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得最响的,就是最好吗?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angfeng0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居意大利的华人钢琴家居觐 2013年回国发展,她曾在 2009年应教皇本督十六世之邀在梵蒂冈纳尔维音乐厅举行独奏会,成为继钢琴大师米开朗基利之后22年来惟一受邀的钢琴家;她的专辑《Beethoven,Schubert,Czerny:Piano Music》获得 2012年“德国古典回声大奖”,是继郎朗之后,又一位获得回声大奖的华人。她说自己十三四岁的时候,经常哭,因为演奏的时候手没有劲儿,她的老师告诉她:“如果你觉得你弹得没有别人响,你可以追求没有人能达到的轻的音色。”她深受启发,而到现在,“我不但有别人没有的轻,也有别人达不到的响”。


   BQ=《北京青年》周刊J=居觐
   BQ:你说你恩师跟你讲过,“假如你没办法弹得像他们那么重的话,你可以弹得比他们更轻”的许多观众好像是喜欢很激越的、充满激情的音乐,好像缺乏一种对轻的认识。
  J:可能跟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有关系,每天都要更快、更高、更响、更强,包括我们的噪音,我们的噪音跟贝多芬时代又不一样,那个时代都没有噪音,更谈不上电话手机电脑汽车。我相信一个人愿意静下心来去听的话,他可以听到任何微小的声音,我在意大利去继续深造旅居之前我一直生活在大的城市,然后到英国曼彻斯特也是工业城市,当我终于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郊外的乡村旅居下来的时候,第一个星期我都无法入眠,因为太安静了,非常不适应,但是这样的经历让我内省。我老师说完那句话,我真的就去找,怎样在键盘上敲出别人出不来的轻的声音,所以我现在不但有别人没有的轻,也有别人达不到的响,当然,轻也好,响也好,任何的手法都是为艺术服务的。
   BQ:在钢琴之外,你还对什么感兴趣呢?
  J:我住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摇篮之一,我就浸泡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对于钢琴演奏来讲最大的幸运也是到了欧洲以后我学习了“早期钢琴”,可以说它就是钢琴的父亲,后来我专门花了三年的时间去研习,我也有幸听到了巴赫听到的声音、莫扎特听到的声音。因为那个时候的乐器和现在完全不一样,这是跟我本行有关的。当然我也喜欢去看画展、品酒,还有读唐诗、宋词,和音乐里面的境界都非常像,包括京剧、西方的雕塑,都是触类旁通的。
   BQ:为什么会选择在 2013年回国发展?
  J:现在是应当做这件事的时候了,在 2002年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拿到铜奖的时候,很多人认为一个青年演奏家已经达到顶端了。但是那个时候我就觉得饿,所谓的“饿”就是还有很多的东西没知道,直到今天我还是觉得饿,我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情,但是我有一颗好奇心尽可能地去了解。这 10年,我走过这样的路,我的能量到了要爆发一次的时候了。
   BQ:有一些钢琴家成为了钢琴偶像,大家关注他的个人生活、个人性格,甚至超越了关注其音乐本身。你怎么看?
  J:那不是我要达到的目标,我希望说人们说喜欢音乐才会关注我,而不是说为了关注居觐而去关注钢琴,这就本末倒置了。很多大的音乐家他们有瞩世的荣耀,对于人来说这是一个开心的事情,鲜花、掌声固然很好,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忘了在这些鲜花、掌声之后我们一天弹八个小时甚至十个小时,每一年要换很多曲目。也忘了作曲家巴赫,写乐曲写得眼睛瞎掉。但是贝多芬为什么耳朵聋了还要写?因为音乐是他的梦想,是他一生的爱好。
  意大利作曲家、钢琴家鲁多维科·艾奥迪的第 12张专辑《时光定格》(In A Time Lapse)于 2013年 6月在中国内地发行。此专辑在欧洲率先发行后大获好评,稳坐英国 UK古典销售榜三甲宝座。鲁多维科早年从事古典音乐创作,上世纪 80年代中后期转向更自由的创作风格,他还为电影配乐,比如 2011年法国票房冠军《触不可及》等。这个热爱饮茶的钢琴家,在生活中关注的常常是,“树上的树叶如何自由地、独立地在风中飞舞”。
   BQ=《北京青年》周刊LE=鲁多维科·艾奥迪


  BQ:你在生活中是如何汲取创作的灵感?
  LE:我喜欢饮茶,尤其喜欢铁观音。我想人不应该理会世俗的纷争,当我住在湖边的小屋,听从自然的声音,常常能够得到灵感,我会观察树上的树叶是如何自由、独立地飞舞。
  BQ:你的专辑名为《时光定格》,你最怀念什么时光?
  LE:我最怀念童年,那时候一切都是新的。但是许多人很快失去童真,失去悠闲的态度。
  BQ:在闲暇时间,你喜欢做点什么?
  LE:我喜欢在家里呆着,我也喜欢做菜,比如做一种土豆球,加上乳酪、咖喱和大蒜,非常好吃,但是吃完就不太好去见人了。
  BQ:刚刚我们听到你的演奏,所有人都被感动了,时光仿佛就此定格。我们很好奇,你的生活哲学是怎样的?
  LE:如果你想匆匆忙忙地达到一个结果,往往会忽略过程。要时刻提醒自己,去关注最本质的东西。
其他文献
4月 24日, BQ报道团队一行人来到巴塞尔展馆所在。彼时,用于装卸的吊车还在展馆附近泊着。由著名的赫尔佐格和德默隆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新综合大厅,占地 14.1万平方米,紧赶慢赶终于于表展正式开幕前完工。这座新大厅让中国尤其是北京来的客人们倍感亲切,我们都不约而同联想到了 2008年奥运会的主会场鸟巢。从设计理念到呈现质感,都可以砸吧出设计师的空间语言的挪移与承袭。由此,你不能不说之于瑞士人而言,这
期刊
新建筑师的到来  今天在巴塞尔的历史街区里,能够看到的建筑主要修建于 16世纪至 19世纪,聚集着巴塞尔大教堂、市政厅等杰出古典建筑。从上世纪 80年代起,大批现代建筑师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巴塞尔的城市面貌。普利兹克奖被誉为是建筑设计界的诺贝尔奖,今天共有九位该奖得主的建筑作品落户巴塞尔,让巴塞尔也成为名符其实的现代建筑之都。  新建筑师选择巴塞尔也不是偶然。瑞士建筑博物馆馆长赫伯特斯 ·亚当说,上
期刊
生活不是诗,历史是诗,历史不是具体的生活,它已经过去了。  我写的是史诗。骨子里是做研究,表现形态是在传播。但凡你知道的说法和比较在我这里都不适用,它就是独一无二,前所未有的东西,所有的标签都贴不成,我要做的事就是让你贴不成标签。我也许就是精神病,梵高就是精神病,他把耳朵都割下来了,我还没割下来呢。  走自己的路,让人家“打的”去吧,我就是要超越自己。 ——易中天  “我写的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华史
期刊
当褪去一切浮华,专注时间本身,它无所不包。无论好坏,我们都必须接受,任凭时间在人生中掠过。但时间又的确是个“奢侈品”,承载时间的时计有着同样的本质。  制表业从起源至今,如同贵族的血统延续下来。细细探究那一个个享誉多年的品牌背后,往往藏着数代人对设计、对工艺以及对品质的执著要求。惟其如此,他们的作品才能上升到艺术品的高度,经历岁月长河,依然熠熠生辉。  在巴塞尔这个“时间国度”,仅靠照片也许是无法
期刊
联想 IdeaPad Yoga 11S  虽然笔记本产品并不缺乏艳丽的色彩,但粉色的外壳和黑色的键盘也未免有点太不搭了,好在联想 IdeaPad Yoga 11S的发布带来了一丝新意。虽然机身颜色也选择了黑色元素,但是大面积使用的橙色却让其搭配更具几分潮味。除了外观上的出众外,其功能也颇为强大。360度可折叠机身的设计,不仅重新定义了笔记本电脑,更给平板电脑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与体验。  卡西欧 T
期刊
嘉宾:李梅  国家心理咨询师,北京建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标本”电影《咒丝》剧透  父亲是著名的公众人物,忙于事业,疏于家庭,母亲不堪父亲的自私冷漠,要求离婚,父亲不同意,原因却不是为子女着想,而是因为这样会破坏自己良好的公众形象。父亲给了母亲一顶假发“只要不离婚,你可以戴着它去找别人”。母亲最终跳楼,他亲眼目睹。他成了严重的精神分裂者,他要维护家庭的完整,任何破坏家庭的人,他都不放过。  
期刊
走入腕表,才发现方寸之间原来有大大的世界。  这里有科技,无可厚非,如何让时间更精准更有效是促使人类不断研发的无限动力,挖掘人类的无限潜能。  这里有情感,总说男性主导着腕表市场,其实女性力量早已异军突起,更何况对表的需求又是如此旺盛,恐是验证“一辈子在一起”的最佳宣言。  这里有自然,花鸟鱼虫、珍珠宝石乃至四季更替,都能表达,都能抒写,剩下你无穷奇妙的感受。  这里有故事,每一款腕表的背后都是一
期刊
Q =《北京青年》周刊A =苏珊娜 ·赫特里奇  流逝——摸得着的恐惧  苏珊娜 ·赫特里奇(Susanna Hertrich)2008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是一位年轻的德国艺术家。她的作品包括装置、摄影、版画、雕塑以及录像。2013年 3月 7日至 4月 10日,米兰三年展设计博物馆与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合作,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一场“时间 -时间设计、设计时间”的展览。苏珊娜 ·
期刊
时隔7年,贾樟柯的现代武侠片终于浮上了水面,在国内外都获得很大的关注。他的武侠不是飘来飘去的浪漫情怀,骨子里仍然是现实的荒凉。而对于现实,贾樟柯的态度却是乐观的,“虽然反反复复的问题特别多,但它确实在往好的方面走。”“不悲观,虽然常悲伤”——是为一个创作人的慈悲心肠。  完事出来一看,都是青春同龄人  武侠是我的一个情意结。我看的第一个武侠片是《广东好汉》,第二个是《独臂刀》,第三个是《少林三十六
期刊
两个多月,9个单元 39部戏剧、4场讲座、9个工作坊、两个大型论坛,这就是南锣鼓巷戏剧节。如果深入进去,会发现光演出的剧目就涵盖了话剧、肢体剧场、舞蹈、戏曲等多种戏剧样式,这里面不乏《蒋公的面子》、《塞纳河少女的面模》等知名作品,还有一些相对小众的前卫性较强的剧目,而工作坊、讲座和论坛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谈起这些剧目的挑选标准,南锣鼓巷戏剧节的艺术总监、蓬蒿剧场的创办人王翔说:“戏剧节是学习的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