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联系的观点,提高科学实验教学质量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landa0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实验是小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积极引导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使用正确教学方法,利用联系观点,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加强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能力,从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重点分析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如何利用联系观点,希望能有助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提高。
  开展小学科学实验课,对于学生观察力、动手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都有很好的提高效果,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对问题能够自己思考并解决,从而达到教学真正目的。利用联系观点可有效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加以改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一、联系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要求
  随着教育技术不断改进,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注重。尤其是小学教学中,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发展非常快速的阶段,对于这个时期而言,学生对于知识储备和掌握速度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作为小学科学实验老师,应该针对学生在该阶段的特点,运用联系观点来展开科学实验探究,引发学生动手实验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将联系观点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运用,一定要立足事件本身,联系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要求。举个例子,在进行“冷热双墨水”实验,首先教师应该先明确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墨水在冷水和热水中,哪一种情况会融化更快一些。根据这个实验目的,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先为学生准备好该实验必备的实验器材,包括冷热水、水杯容器、滴管和墨水。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让学生掌握规范化操作流程,并自行观察实验结果并做好相应记录,在明确具体实验要求下,实验进展会变得更加顺利。又比如《传热》中“勺柄冷热的变化”,该活动属于完整探究活动,活动重点是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联系实验课题“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之后厘清实验目的是要利用科学模型来证明热在物体中的传递规律,再联系实验目的来确定实验所需材料,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构建抽象模型,最后再用实验器材来构建实验具体模型。
  二、联系实验变量,建立实验模型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首先对于实验目的进行明确,并让学生掌握实验要求,在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外在因素对实验产生干扰,即实验变量。为了保证实验能够正常进行,实验结果真实准确,因此教师应该要充分考虑到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所有实验变量,利用这些实验变量来构建适当的实验模型。举个例子,在对“清水和泥土温度上升谁快”这一实验中,根据理论知识和经验会提前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清水在正常情况下会比泥土温度上升得快,然而在真正实验过程会发现个别现象,泥土温度上升要比清水更快。应该就这种特殊情况重新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把控条件,使两者在同一地点和同一时刻,接受同一种阳光强度照射,确保最终结果符合正常情况。最终,让学生疑惑得到解决,并加深学生对于实验变量的了解。
  三、联系实验过程,掌握操作顺序
  一个实验能够正常进行,并取得所对应的实验现象,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取决于实验操作顺序是否正确。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实验原本顺序来进行正确操作,那么最后所取得的实验效果,往往会与已经认知的科学论证相悖。拿“盐水养花”实验来说,在实验过程中,通常会采用24小时的实验来观察最后结果,那么在前12个小时加入盐水、后12个小时加入清水,所得到的最终结果就与前12个小时放入清水、后12个小时放入盐水的结果表现不一致。因此,想要得到正确的实验观点,那么必须对于实验顺序进行正确操作,避免因为出现实验操作顺序错乱而建立错误实验认知。
  四、联系实验现象,引导科学论证
  在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过程中,掌握正确实验要求,明确实验目的之后,应该继续利用联系的观点来进行正确的实验指导,并得到最终正确结论,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论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来对实验结论进行证明。还是拿上文提道的“冷热双墨水”实验为例,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学生会普遍得到墨水在热水中溶解速度要快于其在冷水中溶解速度这一实验结论,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结论,向学生解释因为热水水分子运动速度较快,当墨水进入热水时,其与本身水分子比较来说相对速度较慢,因此就会很快溶解在热水中,而冷水恰恰相反,冷水水分子受到温度影响而匀速速度较慢,那么墨水进入以后相对速度就会快一些,因此就不会很快溶于水中。当同学们了解这个原理以后,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对这个实验结果加以证明,如当脚不小心扭伤的时候,通常人们会选择先用冷水敷,再一段时间后再用热水敷。这样会加深同学们对于这一实验结果的掌握程度,真正掌握实验所学到的科学知识。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地方可以使用联系观点来进行教学,明确实验具体目的和要求,通过正确实验操作顺序,得到正确实验结论,让学生对实验产生浓厚兴趣,并增强学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维逻辑,养成正确的科学观,从而达到科学实验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汕头市龙湖区龙湖小学 广东】
其他文献
近日读到叶圣陶先生两部论著,一本是《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本是《习惯成自然》,均为作者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著作。尽管写作的时光离我们较远,但著作中的养成教育理念,对我们今天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其导向意义仍然十分重要。  一、恪守养成教育法则,培植孩子良好习惯  (一)进行学习性情境的创设,养成孩子良好习惯  孩子时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教育者可以创设情境,让孩子踊跃加入行动,这是培养孩子良好
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科学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小学科学课程是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基础。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沉浸在科学探究的氛围里。转变教师的教学思路,以课内为契机,走向课外,继续课外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一、创新中出彩  (一)与
提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床特点的认识,根据病史、心电图改变、血样进行简单的临床危险分层,按照危险分层,进行急性期处理。加强急性期护理,溶栓护理,介入护理,抗凝、抗血小板药
阅读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是人们获取知识、经验、思想的重要途径。低年级儿童阅读习惯和技能的培养对于人的终身学习和阅读本领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开展低年级儿童阅读活动呢?  一、低年级儿童阅读目标的设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儿童阅读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儿童的智力得到发展。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前必须先设定目标是什么。  阅读活动的目标应从认知、态度、情感、技能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反思传统的幼儿园美术活动,长期以来几乎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美术教学活动,它严重限制了幼儿创意思维的发挥,忽视了幼儿的心理诉求。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结果轻过程,主要以教师讲解示范幼儿临摹的高控状态进行,幼儿没有自主探索和发现的机会,对幼儿的作品评价标准是像不像
目的利用FOXO3A基因敲除小鼠探讨FOXO3A在造血系统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损伤中的影响。方法FOXO3A^-/-小鼠和WT小鼠(FVB/N)分为野生型小鼠对照组(WT组),FOXO3A^-/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由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对学生予以人文关怀。在我们的身边不乏这样一群人:顽皮、好动、作业马虎、成绩落后,不讨人喜欢。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后进生,对于这个群体,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生命化的关怀,尝试采取各种策略,给学生一个榜样,引领他们成长,让这些受到冷落的生命,也能拥有润泽的色彩。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指出:“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是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与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的研究人员,以砂梨为试材,对不同花龄的梨花进行授粉,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不同花龄花柱自花、异花授粉后花粉萌发及其在花柱内的生长
在一个人的生活学习和事业中,朋友尤其是一些相交多年的老朋旧友的影响,像自己的亲人一样,都是很大的。在我的一生中,有些旧友虽已相隔遥远,或者久已不通音信,甚至有的已经辞世,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