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 要:承认理论开启了一个从主体间性关系出发理解消费的全新视野。霍耐特认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相互承认关系是消费领域的规范基础——双方在对话机制的引导下满足对方的需求,实现社会自由。但在消费社会中对话机制缺失,消费者日益分化,生产者权力过大,从而破坏了这种相互满足的承认关系。霍耐特对当代消费社会的这种解读忽视了消费承认关系同时是主体间基于自由认同的授权关系,从而导致其窄化了关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承认理论开启了一个从主体间性关系出发理解消费的全新视野。霍耐特认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相互承认关系是消费领域的规范基础——双方在对话机制的引导下满足对方的需求,实现社会自由。但在消费社会中对话机制缺失,消费者日益分化,生产者权力过大,从而破坏了这种相互满足的承认关系。霍耐特对当代消费社会的这种解读忽视了消费承认关系同时是主体间基于自由认同的授权关系,从而导致其窄化了关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对话方式的理解,因此也就忽视了市场权力的正面意义。
关键词:消费领域;规范重构;社会自由;承认关系
作者简介:周清云,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
其他文献
康龙云,博士,教授。華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节能协会副会长,日本电气工程协会会员。1982年毕业于延边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096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被聘为西安交通大学机电系副教授;2006年被聘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多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及其并网技术和电动汽车驱动技术研究。 至今已
从台湾到深圳,跨越海峡。不同的城市,不仅有相同的肤色,也有相近的饮食和文化。2017年,为了圆自己的独立科研梦,李昇隆从台湾奔赴内地,在中国的创新活力之城深圳,开启了表面材料与分析化学的科学前沿探索工作。 两年多来,李昇隆聚焦纳米薄膜材料的制备与其分析应用,以聚羧酸官能基的均苯三甲酸与其结构上的衍生物为研究素材,在国际和国内首次提出多重刺激协同控制表面超分子组装结构转换的概念,在超分子化学自组装
来自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A. S.Kadyrov等科学家们和英国斯旺西大学的科学家M.Charlton一起找到了一种可以将反氢原子生产效率提高几个数量级的方法。在实验室中,有好几种方法可以产生反氢原子,其中一种方法叫做反质子—电子偶素散射反应。到目前为止,大多数这种反应被证明处于基本态。此次科学家从理论上证明,用处于兴奋态的电子偶素与反质子碰撞,能显著提高反氢原子的生产能力,特别是耗费能源显著降低。
世界上使用的能源大约有1/3?1/2消耗于摩擦。如果能够尽力减少无用的摩擦损失,便可显著提升运行效率,大量节约能源消耗。另外,机械产品的易损零件如果能控制和减少磨损,既能减少设备维修次数和费用,又能节省制造零件及其所需材料的费用。高能激光束照射到汽车发动机的缸孔表面上,几分钟后,缸孔不同区域呈现出形态各异的表面织构。这种主动设计制造的特殊织构,不仅能减少零件的摩擦、磨损,还能降低发动机油耗,實现节
摘 要:在初唐诗坛上,上官仪和上官婉儿是前后相继的两位领袖人物,影响着整个唐诗发展的进程。近来,《上官婉儿墓志》的出土又为初唐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尤其是墓志的一半篇幅记载其家世情况,为我们从家族文学层面研究初唐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原始实证材料。《上官婉儿墓志》本身也是一篇出色的传记文学作品,其特殊的传记形式和文字上的曲笔表现透露出墓志文体新变的信息。 关键词:《上官婉儿墓志》;上官氏家族;初唐诗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它直接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广东省处于气象灾害多发地区,台风和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经常给该省和粤港澳大湾区造成巨大损失。如何通过气象研究来对气象灾害进行预防、应对是广东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主任敖振浪及其团队的不懈追求。 自1996年起,敖振浪率领团队开始研究和建设广东省地面气象观测系统。在20多年的攻关历程中,该系统边建设边应用边发挥效益,不断实现从人工到
中国煤炭储量丰富,然而,煤化程度较低的低阶煤和高灰分、高灰熔点、高硫的“三高煤”占据了中国煤炭的半壁江山,这不仅使煤炭资源得不到充分运用,还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能源与环境双重压力的不断升级,如何把煤炭高效清洁的“吃干榨净”,成为中国煤炭科技人员最紧迫的任务之一。煤气化技术,作为洁净高效利用煤炭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身陷能源于环境困局的中国来说,就像一颗火种,照亮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它不仅是
题记 据汉代文献记录,中国有丝绸沿海路传播。此后丝绸沿海路传播的记录不断增加。学者们称海上丝绸传播线路为海上丝绸之路。宋代开始又有大量陶瓷沿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又有学者提出陶瓷之路的概念。为弄清茶的海路传播情况。笔者多年来沿早期海上丝绸之路考察了一些枢纽地带,包括广州、澳门、台湾、厦门、泉州、福州、海南、北海、宁波、舟山、日照、崂山、莱州、烟台、大连,以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越南的相关海湾地带,
2004年,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制成了石墨烯材料,自那时起,石墨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研究和产业化热潮。 石墨烯,一个被称为21世纪的神奇材料。它的厚度相当于一个碳原子,其强度是结构钢的200倍,是迄今为止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其导电导热性质优于常规金属。凭借其突出的物理化学性质,石墨烯成为我国“十三五”规划中的前沿新材料之一。 然而,开发石墨烯新材料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