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再是大学一年级生

来源 :阅读与鉴赏·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ji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人一般都好对青年人进行指点。我们每个人都不免不时坠入的一种消遣方式便是做如意梦:假如我们有可能将自己的青春重过一次,那我们准会过得不同和过得更好。不过,真的机会重来,我们中许多人是否就能不再陷入过去的失误,也很让人怀疑。但即使这类再有机会便再试的假设对于我们仅是一点安慰,这些话让年轻人听听也不无益处。
  假如我再是大学一年级生,我一定不再工作那么长的时间。过去我在书本上费去的工夫不少,但取得的成效不大。我往往心思不够集中。我的不少同学——我自己也是一样——往往工作前准备的时间太长。他们一书在手,心却已跑开,不是望望窗外浮云,就是看看街头女郎,而这工夫却自以为是在埋头苦干。
  不少晚上,功课繁重,而我也想早点开始,把它干完;但光是整理书和弄个舒适座位就能花去半个小时。而我还以为已经是在工作。结果下决心和做准备的时间竟与我实际工作的时间相等。假如我再是大学一年级生,我一定要对工作订出计划,干活学会专心——工作要更加勤奋努力,但时间却不求其过长。
  我一定要学会与周围的人共事合作。事实上我过去的生活不免有些与世隔绝。我的读书学习往往只是独自进行。这种方法有它一定的长处,但也不无缺陷。目前我的工作环境已和我过去上大学时的条件不大相同,往往有不少事要在缺乏安静的地方去做,因而我工作起来颇感吃力。如果我过去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工作,我便能把这些声音驱散。我认为,一个年轻人能依靠自己做好工作乃是一件有益的事,只是他不可以完全陷入单干的束缚。
  假如我有可能将自己的工作重做一遍,那么作为一名大学一年级生,我一定要多去做一点我并无特殊爱好,或者感觉困难的工作。好逸恶劳,我也难免,当然我也不想留给人这样的印象,仿佛我认为一个学生选择了他的心爱行业,或做了他爱做的事,便是错的。事实上我倒一向认为,他应当选择那些他个人的兴趣可以引导他前进的工作。我还认为,我们做起来最感轻松的事也就最能做好。但我又发现,本领来自奋斗,那些得到最充分发展的人便是最能抵制困难的人。我自己就遇到过不少很有天分的人,但他们后来的成就大都极其平凡,这主要因为他们不曾学会去做艰苦或不顺心的工作。
  每天到办公室来找我的学生当中,要求解除工作者有之,要求免休课程者有之,要求消减练习课者有之,而理由不外是他们感觉某项工作太难,或某位教师、某个学科缺乏趣味。其实生活当中不愉快的工作往往是大量的。我自己在学校每年最繁忙的时候被迫去做的不少工作便都属于这类工作。而不论我爱做与否,我都不能不强迫自己对这些事务给予极大关注。我真巴不得我在大学一年级时便已学会更多地做些这类工作。在这个我们迟早总要工作于其间的现实世界当中,所谓的捷径近路向来不多。我们总不免要被迫去干不少令人头痛的事情。假如我再是大学一年级生,我一定要早点学会处理这类事务的本领。
  我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也并不是我在大学时就曾计划做的。我并不相信宿命,但是我却不免觉得,人们按照自己意愿去选择工作的事固然有之,但不是出于爱好,而是因为环境使然而做起某种事来的情形也同样不少。如果我会想到将来我有可能要在许多完全预想不到的情况下和就完全不熟悉的问题去讲这说那,那么我在当年上学时就应当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因我确信这乃是一切想要具有即席讲话能力的人都不能不采取的作法。我认识到,每一位稍有头脑的人迟早总不免要在公众场合去表达他的思想意见,但是不管这些思想意见如何丰富,他仍然会感到痛苦万端和效果不佳,除非他在过去便曾做过经常和持续的努力。
  去年春天我偶然遇到了一位旧日同窗,如今已是名气不小的工程专家,而我们自毕业后彼此便再没见过。我问他道:“假如你有可能将你的事业重做一过,那你将会做点什么改变?”我讲这话时是指望他说他会多搞一点他心爱的数学。但他的回答却是:“我会练习写作,我会学习讲话,我会像个大学一年级生那样一切从头开始。但过去遇到写作或讲话的机会,我总是避之唯恐不及,错误地认为那只是牧师和律师的事,结果使我后来天天为此苦恼。我的儿子就要做工程师了,我一定要使他不再重犯我以前的错误。”
  而现在,当我有时不免要在无准备的情形下起来讲话时,我往往会感到膝头打颤,语言支吾,要用的词不是根本不来,就是来得过于吃力,这时我就越发感到我那同学的话确实不错,越发确信假如我再是大学一年级生,我一定要学会准确使用语言,学会不用稿子讲话。
  我还希望,如果再是大学一年级生,我能搞好一两项体育活动。这倒并非是因为我曾经从其中获得多大乐趣。一旦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某种成就,他所将面临的事务必然异常繁重,于是他也就得找点娱乐,以资排遣。我以为最能使人保持青春健壮和最有助于他适应平日生活斗争的因素再莫过于健全体魄,而竞赛活动就最能造成这种状态。
  当然一个人到了他的大学时代后期甚至出校以后再学体育也是有可能的,但那时不仅费用较高,身体也将不如过去灵活,加之种种杂务缠身,也会使你锻炼不成。因此一个人如果在大学一年级时不曾学到某种运动技巧,只怕他以后更难学到。
  假如我再是大学一年级生,我一定要至少把一个方面的工作做好。今天回想起来,我从前所关心的只是能“交代过去”。我自信,在学业方面,我还不致完全像下面一位青年那样毫无抱负,因为不久以前他竟对我讲过,对他来说,何必要求满分,六十分也尽够了。但至少我没有在课程的某个方面竭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事实是,几乎每个大学生,包括一年级生在内,在自己的学习上都有敷衍了事的毛病。不是做功课时浪费的时间过多,就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大学一年级生当中十有八九拖欠作业。我甚至听到过这种说法,即落下功课正是妙计一条,因为如若不然,一个人岂不要多做不少功课?或许是妙计吧,但是匆忙赶出的东西一定会粗糙肤浅之极,几乎遮掩不住。当然我也认为,确有一些工作只要做得大体不差,也就是了。但是至少在某门功课上我总是应该费些时间认真思考,并竭尽全力将它做好。一个人日后在生活中要求事事精细确实也难办到,但唯其如此,能够至少在一个时期把一件工作尽心竭力地做好,这样将来回忆起来,也会不失为一种欣慰。
  我一定要比过去更加努力去熟悉亲近我的授课老师。一般一年级生头脑中的老师往往是,他们只是些古怪家伙,有时倒还很有学识,但是他们对于每个学生则是既不了解,又乏同情。有些老师确实是这样的,我在一年级时的老师当中就有这样的人。那时我的认识是,这些老师我是越少麻烦他们越好,如果哪天侥幸他们竟因病没来或者有事出城,那真是好事一桩,值得大大感谢。但后来我终于认识到,我的旧日老师——包括那些起初看来很难接近的老师——乃是极其可爱的人,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心地宽厚,乐于助人。这种隔膜的造成主要出自我这方面。我至今认为,我在大学期间的最大乐趣与最大收获便是我总算至少熟识了一位老师,而这件事给我带来的启示之大几乎胜过任何其他学习。如果我后来能和与我一道工作的男女同事也有更多的了解接触,那我所获取的教益又将何止目前这些!
  假如我再是大学一年级生,我一定要一有机会就去听听名人讲演,因为这些人总会由于某种原因要到各个大学城来的。那时我手头常不宽裕,所以不常去听讲演。但现在我很惋借这种机会难再来了。
  过去每逢我对刚入校的新生发表讲话时,我总是强调第一学年的第一要事便是学习——其余似乎都无关紧要;然而假如我再是大学一年级生,我一定要注意多参加一些学生活动。另外我还认为,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社交当中涉及到年轻女性的那一部分,则以推迟至以后几年为好。情感方面的事不妨等等。当然学习应当是最主要的,但也不该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一年级生如果除了上课之外再没有培养起一点别的兴趣,未必便是好事。一个只知钻书本的人将来在社会上往往不及一些活跃学生成就显著。曾经在毕业典礼上作告别演说的优秀学生日后在事业上并不一定能出人头地。这主要因为他们的兴趣过于狭窄,另外对人情世故太不了解。假如我再是大学一年级生,我一定要在正常学习之外至少培养一项爱好——以便我在每日繁忙之余得到一点轻松,另外也好与其他人保持紧密联系。
  至于这种业余爱好到底应是什么,当然只能视每个一年级生个人的情形而定。它可以是体育,也可以是宗教、演说或政治,但是不论哪种,我相信一个人总会因此而获益匪浅,只要这种爱好不仅使他能了解事,而且能了解人。
  一个人能在大学里住上四年诚然是个可喜经历与绝好机会,只可惜我今生再无此福分了。我办过不止一桩错事,失掉过不止一次机会,但无论如何,我还是认为我之所得毕竟多于所失,因此即便我能再有机会把这一切重做一遍,我也许仍然缺乏头脑使自己比过去做得更好,所以一切也就只好听其自然了。
  (摘自《我的未来家园新浪博客》,
  有删改)
其他文献
16岁那年,由于家境的不堪,她选择到歌舞厅去唱歌挣钱。  为了演出,她揣着仅有的300元钱,到精品店淘时装。走进“宝莱”服装屋,她眼前一亮,从衣架上取下一件很适合作为演出服的衣服在身上比划,越看越喜欢。可一看价格,900元,她愣在那儿。这时,年轻的店老板从柜台后走出来:“你好,喜欢这件衣服,是吧?”她点点头,又摇摇头:“买不起。”说完,放回衣服,恋恋不舍地离去。  到别的服装店转了一圈,她还是觉得
期刊
某天中午,办公室里静悄悄,正当众人闭目打盹之际,平地惊雷响起一声怒喝:“你给我闭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发声的不是公司老总,而是一位平时温文尔雅的女同事。  仔细听听,原来她正在电话里向快递公司发飙:“说好昨天下午送到的急件,客户今天还没收到,你到底有没有诚信!你给我shut up!你的谎言什么时候有个完?Shit!世界上怎么会有你们这样的公司……”  此时此刻,闭目养神的同事们都在侧耳恭听,当听
期刊
林小素,我完蛋了    马原发现林小素时,她至少已经在他面前站了半个小时。他看着马路发呆,她看着他发呆。  林小素是个身材单薄的女孩子,眉眼也是极淡。  马原忽然很想哭。他说:“林小素,我的公司要完蛋了。”她淡淡地说:“我知道。”  他说:“林小素,若拉把我抛弃了。”她依旧淡淡地说:“我知道。”  马原被激怒了,她知道,她知道,这个笨蛋,她其实什么都不知道。她不知道,他的合伙人携款潜逃,他的快递公
期刊
有哲人说:“宁可扶树,不能扶草;草不成器,树可成材。”又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别人瞧不起你、鄙视你时,你怎么办?去做出成就,让他尊重你、敬重你,甚至愿意在你以后的路上帮助你。”  越大的树越有人关注,越有人看重它的潜力。大家看看黄山上的迎客松,它的待遇是什么?要想有人关注,有人爱护,只有想办法让自己长成大树。 扶树不扶草,若是棵好树,连神明都会助他。西方有箴言:“人要自助。”是的,当你自助了、自强了
期刊
饭局将了,举座寂然,各怀鬼胎,就等那耐心差一点的向服务生叫一声“结账”。中国人的精明体现在饭局上,自己可以小气,但要求别人大方。  年轻的时候,心理素质差,关键时刻总绷不住劲。“买单”前的众所期盼,像一场考验,考的是耐心,谁都希望别人跃出水面。我的毛病是,总不能顶到最后。见一群人眼帘低垂,犹如默哀,忍不住喊一声:我来!随后,一片“我来”才声震四壁。在通往收银台的漫长道路上,我后面跟了一支不短的队伍
期刊
已成为两栖明星的青蛙并不满足,它想:我能在水中游,陆上跳,如果再能在天上飞,就可以成为三栖明星了!  于是,青蛙开始苦练飞翔本领。它细心地观察着鸟类的飞翔,发现雄鹰都在高高的悬崖上起飞,小鸟都在高高的枝头上起飞。青蛙明白了,自己之所以飞不起来,是没有找到一个起飞的平台。于是,青蛙沿着一棵树的树干,爬上了高高的枝头。青蛙满怀雄心壮志地仰望着蓝天,向上奋力一跃。就在它以为自己飞起来了的时候,身体却突然
期刊
现在的大学生,持有既定理想、刻苦攻读的,是大有人在;然毋庸讳言,也有混文凭的。  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我就读于中科大。当时教改的口号是“少而精”,要减轻学生负担。  那时科大的学业负担之重是全国之最,为了科技强国,这也是必需。当时北京高中生中流传几句顺口溜,其中之一是:“不要命的考科大。”科大学子盼望松口气,自然赞成这口号。但中科院的几位老师却有异议,他们都是在知识田地里辛勤耕耘而收获颇丰的大师
期刊
有思想,生命才有意义    张海迪,这个闪耀了整个80年代的名字,曾一度被外国记者认为是顺应时代需要造出的精神偶像。面对这个问题,张海迪回答:“我自己塑造了自己”。  人要有思想,活得才有意义。从我懂事以后,我就一直这样想,虽然我今年已经病了49年,心理上还是按照我自己的意愿在生活。有些朋友见到我以后,问我当时回答问题怎么那么冷静,就像设计好了一样。当时我记得,日本的采访团问我,是不是你们60年代
期刊
我前段时间爬了庐山——带着30年来对苏东坡及其作品的理解,寻着他的足迹,我用心去看、去听庐山。置身其中,我对苏东坡有了一种新的阅读体验:原来他的作品中蕴藏禅悟!比如我们都熟知的他写庐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以前我只会告诉我的学生,苏东坡从不同的角度看了这座山;但其实,苏东坡还从不同的高度观摩了这座山。他带着包容的心,从每一个高度去感受庐山。这也正像他对待自己的生活。林语堂的《苏东坡
期刊
《课堂作文》是我导演的第一出戏剧。1984年夏天,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0级同学的毕业纪念演出。  如果有机会存在,这次排演是一次,我抓住了它。我不是戏剧学院科班出身,读中文系,却从此以戏剧导演为职业,做了二十多年。如果有缘分存在,这件事就是,它抓住了我。如果有宿命,这出戏可以说决定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一上大学就喜欢看话剧,至于为什么,一直没想明白。我当过班级宣传委员,经常为同学订话剧票。上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