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共建,群文共读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m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全民族阅读素养的生成,在于教育。高中是整个教育链条中最为丰厚饱满的一环。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终身阅读的思想,基本取決于高中阶段的阅读学习体验。
  高中的语文教学曾一度将学生推向阅读的对立面。我们指定固定的阅读篇目,制造机巧的阅读题目,催生大量的名著阅读辅导材料,将一本本名著切割成块,让学生反复咀嚼,精准记忆情节,条分缕析,抠字挖词,将名著“解剖”到极致。其结果是,学生望名著而生厌,视经典如畏途,听阅读而乏味,读语文而无趣。殷鉴犹在,令人深思极恐。如此阅读,指望学生能发育出健康的民族精神和雅洁的文化品位,无异于刻舟求剑、缘木求鱼。
  新《课标》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并首次明确了“学习任务群”这一提法。“任务”为学习目标的设定,“群”为学习目标的系统合成。语文学习任务群是高中阶段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提高语文能力以及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抓手。如何将任务群内化成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成为新环境下语文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学生阅读的方式,是落实新《课标》任务群的重要手段,也是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当看到,许多经典文本在现代信息的大潮中无可避免地历经时代洗礼。相较于当今社会的各种轻文化、快阅读,经典的厚重成了当前很多学生阅读不能承受之重,经典作品内容的丰富和语义的深刻在浅阅读和碎片记忆的时代也成了被束之高阁的东西。当下,给学生架构一条触摸经典、感受经典的通道是每一个语文老师肩负的使命。通过群文共读,让学生在共读共赏中碰撞出个性化阅读的火花,让经典作品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体验里获得全新的生长,便成为教与学前进路上的最佳选择。
  近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对文本的选择,同样让我们看到了对于经典传承和文化阅读的指向,如论述类涉及杜甫、《古文观止》、“家庭伦理与‘孝’”等对经典人物和知识的解读,文言文涉及商君、贾谊、苏轼等经典名人传记的研读,文学类文本有鲁迅、沈从文等名家名篇,语用综合语段也呈现了如“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等内容,特别是2020年全国Ⅰ卷作文题在任务指令里更是明确提出“班级读书会”这一情境,让学生畅谈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并围绕材料展开探讨,这其实就是开展群文阅读成果的一个文字汇报。
  这些试题从不同层面上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晰了弘扬经典的时代主旋律,同时也反映了在当代语境下对经典进行创新性解读和创造性转化的时代需求,以浸润的方式完成经典的代际传承,鲜活地诠释了当代中国在经典文化传承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人文再生能力。
  同时,这也给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带来转变的契机。语文教师先解放自己的思想桎梏,改变旧有的循教材而进的教学序列,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先融注在教学脉络中,发现课内文本与课外文本之间的微妙关联,将群文阅读的初始内容纳于计划之内。如在进行高一文言文单元教学之前,可以在教材《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的基础上拓展《左传》《战国策》《史记》的经典阅读,并匹配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安排,预先做好进度规划,对拓展文本进行关联性的筛选,精心设计群文阅读的思考拓展题,并推荐阅读相关名家的书籍,让高一学生对于史传文学有初步的认知,并从中孕育出知人论世的评价思维,在彼此的交叉阅读中思考过去、关联现在、展望未来,初步建立从多角度解读文本的思考维度,在历史文化的润物无声中发现人文思想的魅力,用经典的光亮映照出时代的前行之路。
  教师应秉持阅读教学的初心,既关注文本空间的营造,也注重阅读情境的生成,在特定的群体阅读氛围中,将相关文本材料萃集成链条,引导学生阅读。阅读的呈现方式可以多样化,纸质、音频、视频,随文而定,阅读成果的实现方式也可多样化,小到一次在组内班内的讨论、演讲,或者是走出家门校门进行采风,也可以是论文专集汇总。通过群文阅读,我们改变了旧有的教材面貌,力求构建以一定主题为依托,以悦读为主的阅读教学宗旨,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合作学习为乐趣,以探究发现为追求的阅读生态链,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阅读天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教学形态,其理念是在当代信息化社会背景下探索核心素养的养成,它不仅完成师生的共学共建,而且完成学生群体的共学共建。它推行“1 X”阅读教读方式,是一位教师带动“X”位学生的阅读动态圈,教师一改以往满堂灌式的“精讲”,转变成高屋建瓴的“引读”,学生也由“以题代读”的题海战术改为“广思博取”的文本互通,同时注重对多文本之间的交叉互建,形成一个从“引读文本”到“关联文本”再到“自选文本”的大语境群文阅读场。
  同时,它也是一个学生主体与身边“X”个伙伴的阅读交感圈。如在学习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时,可以让学生阅读海明威作品集,探讨海明威小说构思选材及叙述上的特色,学生在交流时可以关联自己的阅读经验,这样不仅深化了对海明威作品的艺术解读,而且对中外小说在构思选材、叙述风格上的差异性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还能够关联教材《在桥边》,进一步探讨战争中的人文之殇,把对作品的研读从技法层面推进到文化反思层面,并且在学生群体里引发对当下国际形势的深度思考,完成了经典作品纵向时间轴和横向社会轴的建设,在群体阅读中也建立了阅读的传感带,在学生群体内形成波纹式的宕开效应,完成经典阅读的当代再生。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感受文本、质疑故事、探讨价值、关联社会,通过历史作品可以以古鉴今,通过当代作品可以伸展社会视角,读史以明智,赏文以深思,品诗以育美。在这样一个阅读对象丰富、接受主体多元的立体阅读场域中,让学生发现阅读、发现自我,邂逅阅读、重建自我,履浅进深,揭表探里,由未知而广知,持续架构阅读的多元场域,形成多层次的阅读接受视角,真正建构起催发心智全面成长的悦读体系。学生阅读实现由质到量、从量到质的交叉突破,既使其产生丰富、精深的融通阅读体验,也使学生在生动的交流互动活动情境中获得心灵的滋养、能力的生成、情感的濡染、心性的陶冶,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提供筑基式的支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就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元化世界给每个人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更严肃的命题:如何在多元的社会中成就更坚实的生命?同样也给教育提出了一个更艰巨的任务:如何在更纷杂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奠定自己人生的基石?乱花的确会渐欲迷人眼,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浅草也可能淹没你踏行时代的蹄印。但是,当我们的学生已经锻就了识真辨伪的“火眼金睛”,掌握了七十二般变化之中的规律,路途再远,也可以初心弥坚;世界再大,也可以慧智常明。只有浅薄的小水塘才会承不住社会的风浪,我们语文教育要完成的就是筑堤建坝工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教育下生成承载自己生命的文化蓄积,可以面向世界,无惧无畏,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唯有文明的肌体拥有健康坚实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建构整个民族坚不可摧的文化自信。这是民族的复兴之路,也是发展教育的必经之路。
其他文献
摘 要:学困生,从字面上看,是指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实际是指学习成绩差、思想不积极、纪律散漫等有许多不良习惯和行为的学生。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一个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困生 转化工作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66  如何对待学困生?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作为一线教师,以我从事教育的体
摘 要:步入高中阶段,语文阅读学习的难度和深度大大增加了,相对于小学和初中阶段简单的单篇阅读而言,高中生需要更加系统化地学习语文阅读体系的知识,这就需要他们对于每一种类型的文章进行集中化和学习和解读,掌握其阅读规律,在摸索的过程中学会群文阅读的技巧,以群文阅读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本文从群文阅读的概念及其学习特点、当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在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对于群文阅读教
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教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的高考政策,采取新的“3 3”模式,语文是历年高考的第一门考试科目,语文考试出现了7大变化:其一,语文试题的题量会加大,题型将更加注重阅读量和阅读速度,考生必须加快答题速度;其二,命题范围将大大扩展,因此考生需要加大课外阅读量;其三,试题内容重在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其四,加强对课外阅读的考查,包括经典阅读、阅读广
现代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文学教育的手段之一,不仅能使学生在文学知识上获得提升,更能促进学生审美情感上的体悟。然而现代诗歌的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却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其价值和意义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甚至还岌岌可危,可谓任重道远。审慎静心分析,从教师方面看,原因主要是:教师关于诗歌的知识层面不宽;诗歌品析鉴赏的能力层次不高;关于诗歌的教学设计缺乏诗味与艺术性,这就导致了诗
一、案例背景  “核心素养”一词在21世纪初就引起了国际社会和组织的多方关注,教育部2014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结合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好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工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关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做好随文练笔工作,通过阅读教学的有效促进,使学生写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其写作能力和阅读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推行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阅读教学 随文练
本研究从五年间(2012—2016)搜集到的中考试卷中选取北京、浙江宁波等22个省市的试卷作为研究样本卷,对2012—2016年中考写作试题的宏观变化情况进行解释分析,以便提炼中考写作试题的特点,探讨中考写作命题的基本走势。本研究中的“测试内容”是指根据测试目的和《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等相关的政策文件所确定的考查范围及考查层次,即试题评价的能力点和知识点。测试内容,主要阐释“考什么”的问题。测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1.018  《窦娥冤》(人教版语文必修4)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位列世界十大悲剧之一。读到窦娥的冤情,很多人都为之动容。我在三年前与学生们一同学习过这篇课文,深刻地感受到悲剧的艺术魅力。然而在课后,有同学质疑:《窦娥冤》到底是不是悲剧?  《现代汉语词典》“悲剧”词条上有具体阐述,介绍之后,也了解到這种写作手法是将现实与主人公的
摘 要:部编版语文教材《夜雨寄北》的注释将李商隐所寄之人归为妻子,删去了“寄给友人”的内容,恰当与否,妻子王氏的离世时间在商隐赴蜀前后是问题的关键。本文试从文献资料分析和李商隐诗歌中隐含有关妻子离世的诗句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证,证明李妻此时已离世,对部编版教材的此条注释提出商榷。  关键词:《夜雨寄北》 注释比较 文献分析 商隐诗证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内容,写好作文,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能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良好形成很有意义。但是,在长时间的语文写作教学中,因为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模式的制约,致使写作教学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即对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技巧教学展开了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