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幸福都要装进房子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uanai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不是所有的幸福都要装进房子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不是所有的幸福都要装进房子
  “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英国作家伍尔芙的这句名言成了时下许多女人的座右铭。越来越多的都市女性或独力买房,或在择偶时高喊“无房不嫁”。
  别用“世俗”、“拜金”批判她们。很多时候,女人感觉房子比老公可靠得多,房子让女人感到踏实、安全。正如亦舒在《喜宝》里说:“最希望要的是爱,很多很多爱,如果没有爱,钱也是好的。”或许手握不断升值的房产,对有些女人而言,安全感、幸福感骤增。
  然而,在房价越来越高、政策越来越严厉的今天,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真的很难。2011年,被称为“最严厉楼市调控措施”的限购令,已经在全国二十多个重要城市正式实行。与此同时,“限外”、首付提高、利率增加等细则,无不告诉我们,买房越来越不容易。女人买不起房,就会没有安全感;男人买不起房,很难抱得美人归。但女人总不可能迟迟不嫁吧?于是,有的姐妹慌了,她们连连感慨:限购令,不是限制房价,是限制了我们的幸福啊!
  其实不然,在多元化的社会,通往幸福的路有千万条。高房价也好,限购令也罢,对于许多女人来说,房子只是表层现象。当拥有了起码的居住条件,她们最需要的是心灵的空间,用这座情感“房子”,装入自己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
  
  聪明女孩,哪里都能找到幸福
  受访人:柳菲,28岁,公司白领
  
  柳菲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2006年从东北财经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工作。父母为了让她生活方便,要把全部的15万元积蓄拿出来在北京买房付首款。当时,如果柳菲拿了这笔钱,就可以拥有一套南四环100平方米的房子。但她那时还没有买房意识,她笑着对父母说:“我都工作了,怎么还能花你们的钱,你们还是留着养老吧。再说了,我以后找一个有房的老公不就行了?”
  从那以后,由于频繁跳槽,柳菲将购房忘在脑后。2009年秋天,她终于在一家国际市场调研公司站稳脚跟,月薪万元,这时,她萌生了买房的念头。但此时,南四环的房子已经从每平方米5000元涨至2万元,仅首付就要60万元。她东拼西凑,只有25万元。
  让柳菲没想到的是,她买房的欲望越强烈,梦想越难实现。2010年,房价在国家调控中仍然走高,她连在四环内拥有一套60平方米二手房的目标都已经无法实现了。2011年2月初,她决定购买一套40平方米总价100万元的单身公寓。但进了五元桥附近某售楼处的样板房一看,使用面积实在太小,父母来北京就连客厅都睡不下!考虑再三,她打算先买下来,日后有钱再换大房子。没想到,2月17日,售楼小姐在电话里遗憾地告诉她:“你被限购了!因为今天出台了《京十五条》房地产调控细则,将限制纳税未满五年的非北京户籍者购房……”那一刻,她欲哭无泪。
  不过,柳菲乐观开朗,始终相信“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年,她每个月都要天南海北地出差。2011年2月底,她到广东珠海出差,和分公司的同事聊起了自己被限购的遭遇。同事立即建议:“到珠海来买房吧,这边还没有限购。最便宜的房子每平方米六七千,贵的不过万余元,关键这里非常宜居。我们公司在珠海、广州、深圳、香港、澳门都有分支机构,你把家安在珠海,到这几个城市开展工作都很方便。”
  柳菲考察一番后动了心,父母知道后立刻表示全力支持。3月中旬,柳菲在珠海情侣路附近定下了一套115平方米的房子,三成首付约30万元。柳菲工作出色,珠海分公司恰好也急需这样的人才,所以当她申请调往珠海时,立刻获得批准。接着,她将父母接到珠海定居,父亲乐呵呵地说:“南方天气就是舒服啊,哪像东北那旮旯,3月还下雪!”
  回忆起过去租住在北京一套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楼道里弥漫着莫名味道的情景,与父母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柳菲从心底里乐开了花。
  
  点评:年轻人向往大城市的生活无可厚非,但要认清,当高压力、高消费渐渐磨损了青春年华时,只有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心情才最重要。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本身就高,限购令出台后,粉碎了很多外地人的置业梦,但他们都很年轻,生存能力强,居住氛围、习惯等均未形成,所以不妨选择在二三线城市安家。据统计,像青岛、无锡、厦门、珠海等中等城市,不仅发展空间大,居民的幸福指数也高。
  
  降低欲望,重获美满家庭
  受访人:卢会琴,34岁,家庭主妇
  
  身为广东女人,卢会琴身边有太多的“包租婆”,她们不用上班,每月靠收房租就能过得舒舒服服。这令19岁就外出打工的卢会琴特别羡慕。
  卢会琴是广东化州人,在广州市白云区一家工厂担任部门主管,她的丈夫是白云机场的一名普通地勤维修人员,两人的月收入加起来约1万元。2007年,她和丈夫结婚时在白云区岗贝路买下了一套位于八楼,面积不到60平方米的二手房。2010年初,已经33岁的她想到要生孩子,自住的房子没有电梯实在不便,加上她一直想当“包租婆”,所以和丈夫决定再购一套房子。
  2010年3月24日,卢会琴怀揣着积蓄和七拼八凑来的26万元,在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某楼盘购买了一套总价88万元的三室两厅,与此同时,她的七成贷款申请也交给了银行。就在她快要实现搬新居、当上“包租婆”的梦想时,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规定对于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五成,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这一新政犹如一瓢冷水泼在了卢会琴夫妇头上,要想保住房子,需再筹18万元补首付,并重新申请贷款,与此同时,因贷款未按时到位,每月支付开发商违约金8000元。
  无奈的卢会琴向开发商提出解除购房合同。国家政策令她无力履行购房合同,开发商应返还首付款和定金。她的请求被开发商回绝。屡次商讨无果,她妥协了,“3万元定金我不要了,在首付中你们再扣3万元,我也认了。”即便如此,开发商仍然不同意退房。2010年5月24日,她向广州市仲裁委提出申请,要求裁决开发商退回已经支付的三成房款。但7月4日的庭审中,开发商拒绝解除合同,要求卢会琴继续筹集新增的两成首付款,否则将追究其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没收已经支付的购房款。双方未能达成一致,首次仲裁无果。
  随后,旷日持久的仲裁让她和丈夫精疲力竭,甚至为此天天吵架。由于开发商的强硬态度,夫妻俩为了解决问题,凑齐增加的两成首付,想尽办法筹钱,甚至借了8万元的高利贷。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2011年1月26日出台新“国八条”广州版房贷细则规定,二套房的首付不得低于六成,拥有一套或一套以上住房的非广州户籍家庭不得再购住房。卢会琴和丈夫都没有广州户口,也在限购之列,当时,她感觉天都塌了,再也忍不住一年来的委屈,眼泪哗哗而下。事到如今,她要想保住花都那套房子,只有卖掉原来的房子。
  2011年2月,怀孕五个月的卢会琴卖掉了白云区的房子,付清了花都那套房子的尾款。至此,她多年的“包租婆”梦想彻底破碎。不过,搬到花都居住的她想通了:“无债一身轻,我和老公现在过得很好。为了孩子,我春节前辞掉了工作,虽然只靠老公一个人的收入,但没有房贷,除去家庭开支还绰绰有余。其实,人只要学会降低欲望,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
  
  点评:限购令出台后,很多大城市的中产家庭在购买改善型住房时受到了影响,比如本地户籍的原本有两套较小面积的房产“被三套”了,非本地户籍的原本有一套旧居的,也不能再购买。在这种情况下,“卖一买一”是明智的选择。有的居民总认为房子越多越好,其实这样并不明智,生活压力大,生活质量自然下降。而“卖一买一”既能住新房子,又不用背负债务,这才是在限购令下提高生活品质的可行之举。
  
  我要住遍全世界,限购与我何干?
  受访人:韩玟婕,30岁,外企海归
  
  韩玟婕是江苏扬州人,父母都是普通的公务员,2003年,她从南京一所大学毕业后,又去了德国弗莱堡大学留学。2007年,读完研究生后在上海一家外资商业设计公司任职。
  刚工作的韩玟婕月薪就有1.5万元,每次回家,周围人都会问她:“买房了吗?”她总是笑着说:“买房干吗?租房也挺好的呀!”这是她的心里话,因为她在德国租了四年房子,已经习惯了那种生活理念:德国人平均四十多岁才第一次购房,在柏林等大城市,有80%的人都是租房子住。她在上海租的高档公寓都是新楼盘,环境优雅,而且离单位很近,工作生活便利。
  韩玟婕不想当房奴,她希望这样生活:周一至周五下班后去咖啡厅看书,或参加外语沙龙交友、充电,周末跟朋友看电影、健身,到周边城镇郊游,每年的黄金周远游一次。除去这些开支,她可以每月给父母寄些钱,然后自己炒炒股或者买点基金。
  2009年,她已有了十几万元积蓄,月薪也涨到2万,父母催她买房:“你一个人在上海,租房子多不安全啊,如果没钱,我们再凑一些……”她无动于衷,依然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一次,有位买了房的女同事问韩玟婕为何不买房,凭她的收入,在上海近郊买套房子完全没问题。她却说:“我不是不想买房,只是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租房更合算。你们家离公司一个多小时车程,小区环境又嘈杂,我可不想要那样的生活。”女同事不但没生气,反而赞同她的说法:“是啊,我早上6点多就要起床赶着上班,晚上8点才到家还得做饭,每天累得连话都不想多说。还是你方便,住在市中心,参加培训课、扩大交际圈,干什么都方便。”
  2010年初,韩玟婕恋爱了,她和男友的月收入有四五万,如果他们合力在上海安家相当轻松。但他们志同道合,坚持租房。这年5月,他们把双方父母都请到上海看世博会。四位老人听说他们住的三室两厅每月租金6000元时,目瞪口呆。韩母说:“你们也太浪费了,一个月租金就是扬州一平方米的房价呀!”韩玟婕却笑着说:“妈,你知道吗?买我现在租的房子要五百多万,即便我们每年存二三十万元,也得二十年才能还完贷款。那时,说不定我已经陪您在扬州养老了呢!”
  由于没买房,经济上很宽裕,韩玟婕和男友去了美国、新加坡等国旅游,国内更是到处留下了他们的足迹。2011年春节前夕,为了避免父母的唠叨,她和男友决定结婚,可是父母竟然反对:“你们先把房子买了,不然就别结婚,钱不够我们给你们凑!”没办法,韩玟婕只好答应在扬州买套房子。可父母还是希望她在上海买房:“你们都在上海工作,在扬州买房子不等于没买吗?”
  最后,韩玟婕和男友撒了个谎,说他们被上海限购,父母这才应允他们在扬州安家。扬州的房子给韩玟婕的父母住,他们依然租住上海高档公寓,只是节假日回老家度假。
  韩玟婕和男友的梦都在远方,他们打算过几年去香港或者国外工作生活。当然,无论去哪里,他们都是租房生活,绝对不会降低生活品质。她说:“或许我不入流,这不要紧。我每一天很开心,这才最重要。”
  2011年3月,北京的朋友听说他们租房结婚,很是不解:“都成家了,怎么还不买房?你们都是金领,不可能也受限购影响吧?”韩玟婕幽默地回答:“我的梦想就是把世界各地的房子都住一住,限购令与我无缘!”
  
  点评:在中国,很多人觉得没有房子就没有安全感,因为买房成家、安居乐业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思想也应该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扎根大城市,可是大城市容量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欲望,就业门槛高、竞争激烈以及高房价、高消费、高成本等都是必然。其实,在纽约、巴黎、东京等地,很多人都是在城里租房在城外买房。所以,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可改变观念,不妨一边租房一边打拼,当你成功了,再买房也不迟;如果你没赚够钱,或人到中年生存能力下降,再回到小城市居住,同样能活出多彩的人生。
  
  专家说法
  彭博(中国房地产研究协会会员)
  近十年来,楼市变化一直扰动着老百姓的神经。与大多数人的收入相比,一些城市的房价远远高于人们的承受能力,影响了“和谐氛围”和“幸福度”。限购令在服务大众的同时,也确实可能会伤及“无辜”。不过,退一步讲,就当限购令是一个巨大的挫折,你遇到问题为什么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呢?为什么不寻找办法解决它呢?比如转战二三线城市、卖一买一、大城租房小城买房等,都是很好的举措,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如此智慧地化解生活难题,才会过得轻松快乐。
  面对限购令,聪明的人会选择绕开,但也有不少人“正面抗击”,比如有的以公司名义“曲线购房”,有的采用假离婚、假结婚等手段,还有的找地方买完税证明等等,煞费苦心。可如今是法制越来越完善的先进社会,要想好好过日子的人,一定得掂量其中的风险,也莫被人欺骗上当,最终导致“人财两空”。买房的目的是为了美好的生活,可如果在买的过程中铤而走险、提心吊胆甚至家破人散,又有何幸福可言呢?
  很多年轻人对限购令有些误解,认为提高了置业门槛,限制了他们进城享受幸福生活。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早买房本身就很危险,尤其是不少大学生,刚毕业就想买房,还追求一步到位,非地段好、面积大的房子不考虑,为了一套房子他们早早背上沉重的贷款负担,或者掏空父母的积蓄,这样,生活压力会陡然增大,而且抗风险能力也变得很低,今后的婚姻、家庭、生活道路令人担忧。我个人觉得,年轻人刚步入社会,来大城市不是享受的,奋斗和拼搏才是这个阶段应有的主题,因此被限购或许并非坏事。
  总之,国家出台限购令并不会限制我们的幸福,其目的也不是要限制我们的幸福,相反是为了我们更加幸福。
  
  l符香梅(广东晴天婚姻咨询公司总经理)
  中国女人对房子的渴望根深蒂固,尤其是对于即将步入婚姻和已婚的女性。不少女人信奉:男人不如房子可靠。因为夫妻一旦离婚,男人很容易重新开始,而女人可能就此沉寂,如果有一套房子属于自己,就会有安全感,能坚强自信地面对生活。
  因而,房子成为家庭生活的必需品,很多女孩乃至丈母娘高喊“无房不嫁”,也就不稀奇了。但女性在选择“房男”时,也应该多方位地考虑,比如你在大城市里工作,非得要找一个在大城市有房的男人,难度可能很大,如果找一个在大城市租房、在小城市有房的,就相对容易了。有的女人为了自己后半辈子有保障,恨不得老公买房越多越好,可是房子多了,你能保证老公只让你一个女人住吗?别的女人也想从你老公身上搞一两套房子养老。当老公背着你把房子送给情人,即便你有N套房子,还开心得起来吗?
  现在,还有不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女性,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打拼事业,独力置业,既活出了自我,又给了自己最大的生存保障。她们不依附于男人,不靠嫁人拥有房子,她们觉得,只有自己挣钱买的房子,才会让自己安适、平静。
  其实,任何外界事物都限制不了女人的幸福,智慧女人自有智慧之举。所以,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房子,而在于满足居住的需求下,心灵是否充实,情感是否真诚。
  (编辑 陆艾涢 李婉莉)
其他文献
幸福,就在于拥有一颗随时准备幸福的心。    今天到李晓恒家,他是一位旅美画家,跟美国的几家画廊签约。聊天中得知,其母祖籍竟然跟我一样。我说得多,他听得认真。他带我参观了他的书房,他收藏了很多世界名著,藏书竟然也和我的藏书相仿。他是学美术的,我是学中文的。  我发现,文字是我真正的朋友,有了文字,我有了很多亲近的知己。在言语无法表达完尽的时候,用文字来实现了和朋友的心灵沟通。正是这些现实中以及精神
期刊
有些人你得不到是因为你不懂得贪婪,有些人你会失去却因为你过分贪婪。  ——适度才好    女人没有消息,对男人或许是好消息;男人没有消息,对女人绝对是坏消息。  ——男女有别    别觉得你被世界抛弃了,世界根本就没空搭理你。  ——过分夸大感受等于折磨自己    直觉之所以叫“直”觉,而不叫“真”觉,是因为“直”觉常常是站不住脚的!  ——何为直觉    幸不幸福留给别人说,快不快乐要靠自己悟。
期刊
茵雅湖,缅甸仰光市内最大的湖泊,湖边林木茂盛,风光旖旎。湖泊南岸,有座古旧的公寓。公寓戒备森严,白色高墙上布满铁丝网,荷枪实弹的士兵来往巡逻,鲜有人迹。  而2010年11月13日傍晚,公寓旁却挤满了人。公寓主人,一位身高1.60米、身体单薄的女子,登上小木板凳,隔着铁门,向沸腾的人群微笑招手,轻声说:“好久没见了。”而现场民众已抑制不住激动,很多人流着泪喊:“素季!姑姑!”  这位女子名叫昂山素
期刊
2011年2月26日,香港女星梁洛施宣布与李泽楷分手。此前,她为李家生下三个男孩。坊间传言,梁李二人早有“不婚生子”协议,分手后,梁洛施拿到了上亿元的天价补偿。  不久前,“不婚生子三胞胎妈妈暴死产房”的新闻轰动香江。我们经过深入调查,探究了这起惨剧背后的层层陷阱,给天下那些妄求一夜暴富的女孩提个醒:面对诱惑,一定要擦亮眼睛,一步走错,想回头都来不及了!    为嫁豪门,不婚生子    马馨怡19
期刊
不知不觉,译云国际信息服务公司横扫在沪外国领事馆、跨国公司的翻译业务,还在全国开了几十家翻译连锁门店。创业者陈弋桃是80后女孩,她的口头禅是:“只要你勇敢地去敲门,那扇门说不定就会为你敞开!”    糊涂胆大闯职场    陈弋桃是四川宜宾人,复旦大学世界经济专业2000级学生。她在学校里特别折腾,什么都干,曾凭借一份商业企划书,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的三等奖。   大三时,陈弋桃去了一
期刊
2011年3月8日,江苏省妇联表彰了第六届江苏省十大女杰,其中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副主任苏青和格外引人注目。  苏青和长得清秀甜美,与烧伤科“残酷恐怖”的工作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她热爱这个岗位,全身心投入,以医生的天职直面鲜血淋漓、枯焦绝望,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救治一个个烧伤的肉体,抚慰一颗颗痛苦的心灵……  十年前一次出差,苏青和与丈夫从青海来到江南名城无锡,看到夕阳映照下的太湖美景,
期刊
挑战极限:路痴成为海底通    2007年3月,傅妍以旅游记者的身份应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邀请,前往马来西亚考察沙巴州岛。岛上有一个专为潜水爱好者开办的度假村,每年的3月~10月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潜水爱好者入住,探寻岛屿周边的二十个绝妙潜点。  喜欢挑战的傅妍体验了一番潜水。潜入海底的她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她在美丽的珊瑚丛中东游西逛,蓝色海星、五颜六色的魔鬼鱼和两米多长的大梭鱼在她眼前往来穿梭
期刊
这些纯粹的美让我充满敬畏。  其实任何成功都没有秘诀,有的只是你做事的态度,就是珍视每一天的工作,绝不敷衍。    2011年2月下旬,由章子怡主演的好莱坞大片《巾帼英雄》杀青。该片所需的服装,几乎出自一人之手,她就是被誉为“中国香奈儿”的设计师郭培。多年来,她不仅为国内外多部影视剧担任服装师,还为北京奥运会设计了礼服。这几年的央视春晚中,90%的主持人及主要演员所穿的美丽华服,均是她的杰作。她从
期刊
1991年春,美国某电视台计划筹办一套全新的动画栏目,面向全台公开招聘负责人。信息公布后,只有两个人报了名。一个是诺曼,年前才转行进入台里担任制片人,此前未接触过任何动画制作;另一个是戴维,主持拍摄过多部动画片,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人人都看好戴维,嘲讽诺曼自不量力。  可诺曼不这样想。她参加工作已有17年,一直守着普通的岗位默默无闻,压根儿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因此深知机遇的重要。  竞聘设置了两
期刊
2010年10月13日,智利圣何塞铜矿的三十三名矿工在被困69天之后成功获救,全世界都为他们高兴。但此次矿难发生后,随着巨额赔偿金的发放,为了争夺利益,至少有五名矿工的婚外情浮出水面。鲜为人知的是,其中一名受难矿工的妻子是中国人,嫁到智利已整整六年,如果没有此次矿难,她还不相信丈夫已出轨。  近日,笔者采访了这位刚刚离婚回国的广东女人——    屡受伤害,中国教师远嫁智利矿工    魏利芬196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