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谱”道观是如何变成八大山人纪念馆的

来源 :江西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stone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大山人纪念馆”是一座新中国成立十年后、于1959年在“青云谱”道观内创建的“我国第一古代画家纪念馆”。
  一个佛门“曹洞宗”和尚的“八大山人纪念馆”,为什么要建在道家羽士“净明派”的宫观“青云谱”里面?这种鹊巢鸠占的诡谲现象,究竟有着怎样的隐情?是每一个前来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参观的人,试图找到答案的问题。
  
  一、徐忠庆的谎言与时人的挞伐
  
  “青云谱”道观,是一座传承上千年道家历史,由江西宁藩八支建安王支“歧路之王孙”的道教“净明派”弟子朱道朗(1622年—1688年),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南昌东南十五里地定山桥,创建的一座道家“净明派”宫观。
  但是,“青云谱”道观在延续到1920年第十九代徐忠庆(1868年—1928年)的时候,徐忠庆为了获得“请拨公产,以助香火”的利益,遂将江西宁藩八支当中弋阳王孙的“八大山人”,与江西宁藩建安王孙的“青云谱”道观开山祖“朱道朗”进行嫁接与篡改,使这一释一道的两人,变成了一个人,并将“朱道朗即八大山人”的内容,添加到他重修的《江西青云谱志》当中。“青云谱”道观也从此被谬传为是禅门和尚“八大山人”晚年在此修身养性、颐养天年的“故居”。
  然而,早在民国六年,就曾有多人对“朱道朗即八大山人”的谬论进行过质疑与鞭笞。
  1917年,时任江西省高等检察厅厅长的范仲淹三十世孙范之杰(1872年—1957年)来到“青云谱”道观。徐忠庆陪同参观时,拿出了署有八大山人当和尚时期名号“个山”的“遗墨”,呈给范之杰观赏,以此来证明“朱道朗即八大山人”谎言的真实性。
  但是,当范之杰看到的远非是“个山·八大山人”真迹,而是一件低劣的赝品时,范之杰毫不客气地给了徐忠庆一记当头猛喝,在其所写的《余旅赣三年……偕同人游青云谱……以赠云岩师》诗中,对赝品表示出了完全不屑一顾的“那堪读”鄙夷。
  参与编修《江西青云谱志》的江西商会会长曾章桂(1887年一卒年不详),在《五桂合株》诗中,直言不讳地对徐忠庆将“朱道朗”嫁接成“八大山人”的行为,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笞,说其是“簧言天下为一家”,其本质乃是“五内实迹在五铢”的金钱
  《江西青云谱志》主撰者之一的黄翰翘之子黄礼陶,面对“阿父”黄翰翘参与徐忠庆篡改与嫁接的执迷不悟,在黄翰翘“窃笑愚夫无见识”的指责面前,仍然在《己未岁,省亲来赣……留博云岩炼师一粲》一诗,对父亲发出了“史策欲修笔怕污”的劝谏;
  时任江西省警察厅厅长的刘棠,以“警察”的独特眼光,也在《中秋后……游青云谱,见五桂合株奇之,粲拟回文贻笑方家》一诗中,对徐忠庆的篡改、嫁接行为,直接说出了“合株五德善藏机”的诘问;
  在《江西青云谱志》所刊载的仕宦、文人吟咏、唱和的诗文中,前后有十余位对徐忠庆的篡改、嫁接行为,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高攀那管仙人恨”、“雪禅肌肤雪祥妍”、“一样衣裳更可怜”、“道院独留白鹤巢……子落松山是孰敲”、“最耻胭脂欺俗眼”的或质疑发问,或鞭笞挞伐。
  
  二、文化部副部长夏衍的“拍脑袋”轻率“指示”
  
  随着徐忠庆篡改、嫁接的“朱道朗即八大山人”谎言在“青云谱”道观流传了整整三十九年之后,“青云谱”道观不仅增设了“青云谱开山始祖朱道朗讳良月又号八大山人”的祖庭牌位,所谓的“八大山人”的作品,也增加了不少。
  《青云谱文存》介绍解放初期(1949年)“青云谱”道观所藏书画时说:
  “福主殿陈列着福主圣像,其四周陈列着历代名人字画,虽然大都是赝品,倒也琳琅满目,大都是历年传流下来的。如八大山人的字画、朱熹的对联、苏东坡的诗屏、黄庭坚的词录等。”
  《青云谱文存》“大都是赝品”的记载,与范之杰看见的“那堪读”赝品记载,形成了延续四十二年的证据链条,将“青云谱”道观内所收藏的这些所谓“八大山人”作品,全都是赝品的事实,告知了读者。
  然而,当1958年秋天,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先生来到“青云谱”道观参观时,“青云谱”道观的这个谎言与这些赝品,却蒙住了这位新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夏衍的眼睛,最终使“青云谱”道观彻底地改变了她本来的面貌。
  直接参与了1959年筹建“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的李旦先生,在他的《创建八大山人纪念馆的回顾》一文中,记载了这次不同寻常的参观:
  “1958年,我省召开汤显祖纪念会,请中央文化部夏衍副部长莅临指导。石凌鹤局长陪同夏部长亲临青云谱视察,由韩老道接待并介绍了道院和八大山人的情况,还展示原藏的八大山人字画。夏部长非常重视,决定在其现存的故居青云谱设立专馆,以纪念这位民族大画家。石局长等省市领导即指示及时着手筹备,定名“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并于国庆十周年成立对外开放……原青云谱本身韩老道人方面,我们也见到他收藏的一些道籍文献记载,至于书画作品签署‘八大山人’名的是有几幅花鸟莲荷,但系伪品。”
  从范之杰的“那堪读”赝品,到《青云谱文存》的“大都是赝品”、再到李旦先生言之凿凿“但系伪品”的记载,都以无可辩驳的方式,将夏衍先生在“青云谱”道观看见的所谓“八大山人”作品,都是赝品的事实,毫不讳言地公之于众。
  试想一下,假如“朱道朗”就是“八大山人”,他遗留在“青云谱”道观内的书画作品,一定是“青云谱”道观内流传有序的真迹,怎么也不可能在五十余年的历史中,先后被范之杰嗤之以鼻,在《青云谱文存》和李旦先生的文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抨击为是“大都是赝品”和“但系伪品”!
  当韩守松将徐忠庆时代就有的“个山遗墨”赝品,再次拿出来给文化部副部长夏衍观看时,夏衍先生不仅不辨真假,且在完全没有弄明白佛门的疯癫和尚“八大山人”,如何会变成道家“青云谱”道观的仙家羽士“朱道朗”的关键性问题前提下,在尚未对“朱道朗”与“八大山人”这二者之间,到底存在着一种什么关系的基础上,夏衍先生竟然就凭藉着这样一次匆匆忙忙的参观,完全相信了“青云谱”道观住持韩守松的一面讹谬之词,轻率地做出了一个令世人惊愕的“在其现存的故居青云谱设立专馆”的“指示”。
  以范之杰与夏衍二者的身份而论,同样是政府的高官;同样是走马观花似的参观;同样是面对“青云谱”道观住持对谎言的介绍,但是,当范之杰面对徐忠庆喋喋不休的“朱道朗即八大山人”介绍时,面对徐忠庆拿出来的所谓“个山遗墨”赝品时,范之杰并没有被这一切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以完全独立的人格与思想,一针见血地说出了自己对“个山遗墨”赝品“那堪读”的鄙夷与唾弃。而夏衍先生,在面对韩守松呈现的“签署‘八大山人’名的是有几幅花鸟莲荷,但系伪品”时,却作出了与范之杰截然相反的“在其现存的故居青云谱设立专馆”指示。   对于夏衍副部长的这个“指示”,我们当然不能用今天若要建立一座“我国第一古代画家纪念馆”,这样一个国家重点项目时,是需要经过长时间论证,多方面考察,再经过科学的“立项”标准,来要求一位解放初期的文化部副部长的。但是,以范之杰对赝品毫不留情的“那堪读”抨击,与夏衍副部长在赝品面前“非常重视”所作出的“指示”来比较,二者不仅相形见绌,高下立见,且对夏衍副部长的“指示”与“决策”而言,就显得是那样地既有些肤浅无知,又有些轻率和不负责任。
  用今天的话来说,仅凭一次匆匆忙忙的简单参观,便做出了改变“青云谱”道观命运的重要“指示”,这种“指示”,当然是一种典型的“拍脑袋”决策。
  由此,我们清晰地知道了“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建在“青云谱”道观的历史背景;也清楚地知道了“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的成立,是建立在一片谎言与赝品基础上的;更知道了“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是在一次政府高官的匆忙参观与轻率的“指示”前提下,建立起来的。
  
  三、文化部门对“朱道朗即八大山人”的怀疑
  
  值得注意的是,在南昌市政府遵照夏衍副部长的“指示”,积极筹备“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的同时,江西省文化厅、南昌市文化局和省文管会的诸多有识之士,却对“朱道朗即八大山人”这一系列令人费解的问题,产生了质疑并有所行动。
  为了证实“朱道朗”与“八大山人”是否确为一个人,江西省文化厅、南昌市文化局和省文管会曾在1959年6月,对“青云谱”道观附近的蔡坊乡京家山西面广度庵前,被人掘开的“青云谱开山始祖道朗讳良月朱真人之墓”进行了发掘。但是,该墓经“发掘后,除见朽木数小块腐钉几只外,别无遗物”,“1959年市文化局和省文管会曾发掘此墓,疑是假墓,一直停放在青云谱道院殿宇内未予安葬”。
  “别无遗物”和“疑是假墓”的现实,使“朱道朗即八大山人”完全无法得到确认。为慎重起见,文化单位再次根据“青云谱”道观提供的情况,“在南昌市四十五速成中学基建时,发掘了另一座古墓。在该古墓中,虽然棺木中有一副骸骨,但同样没有墓志铭。”
  两次的发掘,都形成不了“朱道朗”与“八大山人”之间的“有关联”证据,于是,两座假墓都“未予安葬”。南昌市政府也再次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弄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的要求。
  文化部门的有识之士们,也在“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的布展内容上,对“朱道朗”与“八大山人”有着智慧的区别对待。
  “青云谱”道观内一直保留着一张流传有序的《朱良月炼师道像》,但从“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开馆之初到后来的任何展出,这张《朱良月炼师道像》始终没有让其展出过,而一直是将八大山人的造像《个山小像》,作为“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的标志性作品,展示于观众面前。
  这说明,在这些有识之士的文化干部心里,始终在对待“朱道朗”与“八大山人”这二者的身份上面,是有区别并不曾有混淆的。
  
  四、历史的错位与一错再错的“八大山人纪念馆”
  
  一座与禅门的“八大山人”没有任何关系、没有一件“八大山人”真迹的“青云谱”道观,从夏衍先生参观的1958年秋天,到1959年10月,在不足一年时间里成立起来的“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拿什么东西来展示给世界各地前来参观的观众看呢?
  李旦先生的《创建八大山人纪念馆的回顾》一文,将“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的筹备工作,交代得甚为详细:
  “那时觉得重要的是应该有一些八大山人和牛石慧的真迹,更要有几幅代表作品才好。虽经我们多方征集了解,所知还是很少。
  首先,省博物馆有几幅可以借调,又在市文化局历年的收藏中清理出了牛石慧的作品,再从文物商店收购了一二。
  由于筹备时间迫促,而真迹实在太少,于是组织上派我赴京沪征集作品和向中央文化部反映实际情况。当年七月许,我到北京后承夏部长亲自接见,答应拔给作品,并即请文物局王冶秋局长指导进行。王局长说,文物局现藏有几幅八大山人作品可以带去开馆。这时我又特别提到有幅《个山小像》问题,他说可向故宫了解,并介绍我认识文物处张珩副处长。张处长非常重视,并问故宫收藏八大山人作品情况,还特别提到《个山小像》,果有下落,此画已由故宫收藏了,并同意拔给我馆开馆,又请故宫支援了《墨荷》、《双鹰》等大幅作品,而文物局藏的《行书兰亭序全文》大幅等都很精彩,各富代表性。”
  自此,从全国各地的北京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单位征集、借调、购买的“八大山人、牛石慧及传统关系大小作品计约三百多幅,其中真迹原件约三十多幅,其他则多为复制品或等大照片”,就这样源源不断地汇集来到了“青云谱”道观,在这座道家的宫观里安家落户下来。
  《个山小像》这张作品表明八大山人身世,在佛门的世系、派系,是具有明显的佛门标志性作品,从八大山人49岁创作以来,便一直在佛门流传,其最终的发现,也是从奉新县奉贤寺佛门被征集至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个山小像》。就这样,在戏剧家夏衍先生戏剧性的“指示”下,以行政“划拨”的形式,绕了整整一大国之后,走进了这座“净明真境”的祖庭,成为了“青云谱”道观“净明派”弟子们顶礼膜拜的先祖,变成了“青云谱”道观的“开山祖”。
  从此,《个山小像》成为了“青云谱”道观的真正主人,八大山人的众多作品真迹,成为了这座“净明派”宫观的实质性精神实体。
  1962年,由于“青云谱”道观住持韩守松始终对一直没有安葬的“朱道朗墓”“甚为不满,多次对省市宗教部门提过意见”,“请求办理”,省文化厅只得拨出3000余元经费,分别在“青云谱”道观内的“吐珠山上”和“院内东南角”,重新安葬了那两座发掘的“疑是假墓”。
  “原省文化厅曾指示立碑说明迁墓经过”,也由于“韩守松仍然执拗地坚持认为‘八大山人’是道士,并坚持要在墓碑上镌刻‘羽化道祖’的字样”,文化厅考虑到宗教政策,依照韩守松的要求,在两座假墓前,分别立上了“八大山人之墓”和“牛石慧墓”的墓碑。
  自此,“八大山人之墓”,彻底替代了“朱道朗墓”。
  “牛石慧”这位在《奉新县志》当中有明确的记载,始终是奉新县奉化乡上村“柏馥寺”“牛石庵”的佛门和尚,在“青云谱”道观内,摇身一变而成为了“八大山人的兄弟”,永远地在“青云谱”道观内安营扎寨下来。朱道朗亲自编修的《青云谱志略》从未提及的“朱道明”这位子虚乌有的人物,从此凭藉着“牛石慧”至今遗留在世界各地的书画作品和盛名,在“青云谱”道观内,被莫名其妙地赋予给了“朱道明”,而具有了“牛石慧”的鲜活灵魂。
  随着前来青云谱“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参观人员的不断增加,这些从全国各地征集来的八大山人真迹,在这些不明真相的观众面前,从此成为了“朱道朗即八大山人”的 一种具有“实证”意义的“证据”,两座假墓也以赫然耸立在“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内的方式,让不明就里的观众们,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让“朱道朗即八大山人”、“八大山人之弟牛石慧”的谎言,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流播。
  
  五、全球范围的论战使“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几经易名
  
  建立在夏衍先生这种完全不加思考“拍脑袋”决策基础上的“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其“指示”背景的极不恰当性,与“决策”时间的极大错误性,当然就决定了这个在道家“净明派”宫观里面建立起来的佛门人物“纪念馆”的不正当性。其科学性、真实性与可靠性,也就必然地遭到来自于释、道两门的宗教界、美术史界等各方面的质疑、诟病与驳难。
  由此,而引发了中国美术史界、道教史界和佛教史界近半个世纪的全球性学术大辩论。从1968年开始,美国的王方宇教授先后发表了《八大山人和朱道朗》,台湾的叶先生发表了《读朱道朗跋(月瞿)仙(筮吉肘后经)后——再论八大山人非朱道朗》,北京的汪世清研究员发表了《八大山人不是朱道朗》等一系列质疑、辨证的文章后,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们,先后发表了近百篇驳斥“朱道朗即八大山人”的文章,使“朱道朗”与“八大山人”这两个一释一道的不同身份人物,得以大白于天下。
  迫于巨大的理论压力,1966年南昌市文化局不得不在《关于更易馆名的请示报告》中,将“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改名为“青云谱书画陈列馆”;1980年又将“青云谱书画陈列馆”改成“八大山人书画陈列馆”。
  至1983年,南昌市政府再次将“八大山人书画陈列馆”,易名为“八大山人纪念馆”。
  “青云谱”道观从1661年兴建,到1959年10月被改成“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这座道教“净明派”的宫观,前后共存续了298年零6个月,繁衍“净明派”、“青云派”弟子二十二代。至今,这些失去了“青云谱”祖庭的“净明派”、“青云派”弟子与传人们,仍然秉持着“净明忠孝”的教义,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宗教场所,为传承“净明派”、“青云派”而弘法不断。
  “净明派”、“青云派”的后续弟子们,在清晰地认识到“青云谱”道观这段扭曲、离奇的历史,并痛定思痛之后,纷纷开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或上书请愿,或集会呼吁,希望将“青云谱”道观恢复其本来的宗教面目,将已经成为“公产”的“八大山人纪念馆”,返还给道教“净明派”的传人,以便使“青云谱”道观的香火得以重续,重振道教“净明派”这座具有千年历史传承的“净明真境”祖庭。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实事求是”为根本立足点的政党,面对这一延续了近百年的谬误,应当在今天已经建有了“八大山人真迹馆”的基础上,拿出应有的切实态度,对“八大山人纪念馆”进行实质上的“拨乱反正”!让“青云谱”道观这一曾经在人类历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精神场所,恢复其道教“净明派”的“净明真境”圣地,恢复“青云派”的祖庭。
其他文献
鄂州市是一个只有15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百万的中等城市,地域狭小.为其提供电力供应的鄂州供电公司必须在‘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上做文章.鄂州供电公司总经理贺少云快人快语,一
一、主持人“护城河”的重要性rn(一) “护城河”是什么?rn护城河是引水注入人工开挖的壕沟,形成人工河作为城墙的屏障,一方面维护城内安全,另一方面阻止攻城者的进入,这是古
期刊
就如何提升企业执行力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荆州供电公司总经理王剑鸣.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位有过企业工会主席、党委书记等任职经历的总经理,并没有按照我们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
摘 要:当前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农村中小学始终存在着教师流失的问题,尤其是骨干教师的流失,农村教师的流失加重农村学校教师短缺、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不仅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顺利实施,也使农村应享有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无法得到保障。本文试图对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师流失;改革开放  一、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提出  海内外一直非常关注乡村教师流
笔者以东秦岭商丹地区武关岩群毛坪长英质片岩单元中黑云石英片岩为研究对象,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沉积时代及物质来源。结果显示,碎屑锆石年龄可以
期刊
摘 要: 文章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误区进行分析:强调学生,弱化教师;强调探究式教学,忽视传统教学;重情境,轻基础;追求手段现代化,忽视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思想政治课 教学误区  广大中学思想政治教师随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围绕新理念组织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可喜变化。但在具体教学中,我明显感受到,有些老师走进新的误区,如流于表面形式的不断翻新,重
化学是一门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学科,在初中教学中非常重要。初中生正处在初升高的时期,学好化学对升学是很重要的,化学在中学成绩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如何学好化学、教好化学是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现象,是学好化学的必要手段,那么对教师来说,如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就是很值得研究的一项工作。  一、创建化学实验课堂,实现高效学习  任何教学的本质都应该本着努力给学生创建一个舒适的课堂
期刊
“宁可失利,不可失地!”这是我省最大的进出口公司浙江国贸集团公司今年提出的营销战略。浙江是开放型经济大省,外贸是浙江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在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不少新
大凡记录光影,爱好摄影的人,遭遇奇境,都极尽脑汁、摆弄技巧,以显独特的表现手法。其实,摄影的用光与构图等语言要素都建立在纯粹的传统摄影理念和技术的基础上的,通过构思,透过作品,达到艺术境界,但不会让观者感觉到相机的存在,此类作品相对而言中规中矩、沉稳圆润,直接视觉效果精致且平实。这种质朴的影像并不简单地停留在摄影技术的呈现和视觉愉悦的唯美满足,点点滴滴透露出摄影者自身的艺术涵养与文化阅历,把观者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