。”
  传统文化重视体验
  李松发现传统文化实际上已经内化成一种日常生活规范。打个比方,过春节一年就一次,到腊月二十三,一定是家长领着子女祭灶王爷,灶王爷要向玉皇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作所为的日子,又称"辞灶",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东西如糖瓜、汤圆、麦芽糖、猪血糕等,总之,用这些又黏又甜的东西,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让他回上天时多说些好话,所谓“吃甜甜,说好话”,“拿那个糖粘住你的嘴,别说坏话。”
  “这个文化就有一个‘是’和‘非’的概念。什么叫坏话,什么叫好话,好是什么?坏是什么?这就是教育,为什么要祭灶王爷,我们吃饭,剩饭了浪费了,门口有人乞讨没给人钱,家里邻里媳妇儿打架,咱们叫锅碗瓢盆搁一块,碰锅沿嘛,对吧?就这些事,都是不好的事,他要在那儿检讨一番,祭拜一下。这事儿一年一次,打你懵懵懂懂三岁你就站那儿,跟着长两辈了,等你成人到十八岁出去,好坏至少明白了。”
  “国外的教育其实也很实在,他们的教材、课程直接就是生活常识和行为规范,回家过马路你就知道等红灯怎么回事。讲生词、讲技术、讲道理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怎么热爱小动物,怎样观察大自然,所有这些事,都与他的生活有关系。我们的教育离开了生活,跟学生讲得都是大道理,让孩子们云里雾里去背,无法在生活中去体验。而传统文化恰恰就是重视不断体验。”
  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中美文化寻力项目中,李松就邀请一些能够对文化解释清楚的文化学者带队,他们在这个领域是权威的,绝不是一个导游能够做到的事。
  类似的项目李松曾为香港来的小学生做过,他最想了解的是未来一代人体验到另外一种大跨度文化的时候,作为孩子是什么感受。这些孩子被安排到贵州很偏僻的乡村后,感受是非常深的,因为他们都生长在城市,在工业文明体系下,睁开眼睛就是大楼、汽车、高铁、飞机,而他们能接触的所有联系点,也都是城市。
  这些孩子感受到什么?李松发现主要是两条,一条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条人与人的关系。而这两条恰好就是中华文化最伟大的地方,也就是“天人合一”,也就是现在经常讲的和谐。这次经历也让孩子们了解了人生的三个维度: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自己内心的和谐,从中让他们学会如何修身,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会如何与自然界和睦相处。
  学生的考核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写一篇报告。“在报告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可以运用一些非常美妙的艺术表达:例如,在谈到人与自然关系时,他们说原来人跟自然可以这么亲近啊,凭什么我们就只吃大米不见稻田?看得出来,孩子们被深深的感动了。”李松说。
  在乡土社会发现现代社会中看不到的文化特点
  为使参与到中美文化寻力项目中的中美学生能够比较深刻地体验中国文化传统,除了安排中美学生进入中国课堂、游历故宫长城等中国璀璨文化的代表以外,项目还要进入乡土社会,比较原生态的社区里面,尽管城市也离不开传统文化,但是城市毕竟是现代社会,就是说城市文化有跨越,而在乡土社会,传统文化是具有原生性的,又容易让参与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学生们可以发现在现代社会中看不到的特点,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就文化教育的效果来说,是最直接的。同时,这也有助于中美学生,特别是美国学生,了解真正的中国文化,使交流的品质更加优质化。
  此外,中美学生在一起,就有了多元文化交流的空间。来自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孩子的沟通,往往会碰触思想的火花,让双方都得到启发。
其他文献
在全球受到广泛认可的国际预科课程GAC,首次在北京地区的大学落户。对于准备赴美留学的学生,GAC课程的优势何在?本文将对此进行解读。  2015年5月,美国大学入学测试委员会(American Collage Test,下文简称ACT)下属的国际课程GAC项目方,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下文简称:北航)合作开设GAC-ACT特许教学中心。《留学》记者了解到,这是GAC课程首次落地北京的大学。自从200
2017年5月23日,据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证实,一名27岁的中国女留学生在加利福尼亚州攀登惠特尼山时不幸遇难。  加州伊尼欧县警方当天宣布,5月21日攀登惠特尼山后失踪的中国女登山者的遗体23日中午被搜救人员发现。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当地警方出动了25人的搜救队伍,搜救历时两天,由多个搜救队空中配合陆地联合展开。5月24日,搜救队在一处营地附近的一条结冰的瀑布底部发现了死者的尸体,迹象显示其可能
由于高考在中国家庭心目中的地位,高考志愿的填报自然也是重中之重。然而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填报高考志愿、指导孩子的专业选择,这在目前仍然被外界关注甚少。在徐飙看来,这是由一系列他变引起的一个新的市场。升学易瞄准的,正是这个市场。  编辑_风火轮供图_徐飙设计_李阳  “现在的年轻人中,职业生涯不顺畅的特别多。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相当大部分原因,是在读大学的时候,专业没有选择好。”初见升学易的创始
新西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也是大洋洲最美丽的国家之一,总计约有30%的国土为保护区,拥有3项世界遗产、14个国家公园、3座海洋公园、数百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区。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正是看重其优质环境让孩子赴新西兰留学。而便利的技术移民政策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把新西兰作为留学首选。  新西兰移民具有诸多优势,譬如子女可立即享受免费教育及生活补贴;持新西兰护照到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国
中  国留学生喜欢“扎堆儿”,成为遭受批评的一个留学现象。长时间与中国学生在一起,有问题只与中国学生沟通、交流,几乎不与当地学生打交道,也不参加社会活动。于是,中国留学生“扎堆儿”也有了一个更为形象的概括—留唐。  事实上,对于任何国家的留学生而言,融入当地社会都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浅层原因当然是对语言的使用,不经过长期的训练,很难达成像母语一样使用纯熟;但更让人们忽略的一个问题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AninformationandintelligenceshifthasemergedinAmerica’snationalsecuritystateoverthelasttwodecades,andthatchangehasbeenreflectedinthecountry’seducationalinstitutionsastheyhavebecomeincreasinglytiedtothe
期刊
花费一年半的时间,先去悉尼大学读了预科。这个在别人看来颇为浪费时间的选择,在张玲玲眼里,却是十分之必要,且从中获益匪浅。  接受采访之前,张玲玲刚刚结束其在巴厘岛为期一个月的义工支教生涯,这位在不久之前修完悉尼大学预科课程的学生,称自己在过去的一年半的时间里受益匪浅,她随后向《留学》记者讲述了其在悉尼大学读预科课程的美好时光。  万卷书 万里路:  “I Make Everyday Count” 
建立自己的模式和体系,倡导“良心教育”,扩展海外的学习项目,组建聚能海外服务团队,为学生和家长构建起海外学习的桥梁,聚能教育十余年来的发展轨迹,彰显着集团意欲做行业标杆的努力。  作为一家上市的教育机构,聚能教育集团专业从事K12一对一个性化课外辅导,在此基础上衍生出“N对一”的教育模式,并相继开展国际学习(游学、留学、交换生)项目。在完成了自身品牌塑造的同时,聚能教育开创了被誉为行业内的“黄埔军
2015年1月10日,全国首届影像史学学术研讨会在北师大历史学院召开。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崔耀中和直属部门理论专家一起参加了研讨会,会上展示了北师大历史影像研究中心历史影像实验教学和科研成果。  与会学者就传统史学研究和影像史学的关系、影像史学和文化传播的关系、影像史学的研究规范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影像史学”的学科建设和研究课题的提出,可以让历史研究者从更宽广的领域,远自古代的岩画,上至当今云端
美国女人的强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女校的杰出教育,这些比肩传统常春藤的女校可不屑调教出陪伴名流巨贾的名媛贵妇,而是以培养总统为目标,或者把美国变成女权主义的天下。  说起美国名校,首先想到是常春藤盟校,抑或美国排名前20的综合性大学,然而美国教育体系的精髓却远不止于这样粗浅的概括。在美国的大学分类中,提供小规模、高质量本科教育的文理学院,无疑是其中璀璨的珍宝,成为很多美国贵族教育子女的首选。如果说文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