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如何提高品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jxl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新课改中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呈现在我们面前,它改变了过去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教条化、教学方式抽象、枯燥的理论说教、脱离儿童实际生活的弊端。新课程更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力求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的特点,让儿童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受到道德品质的教育,在实施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
  实效性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课改中品德与社会课的许多教师投入了很高的热情,课堂面貌和教学形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然而,当我们用新课程理念去审视身边的教学时,不难发现一些源于教师本身的理念和行为的问题,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那么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一、明确课程目标、把握课程性质
  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是要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节课或每项活动的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研究品德课的课程标准体系,教学中有些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语言表达偏离了教学目标。还有一些教师虽然设计了许多教学活动,如有的教师在讲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中“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时,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制作包装盒耗费了20多分钟,有的同学盒子没做好就下课了,几乎成了手工课,偏离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这反映出教师没有整体把握教材,没有紧扣单元主题进行教学,结果教师费了很大劲,课堂上活动热热闹闹,但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有哪些活动体验?对活动有什么感悟?教师却忘记了,教学的实效性没有。还有一些教师只重视课本教材的学习,而不重视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没有把握课程的性质,教学中只是参考教参,照猫画虎,没有合理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也造成课堂教学效果的低效。另一方面有些教師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语数英学科本位思想严重,对于兼职教师来说,语数英是考试科目,而品德与社会充其量是考查一下,备课不认真,上课较随意,课时被挤占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样的教师即使上课也很难完成教学目标,更谈不上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因此品德与社会的教师要摈弃那种品德与社会是副科的思想,而是担负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主科,以对国家、社会、学生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对自己专业成长负责的职业进取心来重视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和领悟,明确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性质,使自己的教学指导思想符合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理念和意图,这对我们的教学能否取得实效是非常重要的。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
  1.品德与社会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要教育功能是育人,课程的性质属于德育课。因此作为一名德育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人格品质,必须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道德素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可有的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有的教师自己的价值观就不正确,课上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还有的教师歧视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这样的教师怎能教育好学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师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品德教师更应该是言传身教并重的楷模。
  另外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要关爱每一位学生,既注意面向全体,又要特别关注所谓的“学困生”。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要善于与学生交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仍经常看到有些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角色,或是教师占主导地位的一问一答式对话等。这些现象应引起我们品德教师的高度重视,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的不道德教学行为和方式都会使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有的甚至是无效的。
  因此教师应全方位重塑自我,在发扬传统师德的基础上,更新职业道德观念,以适应教育改革需要的新型师德品质。教师的师德修养对这门课程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具有较大影响。
  2.品德与社会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它不仅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同时也是各种认知、情感、能力的综合。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的综合性越强,它将多方面的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既包括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也包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还包括了国情、地理和环境教育、历史和文化教育等。如有的教师上《我的祖国多辽阔》一课时,教师自己对国界线和大陆海岸线概念不清、错把陆地面积当成祖国的疆域而没有介绍我国辽阔的海域,地理术语不清,教给学生的知识含含糊糊,学生提出或回答的问题教师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任课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时补充教学涉及的知识),不仅能处理好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和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即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要熟悉学生(熟悉学生的生活、熟悉学生的知识和道德情感基础、熟悉学生的所思所想),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达到认知与情感的综合,才能较好地体现课程综合性的特点,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日益加快,一方面给建筑工程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现场施
当前,比较文学大有举步维艰之势。本文根据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J·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的“交往理性”概念,并结合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尝试对比较文学进行一次重建,以便寻找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先生这句话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该遵循作者的文路,即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师应该以作的写作思路来理解教材,钻研教材,结合编者的编排意图
该文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以及对批判性思维在雅思口语考试第三部分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种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在雅思口语考试第三部分中的方法,旨在提高我国雅思考生的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的兴趣与日俱增。这是因为只有做好教育工作,才能培养出 能够促进国家发展的更好的人才。这个时期是学生成长的非常重要
票据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信用工具和支付工具。票据时效属于消灭时效的一种,具有短期性和独立性特征。在时效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时效中断,通过时效中断保全民事权利。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法是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但是长时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法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只是机械简单地讲解课文,从作者介绍、结构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修辞方法、作业练习等固定的角度进行讲解,没有将教学深入到探究性思想的认知,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表层认知,这也违背了阅读的根本目的和阅读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  一、运用研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  正确的教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适时、适量、适度的作业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对于教师而言,作业可以反馈出出教学任务
记者:王校长,您好。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前埔南区小学的基本情况。王跞: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从创办伊始就按照高规格、高标准来配置。学校占地面积25891平方米,建筑面积17583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