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脑超声在脑室周围回声增强对提示脑白质软化的临床应用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li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颅脑超声在脑室周围回声增强对提示脑白质软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6例经颅脑超声诊断脑室周围回声增强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脑室周围强回声情况进行分级,判断所有患儿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脑室周围回声强度分为:I度56例,II度21例,III度9例;并进行临床治疗,经颅脑超声监测脑室周围增强回声区域,在7天内消退40例,8~14d消退者23例,15~28d内消退15例, 28d后检测,有8例患儿脑室周围强回声未消退,强回声区呈局限化,且有小囊腔情况出现,经MRI确诊为脑室旁白质软化。结论:经颅脑超声检查对新生儿脑室情况能清晰反映,可清楚显示脑室周围回声情况及增强区域、回声增强持续时间等情况,对脑白质损伤情况进行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脑白质软化;脑室周围强回声;颅脑超声
  近年来,随着医学不断发展,高危妊娠、早产儿不断增高,使低体重儿的生存率提高,但是早产儿的颅内病变发生率逐年上升,成为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在早产儿脑损伤中,脑白质损伤发生率最高,是最具有特征的脑损伤类型。在新生儿出现脑白质损伤早期,患儿无明显特异性,症状不明显,因此,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对判断病情,对提早检出脑白质损伤,是及早进行治疗的关键[2]。目前,对脑室周围回声增强情况与出现脑白质损伤尚无确切定论,因此,本组研究采取措施,对两者关系进行分析,将超声诊断脑白质损伤的临床价值进行判断。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6例经颅脑超声诊断的脑室周围回声增强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男性49例,女性37例,其中早产儿47例,足月儿39例;单胎妊娠82例,双胎妊娠4例。出生时轻度窒息41例,中度窒息18例,重度窒息12例,无窒息15例。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脑发育不全者及其他脏器畸形患儿,与本组研究不配合者。
  1.2仪器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公司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5MHz经颅超声探头)。
  1.3方法
  选择合适患儿,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选择经颅超声探头,将探头频率设置为5.0MHz,先从前囟做矢状面、冠状面扫描,依次对额叶层面及侧脑室前角层面、第三脑室层面与侧脑室层面、枕叶层面进行扫描观察,主要对脑室周围强回声区的回声大小、强度及形态等作详细了解。出生后72h 实施初次超声检查,随后分别在7d、8~14d、 15~27d、28d后进行超声检查,分别对患儿的超声情况进行观察。
  1.4判断标准
  对脑室周围强回声进行判断,其标准为:I度:脑室周围白质回声明显强于周围回声,但是自然减低,界限不清晰,与周围组织呈自然融合状,回声较脉络丛正常回声低;II度:脑室周围白质的回声情况明显高于I度,且与脉络丛正常回声一致,其范围在侧脑室前角外上方的对称性倒三角区;III度:脑室周围白质的强回声明显较脉络丛的正常回声高,主要位于侧脑室前角外上方,范围在对称性倒三角区。
  2. 结果
  脑室周围回声强度分为:I度56例,II度21例,III度9例;出现室管膜下出血21例,12例为侧脑室轻中度扩张,11例为脑室内轻度出血;4例为脑实质内出血。
  脑室周围增强回声区,在7d内消退40例,8~14d消退者23例,15~28d内消退15例,28d后,有8例患儿脑室周围强回声未消退,在强回声区呈局限化,且有小囊腔情况出现,经MRI确诊为脑室旁白质软化。见图1、图2。
  3. 讨论
  临床观察发现,新生儿出现脑室周围增强回声原因较多,主要包括早期脑水肿,正常生理现象以及脑白质软化等。足月儿在早期出现脑水肿,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主要症状,对其进行超声检查后,其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实质局限性、弥漫性回声增强,且脑沟回的界限欠清晰、数量减少,或者消失,脑侧室为裂隙状、脑室变窄,脑室边界模糊,前角消失[3]。这类回声增强区域,在发展后,会形成弥漫性脑实质回声,且脑实质结构模糊,甚至可能有脑动脉波动减弱 [4]。同时,脑室周围增强回声可能为早产儿分娩后的正常生理表现,因早产生儿在出生后,对在短期出现脑组织中水分比例较多情况,经头颅超声检查后,可显示脑旁白质回声明显较脉络丛回声高,回声表现为无明显边界的均匀回声,回声为淡薄状[5]。新生儿脑白质软化,可使脑室周围回声增强呈进行性发展,表现为回声增强期及正常期、囊腔形成期,在新生儿出生1周左右为回声增强期,脑室周围回声增强情况无明显特异性,极易被临床忽视,导致患儿错过最佳治疗时间[6]。有学者研究显示[7],在出生后28周左右,是脑白质软化高峰发作期。大部分患儿为局限性、弥漫性脑室旁回声增强,也有患儿可出现囊腔形成,部分患儿脑室周围未出现明显变化[8]。因此经颅脑超声检查能有效监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情况。
  本组研究中,71例患儿存在出生窒息史,经颅脑超声检测后,显示有21例存在脑室周围弥漫性回声增强,侧脑室节段性显示模糊,侧脑室前角消失,有10例患儿有脑沟脑回模糊,脑组织结构欠清晰,临床主要考虑为脑水肿,经MRI检查后确诊为脑水肿,及时予以治疗;经27d后,脑室周围增强回声有减退,脑组织的异常情况主要为14d消退。若10d后脑室周围回声未明显改善,则可能为神经不可逆性坏死,可发展为脑萎缩或脑白质软化。本组有8例患儿在28d后回声未消退,出现小囊腔变化,患儿表现为不随意运动、肌张力异常、共济失调、吞咽障碍及视力、听力障碍,经临床确诊为脑白质软化。脑室周围强回声长期未消退,可反映出脑白质损伤情况。
  综合上述,超声在脑白质损伤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与MRI联合诊断,可以有效提高检出率,降低误诊率。确保患儿能够早期确诊,及时予以治疗,对提高脑白质软化患儿早期检出率,降低患儿死亡率具有重要价值[9]。新生儿颅脑超声在新生儿脑白质损伤中是较为实用的检查方法,有助于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估,动态监测病情变化,是新生儿出生后首选的脑白质损伤检查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佳,袁红梅,李红等.颅脑超声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12):1236-1238.
  [2] 陈海燕,陈敬国,陆俊秀等.脑白质病变早产儿神经节苷脂治疗前后颅脑超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6):589-590.
  [3] 潘莹莹,赵萍,曾兰芳等.超声与核磁共振在诊断新生儿胼胝体发育不全中的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5(21):3053-3054.
  [4] 刘海涛.30例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颅脑超声随访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6):958-960.
  [5] 陆俊秀,陈敬国,孙文韬等.颅脑超声对新生儿脑白质损伤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循证医学,2012,12(4):230-235.
  [6] 杨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方法的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2):228-231.
  [7] 何丽,任庆云,刘斋等.MRI 表现正常的脑发育迟缓儿童的脑白质 DTI 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51(6):987-990,1068.
  [8] 赵慧敏,刘庆功,刘彩丽等.头颅超声在新生儿头颅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4,18(17):93-93,95.
  [9] 朱峰.彩色多普勒头颅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头颅疾病诊断的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14,25(33):127-12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前预防使用抗生素对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以2013年5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208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4名。对照组术前不给予抗生素,实验组术前0.5h给予头孢呋辛1.5g溶于5%葡萄糖250 ml,两组术后用药相同。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体温情况、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产褥等)、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甲级愈合99例(9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产科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产科2012年~2014年共20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研究组施行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不进行镇痛干预。比较两组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产后出血量及转剖宫产率;两组新生儿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动脉氧饱和度及肌张力评分。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对卵巢早衰患者实施连续2~4年的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2014年7月,共计100例卵巢早衰患者在我院进行临床治疗,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西医激素疗法,治疗时间为2~4年,对照组患者使用中医疗法,治疗时间为1~3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临床可行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34例选择阴道分娩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34例正常再次阴道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的成功率、产程时间、婴儿APORG评分、分娩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中转剖宫产率等。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成功率为6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2%,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诊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安慰剂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72例(72.0%)显效,26例(2
期刊
摘要:目的: 对比与分析二次剖宫产术中采取腹壁横切口和纵切口的利弊,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并分析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妇80例,分别分为对照组(横切口)与观察组(纵切口),观察两组盆腹腔粘连、胎儿娩出的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盆腔粘连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胎儿娩出时间与总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妇盆腹腔粘连率也明显低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临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行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妇的临床分娩方式。结果: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新生儿体重均低于剖宫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后再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应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而定,除满足医学指征外,有剖宫产史的产妇不宜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与对策。方法:通过对本院发生的130例护理不良事件从分类、原因、职称、年限、时间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前3位是:给药错误、跌倒、输液外渗;发生原因第一位是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低年资、低职称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比例高;中午、中班、夜班时段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比例高共56.9%。结论:强化制度及流程的落实,加强高危时段的监控,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护士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吗啡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新的应用组合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子宫切除术病人分成三组:A组、术中硬膜外单纯推注吗啡2mg,B组、硬膜外推注吗啡2mg,术毕接静脉镇痛泵,C组、硬膜外推注生理盐水,术毕接静脉镇痛泵,比较三组术后的镇痛效果。结果:B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术中硬膜外推注吗啡能使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人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满意,静脉镇痛泵的使用能使术后镇痛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年轻剖宫产术产妇的不良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干预的体会。方法:将年轻剖宫产产妇分成两组,分析其心理特点,分别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心理变化和对分娩的影响。结果:两组在SAS、VAS、SSD、术后镇痛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评分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①观察组:产妇入院后,护士先了解产妇的孕史、病情,个人和家庭的一般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