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物理教育中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渗透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niuplayp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但我们仍要清醒地看到:以“科技以人为本”为口号的当今社会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淡漠和科学意识淡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渗透到我们的课程改革中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
  一、 物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必要性
  从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来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已逐渐被人们所认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当今的教育教学不能只是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是要全方位地关注学科对人的个性、品质、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同情心、质疑的习惯、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物理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道物质的基本运动规律及物质的基本结构,而且要体现知识性与思想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物理学科教育的本质价值。
  二、 物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可能性
  从物理学科教育的内容来看,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和运动规律以及物质的基本结构的科学,其研究的内容极其广泛。同时,物理学所研究的是关于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这些规律在自然界中普遍发挥着作用。物理学的规律在揭示自然现象中的客观性和逻辑性的统一构成了物理学内在的美——既有对称和谐美,又有哲学思辨的美。
  从物理教育的实施上来看,首先,物理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者之间在认识上、感情上和行动上的交流与探讨。既然是交流与探讨,必然会使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得到反映。其次,现代教学重视把物理学认识世界的模式和科学思想方法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习主体从目的、需要、动机、情感等方面仔细感悟,让学生体会形成科学的过程,把握科学、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关系。新课程改革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学生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养成尊重他人成果的正确态度,以及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治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这为物理教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平台。
  三、 物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途径
  在物理教育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1、注重科学价值取向的引导
  科学是一面双刃剑。物理教学中要加强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使人掌握真理,具有理性,能够从科学层面扩展到社会层面,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使科学成果在人文精神的关照下,真正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避免出现有悖于科学教育目的的负效应。鼓励学生将物理学习与生活实际以及社会问题(如能源、环境保护)相联系,在课本知识与大世界连接的氛围中吸取人文思想,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
  2、培养科学精神
  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热爱科学,逐步形成客观求实、理性求真、批判创新等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家坚韧不拔、刻苦勤奋的工作态度,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成为物理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与科学活动内在地直接相关,物理学史上许多重大发现都经过许多曲折,只有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最终取得成功。他们在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同时,处处重视人的价值,追求社会的和谐发展,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的楷模。例如,爱迪生寻找材料做灯丝,实验,失败,再实验,经过8000多次的实验,最终获得了成功;牛顿的名言“如果我能看得更远,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既表现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也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在物理教学中,将这些科学史内容与物理知识相融合,其中蕴涵着科学家充满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将激起学生心灵的震动。
  3、物理学自身的辩证法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世界的发展变化是辩证地进行的,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如人们认识到客观世界是物质的,宇宙、银河系、太阳系、物体、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都是物质;电场和磁场是客观存在的,它们是物质,物质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关联,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说明了“世界的真正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
  4、物理学自身的美的特征——渗透美育功能
  物理学内容虽然反映地是客观事物的规律,充溢其间的是概念、公式、定理和定律,但我们也不难发现物理学自身美的特征——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统一美。物理模型的简单、明了,物理概念、规律表达上的简练、准确,是物理学家对科学简洁美不断追求的体现;运动与静止、引力与斥力、电磁场理论统一了电、磁、光三者的相互关系,体现了物理理论的对称与统一;上抛与下抛、加速与减速、天上与地上的力学的统一,体现了物理理论的自洽完备。反粒子存在的预言、相对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统一,堪称20世纪物理学的美学珍品。物理学中的美育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善于发掘,用审美的眼睛来感知美,采用艺术手法,浇灌学生的心田,努力将美育体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审美感受、审美鉴赏、审美创造中潜移默化美育的陶冶,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5、渗透德育价值
  21世纪的人才,越来越重视人才的道德修养,“公”、“诚”、“勤”、“勇”、“谦”、“和”等美德在物理教学中都有极为丰富的内涵。物理学家的成就、爱国热情,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的良好载体;原子弹及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神舟飞船的上天都能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科技落后就挨打的道理又能激起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两弹一星”功勋王淦昌、邓稼先等隐姓埋名、顽强拼搏;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力排阻挠,在诺贝尔授奖台上,用汉语作了激动人心的演讲,抒发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之情,这些科学家的人格魅力让人肃然起敬……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把爱国与社会责任感、道德价值渗透到教学中进行。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多方位挖掘物理教材中涉及的人文因素,进行科学文化史的渗透,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不断地挖掘物理教学的育人功能,是当今时代赋予物理教师的神圣使命。
其他文献
介绍了铜山口铜硫矿石选别的最佳条件及工艺流程,着重论述了混合捕收剂及脱药+充气搅拌在铜-硫分离浮选中的作用。
研究了新型有机抑制剂CTP的抑制性能并开发出以有机抑制剂为核心的低碱度铜硫浮选分离新工艺。采用CTP对德兴铜矿石进行的小型试验及工业试验结果表明:CTP是一种造反性强的新型铜硫分离
将后藤模型用于对贵溪冶炼厂铜转炉中铜硫吹炼过程的热力学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转炉造渣期的工业试验数据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吹炼过程中,模型中氧效率为100℅的假设应予修
通过对个旧地区马矿塘子凹、长房单铜硫化矿的原矿性质分析,可选性试验,制定了生产技术改造方案。适当的细磨有利于提高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强化脱药有利于改善铜硫分离效果;硫精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就学校
该文简要介绍了铜转炉铜锍吹炼过程,综述了铜锍吹炼过程热力学模型及其应用现状,并简要讨论了今后发展趋势。
研究了Cu—Al—Ni系合金成份、微量添加元素和热循环对马氏体转变温度、马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讨论了载荷对合金表明马氏体转变温度的影响。(本刊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