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yche_run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已经广泛开展,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课程的突出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思想性、综合性,这一课程的核心价值是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活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学生的成长展开评价。
  一、突出评价主体的互动,加强交流与反思
  展开评价时,要尽可能多地调动主体积极参与。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协商,在评价上达成一致的意见,最终取得最为理想的评价效果。让评价发展为一种互动,能够真正有效地调动各方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发展。
  1.教师评价,鼓励为主。
  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能直接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使他们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作为教师,应善于运用赏识性和期待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肯定学生提出的质疑,激发学生享受学习的喜悦之感。
  2.反思评价,发展自我。
  从教师评价到学生自我评价是一个飞跃。每一次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调整,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可以促进自身不断完善与进步。
  3.生生互评,学会欣赏。
  组织学生相互评价,能够在学习上显著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能够充分锻炼学生评价能力,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如通过开展“我和小伙伴”这一活动,学生不仅仔细分析了自己的特点、自己的优势,还知道了别人的长处,学会评价自己的小伙伴,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
  4.家长与社会人员共同参与。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评价应当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将学校、家庭、社会统一起来,加强合作。在评价中,只有结合家庭和社会人员的评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认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关注动态的评价过程,促进学生的主动持续发展
  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多关注、多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以发展、动态的眼光观察学生,及时评价每一个阶段学生的进步。
  1.差异性评价。
  不同的学生在性格上必定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学生展开评价绝对不可以依据相同的标准,要立足于学生当前的实际发展水平,衡量学生取得的进步,如此才会尊重每个学生的进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尺度应多样化,要注意看对象、看场合。后进生往往特别敏感,因此更需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即使是很小很小的进步,教师都应当善于捕捉,及时对他们进行鼓励、肯定;具备很强学习能力的学生,就应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才会促进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2.实践性评价。
  教材中有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需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不能局限于“纸上谈兵”。以《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一课为例。课堂教学中,针对各类通信方式的不同特点,让学生进行比较,并选择与自身相适应的通信方式,和亲友在实际生活中展开真实的通信联系。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申请电子邮箱,能够利用网络进行电子邮件收发,也学会了如何邮寄一封信件。这样的实践性评价,促进了学生掌握一项本领。
  三、提倡评价方法的多元,激发学生的个性展示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是不是会被学生轻易接受,是否会带给学生快乐的体验,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会对评价的实际效果产生影响,也会对评价的目的产生影响。根据学科的特点,我们较多地采用以下方法。
  1.探究性活动展示评价。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非常重视探究性活动,从活动的目的来看,主要倾向于学生的经验与经历,评价的重点往往放在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方面,评价一般通过举办一系列展示活动来完成。成果展示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较受欢迎的评价方法。成果展示评价的形式非常多,如,图文并茂展示研究成果,调查访问加以说明,展览实物加以介绍,写观察日记、体验感悟加以充实。关于成果展示及成果交流,我们基本设定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后,这样,师生、家长就有了互相交流、沟通的机会,能够对孩子的成长进步共同见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快乐,提高他们的成就感。
  2.课堂活动、主题单元评价。
  对学生而言,课堂是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因此,课堂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课程评价开展的主要阵地。学生的学习成效,往往受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实际参与程度和质量的影响。评价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要重点关注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探索程度、付出的辛苦、选择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同别人的合作情况等。每个活动都有主题,有的主题需要学生合作,有的主题需要学生课前准备相关资料。对于做得较好的小组或者个人,应及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学生的课本上。这样的评价,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反映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运用能力、创造能力、对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侧重于对过程展开评价,能够对学生成长的历程更为清晰全面地记录。
  3.书面测试评价。
  书面测试评价能较为清晰地反映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评价的一种方法。品德教材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相当多的内容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用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引发他们与历史展开“对话”,使学生能够接受人文情怀的熏陶,提升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进而形成强烈的归属感。评价方式如果采用书面测试的形式,需要注意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展开,绝对不能把本课程书面测试与数学学科、语文学科的考试看成是一样的,那样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学业负担。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评价是丰富多彩的,评价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成长记录袋、小品展示、口头测试、观察法、调查问卷、情景表演、访谈法等,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
  课程改革已经广泛开展,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接收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重视学生成长过程中课程评价的重要作用,不断丰富评价手段,培养学生学会总结与及时反馈的习惯,促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展开探索,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江头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其他文献
近十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似乎十分活跃,但课堂俨然普遍缺乏教育涵养。停留于技术层面的课堂教学改革导致学科的基本能力、基本思想,或基本态度、基本经验等发展性目标呈现出“结构性沉默”的状况,课堂教学的发展性品质普遍偏低。课堂教学改革究竟如何深化值得深思。  一、课堂教育涵养即课堂的发展性品质  课堂的教育涵养即课堂的发展性品质。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活动最经常、最普遍的途径和方式,其最根本的追求是促
期刊
最早认识翔宇教育集团的总校长卢志文,大概是15年前,在江苏省召开的一次教育会议上。组织者让我为会议作一场报告,我以“教育理想”为题作了一个讲演。在对话阶段,两个年轻的校长出场了,思想敏锐,斗志昂扬。  一个是许新海,一个就是卢志文。一个要与我商榷,一个对我的观点发表评论。记得会后卢志文还送了一本他的教育箴言录给我。因缘际会,当时无法想象的是,后来他们一个成为我的博士生,一个成为我的莫逆之交,而且他
期刊
数学游戏兼顾数学的知识性、教育性,以及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的特点。其浅显易懂又妙趣横生,吸引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数学,因游戏带来的竞争的吸引力、闯关的诱惑力、胜利的成就感等积极体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激情,激发了他们更为主动的思维活动。有些游戏表面上与数学毫无关系,但在教师恰当问题的引领与启发下,学生的注意力及时从关注“游戏好玩”转移到“数学思考”上,思维逐步深入,抽丝剥茧,最终问题水落石出。笔者就苏教
期刊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小学作为陈嘉庚先生创办的第一所学校,在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方面走在社会的前列。我校充分挖掘这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积极进行“诚毅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开辟了德育的新途径,实现校本课程德育化与学校德育校本化的整合,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以“诚毅校训”为核心确定课程目标  “诚毅”,即“诚以待人,毅以处事”。嘉庚先生提倡“诚者,诚以为国,实事求是,大公无私。”是希
期刊
【教学片段一】  师:喜欢九色鹿吗?喜欢九色鹿的什么?(美丽 善良 智慧)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人,他叫调达,喜欢吗?为什么不喜欢呢?  (师板书:忘恩负义 见利忘义 恩将仇报 背信弃义 灵魂肮脏)  师:有的同学提到了“肮脏”这个词。今天下雨,薛老师的皮鞋很“肮脏”,与这里灵魂肮脏的“肮脏”,意思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皮鞋肮脏是不干净,灵魂肮脏就是卑鄙。  师:对啊,这样的人我们称为什么人
期刊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深层的部分,是一个民族长期、稳定的价值目标与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理念,它从深层次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具体地说,它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当前
期刊
当前,随着课改的深入,练笔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得到重视,中高年级每一册语文教材中都有“小练笔”的身影。练笔之所以如此受青睐,是因为它有大作用。写作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练笔便是那跬步、小流。与习作相比较,练笔优在内容短小精悍,降低了难度,放缓了梯度,更易被学生接受和喜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强调“加强平
期刊
主题图通常是以包含人物、文字、图形、故事、儿歌或数据等信息的生活情境图,多处于单元、例题或练习等内容的前置部分,承载了数学概念和规律的背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如何巧妙地使用主题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功能呢?本文以人教版五下“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为例,谈一谈主题图的使用技巧。  一、展示的技巧  实践中,教师们通常是引导学生看书或用课件一次性展示完整的主题图,这样做的弊端是
期刊
苏教版五上P15“动手做”。  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ABCD,连接对角线AC、BD,它们的交点O称为平行四边形的中心。  过平行四边形的中心O任意画一条直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两个什么图形?这两个图形完全一样吗?先画一画,再把分成的两个图形剪下来比一比。  你能用上面的方法把下面这些图形分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吗?先画一画,再与同学交流。  【教学片段一】  出示一些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
期刊
读与写本是互相联系、互为转化的两种技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合二为一,充分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读写结合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有的人认为,读多了,就自然会写了;也有的教师采用“机械重复式”的练笔方式……怎样才能做到读写交融,两翼齐飞呢?以下,笔者简介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课文范例引路,“读”与“写”紧密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