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教学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a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当下高校的教育语境下,古代文论课程遇到一些现实困境:学生认同感太低,文言繁杂理解吃力,理论相对抽象。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新的课题,如何更好地授课,把文论课深入浅出的教出新境界。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古代文论 教学改革 情怀培养
  一
  在目前的高校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必学一门“中国古代文论”课程。由于教育语境使然,该课程的授课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由于大量的文言理论,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相对表现滞后,而非积极主动的来学习。而对从事古代文学的研究者来说,这是一门颇为重要的课程。然而,学生表现的疲惫感又会影响教师的授课热情,恶性循环的出现最终会导致课程的实效性流失。而综合来说,该课程在教学中的主要困境有:
  一.时间跨度较远,学生认同感低。
  古代文论从先秦讲起,以道家文论思想为例,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得意忘言”。这些看似简单的四字组合,实则蕴含诸多的丰富思想,直到今天,学界还有不同的声音,还在争论。所以,选取权威的版本,用学界较为认同的观点去解说。可是,对于学生来说,这些都是玄而又玄的概念,而且对九零后来说,由于跨度太大,其接受力和理解力使得认同感较低。其次,学生自身在校园之内,只是凭借教师在课堂之上的口头表达是很难真切体会这些抽象概念。而且,许多理论都需要学生本人自身发散思维来感知和品位,如“人淡如菊”。
  二.文言繁杂,理解吃力。
  很多学生对文言的学习只是建立在高中的基础之上,由于大量缺少对文本本身的阅读,所以在理解上会很难达到文本的要义。以《文心雕龙》为例,佶屈聱牙,颇为难读,而且还有很多生字,同时又是对之前文本和作家的综合,所以这就给学生阅读提供了更多更大的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兴趣。虽然教师一再强调《文心雕龙》在文论史上的地位,可是对学生来说却是非常痛苦。再加之,教师总是从理论高度出发,一味引用学界之观点,而未能从现实的角度去做解析,学生则越发感知理论的抽象而懈怠学习的热情。
  综合来说,学生的接受反映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面对费力而实效甚微的局面,正所谓“不破不立”,需要认真思考,总结经验。只有做到声情并茂,深入浅出,才能更好地实现文论的价值,践行教学理想。
  二
  为了与时俱进,使古代文论在时代的高校语境中焕发新的光芒,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接受度出发,从学科发展的生机出发,真正实现教学改革,使古代文论这一学科发挥它的作用,发散它的光芒。
  首先,语感的培养。众所周知,英语的学习需要语感,那么文论的学习更需要语感。学生对文言文本来就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因此培养语感就特别重要。如何引领学生进入良性的阅读状态,则是对教师提出的新的命题。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在对文本吟诵的过程中,教师要能通过声情并茂的表现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沉浸其中并且享受吟诵带来的愉悦。著名词学学者唐圭璋先生当年任教于南京师大时,曾吹横笛于教室,学生醉心于笛声,深受感染。当然此种情况,并非每位文论教师都能做到,只是从教学思路上提供一种参考。另一方面,对于经典文本则严格要求学生必须背诵,虽然会有一时的不快,但通过背诵就能使得学生自身在阅读中逐渐养成自身的语感,从而不再畏惧或是反感,而是在背诵中感知文本本身的意蕴并积极主动汲取养分。
  其次,情怀的培养。中国文论中的诸多作品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比如司马迁在《任少卿书》中提出的“发愤著书”说;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指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说;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穷而后工”说。这些作品虽然时代不同,作者不同,但都洋溢着出世的精神风貌,对学生心灵的濡染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文论不但是枯燥的文言文,更主要的是在简洁笔墨背后的强大心灵,对开拓学生精神视野、洗礼内心世界、人格情怀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文学即人学,只有着眼于情怀的培养,才能更好滋养学生的内心,才能更好地焕发出文论的时代光芒。换言之,古人所著文论,虽以文章名世,但更关注世道人心。
  同时,通过作家背景的学习更好地去感知作者的内心。作家们大多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壮怀理想积极面对人生。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从孔子的“兴观群怨”到白居易的“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从刘勰的“风骨”到陈子昂的“骨气端翔”;从杜甫的“为民请命”到黄庭坚的“忿世疾邪”。他们的观点代表了他们的内心,而且在现实面前他们践行了他们的理想,这一突出代表当属韩愈。面对皇帝的迎佛骨举动,韩愈毫不犹豫积极进谏,即便“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依旧不改初衷,坚守内心,这种品格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以,传承文化重在情怀。
  最后,不必一味的去灌输枯燥的文论思想,而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濡染性情。唯有从心灵深处出发,才能最终抵达心灵深处。对于教师而言,这不再是一门普通的基础课,而是通过授课达到一场与学生的心灵对话。对于学生而言,这也不再是一门枯燥的文言文课程,而是一部文人心灵史,在学习过程中感知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和一颗颗强大的心灵。总之,中国古代文论课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开拓彼此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焕发出古老文化的魅力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孙秋克.中国古代文学原理八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
  [2]罗宗强.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存·古代文学理论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张少康.论文学的独立和自觉非自魏晋始[A].夕秀集[C].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
  [4]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A].而已集[M].鲁迅全集(第3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其他文献
为了片面的提高分数,和做题技巧,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忽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对这两点轻描淡写得一带而过,只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忘记了语文本身
内容摘要:在日常的学校教学活动中,生动活泼的影像较之严肃呆板的课本更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力,并且随着教育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影像作为教辅材料进入了教师的视野,继而进入课堂教学。视觉文化资源的频繁出现越来越多地使人们注意到,视觉文化实际上不单是只能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的某些媒介特性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的确能够弥补传统教法的一些局限,语文课不再只是独立的阅读和写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习作指导应还作文以本来面目——源于生活,反映真实.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让学生
内容摘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陷入了僵局,文言文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课堂枯燥无味,教学效率低下。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在文言文教学中融入文字学、训诂学等知识,深入挖掘文言文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扩大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面,完善文言文考评制度。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原因 对策  教材选编的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因此学习文言文是炎黄子孙继承和发扬传
内容摘要:古典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一定的比分,教师和学生都十分重视,但目前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笔者对部分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简要论述了古典诗词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古典诗词 教与学 主要问题 基本方法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作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水平.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
【摘 要】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探讨大桥现浇连续箱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案,可供同行人员参考。  【关键词】现浇连续箱梁;质量控制  1.地基处理  某桥址地面土质为耕植土,河床桥位处采过砂等,承载力较低,为确保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产生不均匀沉陷,通过地基承载力试验,确定地基处理方案。主要是:清理泥浆池、承台基坑及地基松软地段等,采用换填沙砾60~80cm,并整平、碾压密实,使其承载力达到250kPa
【摘 要】公路的路基质量对高速公路的使用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路基施工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同时针对不同的路基项目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本文就如何加强公路路面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控制  1.路面垫层与路基的施工要求  1.1级配砂砾是路面垫层较好的主要材料,但砂砾本身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垫层的作用及路面整体的工程质量,所以监理工程师应掌握对砂砾的技术要
注意讲究教学艺术,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内容摘要: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在遣词造句、发音、语法结构、表达方式以及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会产生“欧化汉语”,使读者体会不到原文的真正韵味和含义。本文将通过分析笔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实例,浅谈在英译汉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英译汉 常见问题 翻译策略  一.引言  翻译的标准是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