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史料是代表历史进程的重要证据,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已经成为教师用来传授知识的载体。正确地运用史料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挖掘史料中的历史信息,通过分析、概括等手段解决历史问题,归纳历史知识,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史料;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
史料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所保留下来的轨迹,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文物、历史纪录片等等,是历史研究者们研究某一时代历史进程的重要依据。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求知识有依据吗,其中的证和据指的就是史料,也就是要求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保证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从历史资料上得到论证。史料让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能够生动形象地呈现于师生面前。笔者在本次研究中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对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展开研究。
一、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运用的缺陷
(一) 历史资料流于形式上的演示
当前部分初中历史教师为了使自身的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也为了能够贯彻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在课前备课的时候,通过信息技术搜集大量的史料素材,在课堂上通过视频或者图片来搭配历史课堂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不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一味把大量的历史资料向学生展示,甚至与本堂课的教学无关的历史资料也出现在课堂上,从而出现史料滥用的情况,使得史料仅仅成为一种教学形式,没有真正地发挥功能。这种忽视教学功能的史料运用是不可取的,严重的时候甚至还会影响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 史料导入环节的缺陷
当前部分教师会利用史料来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但是在将史料导入实际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导入方法的有效性。比如有的教师直接给班上每一位学生发放一份资料,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资料的方式展开学习,或者有的教师干脆直接通过视频纪录片来向学生灌输史料方面的知识。这种没有根据不同的历史资料的特征,及其功能来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身为一线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多在史料导入方面多下功夫。例如:需要逻辑分析的史料,我们可以通过纸质文本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如果是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史料,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三) 忽视培养学生课后搜集史料的能力
当前部分教师在搜集史料的过程中,都是课前独自完成,自己在电脑上通过互联网来搜集大量的历史资料,随后再将搜集得到的资料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虽然表面上学生得到充分的历史资料,在教师讲解时也对资料进行了分析。但是初中阶段我们还应该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所以我们也不能够忽视让学生自主搜集史料。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在课外自主搜集史料的能力培养,这不利于教学的发展,特别是在更高一阶段的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要重视对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搜集信息处理法,也可以通过个人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搜集。
二、 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意义
(一) 激发学习兴趣
要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大多数历史奇闻轶事都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历史资料,让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体验故事情节。例如,讲授《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隋煬帝修建大运河的情景,学生对宏伟的大运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投入学习。
(二)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通过课堂上口头讲述后要求学生课后背诵知识点,长期以背为主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忽视历史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而历史思维是学生形成探究能力的重要组成成分,将史料引入初中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分析史料揣摩人物形象特征、历史事件发展顺序、从具体的史料中分析该事件的现实意义等,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具有重大帮助。
(三) 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历史教学让学生体会学习历史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忽视了其他方法在其中的作用。在探究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也将会形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展现课堂的生动形象性
基于史料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及历史资料的特征,合理地选择适当的方式来导入历史资料。但是更多的时候,教师给学生展示历史资料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要求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的案例比较少,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历史资料。通过动画、影音、色彩鲜艳的图片等等来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历史资料,从而让课堂更加具有生动形象的特征。
三、 基于史料的初中历史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一) 注重多样化史料的引入
在实际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史料资源具有一定的多样化,像遗址、遗物等都是可以利用的有价值的史料资源,教师在应用该部分史料资源过程中,可以通过自身的讲解,向学生进行有效地描述。为了能够促使史料资源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就必须引导学生对史料本身的作用形成高度关注,避免可有可无点缀式插图教学现象的出现。学生在初中历史阶段,除了教材当中的内容,还从课外阅读读物当中了解到一定的历史知识,针对多样化的历史资源,学生已经比较客观以及真实地了解到的历史知识,并在历史认识中,能初步学会恰当地选择那些可以作为证据材料来构建论据时,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就得到了基本实现。
(二)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史料运用的作用
基于广义视角下的历史教材,除了历史教科书之外,同时一些具有普及型的历史读物等也是教师可以应用的史料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上也出现了很多的历史史料。这些资料正在不断地向人们进行传播。基于现代化时代背景下,一些录音机、幻灯片以及电视机等的历史教学设备不断涌现,而传统中的史料体系,因此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它们通过更多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现历史人物和现象,这些方式比传统的方式更加具有吸引力,更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它们想要表达的观点。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这些不被我们认可的历史资料,或者这些平时不被我们所看重的历史解释,已经越来越成为目前历史教育主要的教学内容。在这种情况之下,就要通过注意引导学生如何从众多的历史资料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判断所汲取的是否为有用信息,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信息获取的筛选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探究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既要相信学生的思考能力,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放弃对于学生整体能力提高的想法,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鉴别能力,积极地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和义务,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完成素质教育的综合培养的任务。
(三) 做好课后探究与巩固
课后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阶段,传统的直接提问式的论述题,对学生来说不但毫无趣味性,甚至有时候还会让学生找不到解题的方向。设置习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出一些以史料作为材料的分析题,例如,教师可以将:1919年美国股市大跌,1933年罗斯福上任后出台一系列法案、建立振兴经济和工业的部门,以及采取增加财政支出等措施,使得1934年开始美国经济有了回暖。教师以相关史料作为材料,让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意义和核心措施是什么?学生在分析史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探究能力。史料课后可以用来作为学生巩固知识的材料,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史料来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因为史料是对书本上所呈现的历史资料的进一步扩充。例如,当讲授完《日本明治维新》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在课后为学生展示了书本上所没有的内容,关于《五条誓文》《废刀令》这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课后自主通过网络来搜集这方面的历史资料,并将资料当中关键的部分归纳整理出来,随后在第二天上课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展示,这样学生通过整合不同组员所收集到的历史资料,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历史学习,从而扩宽自身的知识面。
四、 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史料作为呈现历史的道具、检验理论知识真实性的资料,非常值得学生深入研究分析。无论在教学的哪一阶段,教师都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分析史料,培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严颜余.初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的理性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6):72.
[2]刘军明.初中历史课堂应用史料的作用与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0):59.
[3]柳彬霞.让课堂充满生命力:谈初中历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J].才智,2019(27):85.
[4]薛小琴.有序、有趣、有绪: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19(27):73.
作者简介:
王金芳,河北省唐山市,河北省滦南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史料;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
史料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所保留下来的轨迹,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文物、历史纪录片等等,是历史研究者们研究某一时代历史进程的重要依据。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求知识有依据吗,其中的证和据指的就是史料,也就是要求教学要从实际出发,保证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从历史资料上得到论证。史料让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能够生动形象地呈现于师生面前。笔者在本次研究中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对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展开研究。
一、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运用的缺陷
(一) 历史资料流于形式上的演示
当前部分初中历史教师为了使自身的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也为了能够贯彻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在课前备课的时候,通过信息技术搜集大量的史料素材,在课堂上通过视频或者图片来搭配历史课堂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不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一味把大量的历史资料向学生展示,甚至与本堂课的教学无关的历史资料也出现在课堂上,从而出现史料滥用的情况,使得史料仅仅成为一种教学形式,没有真正地发挥功能。这种忽视教学功能的史料运用是不可取的,严重的时候甚至还会影响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 史料导入环节的缺陷
当前部分教师会利用史料来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但是在将史料导入实际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导入方法的有效性。比如有的教师直接给班上每一位学生发放一份资料,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资料的方式展开学习,或者有的教师干脆直接通过视频纪录片来向学生灌输史料方面的知识。这种没有根据不同的历史资料的特征,及其功能来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身为一线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多在史料导入方面多下功夫。例如:需要逻辑分析的史料,我们可以通过纸质文本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如果是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史料,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三) 忽视培养学生课后搜集史料的能力
当前部分教师在搜集史料的过程中,都是课前独自完成,自己在电脑上通过互联网来搜集大量的历史资料,随后再将搜集得到的资料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虽然表面上学生得到充分的历史资料,在教师讲解时也对资料进行了分析。但是初中阶段我们还应该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所以我们也不能够忽视让学生自主搜集史料。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在课外自主搜集史料的能力培养,这不利于教学的发展,特别是在更高一阶段的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要重视对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搜集信息处理法,也可以通过个人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搜集。
二、 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意义
(一) 激发学习兴趣
要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大多数历史奇闻轶事都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历史资料,让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体验故事情节。例如,讲授《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隋煬帝修建大运河的情景,学生对宏伟的大运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投入学习。
(二)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通过课堂上口头讲述后要求学生课后背诵知识点,长期以背为主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忽视历史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而历史思维是学生形成探究能力的重要组成成分,将史料引入初中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分析史料揣摩人物形象特征、历史事件发展顺序、从具体的史料中分析该事件的现实意义等,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具有重大帮助。
(三) 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历史教学让学生体会学习历史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忽视了其他方法在其中的作用。在探究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也将会形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展现课堂的生动形象性
基于史料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及历史资料的特征,合理地选择适当的方式来导入历史资料。但是更多的时候,教师给学生展示历史资料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要求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的案例比较少,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历史资料。通过动画、影音、色彩鲜艳的图片等等来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历史资料,从而让课堂更加具有生动形象的特征。
三、 基于史料的初中历史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一) 注重多样化史料的引入
在实际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史料资源具有一定的多样化,像遗址、遗物等都是可以利用的有价值的史料资源,教师在应用该部分史料资源过程中,可以通过自身的讲解,向学生进行有效地描述。为了能够促使史料资源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就必须引导学生对史料本身的作用形成高度关注,避免可有可无点缀式插图教学现象的出现。学生在初中历史阶段,除了教材当中的内容,还从课外阅读读物当中了解到一定的历史知识,针对多样化的历史资源,学生已经比较客观以及真实地了解到的历史知识,并在历史认识中,能初步学会恰当地选择那些可以作为证据材料来构建论据时,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就得到了基本实现。
(二)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史料运用的作用
基于广义视角下的历史教材,除了历史教科书之外,同时一些具有普及型的历史读物等也是教师可以应用的史料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上也出现了很多的历史史料。这些资料正在不断地向人们进行传播。基于现代化时代背景下,一些录音机、幻灯片以及电视机等的历史教学设备不断涌现,而传统中的史料体系,因此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它们通过更多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现历史人物和现象,这些方式比传统的方式更加具有吸引力,更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它们想要表达的观点。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这些不被我们认可的历史资料,或者这些平时不被我们所看重的历史解释,已经越来越成为目前历史教育主要的教学内容。在这种情况之下,就要通过注意引导学生如何从众多的历史资料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判断所汲取的是否为有用信息,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信息获取的筛选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探究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既要相信学生的思考能力,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放弃对于学生整体能力提高的想法,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鉴别能力,积极地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和义务,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完成素质教育的综合培养的任务。
(三) 做好课后探究与巩固
课后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阶段,传统的直接提问式的论述题,对学生来说不但毫无趣味性,甚至有时候还会让学生找不到解题的方向。设置习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出一些以史料作为材料的分析题,例如,教师可以将:1919年美国股市大跌,1933年罗斯福上任后出台一系列法案、建立振兴经济和工业的部门,以及采取增加财政支出等措施,使得1934年开始美国经济有了回暖。教师以相关史料作为材料,让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意义和核心措施是什么?学生在分析史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探究能力。史料课后可以用来作为学生巩固知识的材料,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史料来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因为史料是对书本上所呈现的历史资料的进一步扩充。例如,当讲授完《日本明治维新》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在课后为学生展示了书本上所没有的内容,关于《五条誓文》《废刀令》这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课后自主通过网络来搜集这方面的历史资料,并将资料当中关键的部分归纳整理出来,随后在第二天上课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展示,这样学生通过整合不同组员所收集到的历史资料,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历史学习,从而扩宽自身的知识面。
四、 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史料作为呈现历史的道具、检验理论知识真实性的资料,非常值得学生深入研究分析。无论在教学的哪一阶段,教师都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分析史料,培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严颜余.初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的理性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6):72.
[2]刘军明.初中历史课堂应用史料的作用与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0):59.
[3]柳彬霞.让课堂充满生命力:谈初中历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J].才智,2019(27):85.
[4]薛小琴.有序、有趣、有绪: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19(27):73.
作者简介:
王金芳,河北省唐山市,河北省滦南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