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1年底,教育部重新修订了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新的教育理念要求,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想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完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采取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组织课堂教学。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程改革;课堂教学
当前,一轮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它将使我国中小学课程发生历史性的转变。而课程改革的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它是本次改革的前沿阵地。笔者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经过多年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现就此机会谈几点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一、追求教学特色,形成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
乌申斯基说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广大生物学教师也要追求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借鉴学习别人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淋漓尽致地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张扬了自己个性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千万不可套在一个固定的模式里画地为牢。这样不仅东施效颦,而且出现邯郸学步,千篇一律,照搬照抄,只会黯然失色。我们要正确地学习其中的精髓,不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有人说,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自然学科,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的东西不是很多,讲起来学生不爱听,乏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教材,发挥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来吸引学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深入体会教学新理念,及时正确转换教师角色
生物学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造思维的培育者。作为新型的“学生学习促进者”的生物学教师,一定要从“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生整个个性和谐、健康发展。
教师要实现由“主角”向“配角”的转变,必须具备三种先进的教学理念:⑴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即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创新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⑵是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理念。它要求尊重学生动手学习的权力,要选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⑶是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理念,即建立科学、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树立新的教学观,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观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已形成的教育观,新课改下,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形成优良个性品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观。
首先课堂教学是思维教学,一个思辨的、有思想的课堂,必须突出一个“静”字,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课堂上该静则静,不能只强调活跃,一刀切。每个学生思考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把每个人的思考拿出来,让大家讨论明辨、争论,互相取长补短。这时课堂活跃起来热烈起来。当动则动,当静则静,动静结合,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需要生物学教师必须永远带着思想去教,教有思想的东西,學生从你的思想的知识中去感受思想,学会思想。课堂教学是情感教学,这是由教学生态论提出来的,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就会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灾难,同样在课堂这个小小的世界,如果我们因为教学情绪、方法的不对头而影响教学气氛,效果肯定是不好的。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证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不良情趣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师走进课堂,就要全身心的投入,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教学中,始终和学生进行着感情的交流与互动,一个愉快的教师能感染出几十个愉快的学生。所以生物学教师要注意营造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带着感情去教,教有感情的东西,学生学会带着情感的知识去感受、体验,情感得到升华。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会到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完美,更加热爱科学、珍爱生命。
四、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新学习方式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体现出来,而人的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传统的以“讲授”为主单一、被动、陈旧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障碍,必须向现代化的方式转变,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文体性的多元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本次课改的核心任务和显著特征。
自主学习是自己做主、自我决定的学习,是对学习活动有计划和安排,有评价、反馈、调节、修正和控制。是一种具有高能动性、独立性、和有效性的学习,具体说来,如果学生在学习的动机上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方法上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自动化的学习上是有效定时和长久的,这种学习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即一种“双赢”境界,以最大的限度促进自己和他人学习任务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学会合作,发展自己的非认识品质。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发人恰当的学习活动。
总之,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学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但不管学生采用那种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坚持一个原则,即:从灌输走向引导,从无视学生的主体性,漠视人的自由和尊严,忽视人的个性发展需求的“目中无人”的定势中解放出来。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程改革;课堂教学
当前,一轮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它将使我国中小学课程发生历史性的转变。而课程改革的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它是本次改革的前沿阵地。笔者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经过多年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现就此机会谈几点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一、追求教学特色,形成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
乌申斯基说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广大生物学教师也要追求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借鉴学习别人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淋漓尽致地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张扬了自己个性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千万不可套在一个固定的模式里画地为牢。这样不仅东施效颦,而且出现邯郸学步,千篇一律,照搬照抄,只会黯然失色。我们要正确地学习其中的精髓,不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有人说,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自然学科,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的东西不是很多,讲起来学生不爱听,乏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教材,发挥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来吸引学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深入体会教学新理念,及时正确转换教师角色
生物学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造思维的培育者。作为新型的“学生学习促进者”的生物学教师,一定要从“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生整个个性和谐、健康发展。
教师要实现由“主角”向“配角”的转变,必须具备三种先进的教学理念:⑴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即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激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创新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⑵是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理念。它要求尊重学生动手学习的权力,要选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⑶是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理念,即建立科学、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树立新的教学观,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观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已形成的教育观,新课改下,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形成优良个性品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学方法,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观。
首先课堂教学是思维教学,一个思辨的、有思想的课堂,必须突出一个“静”字,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课堂上该静则静,不能只强调活跃,一刀切。每个学生思考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把每个人的思考拿出来,让大家讨论明辨、争论,互相取长补短。这时课堂活跃起来热烈起来。当动则动,当静则静,动静结合,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需要生物学教师必须永远带着思想去教,教有思想的东西,學生从你的思想的知识中去感受思想,学会思想。课堂教学是情感教学,这是由教学生态论提出来的,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就会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灾难,同样在课堂这个小小的世界,如果我们因为教学情绪、方法的不对头而影响教学气氛,效果肯定是不好的。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证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不良情趣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师走进课堂,就要全身心的投入,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教学中,始终和学生进行着感情的交流与互动,一个愉快的教师能感染出几十个愉快的学生。所以生物学教师要注意营造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带着感情去教,教有感情的东西,学生学会带着情感的知识去感受、体验,情感得到升华。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会到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完美,更加热爱科学、珍爱生命。
四、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新学习方式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体现出来,而人的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传统的以“讲授”为主单一、被动、陈旧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障碍,必须向现代化的方式转变,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文体性的多元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本次课改的核心任务和显著特征。
自主学习是自己做主、自我决定的学习,是对学习活动有计划和安排,有评价、反馈、调节、修正和控制。是一种具有高能动性、独立性、和有效性的学习,具体说来,如果学生在学习的动机上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方法上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自动化的学习上是有效定时和长久的,这种学习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即一种“双赢”境界,以最大的限度促进自己和他人学习任务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学会合作,发展自己的非认识品质。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发人恰当的学习活动。
总之,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学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但不管学生采用那种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坚持一个原则,即:从灌输走向引导,从无视学生的主体性,漠视人的自由和尊严,忽视人的个性发展需求的“目中无人”的定势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