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美术院校通识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j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本文通过梳理通识教育的缘起,探究高等美术院校创新型人才需具备的特质,挖掘通识教育与美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针对目前我国高等美术院校通识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探索美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美术院校  通识教育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西安美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等美术院校通识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基金编号:2019XK02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通识教育的缘起
  梅貽琦曾说:“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可见,获得通识教育对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不可或缺的。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到文艺复兴时期发展为“人文主义教育”,19世纪初美国学者帕卡德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第一次提出了通识教育理念,20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在《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中对通识教育进行了定义。现在把通识教育看作教育的一种,其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适用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对通识教育进行了诸多讨论和研究,然而这么多年以来,我国在高等美术院校通识教育领域还处于摸索阶段。
  高等美术院校创新型人才的特质
  当今高等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学生,学生需同时具备专业技能、文化素养、道德素质、科学素养等。教育目标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进行机械地绘画和设计,而是要培养拥有完备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有思想、能创作、敢创新,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崇高理想信念的复合型艺术家。我们一般意义上说的创新,可能是对知识的创新、产业相关方面的创新或者是技术上的革新。社会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创新创业的融合,将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结合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等美术院校创新型人才需具备的特质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知识广博,汇通艺理。通晓人文、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知识,对绘画设计等理论能够融会贯通,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提供一个开阔的视野和疆域。二是专业基础扎实,思维灵活,技能精湛。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博而后专的过程,也是一个见世界而后见自己的过程,在广阔的视域中,追寻兴趣所在,根植深挖某一个专业领域,不断夯实基础、拓展思维、训练技能,既可以进行专业创作,也可以融入国家或社会重大建设项目中。三是兼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过硬,兼备专业素养、道德素养及人文科学等素养。四是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
  通识教育与美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
  高等美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一部分,肩负着文艺创新繁荣的历史使命,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通识教育对美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可或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识教育有益于知识素养的养成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手法越来越多样化,但思想理念、知识素养等在艺术创作中所占权重却在提升。通识教育不仅可以拓宽知识边界,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多元知识体系,养成深厚广博的知识素养,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够知类通达,保持持续获取新知识的生命力。
  2.通识教育有助于独立自由人格的形成
  通识教育具有全人教育的功能,全人教育是形成独立自由人格的基础。人格表现为气质、性格、动机、兴趣、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连续性及一致性的自我,独立自由人格的养成依赖于不断地认识自我,认识自我建立在多元的知识架构上。具有独立自由人格的人,个性而独特,有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坚韧的意志,这些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养成的前提,是培养创新型美术人才的关键,也是高等美术院校通识教育的目的之一。
  3.通识教育彰显了高等教育的人文关怀
  通识教育一般根据不同性质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也针对不同个性和基础的学生作差异化的教育引导,因材施教,让学生最大化发挥自己的专长,彰显了高等教育的人文关怀,有益于培养学生艺术思维的广度、活跃度及对事物的洞悉能力,也为创新型美术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4.通识教育激发创新活力
  通识教育有益于个人情操的陶冶和感性思维的建立,有助于人对生活的感知和体验。艺术源于对生活的感知和升华,诸多艺术创作和创新也是从感知生活中获取了灵感。通识教育对情操的陶冶和感性思维的建立过程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创新灵感也许就在不经意中得以萌发。
  通识教育之美术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1.目前我国高等美术院校通识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视不够。大多高等美术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均与毕业后的就业相关,职业导向性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流于口号和形式。
  第二,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通识教育。这是大多数高等美术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课程是学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目前通识课程固定的课时数难以承载扩充的课程门数,导致课程门数多、课程讲授难以深入的问题,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也是浅尝辄止,不同学科的知识难以相互贯通产生合力为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攒后劲,促进专业教育。   第三,现有通识课程的设置缺乏理论依据及内在逻辑性。通识课程设置独立而零散,种类多而缺乏内在逻辑和体系是目前高等美术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的模式和设计是通识教育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课程模式和设计不合理,学生的知识获取零散,就很难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四,通识课程授课形式缺乏多样化。现有的通识课程大多以课堂面授为主,多采用讲授法,学生被动式学习,授课效果不佳,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吸收有限,这从高等美术院校每年参加补考的公共课学生人数可以体现。
  第五,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相关的激励和奖励不足。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目前没有创新人才培养成效优劣的考核标准,没有相关职称晋升方面的奖励或者加分措施,因此,教师积极性不高。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原有课程门数多,增加创新教育方面的内容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影响学业整体学习效果。
  2.美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第一,高等美术院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并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质量观,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创新型人才明確到人才培养的目标里,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列为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在强调职业训练的同时兼顾综合素质、独立自由的人格、开阔的艺术视野的养成。要让“创新”始终刻在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意识之中,让创新成为学校与师生的理性认知和行动自觉。积极探索“跨界”“跨校”“跨科”“跨专业”甚至“跨境”交叉合作的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高等美术院校开始探索“第二学位”培养,打破学科间壁垒,扩展人才培养学科边界,提高美术人才培养质量,不同学科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和交流,有助于不同思维的相互交融和创新思维的建立,进一步为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第二,要坚持通专并举。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权重在高等美术院校中一直处于博弈关系,实际上二者并不矛盾,甚至会相互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好比打地基和盖楼房的关系。重视通识教育,培养的是正金字塔式人才,具备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结构,拥有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反之,忽视通识教育,培养的是倒金字塔人才,基础不稳固,缺乏专业发展的后劲。要达到通专兼顾,就要勇于打破重视专业教育而通识教育被边缘化的现状。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通识课程课时数有限,难以承载扩充课程门数的问题,可以选择慕课、视频公开课的方式来补充通识课程。近年来,我国课程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涌现出中国大学MOOC等众多知名的慕课网站,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性,与此同时,学校在管理方面也要同步建立相应的学习认证。
  第三,健全完善创新教育体系通识课程群。高等美术院校应该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通识课程体系论证,更加注重课程间的内在协调性和逻辑性,构建科学合理、相辅相成的通识课程体系。应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目的,结合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进行内容变革。要考虑艺术与哲学的内在相关性,还要考虑相近学科和专业开设跨学科专业的其他交叉课程,比如可以开设艺术法学、艺术社会学、艺术科技、艺术心理学等课程。可以加强项目型课程和拓展类课程,让学生参与到重大文化创意建设项目中,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从而建设科学合理的创新教育体系通识课程群。
  第四,探索授课形式的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也可以通过多方位的隐形教育,如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等充分发挥通识教育功能,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多种途径。
  第五,加强教师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建设,改革学籍管理制度。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标准,将相关的成效纳入职称评定的加分项中,充分调动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性。对参加项目型课程、实践课程、拓展课程或者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比赛的学生,探索相关的量化评价标准,改革学籍管理制度,给予学分认定和转换,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加大创新型学生的表彰和奖励力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敢闯敢试的创新勇气,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培养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课程、一流的专业和学科,而一流的专业和学科建设最终落脚于一流人才的培养上,实施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有着国家、社会和个人多层面的现实需要和长远意义。高等美术院校在借鉴其他院校通识教育经验的同时,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现状,探索适应学科要求和社会需求的,兼具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的美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李佳.近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徐志强.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3]孙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践拓展研究——以工科院校背景下的美术通识教育为例[J].大众文艺,2019(22):215-216.
  [4]李北柿,贾红霞.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探析——基于通识教育结合个性化教育[J].山西师大学报,2012(39):160-162.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5-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在认知诊断模型中进行题目功能差异(DIF)的检测,目的在于保证测验的质量与效果。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重点探索在CDMs框架下,MH、LR、CSIBTEST、WObs、WSw、WXPD 6种DIF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活检系统对乳腺肿块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3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30例,均于术前接受超声下麦默通微创活
自我国建国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也在将各种各样的新兴技术应用到教学模式中,以此来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本文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必要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整个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作贡献。
现阶段,建筑产业的市场发展空间不断增加,市场内部的企业竞争也愈发激烈,受到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特点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内部控制风险也相对较大,因此加强对建筑施工
本文以企业对汽车营销策划人员的工作要求和汽车营销策划员工现实工作内容为导向,对现有高职院校汽车营销策划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了建立营销策划实训室、
目的探究特布他林雾化吸入联合止咳糖浆对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
目的总结该院儿童院际转运系统的应用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3月期间通过该院儿童院际转运系统转运的281例危重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通过该院儿童院际转运系
目的探讨改良Wiltse入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