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一中学的一名教师,自从2000年毕业至今,已从事班主任工作和学科教学工作近十年,在这十年中,我眼见了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学生,其中有一名学生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迹。
2005年9月我担任初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在六班的教室中见到了王文静,起初我并没有注意到她,因为她实在是个文静极了的女孩,都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开始注意她是一次月考后的事情,在我所教数学学科的成绩单中名列中游的名字引起了我的关注,这个名字不是别人,正是王文静,于是我与她的不解之缘拉开了I睢幕。
我开始注意她在课上的行为表现,通过她的班主任了解了她的很多信息。我很喜欢这个孩子,于是,在我的课堂上以及课下休息时间,我更大程度地关注她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展示自我的能力等,并关心她的日常生活。这个细心的孩子感受到了我对她的好,逐渐由拒人于千里之外来到了我的身边,也由沉默寡言变得与我无话不谈,变成了一个昂首自信的人。学习提升和性格转变的双丰收是她的欣喜,更是我的欣慰,我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时光如流水般悄悄流逝,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2006年9月,由于学校的工作需要,我被安排承担初一年级班主任的工作,好像至此我与王文静的故事应该结束了,但事情总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在我不再担任她的任课教师期间,她还常常在休息日到家中找我,谈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她对于我的信任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就像磁石,可以无条件地吸引你,我也对她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倾我所能的帮助她。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了许久,一直没有她的消息,我也不想去打扰她的学习。可一个陌生女人的电话打破了这所有的平静,大家一定想知道这个陌生女人是谁吧?她是王文静的母亲。大家心中一定会产生了疑惑,为什么她会打来电话呢?她都向我说了些什么呢?王文静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呢?……当时我听完她的自我介绍后,我的脑海中也顿时蹦跳出许多的问号,而后的通话内容让我了解了一切,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王文静休学了。一个成绩一直十分优异的她怎么休学了呢?在我的心中,这可谓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接下来的描述让我更是不敢相信,一度自信起来的她居然现在连话都说不好,也不想见任何人。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这突如其来的电话又是什么目的呢?这是一个求助电话。她的母亲说她的这种情况已经很长时间了,但一直以来只认为是学习过于紧张了,晚上让她早休息一下就好了,可情形越来越和想像的不一样,终于这一天来到了,她死活不想再到学校、班级中去了。情急之下的母亲突然想起女儿曾经总在面前提到的我,让我帮帮她。我二话不说,一口应允。当晚,母亲和女儿来到了我的住处。这晚,我和她聊了许久,其实,这种对话已经不能称之为“聊”了,因为她几乎说不了一句完整的话,简直太令人吃惊和难以接受了。我深深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建议母亲带女儿去看心理医生和外出游玩散心,减轻压力,同时对王文静给予关爱与开导。此后,其母亲先后在鸡西、哈尔滨、北京等地求医问药,在北京某军医院找到了对此症的医师与药物,怀揣着希望回来了。一到家就给我通了电话,她很高兴,觉得药物可以让她恢复往昔。可我知道,对于心理问题的解决只凭药物是起效甚微的,关键还是从心态上调整。我利用暑假的休息时间,一方面给她补习落下的理科内容,一方面借机对她不断做心理疏导和激励。在药物和爱心的共同起效下,她正在逐渐恢复,语言表达能力在增强,慢慢说话可以不再口吃,一些偏激的想法在转变。我和她都展露出会心的笑容,她的母亲更是欣喜万分。
我和她一同展望她的未来,在她的恢复过程中,我对她一直采取激励策略,终于在又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她怀揣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步入了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新的环境给了她新的起点,在所有人的关爱中她正朝着往昔自信的方向前进。
2009年6月她参加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看到一个能够迎--接挑战的她,我倍感欣慰。我祝福她成为一个坚强自信的人,相信经过这一次的挫折后她可以无坚不摧、一往无前。
我在欣喜的同时,也进行了深深地思索。“王文静问题”看似W特例,实际在全国上下这样的患有各种心理疾患的学生已是司空见惯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这和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环境及教育方式方法不无关系。
首先,从家庭教育来看,一个家庭一个孩子,“非常6 1”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极度宠爱,培养出了一代娇气十足、弱不禁风的小皇帝、小公主,当他们的欲望不能满足,挫折碰壁之时,就会在心理上承受不住,继而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甚至是行为异常,所以我建议家长们应该学习一些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自己正确教育子女,要把爱摆对方位,不要成为孩子成长发展中的绊脚石,否则后悔莫及。
其次,从学校教育来看,在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至今,应试教育的市场却仍是有增无减,许多地区的素质教育只是一句口号,流于形式化,学生情况并未得到明显改观,造成一纸成绩定乾坤的形势,这种高压的学习状态下,许多学生不堪重负而灰心丧气、厌学,以至心理异态,患上各种疾患。见于此种情形,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设立专业心理健康教师,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安设心理咨询室等,以此来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把问题在平实中淡化,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
再次,从社会的教育环境来看,现代社会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盛行,各种娱乐偶像派的导向与正规教育偏差很大,往往造成“5 2=0”的教育恶性循环,这是教育的最大症结。社会总体教育环境不改变,教育的发展就谈不上,而解决这个问题只靠一人、一家、一校、一地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全社会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只有社会教育环境真正改观,下一代的视野才不至于迷茫、不知所措,从而避免许多不幸的案例上演。呼唤全社会有责任感的公民多为教育做贡献。
从王文静问题中,还有一点让我感触颇深的,那就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最佳良方——爱心与责任,用爱心可以融化坚冰,以责任铸就健康的心灵。我愿与所有有爱心和责任的人共勉,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长,希冀美好的未来。
2005年9月我担任初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在六班的教室中见到了王文静,起初我并没有注意到她,因为她实在是个文静极了的女孩,都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开始注意她是一次月考后的事情,在我所教数学学科的成绩单中名列中游的名字引起了我的关注,这个名字不是别人,正是王文静,于是我与她的不解之缘拉开了I睢幕。
我开始注意她在课上的行为表现,通过她的班主任了解了她的很多信息。我很喜欢这个孩子,于是,在我的课堂上以及课下休息时间,我更大程度地关注她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展示自我的能力等,并关心她的日常生活。这个细心的孩子感受到了我对她的好,逐渐由拒人于千里之外来到了我的身边,也由沉默寡言变得与我无话不谈,变成了一个昂首自信的人。学习提升和性格转变的双丰收是她的欣喜,更是我的欣慰,我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时光如流水般悄悄流逝,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2006年9月,由于学校的工作需要,我被安排承担初一年级班主任的工作,好像至此我与王文静的故事应该结束了,但事情总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在我不再担任她的任课教师期间,她还常常在休息日到家中找我,谈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她对于我的信任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就像磁石,可以无条件地吸引你,我也对她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倾我所能的帮助她。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了许久,一直没有她的消息,我也不想去打扰她的学习。可一个陌生女人的电话打破了这所有的平静,大家一定想知道这个陌生女人是谁吧?她是王文静的母亲。大家心中一定会产生了疑惑,为什么她会打来电话呢?她都向我说了些什么呢?王文静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呢?……当时我听完她的自我介绍后,我的脑海中也顿时蹦跳出许多的问号,而后的通话内容让我了解了一切,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王文静休学了。一个成绩一直十分优异的她怎么休学了呢?在我的心中,这可谓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接下来的描述让我更是不敢相信,一度自信起来的她居然现在连话都说不好,也不想见任何人。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这突如其来的电话又是什么目的呢?这是一个求助电话。她的母亲说她的这种情况已经很长时间了,但一直以来只认为是学习过于紧张了,晚上让她早休息一下就好了,可情形越来越和想像的不一样,终于这一天来到了,她死活不想再到学校、班级中去了。情急之下的母亲突然想起女儿曾经总在面前提到的我,让我帮帮她。我二话不说,一口应允。当晚,母亲和女儿来到了我的住处。这晚,我和她聊了许久,其实,这种对话已经不能称之为“聊”了,因为她几乎说不了一句完整的话,简直太令人吃惊和难以接受了。我深深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建议母亲带女儿去看心理医生和外出游玩散心,减轻压力,同时对王文静给予关爱与开导。此后,其母亲先后在鸡西、哈尔滨、北京等地求医问药,在北京某军医院找到了对此症的医师与药物,怀揣着希望回来了。一到家就给我通了电话,她很高兴,觉得药物可以让她恢复往昔。可我知道,对于心理问题的解决只凭药物是起效甚微的,关键还是从心态上调整。我利用暑假的休息时间,一方面给她补习落下的理科内容,一方面借机对她不断做心理疏导和激励。在药物和爱心的共同起效下,她正在逐渐恢复,语言表达能力在增强,慢慢说话可以不再口吃,一些偏激的想法在转变。我和她都展露出会心的笑容,她的母亲更是欣喜万分。
我和她一同展望她的未来,在她的恢复过程中,我对她一直采取激励策略,终于在又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她怀揣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步入了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新的环境给了她新的起点,在所有人的关爱中她正朝着往昔自信的方向前进。
2009年6月她参加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看到一个能够迎--接挑战的她,我倍感欣慰。我祝福她成为一个坚强自信的人,相信经过这一次的挫折后她可以无坚不摧、一往无前。
我在欣喜的同时,也进行了深深地思索。“王文静问题”看似W特例,实际在全国上下这样的患有各种心理疾患的学生已是司空见惯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这和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环境及教育方式方法不无关系。
首先,从家庭教育来看,一个家庭一个孩子,“非常6 1”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极度宠爱,培养出了一代娇气十足、弱不禁风的小皇帝、小公主,当他们的欲望不能满足,挫折碰壁之时,就会在心理上承受不住,继而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甚至是行为异常,所以我建议家长们应该学习一些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自己正确教育子女,要把爱摆对方位,不要成为孩子成长发展中的绊脚石,否则后悔莫及。
其次,从学校教育来看,在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至今,应试教育的市场却仍是有增无减,许多地区的素质教育只是一句口号,流于形式化,学生情况并未得到明显改观,造成一纸成绩定乾坤的形势,这种高压的学习状态下,许多学生不堪重负而灰心丧气、厌学,以至心理异态,患上各种疾患。见于此种情形,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设立专业心理健康教师,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安设心理咨询室等,以此来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把问题在平实中淡化,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
再次,从社会的教育环境来看,现代社会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盛行,各种娱乐偶像派的导向与正规教育偏差很大,往往造成“5 2=0”的教育恶性循环,这是教育的最大症结。社会总体教育环境不改变,教育的发展就谈不上,而解决这个问题只靠一人、一家、一校、一地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全社会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只有社会教育环境真正改观,下一代的视野才不至于迷茫、不知所措,从而避免许多不幸的案例上演。呼唤全社会有责任感的公民多为教育做贡献。
从王文静问题中,还有一点让我感触颇深的,那就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最佳良方——爱心与责任,用爱心可以融化坚冰,以责任铸就健康的心灵。我愿与所有有爱心和责任的人共勉,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长,希冀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