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对早己出现在教学界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慢慢的一种以“任务驱动”为主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雏形在我头脑中逐渐形成。现在我要把这种模式的雏形——“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介绍给大家。
(一)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而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任务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一堂课的核心,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1)任务要有层次性。信息技术课的设计要注意由点到面地介绍各知识点。一般可按三个层次来设计:基本任务、巩固提高任务、探索任务。基本任务一般是任务中较简易的和较容易完成的,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巩固提高任务是在对基本任务掌握的基础上做的小
变化,既夯实了基本任务又有灵活变化;探索任务是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有发挥空间的任务。
(2)任务要进行学科横向联系。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才可以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其实用价值,即与其它学科、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联系。学生只有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才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二)共同探讨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理清问题,找出哪些是学过的知识,自己还不懂。其次,师生共同探讨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案就是将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容易完成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完成总的任务。学生通过相互的探讨会发现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该问题而应该提供有关线索,比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的资料或相关的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
(三)任务完成
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要退居为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而学生可以按以下两种方式来完成任务:
1.自主探索。在这种方式中,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如何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她们的创造精神。
2.协作学习。协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在互动与交流中共同去完成某项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3.组合型自主探索与分组学习。本人比较喜欢这种学习模式。因为这种模式有分有合,根据学习目标灵活运用,不拘泥、不死板。
在以上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新,寻求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设计。在学生初步理解了知识之后,教师还要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之更深刻和灵活。
(四)学习效果评价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能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自主学习的进行,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的发展。为了检验和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习效果的评价应该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
(五)归纳汇总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之中。学生们虽然都能够完成任务,然而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比较零散的,在一节课、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汇总,并建立起与已学的旧知识更新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知识的建构。
总之,“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以“任务驱动”作为核心方法,“共同探讨”、“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和“归纳汇总”相结合作为基本环节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就是要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但“五位一体”教学模式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一)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从而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任务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一堂课的核心,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1)任务要有层次性。信息技术课的设计要注意由点到面地介绍各知识点。一般可按三个层次来设计:基本任务、巩固提高任务、探索任务。基本任务一般是任务中较简易的和较容易完成的,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巩固提高任务是在对基本任务掌握的基础上做的小
变化,既夯实了基本任务又有灵活变化;探索任务是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有发挥空间的任务。
(2)任务要进行学科横向联系。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才可以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因此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其实用价值,即与其它学科、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联系。学生只有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才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二)共同探讨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理清问题,找出哪些是学过的知识,自己还不懂。其次,师生共同探讨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案就是将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容易完成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完成总的任务。学生通过相互的探讨会发现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该问题而应该提供有关线索,比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的资料或相关的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
(三)任务完成
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要退居为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而学生可以按以下两种方式来完成任务:
1.自主探索。在这种方式中,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如何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她们的创造精神。
2.协作学习。协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在互动与交流中共同去完成某项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3.组合型自主探索与分组学习。本人比较喜欢这种学习模式。因为这种模式有分有合,根据学习目标灵活运用,不拘泥、不死板。
在以上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新,寻求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设计。在学生初步理解了知识之后,教师还要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之更深刻和灵活。
(四)学习效果评价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能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自主学习的进行,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的发展。为了检验和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习效果的评价应该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
(五)归纳汇总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之中。学生们虽然都能够完成任务,然而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比较零散的,在一节课、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汇总,并建立起与已学的旧知识更新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知识的建构。
总之,“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以“任务驱动”作为核心方法,“共同探讨”、“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和“归纳汇总”相结合作为基本环节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就是要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但“五位一体”教学模式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作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