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育理念出发,学校教育不应只是学科知识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育健康的情感——爱的情感。而家庭与学校合作,是对“以爱育爱”这个教育理念的很好诠释。家庭与学校合作不仅是一种教育的方式,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其效果取决于老师掌握此门艺术的能力。
一、案例分析
1. 背景描述
去年九月,刚接触(2)班时,就从其原班主任老师了解得知,该班有一位已小有名气的学生——黄敏健(化名)。他的有名不是因为品学兼优,而一直以来已是“劣迹斑斑”——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经常讲话,做小动作,打扰其他同学学习,影响老师上课;懒惰贪玩,经常不完成作业,课后有时还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外出上网玩游戏,学习成绩很差;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他是屡教不改。
2. 原因分析
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有限,与父母的交流沟通不够。通过家访了解到,父亲有轻微精神问题,母亲忙于工作上的事情,很少有时间管教他。
家庭教育过于溺爱,缺乏有效方法。由于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母亲每次批评教育时,爷爷奶奶就百般阻拦。造成他在家里一有不顺他意的事情就发脾气和父母吵,最后父母都让着他。在家称王称霸,以致经常与行为规范较差的学生一起外出生事。
二、主要做法
1. 平等沟通、全面了解学生
我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身份,全面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学习安排、生活情况。对于他的各种缺点,我没有直截了当地指出,而是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对于他打电子游戏机花费过多时间的问题,本人与他谈了许多关于电子游戏机对未成年学生的种种害处,然后我给他分析形势,指出出路:好好学习,学好语文等学科,打好基础,争取考上重点中学,以后可以上技校或当兵,照样能干得好,出人头地(这比较适合他)。我注意到他的眼神亮起来。
最后,我说,以前你犯的错误咱们都既往不咎,因为那都是有原因的,你毕竟还小,不能归罪于你,但现在你渐渐长大了,作为一位男子汉以后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然,受害的只能是自己。
2. 巧用德育课,用故事感化
《立德树人》一年级下册第二课其中有一篇课文《知改过》,我利用在班级的德育课,充分发挥课文故事的感化作用,结合他本人的实例进行针对性教育。课堂上,我有意要求他对课文中的周处、沈从文故事讲述自己的看法,并引导他对自己行为的反思,让他从中吸取教训。
3. 与其家长进行交流,争取达成共识
我主动联系他的家长,又因为他的情况复杂,单纯电话联系是不够的,为了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我约见他的家长,亲自到他家家访,耐心地向其父母及爷爷奶奶解释,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是做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对头。对于孩子不要过于溺爱,这样不是对孩子好,而是在害了孩子。父母长辈之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高尚的,但是如果爱得不恰当,到头来这种“甜蜜的爱”会结下“苦涩的果”。
4. 帮助其制定生活计划
首先制定了一个精确的作息时间表,我注意到,黄敏健与行规较差的学生来往较多,常常到校后也是到处游荡,不知道该做什么,只好惹事生非,极大地抵消了学校教育的效果。时间表由我和他共同制定,我和他父母共同监督执行。这样,阻断了他与那些学生的来往。
5. 及时赞赏,激发动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特别是学习成绩不突出的学生,他们更渴望被欣赏、被赞扬,特别是老师的赞赏和认可。这个学生喜欢体育活动,有拼搏精神。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跟他的学习方法、注意力和家庭教育有关。因此,我对他刻苦锻炼,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给予肯定和赞扬,让他体会到被肯定的喜悦。对学习中小小的进步,都及时表扬,课堂提问时,选择适当难度的问题让他回答,让他感到学习上的成就感。从而,把体育运动的毅力迁移到攻克学习的困难上。
三、基本成效
现在的他课堂纪律已基本能遵守,有时还积极举手发言,课后作业基本能独立完成,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有时还会帮助同学,人际交往上也远离了以前的那些哥们儿,在渐渐地融入到班集体中去。但仍不免有些反复,对这些反复,一经发现,我就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他将会出现在我们中间。
四、反思
通过家校合作,我发现其实每个学生都是非常有学习潜力的。关键在于适当的引导以及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目标,就能激发他们向前冲的劲头。教书育人,重要的是耐心与包容心。要能够包容学生犯下的错误与自身存在的不足,还要用耐心和爱去帮助他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毕竟是孩子,需要大人循循善诱的引导,而教师就是在学生生命中扮演这样一个角色的大人。我们正是要以这种关爱之心来引导,启发我们的学生。
责任编辑 邱 丽
一、案例分析
1. 背景描述
去年九月,刚接触(2)班时,就从其原班主任老师了解得知,该班有一位已小有名气的学生——黄敏健(化名)。他的有名不是因为品学兼优,而一直以来已是“劣迹斑斑”——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经常讲话,做小动作,打扰其他同学学习,影响老师上课;懒惰贪玩,经常不完成作业,课后有时还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外出上网玩游戏,学习成绩很差;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他是屡教不改。
2. 原因分析
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有限,与父母的交流沟通不够。通过家访了解到,父亲有轻微精神问题,母亲忙于工作上的事情,很少有时间管教他。
家庭教育过于溺爱,缺乏有效方法。由于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母亲每次批评教育时,爷爷奶奶就百般阻拦。造成他在家里一有不顺他意的事情就发脾气和父母吵,最后父母都让着他。在家称王称霸,以致经常与行为规范较差的学生一起外出生事。
二、主要做法
1. 平等沟通、全面了解学生
我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身份,全面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学习安排、生活情况。对于他的各种缺点,我没有直截了当地指出,而是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对于他打电子游戏机花费过多时间的问题,本人与他谈了许多关于电子游戏机对未成年学生的种种害处,然后我给他分析形势,指出出路:好好学习,学好语文等学科,打好基础,争取考上重点中学,以后可以上技校或当兵,照样能干得好,出人头地(这比较适合他)。我注意到他的眼神亮起来。
最后,我说,以前你犯的错误咱们都既往不咎,因为那都是有原因的,你毕竟还小,不能归罪于你,但现在你渐渐长大了,作为一位男子汉以后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然,受害的只能是自己。
2. 巧用德育课,用故事感化
《立德树人》一年级下册第二课其中有一篇课文《知改过》,我利用在班级的德育课,充分发挥课文故事的感化作用,结合他本人的实例进行针对性教育。课堂上,我有意要求他对课文中的周处、沈从文故事讲述自己的看法,并引导他对自己行为的反思,让他从中吸取教训。
3. 与其家长进行交流,争取达成共识
我主动联系他的家长,又因为他的情况复杂,单纯电话联系是不够的,为了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我约见他的家长,亲自到他家家访,耐心地向其父母及爷爷奶奶解释,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是做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对头。对于孩子不要过于溺爱,这样不是对孩子好,而是在害了孩子。父母长辈之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高尚的,但是如果爱得不恰当,到头来这种“甜蜜的爱”会结下“苦涩的果”。
4. 帮助其制定生活计划
首先制定了一个精确的作息时间表,我注意到,黄敏健与行规较差的学生来往较多,常常到校后也是到处游荡,不知道该做什么,只好惹事生非,极大地抵消了学校教育的效果。时间表由我和他共同制定,我和他父母共同监督执行。这样,阻断了他与那些学生的来往。
5. 及时赞赏,激发动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特别是学习成绩不突出的学生,他们更渴望被欣赏、被赞扬,特别是老师的赞赏和认可。这个学生喜欢体育活动,有拼搏精神。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跟他的学习方法、注意力和家庭教育有关。因此,我对他刻苦锻炼,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给予肯定和赞扬,让他体会到被肯定的喜悦。对学习中小小的进步,都及时表扬,课堂提问时,选择适当难度的问题让他回答,让他感到学习上的成就感。从而,把体育运动的毅力迁移到攻克学习的困难上。
三、基本成效
现在的他课堂纪律已基本能遵守,有时还积极举手发言,课后作业基本能独立完成,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有时还会帮助同学,人际交往上也远离了以前的那些哥们儿,在渐渐地融入到班集体中去。但仍不免有些反复,对这些反复,一经发现,我就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他将会出现在我们中间。
四、反思
通过家校合作,我发现其实每个学生都是非常有学习潜力的。关键在于适当的引导以及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目标,就能激发他们向前冲的劲头。教书育人,重要的是耐心与包容心。要能够包容学生犯下的错误与自身存在的不足,还要用耐心和爱去帮助他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毕竟是孩子,需要大人循循善诱的引导,而教师就是在学生生命中扮演这样一个角色的大人。我们正是要以这种关爱之心来引导,启发我们的学生。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