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日记

来源 :运动旅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此之前,我游历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北极一直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今年夏天,终于圆了去北极的梦,踏上了最北端那冰天雪地的国度。我们的邮轮之旅并不像大家所想象的那样,因为在北极进行探险旅行,所感受的不是邮轮的豪华硬件,而是体验北极风光的壮阔之美与对北极生命的敬畏。
  对于玩北极的人来说,北极可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一个是地球自转的轴心,也就是北纬90度的那一点,另一个就是北极圈内的区域。我们这次造访的主要目的地是斯瓦尔巴德(Svalbard)群岛,属于第二个概念的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处于巴伦支海和格陵兰海之间,是地球上有人居住的最北的地方之一。它由斯匹茨卑尔根(Spitsbergen)、东北地岛(Nordaustlandet)、埃季岛(Edge Island)三个大岛和数十个小岛组成,总面积62700平方公里,最近处距离北极点1750公里。斯瓦尔巴德群岛有很多崎岖的山脉,最高点为海拔1713米的牛顿峰。据记载,北欧海盗在1194年就发现了这个群岛;1596年,荷兰探险家巴伦支试图从北部探出一条通往中国的海上捷径,航行至斯瓦尔巴德群岛时把其中最大的岛命名为“斯匹茨卑尔根”,意为“尖峭的山地”。
  当地时间2012年7月30日中午,我乘坐的飞机徐徐降落在地球最北端的城市—朗伊尔宾Longyearbyen机场。取行李处,第一个迎接来访者的是一头巨大而又干净的北极熊标本。这么近距离地接触这曾经活生生的庞然大物,很多人都情不自禁地拿出相机拍照。随即,乘车来到斯瓦尔巴德群岛的首府朗伊尔宾城里。1906年美国人朗伊尔宾率先来此开采煤矿,这座城市因此得名。这里的不少房子都是红红绿绿的,看起来很鲜艳和有特色。
  登船之后,我们随即展开了一段探索生命的旅程。在相对平静的大海上,管鼻鹱不断地从船边掠过。它们有时是一只,有时是一前一后的两只,仿佛故意跟船比赛一样,从船的后方徐徐飞来,随着海浪的起伏,时而激烈地煽动翅膀,时而平稳地滑翔,悠然地做着各种动作。有时,他们也会落在水面上,随波荡漾。从船上看,它们的颜色跟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海水很有几分相近。它们跟着船,猎食海面上被船惊扰的小鱼。管鼻鹱的得名源于其鼻孔像一条管子,它们还有一个名字叫“臭鸟”,可能是由于它们身上有强烈的气味。
  吃过早饭,考察船抵达新奥尔松。新奥尔松算得上是地球最北端的小镇,只有40人左右,几乎都是科研人员。这里每年有三个月的极昼,目前是夏季,也正是白昼时间,工作人员比较多。而北极的冬季是极夜时间,科研人员一般会离开这里。
  在当地,不得不提及一个著名的雕塑。在一片很大的开阔地,包括我本人在内的不少人都去拜谒,那是世界著名的挪威籍极地探险家阿蒙森(Amundsen)。他曾历尽千辛万苦,成为人类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人。阿蒙森从小就喜欢滑雪旅行和探险,他曾经3次率探险队深入北极地区。1909年,当他正在制订征服北极点的计划时,获悉美国探险家已捷足先登,便毅然决定放弃北极之行的计划,改变方向朝南极点进发,并与英国人斯科特展开了一场悲壮的角逐。最后,阿蒙森胜利,而斯科特及其队友却在返航途中全部遇难。
  傍晚,我们第二次登上这片冰雪国度,参观曾经的捕鲸基地的遗迹和观察海象。捕鲸基地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电线杆粗的木头,都是从远处运来搞建设的;偶尔还能看到红色或黄色的砖头,都是400年前的古物,依旧静静地躺在这里。挪威的法律规定:岛屿上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带走。所以这些遗物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
  这次我们看到的海象是不大的一群,大约有七只在岸上,还有三只幼年的在距离岸边不远处的海水里玩耍。成年海象体长大约4-5米,重量可达1.5顿,皮厚而多皱,有稀疏的刚毛,眼小且视力欠佳,长着两枚长长的牙。四肢因适应水中生活而退化成鳍状,仅靠后鳍脚朝前弯曲,才能在匍匐前进。海象在陆地上躯体笨重,可在海里是非常敏捷,能在波涛汹涌的磷峋岩石间游来游去,还能横渡几百千米的海峡!它们一般是潜入海底觅食,用巨大的牙翻掘泥沙,用敏感的嘴唇和触须探测和辨别食物,用齿将蛤和螺等的壳咬破并吃掉里面的肉。海象性喜群居,最多时数千头簇拥在一起。它们最引人注目的毫无疑问是那一对巨大的长牙,雄雌都有,这对长牙一生都不停地增长。海象的皮下有很厚的脂肪层,能耐寒保温。为了获取海象的长牙、油脂及肉,人类曾经大肆捕杀海象,这个物种的现存数量比以前减少了很多。
  游览途中,要穿过很大的一片苔藓地带。松软的土地,走起来软软的,好在地表有大小不一的石块,踩在石头上便不会陷到泥土里。突然,两只体型很大的北极贼鸥从地面飞起来,发出响亮的惊叫声,似乎是在警告。随即,它们盘旋在走在最前面的几个人的头上,跃跃欲试地要向下俯冲。随行人说,因为附近有它们的巢,巢穴里有卵或者幼鸟;他们惊叫着是让我们走开,而且它们落在哪里,我们就应该朝哪里走。果然,它们尖叫着在空中盘旋,随即在不远的地方落下,不断发出叫声。领队带领大家朝它们落地的地方走,两只贼鸥随即飞走并安静了下来。作为动物学者,我明白这是鸟在遇到天敌的时候采取的对策:它们用自己的叫声或行为,引开天敌,保护幼鸟。
  五点多钟,我便起床上了甲板。船的周围到处都是浮冰,铺天盖地,一望无际。考察船缓缓地行进着,不时地撞上浮冰,并与船帮发生摩擦,发出吱吱的响声;冰块于是发生移动,又跟相邻的冰块相撞,咔咔作响;有时一块冰被推到另一块冰的上面,带动着大片的水,发出哗哗的声响。这些冰有的很薄,雪白的颜色,看起来是很新;而另外一些则是淡淡的蓝色,一定是千年冰从冰川上崩塌下来的。这些蓝色的冰相当多的部分是沉在水面下,这是因为它们的比重很大。在晶莹的冰和水面之间,偶尔还能看到小鱼,二、三十厘米长的样子。其中有一条可能是被大船形成的浪给推到冰上了,在摇头摆尾地挣扎。无数的冰块漂浮在海上,横七竖八;白色的冰映衬在深蓝色的大海之中,我觉得那是一幅幅相当美的天然水墨画。
  船边不时有三趾鸥飞来飞去。这种鸟的英文名是kittiwake,名字很可能来自它们“Keet! Keet! Wake! Wake!”高调的叫声。成年三趾鸥身长41多厘米。这种鸟长着黄色的嘴,黑色的脚,银色的双翅衬着雪白的胸脯,一副干干净净惹人怜爱的样子,他们最明显的特征是翅膀的端部是黑色的,一眼就可以识别出来。三趾鸥是真正的海鸟,只有当它们在悬崖上筑巢时,才能在靠近陆地的地方看见它们。这些海鸟明显是跟着大船飞行,捕食被船惊动的小鱼。它们时不时地落到水面,成功地捕捉到食物。有时,几只鸟同时看到鱼,便会一起俯冲下去。其中一定有不成功的,但彼此也不发生冲突,而是各自飞走继续寻觅。我想这应该是因为鱼的数量相对很多,与其为一条鱼竞争,还不如寻找另外的猎物。   晚饭的餐桌上,正在谈天说地,突然发现有人在甲板上向大海张望,似乎是发现了鲸。我抓起放在桌子上的相机冲了出去,到了侧面的甲板上,果然发现远处有一头鲸时隐时现地露出背鳍。我迅速用长焦镜头瞄准,一下又一下地按动快门。不一会儿,鲸绕过船头游到了船的另一侧,我也跟着在船上饶了半圈,来到另一侧,才发现这边也有鲸,在海里此起彼伏地露出头来呼吸。船的周围至少有3-4头鲸,其中一条就在距离我不远的地方换气,可惜未能拍到它露头的那一瞬间,因为速度实在是很快。
  这里有一种特别的鸟—海鸠,英文名是Guillemot。海鸠是非常善于潜水捕鱼的海鸟。英国学者在海洋89米深处拍摄到了一只潜入海水的海鸠,他们以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为基地,使用海底摄像机器人观测海底的情况,捕捉到了海鸠在水中的镜头。海鸠最有特色的是它们产的卵,形状像一只陀螺,滚动时不会直线地滚走,而是环形滚动。海鸠就把陀螺形的蛋直接产在海岸边光滑的悬崖边缘上,这样海风吹来,海鸠蛋只会原地滴溜溜地打转,而不会被风刮跑。而且,海鸠蛋的重心低,很像不倒翁,这就是此类生活在如此严酷环境的鸟的特殊进化适应。
  关于海鸠,随行人还讲了一个鸟的故事:他驾驶橡皮艇的时候,在海面遇到一个幼鸟,看上去要死了;他将幼鸟带回船上,喂了点鱼;幼鸟活过来了,把他当成父亲,跟随他到处走。后来慢慢长大了一点,带到甲板上,小鸟乱飞,掉到大海里;五分钟之后,便给贼鸥捕食吃掉了。
  随后,大家登上橡皮艇,去Alkefjellet悬崖看鸟。这个词是挪威语,意思就是鸟山。这是一片陡峭、有些地方几乎是直上直下、高达百米的岩石崖壁,栖息着至少几十万只鸟,其中最主要的是布鲁尼其海鸠,也被称作厚嘴海鸠。它们大约40厘米长,背部为黑色,胸部为白色,长着尖尖的嘴巴;它们集体在悬崖边缘筑巢,以防止捕食者的攻击。同时,它们主要吃小鱼和甲壳类动物,附近的海域为它们提供了很好的捕食场所。
  乘坐在橡皮艇里,在悬崖峭壁的边缘缓慢地移动,弥眼的是栖息在崖壁上的鸟、飞翔在天空的鸟、游弋在海面的鸟,满耳是嘎嘎的鸟叫声,扑进鼻孔的则是鸟粪的气味。在这里,一定要戴上帽子和眼镜,因为鸟粪会时不时地从天而降。
  就在我们观察鸟的时候,向导Brent Houston突然喊了一声:北极狐!我顺着他的手指向上一看,果然看见一只白色的狐狸,正在岩石上蹦蹦跳跳地奔走。霎时间,所有的相机都对准了它。我也拍了多张,但后来一看,用长焦镜头在橡皮艇上拍的,因为晃动,都有些模糊,反倒是杰夫用他的小相机拍到的照片更清晰。
  北极狐(Alopex lagopus)体型不算大,长50-60厘米,重2.5-4千克,尾巴很长且尾毛蓬松。冬季,它们的颜色是雪白的,仅鼻尖为黑色,被人们誉为雪地精灵。春夏之季,它们的体毛由白色逐渐变成青灰色,和冻土相差无几。北极狐能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得益于它们那身浓密的毛皮。同时,它们的脚底上长着长毛,能在冰地上自如地行走。
  8月5日早晨,刚吃完早餐,大家就紧急登上橡皮艇,因为在岸上发现了两只北极熊,一只在较远的地方,一直就在岸边。我和杰夫乘坐橡皮艇冲在最前面。远远地,我就看到岸边有一个小白点。用相机的长焦镜头一看,果然有一只北极熊安静地卧在距离海边不远处的山上。为了减少噪音,橡皮艇放缓了速度。我们不断地靠近,所有的人都用相机对准了北极熊,相继不断地发出咔咔的响声。慢慢地,另外8条橡皮艇也聚拢而来。整个船上的9只橡皮艇一起聚集在一起,这还是第一次。尽管人多,大家都尽量保持安静。面对着这么一大群人,北极熊稳稳地呆在那里,只是偶尔高高地昂起头,或许是它在嗅我们的气味。
  北极,可能是地球上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我真心盼望这北极的千年冰,能永远存留在地球上。
其他文献
你以为你看到的是辆自行车?不,这是摩托车。你说它是摩托车?其实它是自行车。Motorbike, 即使你已经有很多部可以骑的车子了,你始终不会拒绝拥有这一部。  比利时人爱骑行,自行车不能没有,要有还至少三部,一部城市自行车,后座可以放东西,骑了去附近店面买买东西;一部竞速自行车车,轮胎细窄,周末远途骑个七八十公里;一部登山自行车,轮胎粗宽,去树林山地里骑骑。这三者之间还有其它自行车种,所以拥有八部
期刊
秋天是一个充满戏剧性变化的季节。在经历了数周烈日的强劲暴晒后,原野上开始覆盖落叶,大自然的野性生命也在整个夏季中尽享到狂热的洗礼。它们更使大自然这块美丽的调色板充满震撼力,让人过目不忘。拿着手中的相机去捕捉秋风,旷野和生命的协奏曲,体会生命对自然的忠诚。  大熊、狮子、猴子······它们喜欢的栖息环境,它们的习性,它们的食物链条你了解多少呢?如果一概不知的话想拍一组好照片,那就属于痴人说梦了。了
期刊
航空领域的竞争日渐激烈,各个航空公司都使出浑身解数想要赢得这场空中争夺战,全平的床,奢华的舱内淋浴或者几万英尺高空中的一顿难忘美食……在这场竞争中似乎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刻,因为原地踏步也意味着退步。  相比大刀阔斧的革命性改革,新加坡航空提升竞争力的方法温和许多—将头等舱、商务舱以及经济舱的客舱内部装潢全部更新了个遍,并于今日公布了新一代机舱内景。商务舱是新加坡航空的主要业务部分,新加坡航空商务舱的
期刊
提到“人体轮滑”我们并不陌生,去年7月22日成功挑战张家界天门山99道急弯的“法国轮滑变形金刚”—让·伊夫·布朗杜(Jean-Yves Blondeau),将自己开创的新运动带进了中国,让我们真切感受了一把“疯子”的冒险精神。他不仅亲自训练了成龙在《十二生肖》中使用这一轮滑服,其产品还曾经出现在金·凯瑞的电影《Yes Man》(中译名:《好好先生》)和Stan Lee的超能力人类系列电视剧中。经过
期刊
广袤的非洲大地是危机与生机并存之地,永远是纪录片的钟爱现场。热爱自由的三毛想要帮助黄沙中的黑人,所以她去非洲了。爱枪的硬汉海明威因为狩猎爱上了非洲,所以有了很多硬汉在非洲的故事。每个人爱非洲的理由不尽相同,又好像都一样,找自己。壮阔的草原、沙漠、森林、河流,非洲的每条脉搏,每寸肌肤都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蒸汽火车 慢游南非P50  Rovos Rail非洲之傲/世界上最奢华的列车之一/足迹遍布
期刊
还记得你上次仰望夜空被一团乱麻似的星座弄得晕头转向是什么时候吗?那一定是很久远的事情了。曾经不知道遥远星球、银河系那些事儿的时候还爱不时抬头瞅瞅,如今知道得多了,抬起头,却又看不到几颗星星了。如果有那么一天,开车到旷野扎好帐篷之后,不管有没有专业的望远镜,只是那么抬头数星星就好。  曾经有研究显示,相当比重的美洲和西欧人从来没有看到过清朗的夜空,除了粉尘、雾霾污染等,在伦敦这样灯火彻夜通明的大都市
期刊
星空很美,尤其是夏季和初秋季节的星空,有迷人的银河。掌握一些知识,在下次碰到魅力星空的时候可以不仅将它看在眼里还能留在相机里。  地点  这里讲的星空拍摄是指不使用赤道仪追星,仅仅利用固定三脚架进行曝光拍摄的基本技巧(非星轨拍摄)。首先需要找到一个能够避开光污染的地方,比如野外、偏远山区或者高海拔的地方,当然要最大限度避免出现在有强风和低温的环境中,外出以前一定要事先查看拍摄地的天气状况,确保头顶
期刊
积家  Rendez-Vous Celestial  青金石的星空盘雕刻了每个月份星座的位置,每23小时56分04秒转动一周,表盘下方的彗星指向对应的方位实属设计师巧思。  萧邦  Chopard  All in One这款表简洁明快的表盘之下隐藏着复杂的结构和优越的功能,表背的时间等式、日出/日落时间、月龄、星象功能几乎涵盖了天文表应有的所有功能。  爱马仕  Arceau Attelage C
期刊
Rovos Rail非洲之傲是世界上最奢华的列车之一,它的足迹遍布非洲最精彩的部分。对于中国游客来说,出于签证申请的难易程度,开普敦线路和德班线路是最佳的选择,这其中,因为德班线路途中有多次深入非洲丛林与野生动物零距离接触的机会而更受欢迎。从比勒陀利亚到港口城市德班,60个小时。坐在世界上最豪华的列车上看眼前的南非风景画一幅幅展开、切换。也许只有亲历一次这样的旅行才明白完整的非洲,真实的南非。换一
期刊
马拉河里鳄鱼异常兴奋,它们在等待角马群的到来,伺机饱餐一顿。狮子凶猛的视线一直跟着瞪羚移动,待它们出击之后,还没有长大的小狮子可能会沦为鬣狗的盘中餐……辽阔的非洲大草原处处暗藏杀机。茫茫草原上谁是最危险的天生杀手?  河马 Hippo  河马是陆地上体积仅次于大象和非洲水牛的哺乳动物,也是草原上最危险的动物,你相信吗?而它残忍的方式也让人们意识到这个食草的庞然大物除了看起来友好之外还有另外的一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