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观身求知天下人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ove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五十章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臆解】
  人生世间,最终都将死去,这是自然之道。普天之下,能够自然长寿的人只有十分之三,出生之后便早夭的也占十分之三。本来可以长寿,却因自身的行为而置身于死地,以致不能终寿的人,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人们过于追求奉养生命的物质条件,违逆天道而走向了死路。听说那些善于养生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会自然远避兕虎等猛兽;就算进入军阵,也不好战杀人,无需披坚甲执兵刃而战斗。因而,犀牛对他无法施用犄角,老虎没有办法对他使用利爪,刀剑戈矛也没有办法在他的身上拭刃。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把自己置身于死地。
  【评说】
  老子本意是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危及人的生命,劝诫世人节欲爱身,不要过分追逐物质享受,以致利欲熏心而伤身害性。可后世道教信徒,歪曲地理解老子,以为老子所说“无死地”便是长生不老之境,是成仙得道之门,因而远避俗世,遁入深山进行所谓修行。古往今来,何曾有过修炼成仙之人?另外,葛洪等人却创为符咒,以为可以入山伏怪,实为荒谬至极。清末义和团教众,以为诚心念咒语,可以刀枪不入,结果还不是白白送命?还有各种邪教歪功什么的,宣扬只要信什么法并练所谓功法,便可以无灾无祸,进入极乐世界,怎一个愚字了得!在北京的“神医”张悟本被揭批之后,重庆缙云山又冒出一个什么“神道”李一,无不是以养生为幌子,欺世盗名,行敛财之实。人们若是真的信了他们的邪,那便是为“生生之厚”而“动之于死地”了。
  第五十一章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臆解】
  天下万物皆缘道而生发,因德而畜养,环境等外在因素赋予万物以形体,阳光雨露等各种因素辅助万物以成长。因此,天下万物没有不遵循大道并珍重天然之德性的。道受尊敬,德被珍重,并没有什么造物主命令一定要这样,只因为它们总是顺乎物之自然属性而成就万物。所以说,道生发万物,德畜养万物,它们共同作用,促使万物生长成熟繁衍,并适时加以培育包容庇佑。道缔造万物而不占有,成就万物而不图回报,养育万物而不宰割以为利,这可以说是最高深的德性。
  【评说】
  老子所言说的德,应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天地养育万物,让万物拥有自然品性,任由万物自行生长繁衍而不加以干涉,不占有,这便是所谓玄德;一是指人与天地同德,尊重天地间的自然规律,自然地处世为人,遇事做事,但不强作为,这可称为明德。王弼的解读可以作为参考:“物生而后畜,畜而后形,形而后成。何由而生?道也。何得而畜?德也。何由而形?物也。何使而成?势也。唯因也,故能无物而不形;唯势也,故能无物而不成。凡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皆有所由。有所由焉,则莫不由乎道也。故推而及之,亦至道也。随其所因,故各有称焉。”魏源的解说则更为直接:“道者,物之所由也;德者,物之所得也。由之乃得,故不得不尊;失之则害,故不得不贵也。”因为万物缘道而生发,所以庄子在《渔父》篇里借孔子之口说:“且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
  第五十二章
  【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得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臆解】
  天下万物,所有的生命与非生命物质,都有一个起源点,可以称之为万物的母体。明白了事物的起源,也就可以真正了解事物的属性及运动规律;认识了事物的属性及运动规律,才会尊重自然规律,守道而无为,那就永远不会有什么危险。尊重规律,顺其自然,堵塞耳目口鼻,目不妄视,口不妄言,身不妄行,则终身不必劳碌;违逆规律,意图超越自然,开目视情欲,并试图满足所有的情欲,则终身劳碌,不可救药。能洞察细微,或是看到事物的萌芽而能预知未来叫明察;守得住柔弱,不恃勇逞强才是真正的刚强。运用目光观察外部世界,审时度势,达到明了于心而不形之于外,就不会给自己带来灾殃,这可称之为收敛光芒的处世之道。
  【评说】
  天下万物皆有其起源与规律,世间事也是如此,人们只有尊重自然规律,顺势而施为,才不会失败。就关闭情欲之门这一观点来说,如果对于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就会知道,中国古代皇帝为什么平均寿命很短?归纳起来无非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皇帝拥有的权力、荣华富贵、众多美女都使每一个有野心的人虎视耽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正常死亡的皇帝不到一半,其余的都是被人为致死的。第二,既然皇帝这份职业危险,他们肯定多数时间忧心忡忡,总怀疑谁会算计他会陷害他,在忧虑中度日,如何得以长寿?第三,天下事都要由皇帝定夺,如何不操心费神?第四,后宫美女如云,皇帝也是正常人,怎么禁得住诱惑呢?正因为老子看到了欲望的无止境,人们对于权势与金钱美女的占有永不知足,因而终生劳苦奔波,形为物役,甚至是留下无尽灾殃的现实,主张人们要内蓄光芒,效法自然,清静无为,当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另一方面,欲望又给人以奋斗的动力,成就了人类的文明与文化的辉煌。这里面其实就包含了异化论的思想。因而,有时想想,中国古代的中庸思想(非儒家所独有,在孔子之前即已存在)确实值得借鉴,人都要有所追求,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生命充满意趣,只是凡事皆不可太过执着,要拿得起也放得下。
  第五十三章
  【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臆解】
  假如我稍微聪慧一些,拥有道的智慧,我将引领人们顺道而行,实践无为之教化,独畏强行施为而失人之自然本性。大道本来极为平正易行,可人们却偏偏好走邪路,极耳目声色之欢娱。宫室楼阁高耸,田地却极为荒芜,国库空虚没有应急之蓄积。达官贵人们却衣着华丽光鲜,好伪饰尚虚华,佩着锋利的宝剑,尚武使强,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拥有享用不尽的财物。这其实是盗来天下人的财物,而后又在世人面前夸耀,不道义啊!
  【评说】
  “民以食为天”,人生存于世的根本是“食”,可现实中,谁不是在追求那些无用的身外之物?过多的追求,破坏自然环境不说,更让人形为物役,这便是现代人活得辛苦、感到绝望的根本所在。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老子反对人们对于财富的追逐,尤其是统治者无止境的掠夺,因为其结果必然是激化社会矛盾,给普通民众带来无尽的灾难。刘基在《郁离子》里写了这样一则寓言:“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十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捶焉。群狙皆畏苦之弗之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很显然,他旨在提醒统治者,不可压榨百姓太过分,一旦让人无法忍受,就会有人起来反抗。从本章以及第七十五、第七十七等章节都可以看出,老子其实是一个善良的思想者,对普通民众怀有深切而真挚的同情之心。
  第五十四章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臆解】
  善于开创基业的人,以道立身治国,则根固而不可动摇;善于守业传承的人,以道培育精神,则能长久保有而不会丢失。如果子孙能遵循此道,并传递不辍,则先祖宗庙的祭祀不会断绝。懂得这个道理,便能做到以道修身,爱气养神,德性就纯真;以道持家,相爱相亲,德性就丰余;以道立乡,邻里和睦,德性就久长;以道治国,重信尚仁,德性就丰厚;以道齐天下,顺应自然,德性就无限普及。为了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君主要善于通过解剖自己去了解别人,剖析自家去了解别家,观察家乡去了解他乡,分析国情去了解他国,借鉴历史比照今日的天下,并进而预知未来的天下。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兴亡规律?就是依照上述方法,善于深入自己的内心去求知天下人心。
  【评说】
  真正的建树在于经营人心,所以刘邦攻入关中而约法三章,最终得以一统天下;汉文帝继位奉行休养生息政策,而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而如何知道他人心中所思所欲呢?老子告诉我们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那就是将心比心,“以身观身”,由一身而知天下。这可以说是万古不变的至理。庄子在《让王》中亦如是言:“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这与老子的思想可谓一脉相承。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应该也是从老子而来。当然,老子的思想也不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他只是中国古文化的集大成者。
  第五十五章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臆解】
  怀有深厚德性的人,无求无欲,就像婴儿一样。他无害物之心,物亦不加害于他,毒虫不会螫他,猛兽不会抓他,鸷鸟不会扑他。婴儿的骨弱筋柔,但小手握物却很牢固,还没有男女交合的意识,但小生殖器却能勃然举起,这是由于精气充沛的缘故;虽然整天号哭不止,但声音不会因而嘶哑,是因为内心柔和而和气纯厚的缘故。知道保持内心的柔和而有益于身心,叫做遵循常道;懂得遵循常道,就叫做明智;贪生爱欲,想人为地补益以延长寿命,那则是导致灾祸的根源;内心欲念杂生,并好胜斗气,那就叫逞强。世间万物壮大到极点就会转向衰败,可称之为不合常道,不合常道就趋近于死亡。
  【评说】
  婴儿最大的特点是无欲无求,不为利而害人伤物,当然物亦无由而伤害他,人更不忍心使他受到伤害。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有如婴儿一般德性纯厚的人不会与人争利,自然,一般人也不会主动去伤害他。所以,老子在第六十七章里说:“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因为无欲无求,不仅外物及人不会对他施加伤害,自身亦不劳心伤神。故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德全而神不亏。”
  第五十六章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臆解】
  懂得道的人不轻易开口说什么,多言多语的人其实不了解道的真谛。有道之人封闭住自己的眼睛与口鼻,不与外界交流而专心内修;磨灭锐意进取之心,消解心中的妄念,以淡定的心态自处;柔和自身耀眼的光芒,混同于暗昧的尘埃,做一个平凡人,不当其时则不求显达。这便是近于道的玄妙的大同。修养如果达到了这个境界,那么谁也不可能特别亲近他,或是特别疏远他;不可能给他什么好处,或是给他造成伤害;不可能让他变得尊贵,或是变得低贱。他的内心已经超然物外,所以会被天下人敬重。
  【评说】
  南朝宋时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里有这样一句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其言不为情感所动之圣人,当是这种心无世俗杂念的人吧。不过,古往今来,哪里有这样的人呢?老子自己不也心怀善念吗?庄子如果真能做到超然物外,那又何必著书立说?还是林觉民说得好:“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人可以做到看淡名利与生死,但真正要超然物外,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道的。然而,“知者不言”一句当是饱含了血的教训。生活中,多少人祸从口出?多少读书明理者因为言论而招致杀身之祸?所以,智慧者当审时度势,不当其时便只能缄口不言,混同于众人。
  左晓光,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副主编。责任编校:李发舜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连续性助产护理对初产妇阵痛分娩以及自然分娩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大肠癌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用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救治的42例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
会议
  目的 研究身痛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风湿性关节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会议
  目的 克罗恩病合并肛瘘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体会.方法 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克罗恩病合并肛瘘患者,选取96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手术治疗,之后根据相关规定
会议
  目的 探讨分析黛力新治疗糖尿病合并治疗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安慰剂
  目的 探讨分析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为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 本次选取的研究以象为我院在2015年1
会议
硅树脂是一种以Si-O-Si为主链,并且硅原子上连接了有机基团的交联型高分子聚合物,它是由多官能团的有机硅烷经水解制成硅树脂预聚物,预聚物在加热或催化剂催化下进一步交联成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在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会议
为了利用微藻进行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生物监测,本文以盐藻和新月菱形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四种重金属(Cu2+、Zn2+、Cd2+、Cr6+)对两种微藻的生长、生化成分(蛋白质、多糖和叶绿素
  目的 观察旋覆二陈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对100例患者采用随机选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用旋覆二陈汤加减治疗,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