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中国经济在稳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经济金融问题的冲击。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冲击,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才持久。在实际中,中国政府在宏观调控中采用了一系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确保中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形势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446(2013)1-2-0024-02
一、中国近年的经济情况: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放慢的趋势,2011年,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从一季度、二季度到三季度,增长有所下滑,但经济平均或者累计依然保持了接近10%的增长速度,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近来,中国经济似乎出现了人们不愿看到的通胀趋势。2011年,一项面向100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的问卷调查显示,接近九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中国的通胀情况比较严重(占73%)或已经非常严重(占15%左右)。这折射出当前大家对通胀有着相当普遍的感受和担忧。该调查同时显示,有不到四成(38%)的人认为,明年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是遏制通货膨胀的进一步加剧。也就是说,尽管大部分都同意通胀已经是个严重问题,但并不主张将抑制通胀放在首位。
二、中国政府在应对经济金融问题时采取的政策措施:
(一)在政策方面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在2008年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后果是,在保持了GDP增速同时,也带来货币存量的过快增长。2009年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9.74%,增幅比上年末高11.92个,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34.63%。货币供应量增速大幅高于名义GDP增长率。面对通胀压力,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出“管理通胀预期”的政策主张,显然,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那么如何认识通胀预期,如何认识预期对现实通胀的传导机制,以及用什么政策工具来管理通胀预期,就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7月份以后,中央人民银行两次下调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适时调整了纺织品、服装等出口的退税率。10月下旬以来,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不断加重的情况,又及时地将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调整为坚持实行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并连续出台了扶持稳定农业生产和外贸出口,增加保障民生投入,加强对中小企业支持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下调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二)在制度改革方面
2010年,我国全国推开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理顺了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这被认为这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标志性的一项改革内容。县乡管理体制改革在进一步推进,在企业改革方面,国有独资企业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工作在继续深化,电信业通过合并调整,形成了三家具有全业务经营能力的市场经营主体,航空工业体制改革启动实施,铁路投资趋向多元化,在财税金融价格改革方面,实施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耕地占用税暂用条例,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银行改革稳步进行,修订了外汇管理条例,外汇管理制度得劲一部完善。调整了成品油和电力价格,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对保障国内能源供给发挥了作用。
三、建议和结论
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是有条件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的时期,在清醒的认识我们面临的困难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我们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首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外需减弱的因素,也有国家宏观调控的累积效应。多年来,面对经济增长过快,投资消费出口比例关系严重不协调的矛盾,面对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承载压力大,以及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中央一直希望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来适度放慢中国的经济增长节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2011年经济增长适度回落,正是中央宏观调控所预期的。
其次,应该看到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综合国力和抗击各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更重要的是经过改革开放建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够利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具有有效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调动和组织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最后,我国人口多,市场大,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还不高,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立足国内市场扩大内需的潜力还十分巨大。无论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还是推进经济结构升级、优化,都会创造出许多新的需求。从而,奠定支持中国经济持续协调较快发展或者较快增长的基础,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广阔的空间。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一定能够很好的应对和化解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各种矛盾、风险和困难,更好的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提高供给能力,改善供给结构结合起来,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使中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经济较快发展。情况下,有一个股权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的结合点,使得企业总的资金成本最小。
3.2提高资金利用率
在确定要进行融资进行新项目的投产时,应当科学、合理地评价分析各个项目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及风险,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融多少资,以何种方式、何种比率进行融资。在所能筹得资金的范围内,分析项目的收益率以及可分割性,确定各项目投入资金,从而实现企业受益的最大化。
3.3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企业通过举债经营,都会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为企业确定合理的财务预警指标及其数值。常用的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等。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做到实时监控,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及时为企业经营融资活动作出调整改进,为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做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长期谋求生存与发展,必须对自己的负债经营有良好的把握。合理的规划自己资金的来源与用途,方能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经济形势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446(2013)1-2-0024-02
一、中国近年的经济情况: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放慢的趋势,2011年,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从一季度、二季度到三季度,增长有所下滑,但经济平均或者累计依然保持了接近10%的增长速度,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近来,中国经济似乎出现了人们不愿看到的通胀趋势。2011年,一项面向100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的问卷调查显示,接近九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中国的通胀情况比较严重(占73%)或已经非常严重(占15%左右)。这折射出当前大家对通胀有着相当普遍的感受和担忧。该调查同时显示,有不到四成(38%)的人认为,明年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是遏制通货膨胀的进一步加剧。也就是说,尽管大部分都同意通胀已经是个严重问题,但并不主张将抑制通胀放在首位。
二、中国政府在应对经济金融问题时采取的政策措施:
(一)在政策方面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在2008年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后果是,在保持了GDP增速同时,也带来货币存量的过快增长。2009年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9.74%,增幅比上年末高11.92个,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34.63%。货币供应量增速大幅高于名义GDP增长率。面对通胀压力,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出“管理通胀预期”的政策主张,显然,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那么如何认识通胀预期,如何认识预期对现实通胀的传导机制,以及用什么政策工具来管理通胀预期,就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7月份以后,中央人民银行两次下调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适时调整了纺织品、服装等出口的退税率。10月下旬以来,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不断加重的情况,又及时地将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调整为坚持实行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并连续出台了扶持稳定农业生产和外贸出口,增加保障民生投入,加强对中小企业支持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下调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二)在制度改革方面
2010年,我国全国推开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理顺了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这被认为这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标志性的一项改革内容。县乡管理体制改革在进一步推进,在企业改革方面,国有独资企业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工作在继续深化,电信业通过合并调整,形成了三家具有全业务经营能力的市场经营主体,航空工业体制改革启动实施,铁路投资趋向多元化,在财税金融价格改革方面,实施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耕地占用税暂用条例,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银行改革稳步进行,修订了外汇管理条例,外汇管理制度得劲一部完善。调整了成品油和电力价格,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对保障国内能源供给发挥了作用。
三、建议和结论
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是有条件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的时期,在清醒的认识我们面临的困难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我们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首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外需减弱的因素,也有国家宏观调控的累积效应。多年来,面对经济增长过快,投资消费出口比例关系严重不协调的矛盾,面对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承载压力大,以及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中央一直希望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来适度放慢中国的经济增长节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2011年经济增长适度回落,正是中央宏观调控所预期的。
其次,应该看到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综合国力和抗击各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更重要的是经过改革开放建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够利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具有有效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调动和组织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最后,我国人口多,市场大,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还不高,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立足国内市场扩大内需的潜力还十分巨大。无论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还是推进经济结构升级、优化,都会创造出许多新的需求。从而,奠定支持中国经济持续协调较快发展或者较快增长的基础,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广阔的空间。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一定能够很好的应对和化解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各种矛盾、风险和困难,更好的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提高供给能力,改善供给结构结合起来,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使中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经济较快发展。情况下,有一个股权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的结合点,使得企业总的资金成本最小。
3.2提高资金利用率
在确定要进行融资进行新项目的投产时,应当科学、合理地评价分析各个项目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及风险,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融多少资,以何种方式、何种比率进行融资。在所能筹得资金的范围内,分析项目的收益率以及可分割性,确定各项目投入资金,从而实现企业受益的最大化。
3.3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企业通过举债经营,都会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为企业确定合理的财务预警指标及其数值。常用的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等。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做到实时监控,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及时为企业经营融资活动作出调整改进,为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做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长期谋求生存与发展,必须对自己的负债经营有良好的把握。合理的规划自己资金的来源与用途,方能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