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龟兹石窟壁画的宗教文化为主题,在简单介绍龟兹石窟壁画的基础上从佛教故事、音乐、舞蹈、大乘佛教文化、禅修五个角度探寻龟兹石窟壁画的宗教主题,以期为推动龟兹石窟壁画的研究做出贡献。
关键词:石窟壁画;龟兹;宗教文化;音乐舞蹈
龟兹石窟以壁画闻名于世,在龟兹石窟的壁画中,我们可以探寻到龟兹古国绚烂的文化以及古老的宗教文化。在过去,龟兹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埠,是西域统治的中心,其文化吸收了东方的印度文化、伊朗文化以及我国汉族文化,同时还吸收了来自西方的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等,将多种文化与本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龟兹文化。而从龟兹文化的核心来说,其以佛教文化为主,石窟则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石窟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龟兹古国的发展历史,看到其宗教文化的发展史,看到萨满教、小乘佛教、藏族佛教等在龟兹古国的传承发展。
1 龟兹石窟壁画概述
石窟的壁画、窟体和雕塑是宗教宣传教义的重要工具,龟兹石窟由于历史的发展变化遭受了巨大破坏,许多雕塑、壁画被损毁、抢劫,几乎没有保存完好的石窟,窟体遭受严重破坏,而在窟体、壁画、雕塑这三者中,壁画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故而其成为龟兹石窟艺术中的珍宝,也成为后人研究龟兹历史、龟兹人民生活、宗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从功能类型角度来说,龟兹石窟主要可以分为礼佛窟、讲经窟、僧房窟;从形制角度可以划分为中心柱窟、方形窟、僧房窟。龟兹石窟的分布非常广泛,彼此之间相距甚远,这也使得各个石窟都具有自身的特色。克孜尔窟可以称为龟兹石窟艺术的发源地,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在其壁画上,内容非常丰富,有大量因缘故事、佛陀传记故事、本生故事等,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石窟没有的壁画。在壁画的绘画和造型方面,早期壁画中有犍陀罗等佛教艺术风格,是龟兹石窟的代表。库木吐拉石窟是规模仅此于克孜尔石窟的石窟群,其大体形制与克孜尔石窟类似,但是在壁画内容和风格上则有共同点和自身鲜明的特点。首先,在题材上,其壁画多反映小乘佛教的教义思想,这一点与克孜尔石窟是一致的,但是库木吐拉石窟壁画中还有不少壁画是汉风壁画,表现出中原大乘佛教的思想。汉风壁画的石窟形制上又与龟兹中心柱窟是一致的,这体现出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文化的交流、共生,这是宗教艺术史上的奇观。克孜乃哈石窟在维语中是姑娘的居所之义,其洞窟较少,但是其有龟兹最大的僧房窟,且其形制非常特殊,是八角形的方形窟,壁画则以龟兹贵族供养人为主,出现不少“地神”托举国王的壁画,这充分表明该石窟是龟兹贵族使用的石窟。阿艾石窟是一个单体石窟,是1999年新发现的石窟,位于克孜利亚峡谷内的崖壁上,残存的壁画主要是佛像、菩萨像、千佛像,该石窟壁画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可以看到当时龟兹与中原文化交流、经济交流的盛况,是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从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角度而言,阿艾石窟将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永载史册。
2 基于宗教学的龟兹石窟壁画主题
2.1 龟兹石窟壁画的佛教故事
佛教文化组成了龟兹石窟壁画的骨架,而在具体的壁画内容角度来说,其中礼拜释迦是最为核心的精神,大部分壁画几乎都在讲述前世今生的故事。例如:中心柱窟的菱格因缘故事,以一个个菱格单元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主要凸显的是佛陀的形象。而在主室的侧壁上,一幅幅精美的壁画中都讲述了一个个佛陀的传记故事,但是由于破损较为严重,且构图相对单一,题材内容辨识难度较大。简单来说,主室的塔柱正壁上讲述的是访佛、降服六师外道等故事,后甬道则主要讲述佛陀的涅槃。
为什么要在礼拜窟中绘制如此之多的关于释迦的故事画呢?笔者认为:从小乘佛教的教义角度来说,其非常重视教徒个人的修行解脱,坐禅是龟兹小乘佛教的一个特征,禅要求教徒排除内心的一切杂念,最终达到解脱的境界。而教徒在坐禅时是以释迦为榜样的,因此,释迦的经验对他们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我们走进中心柱窟,首先看到的是中心正壁龛内的佛塑像,接着我们可以看到侧壁和窟顶的传记和因缘本生化,接着向右绕行进入甬道,我们看到佛诞生时的场景,而转到后室就看到佛涅槃的场景。
在龟兹石窟壁画的佛教故事的研究上,由于破损较为严重,辨识难度大,虽然前人通过佛教典籍等考证出许多壁画的故事内容,但是还有许多的故事画的解释比较牵强,有待进一步考证。例如:在克孜尔石窟的8窟主室前壁壁画的辨识上,《新疆古佛寺》一书中将其解释为魔王对佛的进攻,主要依据是这幅壁画上有一些绿色鬼怪。而从现存的遗迹上来看,该幅壁画的整体风格与魔王对佛进攻的风格不一致,所以应该不是佛祖降魔成道的场景,究竟其主题、内容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另外,从壁画故事反射的思想内容角度来讲,龟兹壁画反映出不一的佛教思想。例如:因果轮回、因缘果报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我们从很多壁画中都可以看到这一思想的影子,在壁画故事的背后看到其想给人们传达的思想。17窟中有这样一幅菱格壁画,讲述的是母鹿舍身不违诺言的故事,有一个母鹿在铲子后不久被猎人捕获,母鹿请求猎人让其返回家看望鹿子并告知鹿子水草丰美之地后就返回来,随便猎人处置。猎人答应后,母鹿回家看到鹿子并将其带至水草丰美之地,即刻返回猎人处,但是鹿子追随着母亲到达了猎人处,而猎人见母鹿宁愿身死也不违背诺言,又看母子情深,深感怜悯,遂放了母鹿。这个故事肯定了母鹿遵守诺言的高尚品德,并宣扬了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
2.2 龟兹石窟壁画的龟兹音乐
龟兹音乐是佛教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龟兹音乐在不同的时代又有着不同的特点。例如:西国龟兹音乐是融合了龟兹本土音乐与漠北草原文化的一种乐曲,是在北周诸国时期传入中原的,是由突厥公主和亲北周武帝时带入中原的,由此可见西国龟兹音乐已经吸收了草原文化。而齐朝龟兹音乐则是龟兹本土音乐与中原文化交融形成的独特音乐。土龟兹音乐在西汉时期传入中原,土就是土生土长的意思,但是,在这三种龟兹音乐中,保留龟兹本土音乐元素最多的是西国龟兹音乐。 在石窟壁画上,我们也可以看到龟兹音乐的身影。佛教将音乐作为净化人心灵、实现说教目的的中原方式之一,认为音乐能让人的心变得柔软。如:《五门禅经要用法》中明确指出:飞天和天宫伎乐能创造出西方极乐世界的场景,在此场景的感染下,人们就像见到佛陀一样。在石窟壁画中,绘制天宫伎乐和飞天的主要目的也是实现佛教音乐说教目的。例如:克孜尔石窟的38窟中,其东西两壁的上端都绘制有天宫伎乐图,每壁均由七组画连续组成的,每组中会有2个伎乐天人,且是一男一女,一壁有14人。在壁画人物形象上,多表现出鲜活饱满的艺术特征,且多为一人吹奏一人跳舞的场景,婀娜多姿的舞蹈与伎乐有机融合起来,这些鼓舞形式一直到今天还可以看到,在历史的传承中得到继承、传扬、发展。这些壁画中的伎乐形象则取自印度神话中的乐神,而天宫伎乐为什么会出现,又体现出了怎样的思想内涵呢,这一点可以从小乘佛教的文化来看。小乘佛教宣扬人的修行最高境界是阿罗汉,而人要想修行到阿罗汉,首先必须出家或是行禅,观禅则是行禅的核心,观也即观佛,石窟壁画是观佛的重要产物之一。音乐在石窟壁画上的体现,就是为了吸引教徒在观佛的过程中感受天宫伎乐,增强天宫伎乐的宣传效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天宫伎乐也是为佛教宣传而服务的,是影响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要素。当然,天宫伎乐等也推动了龟兹地区音乐、舞蹈文化的发展,甚至在龟兹与中原地区和周边国家交流的过程中流传到西域诸国以及中原地区,影响西域诸国以及中原地区的音乐舞蹈文化。
当然,石窟壁画有天宫伎乐,那么必然也有各种乐器形象等。在龟兹古国的乐器种类上,我国史书上没有相关记载,但是在石窟壁画中却可以看到非常生动、形象的乐器,这些乐器也如龟兹音乐一样,是宣传佛教的重要工具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对乐器的观察,感受到其背后隐藏的宗教因素。例如:琵琶原本是袄教传播教义的重要工具,而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有大量琵琶,这充分体现出龟兹宗教文化与袄教文化的融合,也体现出龟兹宗教文化发展的动态性以及复杂性,在龟兹石窟壁画中,琵琶主要出现在天宫伎乐和飞天图中。
2.3 龟兹石窟壁画的舞蹈、舞曲
在汉唐时期,龟兹古国为了更好的传扬宗教教义,教化信徒,开始运用舞蹈、舞曲、舞剧等形式来讲述佛教故事,在宗教节日时用舞蹈等艺术形式吸引人们,号召人们成为佛陀的善男信女。而佛教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最大的功臣就是舞蹈,同时,这些佛教舞蹈也推动了龟兹古国的舞蹈文化发展。在汉唐时期,龟兹人民能歌善舞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也体现出龟兹古国音乐舞蹈的发展盛况。龟兹古国著名的舞蹈主要有:苏幕遮、婆罗遮、舍利弗剧、拨头舞、胡旋舞、前掖腿舞等。在石窟壁画上,这些舞蹈也有体现,如:克孜尔77窟壁画中有前掖腿舞的表现。
2.4 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大乘佛教
在现存龟兹佛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大乘佛教在龟兹国的传播、交融,如:1890年,英国包尔上尉(Captain Bower)在库车附近发现一些古代贝叶经写本,有《孔雀王经》以及药法、咒法残经,其中,《孔雀王经》是密法经典,早期的密教就是依附大乘佛教而生的;而药法、咒法经文则在大乘佛经中非常常见。除此之外,在龟兹还有不少大乘佛经,如《悲华经》、《妙法莲华经》。
与出土的佛经一样,石窟壁画中也可以看到大乘佛教的影子,看到大乘佛教在龟兹地区的传播、融合,看到龟兹古国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并存的发展状况。例如:在克孜尔47窟中,有大量形态各异、立姿的化佛,这些化佛传扬的是大乘佛教的法身思想。大乘佛教将涅槃视为“常、乐、我、净”,虽然佛已经入灭,但是其法身却永垂不朽。另外,晚期的克孜尔石窟壁画中有大量千佛的形象,非常吸引人。在公元8-9世纪,龟兹传统佛教发展进入衰落时期,此时出现大乘佛教迅速发展的趋势,晚期克孜尔石窟中大量千佛形象与史料一致。克孜尔石窟123窟中有大量光中化佛的神奇景象壁画,库木吐拉石窟23窟壁画中有三身佛形象,这种构图思想在龟兹地区非常特殊,很容易让人想到大乘佛教的横三世佛,诸如此类的壁画非常多,这体现出大乘佛教在龟兹地区的传扬发展。但是,整体上来说,龟兹地区的石窟壁画还是以传扬小乘佛教思想为主,但是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又在不断的交融发展,至于他们之间是如何交融的,又有哪些表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5 龟兹石窟壁画中的禅修
禅修是石窟的重要功能,而古人是如何禅修的,除了少量的禅经有记载外,石窟壁画也是人们探寻古人禅修的一个途径。由于石窟是教徒禅修的清净之所,所以石窟壁画中也有大量关于修行的展示。
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有千佛形象、白骨形象、禅定僧形象、动物森林形象等,这些不同的形象表现出不同的宗教思想,我们可以在这些形象中探寻古人禅修的实践,例如:在动物森林形象上,克孜尔中心柱窟的主室顶部菱格构图中,其边角经常有一些装饰性的花草树木、水池、动物等形象,这些动物、森林等形象并没有真实的故事情节,就像是装饰一样,烘托出森林的意境,表现出教徒在森林般旷野中禅修的实践。总体来说,龟兹石窟壁画中反映出的教徒禅修的内容不多,人们主要还是从大乘佛经中了解禅修的相关理论知识,而龟兹以小乘佛教为主,关于其禅修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结束语
我们在龟兹石窟壁画中可以探寻到龟兹的宗教发展历程,探寻龟兹的宗教文化,看到龟兹与周边诸国的文化交流、交融。作为现阶段龟兹宗教研究的重要工具,石窟壁画还有大量未解之谜,还有很多问题、疑团待人们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龟兹石窟壁画的深入认识,看到龟兹宗教文化的内涵,并推动龟兹宗教文化的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 苗利辉.说一切有部的法身观“十八不共法”——兼论它在龟兹石窟中的图像表现[J].敦煌学辑刊,2014,3(3):74-87.
[2] 胡乾芮.龟兹石窟壁画的宗教学主题[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4,12(1):37-43.
[3] 姚志虎.龟兹石窟与敦煌石窟中的动物画[J].美术界,2011,(11):89-89.
[4] 姚志虎.龟兹石窟中动物画的源流探析[J].美术界,2012,(7):81-81.
[5] 曹淋淋.龟兹壁画菱形格图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4.
[6] 王昀.龟兹壁画中的飞天和天宫伎乐造型初探[D].苏州大学,2012.
[7] 肖尧轩,孙国军.克孜尔石窟伎乐壁画中的乐队排列与乐器组合形式[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2(2):70-74.
作者简介:苏俊锋 男 1974年10月生,陕西岐山人,新疆警察学院讲师,三级警督,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治安管理。
关键词:石窟壁画;龟兹;宗教文化;音乐舞蹈
龟兹石窟以壁画闻名于世,在龟兹石窟的壁画中,我们可以探寻到龟兹古国绚烂的文化以及古老的宗教文化。在过去,龟兹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埠,是西域统治的中心,其文化吸收了东方的印度文化、伊朗文化以及我国汉族文化,同时还吸收了来自西方的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等,将多种文化与本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龟兹文化。而从龟兹文化的核心来说,其以佛教文化为主,石窟则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石窟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龟兹古国的发展历史,看到其宗教文化的发展史,看到萨满教、小乘佛教、藏族佛教等在龟兹古国的传承发展。
1 龟兹石窟壁画概述
石窟的壁画、窟体和雕塑是宗教宣传教义的重要工具,龟兹石窟由于历史的发展变化遭受了巨大破坏,许多雕塑、壁画被损毁、抢劫,几乎没有保存完好的石窟,窟体遭受严重破坏,而在窟体、壁画、雕塑这三者中,壁画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故而其成为龟兹石窟艺术中的珍宝,也成为后人研究龟兹历史、龟兹人民生活、宗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从功能类型角度来说,龟兹石窟主要可以分为礼佛窟、讲经窟、僧房窟;从形制角度可以划分为中心柱窟、方形窟、僧房窟。龟兹石窟的分布非常广泛,彼此之间相距甚远,这也使得各个石窟都具有自身的特色。克孜尔窟可以称为龟兹石窟艺术的发源地,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在其壁画上,内容非常丰富,有大量因缘故事、佛陀传记故事、本生故事等,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石窟没有的壁画。在壁画的绘画和造型方面,早期壁画中有犍陀罗等佛教艺术风格,是龟兹石窟的代表。库木吐拉石窟是规模仅此于克孜尔石窟的石窟群,其大体形制与克孜尔石窟类似,但是在壁画内容和风格上则有共同点和自身鲜明的特点。首先,在题材上,其壁画多反映小乘佛教的教义思想,这一点与克孜尔石窟是一致的,但是库木吐拉石窟壁画中还有不少壁画是汉风壁画,表现出中原大乘佛教的思想。汉风壁画的石窟形制上又与龟兹中心柱窟是一致的,这体现出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文化的交流、共生,这是宗教艺术史上的奇观。克孜乃哈石窟在维语中是姑娘的居所之义,其洞窟较少,但是其有龟兹最大的僧房窟,且其形制非常特殊,是八角形的方形窟,壁画则以龟兹贵族供养人为主,出现不少“地神”托举国王的壁画,这充分表明该石窟是龟兹贵族使用的石窟。阿艾石窟是一个单体石窟,是1999年新发现的石窟,位于克孜利亚峡谷内的崖壁上,残存的壁画主要是佛像、菩萨像、千佛像,该石窟壁画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可以看到当时龟兹与中原文化交流、经济交流的盛况,是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从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角度而言,阿艾石窟将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永载史册。
2 基于宗教学的龟兹石窟壁画主题
2.1 龟兹石窟壁画的佛教故事
佛教文化组成了龟兹石窟壁画的骨架,而在具体的壁画内容角度来说,其中礼拜释迦是最为核心的精神,大部分壁画几乎都在讲述前世今生的故事。例如:中心柱窟的菱格因缘故事,以一个个菱格单元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主要凸显的是佛陀的形象。而在主室的侧壁上,一幅幅精美的壁画中都讲述了一个个佛陀的传记故事,但是由于破损较为严重,且构图相对单一,题材内容辨识难度较大。简单来说,主室的塔柱正壁上讲述的是访佛、降服六师外道等故事,后甬道则主要讲述佛陀的涅槃。
为什么要在礼拜窟中绘制如此之多的关于释迦的故事画呢?笔者认为:从小乘佛教的教义角度来说,其非常重视教徒个人的修行解脱,坐禅是龟兹小乘佛教的一个特征,禅要求教徒排除内心的一切杂念,最终达到解脱的境界。而教徒在坐禅时是以释迦为榜样的,因此,释迦的经验对他们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我们走进中心柱窟,首先看到的是中心正壁龛内的佛塑像,接着我们可以看到侧壁和窟顶的传记和因缘本生化,接着向右绕行进入甬道,我们看到佛诞生时的场景,而转到后室就看到佛涅槃的场景。
在龟兹石窟壁画的佛教故事的研究上,由于破损较为严重,辨识难度大,虽然前人通过佛教典籍等考证出许多壁画的故事内容,但是还有许多的故事画的解释比较牵强,有待进一步考证。例如:在克孜尔石窟的8窟主室前壁壁画的辨识上,《新疆古佛寺》一书中将其解释为魔王对佛的进攻,主要依据是这幅壁画上有一些绿色鬼怪。而从现存的遗迹上来看,该幅壁画的整体风格与魔王对佛进攻的风格不一致,所以应该不是佛祖降魔成道的场景,究竟其主题、内容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另外,从壁画故事反射的思想内容角度来讲,龟兹壁画反映出不一的佛教思想。例如:因果轮回、因缘果报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我们从很多壁画中都可以看到这一思想的影子,在壁画故事的背后看到其想给人们传达的思想。17窟中有这样一幅菱格壁画,讲述的是母鹿舍身不违诺言的故事,有一个母鹿在铲子后不久被猎人捕获,母鹿请求猎人让其返回家看望鹿子并告知鹿子水草丰美之地后就返回来,随便猎人处置。猎人答应后,母鹿回家看到鹿子并将其带至水草丰美之地,即刻返回猎人处,但是鹿子追随着母亲到达了猎人处,而猎人见母鹿宁愿身死也不违背诺言,又看母子情深,深感怜悯,遂放了母鹿。这个故事肯定了母鹿遵守诺言的高尚品德,并宣扬了佛教因果报应的思想。
2.2 龟兹石窟壁画的龟兹音乐
龟兹音乐是佛教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龟兹音乐在不同的时代又有着不同的特点。例如:西国龟兹音乐是融合了龟兹本土音乐与漠北草原文化的一种乐曲,是在北周诸国时期传入中原的,是由突厥公主和亲北周武帝时带入中原的,由此可见西国龟兹音乐已经吸收了草原文化。而齐朝龟兹音乐则是龟兹本土音乐与中原文化交融形成的独特音乐。土龟兹音乐在西汉时期传入中原,土就是土生土长的意思,但是,在这三种龟兹音乐中,保留龟兹本土音乐元素最多的是西国龟兹音乐。 在石窟壁画上,我们也可以看到龟兹音乐的身影。佛教将音乐作为净化人心灵、实现说教目的的中原方式之一,认为音乐能让人的心变得柔软。如:《五门禅经要用法》中明确指出:飞天和天宫伎乐能创造出西方极乐世界的场景,在此场景的感染下,人们就像见到佛陀一样。在石窟壁画中,绘制天宫伎乐和飞天的主要目的也是实现佛教音乐说教目的。例如:克孜尔石窟的38窟中,其东西两壁的上端都绘制有天宫伎乐图,每壁均由七组画连续组成的,每组中会有2个伎乐天人,且是一男一女,一壁有14人。在壁画人物形象上,多表现出鲜活饱满的艺术特征,且多为一人吹奏一人跳舞的场景,婀娜多姿的舞蹈与伎乐有机融合起来,这些鼓舞形式一直到今天还可以看到,在历史的传承中得到继承、传扬、发展。这些壁画中的伎乐形象则取自印度神话中的乐神,而天宫伎乐为什么会出现,又体现出了怎样的思想内涵呢,这一点可以从小乘佛教的文化来看。小乘佛教宣扬人的修行最高境界是阿罗汉,而人要想修行到阿罗汉,首先必须出家或是行禅,观禅则是行禅的核心,观也即观佛,石窟壁画是观佛的重要产物之一。音乐在石窟壁画上的体现,就是为了吸引教徒在观佛的过程中感受天宫伎乐,增强天宫伎乐的宣传效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天宫伎乐也是为佛教宣传而服务的,是影响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要素。当然,天宫伎乐等也推动了龟兹地区音乐、舞蹈文化的发展,甚至在龟兹与中原地区和周边国家交流的过程中流传到西域诸国以及中原地区,影响西域诸国以及中原地区的音乐舞蹈文化。
当然,石窟壁画有天宫伎乐,那么必然也有各种乐器形象等。在龟兹古国的乐器种类上,我国史书上没有相关记载,但是在石窟壁画中却可以看到非常生动、形象的乐器,这些乐器也如龟兹音乐一样,是宣传佛教的重要工具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对乐器的观察,感受到其背后隐藏的宗教因素。例如:琵琶原本是袄教传播教义的重要工具,而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有大量琵琶,这充分体现出龟兹宗教文化与袄教文化的融合,也体现出龟兹宗教文化发展的动态性以及复杂性,在龟兹石窟壁画中,琵琶主要出现在天宫伎乐和飞天图中。
2.3 龟兹石窟壁画的舞蹈、舞曲
在汉唐时期,龟兹古国为了更好的传扬宗教教义,教化信徒,开始运用舞蹈、舞曲、舞剧等形式来讲述佛教故事,在宗教节日时用舞蹈等艺术形式吸引人们,号召人们成为佛陀的善男信女。而佛教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最大的功臣就是舞蹈,同时,这些佛教舞蹈也推动了龟兹古国的舞蹈文化发展。在汉唐时期,龟兹人民能歌善舞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也体现出龟兹古国音乐舞蹈的发展盛况。龟兹古国著名的舞蹈主要有:苏幕遮、婆罗遮、舍利弗剧、拨头舞、胡旋舞、前掖腿舞等。在石窟壁画上,这些舞蹈也有体现,如:克孜尔77窟壁画中有前掖腿舞的表现。
2.4 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大乘佛教
在现存龟兹佛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大乘佛教在龟兹国的传播、交融,如:1890年,英国包尔上尉(Captain Bower)在库车附近发现一些古代贝叶经写本,有《孔雀王经》以及药法、咒法残经,其中,《孔雀王经》是密法经典,早期的密教就是依附大乘佛教而生的;而药法、咒法经文则在大乘佛经中非常常见。除此之外,在龟兹还有不少大乘佛经,如《悲华经》、《妙法莲华经》。
与出土的佛经一样,石窟壁画中也可以看到大乘佛教的影子,看到大乘佛教在龟兹地区的传播、融合,看到龟兹古国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并存的发展状况。例如:在克孜尔47窟中,有大量形态各异、立姿的化佛,这些化佛传扬的是大乘佛教的法身思想。大乘佛教将涅槃视为“常、乐、我、净”,虽然佛已经入灭,但是其法身却永垂不朽。另外,晚期的克孜尔石窟壁画中有大量千佛的形象,非常吸引人。在公元8-9世纪,龟兹传统佛教发展进入衰落时期,此时出现大乘佛教迅速发展的趋势,晚期克孜尔石窟中大量千佛形象与史料一致。克孜尔石窟123窟中有大量光中化佛的神奇景象壁画,库木吐拉石窟23窟壁画中有三身佛形象,这种构图思想在龟兹地区非常特殊,很容易让人想到大乘佛教的横三世佛,诸如此类的壁画非常多,这体现出大乘佛教在龟兹地区的传扬发展。但是,整体上来说,龟兹地区的石窟壁画还是以传扬小乘佛教思想为主,但是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又在不断的交融发展,至于他们之间是如何交融的,又有哪些表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5 龟兹石窟壁画中的禅修
禅修是石窟的重要功能,而古人是如何禅修的,除了少量的禅经有记载外,石窟壁画也是人们探寻古人禅修的一个途径。由于石窟是教徒禅修的清净之所,所以石窟壁画中也有大量关于修行的展示。
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有千佛形象、白骨形象、禅定僧形象、动物森林形象等,这些不同的形象表现出不同的宗教思想,我们可以在这些形象中探寻古人禅修的实践,例如:在动物森林形象上,克孜尔中心柱窟的主室顶部菱格构图中,其边角经常有一些装饰性的花草树木、水池、动物等形象,这些动物、森林等形象并没有真实的故事情节,就像是装饰一样,烘托出森林的意境,表现出教徒在森林般旷野中禅修的实践。总体来说,龟兹石窟壁画中反映出的教徒禅修的内容不多,人们主要还是从大乘佛经中了解禅修的相关理论知识,而龟兹以小乘佛教为主,关于其禅修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结束语
我们在龟兹石窟壁画中可以探寻到龟兹的宗教发展历程,探寻龟兹的宗教文化,看到龟兹与周边诸国的文化交流、交融。作为现阶段龟兹宗教研究的重要工具,石窟壁画还有大量未解之谜,还有很多问题、疑团待人们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龟兹石窟壁画的深入认识,看到龟兹宗教文化的内涵,并推动龟兹宗教文化的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 苗利辉.说一切有部的法身观“十八不共法”——兼论它在龟兹石窟中的图像表现[J].敦煌学辑刊,2014,3(3):74-87.
[2] 胡乾芮.龟兹石窟壁画的宗教学主题[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4,12(1):37-43.
[3] 姚志虎.龟兹石窟与敦煌石窟中的动物画[J].美术界,2011,(11):89-89.
[4] 姚志虎.龟兹石窟中动物画的源流探析[J].美术界,2012,(7):81-81.
[5] 曹淋淋.龟兹壁画菱形格图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4.
[6] 王昀.龟兹壁画中的飞天和天宫伎乐造型初探[D].苏州大学,2012.
[7] 肖尧轩,孙国军.克孜尔石窟伎乐壁画中的乐队排列与乐器组合形式[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2(2):70-74.
作者简介:苏俊锋 男 1974年10月生,陕西岐山人,新疆警察学院讲师,三级警督,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治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