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外文学

来源 :花溪·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shij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我读的书不太多,但是,读中国的文学作品,与读外国的文学作品,心里的那种感受是明显的不同。
  中国是一个讲究人情的国家。到了文学作品当中,也是一样,所有人物都不是孤立的,与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中国的文化作品的背景总是很丰满和丰富的。大人物有大的时代背景,小人物,有小的背景,哪怕是乞丐,有热闹的街道,同行们的关怀或者争斗,路人冷漠的眼光等等。
  场景上,咱们的作品,也讲究大的气势,有前奏,有铺垫等。咱们的故事情节,总是能让主人翁在作者所搭建的舞台上热热闹闹地进行活动,包括动作上、语言上的和心理上的。比如四大名著,不管是《三国演义》里的三国鼎立,《水浒传》里的替天行道,《西游记》里的降妖除魔,还是《红楼梦》的大观园里的是是非非,人物的活动都很充分,大张大合。
  在结局上,中国人讲究圆满,往往让结局朝好的一面发展。例如《西游记》,取经顺利结束,功德圆满,该封的封,该赏的赏。金庸的作品也是如此,《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都以好的结局结束故事——尘埃落定。
  即使是悲剧,也能让主人公,在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里,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人生,活得多彩,尝尽酸甜苦辣之后,进入一种悲剧的结局。
  因为人生本身就是苦短的,为什么一定要还要让这个过程也披上让人压抑的色彩呢?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不太喜欢外国的文学作品。外国的名著很多,但是,总的感觉就是作品的基调太低沉,人生过于苦闷。尽管咱们说,悲剧有悲剧的作用,把悲惨的事情撕裂开来,让读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但是,这样的作品,色调太灰暗。
  即使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喜剧,我也丝毫看不出喜剧的色彩来,因为,这些名著的作用,总是建立在对一种社会政治制度的批判上而存在的,比如,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等等。例如马克.吐温具有幽默、诙谐笔法的《竞选州长》,估计,读者读不出来任何好笑的地方,相反,读出了讽刺的意味和一种政治上的压抑气息。
  外国文学的背景,往往喜爱以各种革命、社会运动、政治变革等作为背景,这一点与中国的文学作品相似,因为,任何人物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在这些大背景之下,外国文学当中常常出现的阴森、凄冷的教堂,寂寥的庄园,让读者心中感到孤寂和凄凉。
  像《巴黎圣母院》,一开始对雄壮的巴黎圣母院的枯燥介绍,让人对空荡荡的圣母院产生一种毫无人间气息的窒息的感觉,而且这个介绍本身,文字也乏味难耐。
  偏远的庄园,再配上一场大雪,孤寂读者的心情糟糕透顶,真的有那种“独钓寒江雪”的感觉。
  外国文学中,革命与复仇的主题较多,例如《红与黑》、《哈姆雷特》等。故事的结构,相对于中国文学作品的多条线索并进,它们的结构相对简单的多,一条线索,发展下去,人物不多,故事单一。这似乎让读者感觉到,人物活动的单调,人生的灰色色调。
  比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你可以说,它讴歌人类勇于抗争的不服输的精神,但是,辽阔的大海、小渔村、贫穷的渔民、简单的几个人物形象,仍然缺乏明快的基调。
  这与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宏大场面,形成强烈的反差,咱们的人物活动,热闹非凡,不管是《红楼梦》中热闹的大观园,还是《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在气势上,在人物的丰富色调上,咱们的作品都让人喜爱。
  外国文学作品的大背景与人物的单一的活动上,又形成了反差,似乎比例不协调,帽子太大,而人却很小,头重脚轻。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战争与和平》,气势磅礴、结构宏大复杂、布局严整有序。
  当然,中外文学的不同,源于文化的差异。当咱们中国的老年人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时,西方的一对老夫妻可能是每天坐在街道边上,看着人来人往,来打发孤独和寂寞。因为在他们,子女长大了,全都会独立出去,各过各的生活。
  所以,不能抱怨诺贝尔奖姗姗来迟,因为文化上的差异,人家要理解你作品中的文化背景,是要花时间的。
其他文献
[摘 要]鲁迅的为数不多的旧诗,利用中国古典诗歌的律诗、绝句等形式,抒写了自己曲折幽深的内心世界,对社会和人生进行了批判和讽刺,“嬉笑怒骂皆成诗”,是“旧瓶装新酒”的典范,在旧诗的古老形式和崭新的思想内容的结合上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对于人们认识一个血肉丰满、至情至性的鲁迅具有极大的价值。  [关键词]鲁迅;旧诗;形式;内容;统一  “文学史上的拓荒者,往往有筚路蓝缕之功,却难以建造华屋。鲁迅则不然,
期刊
他站在日暮黄昏的阴影里,面前是宽阔的长路,他将手插进口袋,眼上系着长长的绸带。他关掉其余感官,只余双耳倾听着,这是他每天都要做的练习。  这时,一切声音骤然静止,他听到有人的声音传来,柔软清明,他抬起头,准确地找到了声音传来的方向,那是这所学校的广播室。  半天,他停下脚步,干脆坐了下来,彻底闭上了眼睛。  他开始拒绝所有的声音,只听这人的声音像涓涓细流般在他耳边流淌,一直流进他的心中。  01 
期刊
一、我不会欠你  商羽在幽清谷中避世独居,逗弄花草虫鱼,训饲山间野兽,不停地用灵力滋养水滴……水灵一族延续后嗣的唯一方法,却从未成功过。  习惯了不知今夕何夕,她从未想过还能见到……人!  那日她走出水榭,却见跨水而建的曲桥根基上挂着一抹青色人影,衣袂、头发皆浸泡水中,随水流浅浅晃动。幽清谷两岸多是峭壁悬崖,一般人绝难误入,这人当是顺流而下途经此处,恰巧被她的桥基拦截。  水流脉脉,这人迟早会继续
期刊
近几年,新闻评论在各媒体日渐兴旺,报纸已不满足于言论专栏,而不断涌现言论专版,形式也更为多样,新闻评论已成为各媒体的重要需要,看重新闻评论是时代的要求,是世界的潮流,新闻评论也形成了自己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下面仅从七个方面探讨它的创新特色:  一、“新闻化”特色  新闻性是所有新闻体裁的共同特点,这是由新闻媒介的性质决定的。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进入新世纪,由于新闻观念的发展变化,由于通讯技术的
期刊
时光在男孩的生命中已经走过了25个春秋,然而同时也因为男孩侵蚀您25个年岁。淡褪了您的容颜,消逝了您的乌发,然而您仍然不在乎这一切。为了谁?您在佛前苦苦哀求的几千几万遍;为了谁?您在佛前虔诚地磕破您的额头;为了谁?您将自己滚烫的鲜血输入了新生;为了谁?您戒荤吃素付出了自己的整个身体。都是为了谁?  依稀记得您所讲的一切。当那个娃呱呱坠地时,您笑得是那样的开心,虽然年轻的容颜已透露出疲惫的无奈,因为
期刊
楔子  谈相宁再次见到辛茵茵那张脸,是在未婚妻家中的一本女性杂志上。  未婚妻家在装修,桌角处需要垫个东西,他随手拎起桌上那本书,扯开的那一面,便是辛茵茵的照片。  时隔数年,他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  是把几位三十岁以下的年轻女性放在一起做的专题报道,都是所谓的成功女性:公司CEO、金牌编剧、投资人、高级翻译等。辛茵茵那张脸在里面尤为突出,她明眸皓齿,笑得明艳又温婉。  每个女性下面的采访稿中,都
期刊
冰心是“五四”以来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同时也是第一个有影响的儿童文学家。冰心的创作风格,使她在“五四”以来灿烂的文学星河中,成为一颗独放异彩的星星。茅盾说:“在所有‘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最最属于她自己。……在这一点上,我们觉得她的散文的价值比小说高。”①她的个性和艺术特色更集中地体现在散文创作上。而在丰饶多彩的散文作品中,她为儿童所写的那些篇章格外显得绚丽多彩。  探讨冰心儿童散文的特
期刊
最后的一声蝉鸣,不知不觉地淹没在阵阵爽惬的秋风中,消失匿迹了。取而代之的便是各种精灵蛊惑的秋虫,隐在它的世界里,专心倾情地弹奏着它的“曼陀林”了。忙碌的紫燕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携儿带女早早翔在了南下的旅程之中。昔日热闹的天地似乎突然间安静了许多,留给了原本就属于它们的喜鹊、麻雀等生于斯、眠于斯的留鸟们,独守着秋日,从金黄渐到银白。  秋日,经过了整整的一个炎夏,开始变得懒散自私起来,不断收敛着自
期刊
当原始海洋里的有机质经过复杂而美妙的结合,最终诞生出一个体形微小而活力四射的原始微生物时,那是地球生物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神来之笔哩,一个光彩夺目美轮美奂的奇迹……尽管没有听觉、视觉的感受器,面前是一个黑暗如墨汁的静寂无比的混沌世界,但苍天作证,大地作证,孕育生命的大海作证,你活出了鲜活生命的一分光彩。这种无言的敬慕与由衷的祝愿便是对生命尊重的一分庄重的表达,一分大音唏声的喝彩。  动物从单细胞如草
期刊
楔子  上海五点的清晨,空气中有薄荷般的清凉味道。  在这里度过一整个昼夜颠倒的夏日,于最后一晚从噩梦中惊醒后,程书玫再无法入睡。脊背和额间还蒙着层细薄冷汗,风从窗外飘进来,白绸帘布外天空泛着仿佛令人窒息般的靛蓝色微光。她抱着膝,左手紧握右手,是一个缠绕且密不可分的姿势。  在梦镜里出现过无数次。伴随着刮肉噬心的痛。  结束上部剧本的撰写,程书玫暂时放弃了写作,梦魇随着她每日五杯咖啡的摄取量日渐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