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考核制度改革分析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lx1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1+X”证书制度背景作为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目前职业教育的重要实施任务之一。通过落实“1+X”证书制度,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技术能力。同时,“1+X”证书制度的建设可以达到产教融合发展、深度发展的目的。在“1+X”证书制度不断实施与发展中,还会重新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和考核制度体系,这对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发展带来深远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1+X”证书制度含义,分析“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价值和考核制度改革的价值。根据“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考核制度改革原则,提出“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考核制度改革策略,进而最大限度地达到课程教学资源合理建设、考核制度合理改革的发展目标,发挥“1+X”证书制度的带动作用和优势。
  关键词:“1+X”证书制度背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考核制度;创新
  近年来,中国制造2025计划正在全面的开展,我国也逐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方向转变。目前对于更多技能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增加,随着“1+X”证书制度的不断实施,对于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新要求。因此,学校需要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和考核制度的改革,进而提升人才培养效果。
  一、“1+X”证书制度含义
  在“1+X”证书制度不断改革与推进中,学生除了要拿到学业证书以外,还要在此基础上取得技能证书(X证书)职业等级技能。等级证书是用“X”表示,也是学生实际专业能力的资质证明。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是由学历证书代表的。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毕业生技术技能还存在与企业工作岗位职业能力不匹配的现象,进而不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和就业。“1+X”证书制度背景下,X证书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够具有良好的素质能力、理论知识运用能力,还能掌握全面的技术能力,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1+X”证书制度与双证书制度之间存在差异性,双证书制度强调学生在毕业之后具有的岗位最低能力标准,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沒有过高要求。而“1+X”证书制度中的X证书,不仅强调学生接受某一职业的相关职业能力,还突出学生在努力学习过程中,获得某一项技能考核的证书,进而全面让学生的岗位真实操作技能和相关职业能力之间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具有工作实用性和职业能力高度,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作用和优势。“1+X”证书制度背景下,可以达到教学相互融合、补充的目的,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变得更为广泛,培养学生有关职业的通用能力。“1+X”证书制度背景下,强调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的重新改革,还要根据“1+X”证书制度特点,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资源和考核制度,提升教育的针对性。
  二、“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价值
  “1+X”证书制度强调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之间的融汇和贯通,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面对这种情况,需要解决以往专业课程与实际岗位行业之间缺乏衔接的问题,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为出发点,建设完整的课程教学资源,进而也能实现对学生的合理培养和教育。在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中,还会让学生课程教学资源的学习与岗位实际工作内容和课程内容之间有机结合,对传统课程教学资源的不足进行补充,进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1+X”证书制度背景下,学校需要重新构建课程教学资源,这样也能让教师在实际工作开展中,结合新的教学资源、教学视频、教材等内容,提升学生现场学习和操作的能力,综合的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加强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还能达到产假融合、校企融合的发展目标,让学生了解更多与社会和企业岗位有关的知识。
  三、“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程教学考核制度改革的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基于“1+X”证书制度背景的课程教学考核制度改革工作,可以弥补传统课程教学改革制度的不足问题,还能从教育课程考核的多元化角度,培养和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能力。传统课程教学考核制度是以纸质试卷测试为主,注重学生的考核结果。一些考试成绩还过于追求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考察和了解。“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不仅推动课程教学资源的改革,还进一步改善了传统课程考核方式。转变以往通过纸质试卷测试为主的考核方式,通过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工作结合的形式,从全方面了解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出勤和作业完成情况,增加学生对于自我学习的正确认知和理解。传统以试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不仅存在理论考试比重较大的特点,还只能片面的从试题当中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从而不利于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岗位技能水平表现出来。因此,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学校需要加强课程教学制度的改革,全面考查学生岗位职业应用能力。如果考核方式单一,也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课程教学当中。因此,加强课程教学制度的改革,也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必然方式。
  四、“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考核制度改革原则
  (一)目标决策
  在课程教学资源重新建设以及考核制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学校根据“1+X”证书制度背景,坚持目标决策的发展原则,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资源和考核制度体系。在目标的决策方面,需要让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综合能力的培养工作有机结合。需要让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基础上,明确职业技能发展的方向以及应该取得哪些个等级的证书,增加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正确理解。同时,在目标决策方面,还要以培养学生多个职业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为出发点,完善课程教学资源,通过将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工作与社会、行业、企业发展之间有机融合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水平。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需要根据“1+X”证书制度背景,让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工作与产业需求、职业标准、生产过程之间有机融合。这样也能让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更好地满足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现代经济体系的发展水平和效率。在考核制度改革工作中,其目标应该明确如何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考核课堂教学工作的实际。并且以教学标准为依据,学生证书能力细致培养为标准,重新确定考核制度的发展目标,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与考核工作之间有效对接。   (二)内容方面
  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和内容的选择方面,必须以职业标准体系为根据,明确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和教材的开发方案。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可以将学生的教育课程分为专业技能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两个方面。通过专业技能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通过公共基础课程帮助学生拿到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和内容的选择中,还要了解一些教育内容和课程资源是否符合和涵盖职业标准的要求。还要在教学资源的应用中,采用课证融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让学生的专业技能课程学习与职业岗位之间密切联系。在重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和内容中,可以结合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养要求来确定,加大课程教学资源和教材的开发力度,让其教学内容中融入与学生职场工作实际和实践有关的学习知识。这样也能达到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等级之间接轨训练学生基本能力的教学目的。在考核制度的创新中,学生职业技能的考核内容也需要进行创新,采用综合考核学生职业能力的方式,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职业技能考核内容和标准。采用让考核制度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特征之间有机融合等形式,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式
  课程教学资源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课程教学方式的辅助作用,良好的课程教学方式,可以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效教学和培养。在“1+X”證书制度背景下,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工作需要与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之间结合。通过以学生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方式,合理优化课程教学的资源和活动内容,进而帮助学生提升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在教学方式的创新中,可以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符合岗位实际的职业能力。在课堂教学资源的讲解中,也可以结合信息化的教育模式、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小组合作教育模式,提升学生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学习能力。有效做好学生所学专业与职业岗位之间的衔接工作,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中,也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导入到教学中,列举一个现实的案例,根据本单元主题,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明确课程教学资源和本单元教学的意义,增加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这样也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技能和素养的提升。
  五、“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考核制度改革策略
  (一)明确课程教学和专业发展重心
  首先,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可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落实“1+X”证书制度,明确未来课程教学和专业发展的方向,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效果。目前在一些企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和方法,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的发展优势,提升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工作水平。在此期间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增加,为有效将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发挥出来。学校可以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和发展中,根据企业对人才发展的实际情况,让专业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应该转向学生技能培养和应用等方面,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专业发展动力以及实践技能,让学生能够在“1+X”证书推进和发展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其次,在确定课程教学和专业发展重心期间,学校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让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工作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融合。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获取职业等级证书的能力和素养,这样也可以落实有关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和发展的工作。最后,在课程教学考核制度的改革中,可以针对企业和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多方面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参与岗位实践和社会发展的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等级证书的获取能力,从而具有针对性的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和资源建设的发展效果。
  (二)采用课证融通的课程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和考核制度的不断改革,也给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工作带来很大改变。学校应该积极推进课证融通的发展模式,将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工作与学生技能培训、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之间有机融合,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不断将“1+X”等级证书的发展工作落实在课程教学中。可以以新的证书技能、项目训练为出发点,采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课程和证书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要转变整个人才培养的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教学资源的改革中,教师也可以将企业最新的技术技能和实践理论知识融入课堂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充分落实“1+X”证书制度的相关要求,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在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中,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特点,采用网络化的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比如通过网络化教学平台,向学生分享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教育内容,也可以结合网络平台挖掘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有关的课程教学资源和网络化学习内容,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范围。此外,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可以采用在线授课、网络授课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网络化的形式学习课程教学内容。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创建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教学基地发展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和学习能力,让其学生更好地获得相关等级证书。
  (三)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考核体系
  “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工作需要以“1+X”证书为背景,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考核体系,将模块化的知识进行等级划分。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考核方式和标准,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中,需要转变以往总结性和单一的考核方式,通过师生之间交流互动、课程测试等功能,提升课程教学和考核的水平和效果。同时,可以结合学生参与实际工作过程的特点和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实际能力,进而最大限度地让教学评价工作与企业考核工作有效对接。在课程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中,不仅需要了解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还要了解学生在实践技能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学校可以采用校企共同评价和考核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掌握学生是否具有获得职业能力等级证书的综合能力。此外,可以采用考核偏向技能测试等方式,有效评价和考核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职业素养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考核评价工作还要在考核训练中了解学生实际管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从而具有针对性地将学生考核评价工作落实。测试反馈环节也是课程教学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课程考核中,学生只能在测试之后了解成果和结果,这对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不利影响。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通过反馈环节的加入,也能将学生的测试结果实时地反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沟通等形式,提升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六、结语
  “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工作,需要以明确课程教学和专业发展重心为出发点,加强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和考核制度的改革工作。还要采用课程融通的课程教学方式、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考核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竞鸿.浅谈“1+X”试点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变革——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01:194195+172.
  [2]刘小园,戴春平.“1+X”证书制度下Web前端开发课程标准制定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4:146149.
  [3]李斌.“1+X证书”育人机制下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Web前端开发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3:134135.
  [4]阮殿旭,钱丹,朱红萍,鲁怀敏.基于“1+X”证书试点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20,2302:2730.
  [5]许远.基于“1+X证书”的“课证融合”教材开发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9,07:3240.
  [6]张红英,杜方鑫.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的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05:5357.
  项目: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X”证书制度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模块化重构建设与实施研究——以《数控技术及编程》课程为例,编号:20XJZ03
  作者简介:陶晓庆(1987— ),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辅助工程。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动车组模拟驾驶系统已从驾驶培训和性能仿真延伸到展会应用。由于动车组模拟驾驶系统具备的沉浸式体验特点,使其成为我国动车组展示的重要平台。为此,本文针对展会需求,设计以CR400AF型动车组为对象的模拟驾驶台系统。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列车动力学、列车控制理论、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模拟CR400AF型动车组牵引、制动、控制逻辑等功能,提供逼真三维视景显示,为展会用动车组模拟驾驶系
摘要:新疆作为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因地制宜发展煤化工是保障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的必然要求。通过高职煤化工技术专业“虚实结合”育人,改革传统教学育人手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煤化工行业提供了所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一主多元”产业结构转变,并借助发展新机遇,强化新疆煤化工产业集群。  关键词:煤化工;虚实结合;人才培养;仿真  Abstract:Asast
摘要:自从实行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来,我国开始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本文旨在结合中学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的现状,分析现阶段中学化学在分析实验教学上的误区,指出中学化学实验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深入分析了增加分析化学实验的重要意义并强调了分析化学实验对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分析化学实验的广泛应用将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平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增加分析化学实验应该成为今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必须关注的重
针对《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食品标准的编写”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托线上课程平台,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全新设计和实践,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十三五”期间,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金华市农科院)按照“围绕产业抓科研、创新载体强服务、精益求精创一流”总要求,秉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到农民家”务实作风,上联国家、省级科研院所,下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全面增强科技创新和产业服务能力,为建设具有金华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作出了不俗的贡献。学科设置不断优化。整合完成粮油作物、农业机械等11个专业所(中心),做强水稻、旱粮、蔬菜、果树、畜牧、植物保护、农机装备等优势学科,做优蜜蜂、中药材、花卉苗木、生态环保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学科,谋划茶叶
摘要:微课是一门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和表现载体的微网络视频课程。微课不等同于一般网络公开课的微缩化,而是教师自主开发应用于教学的微型视频网络课程。微课引入中职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开展有效的、个性化的、随时随地的按需学习,对于教学实践、学生自主学习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同时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及认知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本文以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微课应用为研
摘要: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需要进行创新改革,从传统的培养方式中跳脱出来,培养从事临床护理、保健预防的应用型人才。根据高职护理专业的现有资源,病理学教学可以有效运用模块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病理学的实际要求,将课程划分为几大板块,提升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基于此,本文简要探讨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模块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病理学;模块教学 
摘要:应用PST理论模型,从教学、社会、技术三个方面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设计基于PST理论的多元化混合式教学,并以学习通为交互媒介,在我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中,开展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以验证基于PST理论的多元化混合式教学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PST理论;混合式;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PST理论(教学—社会—技术)是Kirschner教授在2004
摘要:本文以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模块化思想引入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与学习中,针对学生就业需求,将结构力学教学划分为课程信息模块、课程内容模块、课程资源模块和课程互动模块四大块。通过模块划分,充分调动我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就业导向性,为培养就业导向下的合格学生提供了借鉴,为我校创建双一流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结构力学;就业需求  一、背景  结构力学是高等
为了解决本科实验室缺乏超速离心机和透射电镜等大型设备的问题,开发了水生动物病毒的分离纯化及形态观察虚拟仿真实验,应用于水产微生物实验教学,是实体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拓展水产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抓手,教师为引导,采用PBL法辅助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研究病毒的重要方法,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科研素养,有助于水产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