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脉冲频率对纳米Si晶薄膜形貌的影响

来源 :中国激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lijin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气压为10 Pa的惰性气体Ar环境下,采用XeCl准分子激光器(波长308 nm),调整激光单脉冲能量密度为4 J/cm2,激光烧蚀电阻率为3000 Ω·cm的高纯单晶Si靶,在玻璃或Si衬底上沉积制备了纳米Si晶薄膜.实验中靶和衬底间距离保持为3 cm,对衬底既没有加温也没有冷却.拉曼(Raman)谱测量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中已有纳米Si晶粒形成.保持脉冲总数不变,分别取激光脉冲频率为1 Hz,3 Hz,10 Hz和20 Hz,相应沉积时间约为10 min,3.3 min,1 min和0.5 min,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所得样品的表面形貌,不同脉冲频率下的结果比较显示,脉冲频率越大,制备的纳米Si晶薄膜的平均晶粒尺寸就越小,晶粒尺寸分布也越均匀.沉积动力学过程的非线性是导致实验出现该结果的原因.
其他文献
采用喷雾热解法在玻璃基板上制备了SnO2:F+Sb薄膜,对薄膜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用STM对薄膜表面进行表征,发现薄膜表面光滑平整,粗糙度Ra为16.283nm.四探针测试仪测定薄膜
提出了全新的离散空间变分法研究二维囊泡形变动力学过程,克服了原先解析或数值解囊泡形状方程遇到的困难,结果表明动力学终态与已有理论方法的计算结果完全一致;说明这一方
用机械合金化法合成了Mg0·9Ti0·1Ni0·9X0·1(X=Mn,Zn,Co,Fe)系列合金.X射线衍射(XRD)结构分析表明,用X部分替代Ni后,促进了Mg0·9Ti0·1Ni合金的非晶化过程.用Co和Fe部分
从四波混频产生相位共轭的物理原因出发,定义了相位共轭镜(PCM)的响应时间,建立起非即变相位共轭反馈条件下半导体激光器的外腔模型.以响应时间及频率失调为参变量,对其分岔
对于铁电阴极材料,电流发射密度是其关键性能指标.发射电流密度越大,发射出电子能量越高,则材料可以做为强流滗电子束源应用.然而由于受地电流耦合信号的影响,往往不易测得样
以四乙氧基硅烷合成溶胶-凝胶薄膜,包埋偶氮试剂制备得到对二氧化氮具有灵敏响应的传感膜;与分支光纤等元件耦合成光纤传感器,通过累积吸收法能够现场测定空气中的低浓度二氧
研究发现在磁隧道结的反铁磁层和被钉扎铁磁层之间插入一层纳米氧化层,可以使磁隧道结的退火温度增加了40℃,即明显地提高了磁隧道结的温度稳定性.通过卢瑟福背散射实验直接
在氩气介质阻挡放电中得到了稳定的局域态六边形结构,并对其进行了时空动力学的测量.发现位于中心的放电丝的放电时刻总是领先,相邻两次放电的时间间隔表现出长短交替的周期
研究了经栅控恒压电晕充电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驻极体的电荷稳定性,并将其与几种重要的驻极体材料的储电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ETFE薄膜驻极体具有优良的电荷储存
报道了环戊烯(C5H8)分子1a′轨道的电子动量谱,并且给出了价轨道的电离能谱信息.实验在非共面对称几何条件下用能量多道型电子动量谱仪完成,入射电子的能量为1200 eV加结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