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的学习,尤其是文言文的翻译困扰着广大的学生,文言文的教学也令教师们感到压力很大。本文主要从学习文言文的现状入手,提出“端正态度,注重积累;树立信心,迎难而上;掌握技巧,坚持不懈”的学习原则,并对学生实际的文言文翻译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高中阶段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为原则,总结出“找主干,定语序,扩内容,明重点,再完善”的答题思路,举出大量例句并附解析,让大家在学习中有的放矢,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翻译水平。(鉴于水平有限,篇幅有限,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态度;信心;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19
中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难点,而文言文的翻译又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难点。高考中文言文翻译的分值已经上升到了10分,然而,不少学生抱怨文言文就像英语一样,是一门“外语”,甚至比英语还难学、难读、难懂、难翻译,尤其是翻译经常得分很低,甚至得不到分,要不是高考考它,真想放弃,想说爱它真不容易。
其实,学生这样的抱怨并非毫无道理。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文言文还算是母语,可是在当下社会,很难有学习文言文的环境,几乎没有人在与人交往时张嘴闭嘴“之乎者也”了。不常用,不知道怎么用,不知道有没有用,导致了学习文言文眼下的困境。尤其在文言文翻译的时候,经常古今混淆,误解了古人的意思。
我们认为中学阶段的文言文其实还属于比较浅易的文言文,并不是太难学,学生在学习时应该“端正态度,注重积累;树立信心,迎难而上;掌握技巧,坚持不懈”。
要想做好文言文的翻译,我们认为首先要端正态度,摒弃目光短浅的功利主义思想。学习文言文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取古人之智慧,成今人之生活”,其在指导我们人生的意义上,远不是“功利”可以相比的。
要想取古人之智慧,首先要正确地理解古人的意思。在文言文翻译中,理解是翻译的基础。我们做题时,切忌掉以轻心,似懂非懂就开始翻译,如果连原文的意思都没弄清楚,句子中词语的含义,句子的结构都理解有误,自然就无法准确地翻译了。
如: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译文】怨恨心中想做的事尚未完成,如果在耻辱中离开人世,我的文章著述便不能表明于后世。
译文中把“恨”“鄙陋”都译错了。上古汉语中,“恨”是“遗憾”的意思,“鄙陋”是“卑贱无知”的意思,“没世”等于说“过完一辈子”,“鄙陋没世”等于说“默默无闻一辈子”。较准确的译法应该是“遗憾的是个人的心愿还没有实现,默默无闻一辈子,因而文章著述不能流传于后世”。
对古文的原意有了正确的理解,还需要用现代汉语正确地把它译出来,也就是说,译文的用词造句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如: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史记·鸿门宴》)
原文“毫毛不敢有所近”是“秋毫无犯”的意思,有人把它译成“秋毫不敢沾染”,这就不妥当。因为现代汉语里,“沾染”是带贬义的,只有接触坏事物才说“沾染”,“秋毫”在这里是不能说沾染的。由于词语搭配不当,自然就影响对原文意思的表达。
现在高考试题中的文言文多为人物传记,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理解句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其实,文言文翻译并没有那么可怕,“古文是弹簧,你软它就强”,所以我们遇到文言文时不要绕着走,而是要树立信心,迎难而上。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技巧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体上说,在读文言文,做文言文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树立文言意识。另外,在平时文言文翻译做题和教学中,我们强调中学阶段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为原则,总结出“找主干,定语序,扩内容,明重点,再完善”的答题思路,对于一般的要求翻译的句子来说,能使我们学生迅速地打开思路,提高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在高考试卷中,文言文翻译是在第二卷中的,而文言文是在第一卷中,这就是我们某些考生在做翻译题时忽视了与文本的联系,不仅翻译效率低下,而且会经常出错。
下面给出几个翻译古代汉语句子的示例和练习,来总结一下具体的方法技巧。
1. 示例:学不可以已。(学习不可以停止。)
练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2. 示例: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练习: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3. 示例:为击破沛公军。(替我打败沛公军队。)
练习: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史记·项羽本纪》)
以上句子的翻译分别运用了对译、移动、补足等方法。
练习参考答案及说明:
①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常规,不因为有尧而存在,不因为有桀而灭亡。
(这一句应该一个词一个词地对译成现代汉语。)
②我欺骗谁了?欺骗天了吗?
(“吾谁欺”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翻译成现代文要把“谁”放到动词后。)
③项王说:“壮士!赐给他卮酒。”就给他一斗卮酒。
(“则与斗卮酒”省略了双宾语中指人的宾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该补出来。)
我们相信大家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多一些自觉意识,多一些方法意识,多一些积累意识,多一些文言意识,勤加诵读,找到语感,勤加练习,掌握技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那么文言文的能力将有较大地提高,尤其在文言文的翻译方面,定会有不少收获。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讲方法,重过程,明主体,提效率,由简及烦,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 725000)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态度;信心;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19
中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难点,而文言文的翻译又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难点。高考中文言文翻译的分值已经上升到了10分,然而,不少学生抱怨文言文就像英语一样,是一门“外语”,甚至比英语还难学、难读、难懂、难翻译,尤其是翻译经常得分很低,甚至得不到分,要不是高考考它,真想放弃,想说爱它真不容易。
其实,学生这样的抱怨并非毫无道理。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文言文还算是母语,可是在当下社会,很难有学习文言文的环境,几乎没有人在与人交往时张嘴闭嘴“之乎者也”了。不常用,不知道怎么用,不知道有没有用,导致了学习文言文眼下的困境。尤其在文言文翻译的时候,经常古今混淆,误解了古人的意思。
我们认为中学阶段的文言文其实还属于比较浅易的文言文,并不是太难学,学生在学习时应该“端正态度,注重积累;树立信心,迎难而上;掌握技巧,坚持不懈”。
要想做好文言文的翻译,我们认为首先要端正态度,摒弃目光短浅的功利主义思想。学习文言文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取古人之智慧,成今人之生活”,其在指导我们人生的意义上,远不是“功利”可以相比的。
要想取古人之智慧,首先要正确地理解古人的意思。在文言文翻译中,理解是翻译的基础。我们做题时,切忌掉以轻心,似懂非懂就开始翻译,如果连原文的意思都没弄清楚,句子中词语的含义,句子的结构都理解有误,自然就无法准确地翻译了。
如: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译文】怨恨心中想做的事尚未完成,如果在耻辱中离开人世,我的文章著述便不能表明于后世。
译文中把“恨”“鄙陋”都译错了。上古汉语中,“恨”是“遗憾”的意思,“鄙陋”是“卑贱无知”的意思,“没世”等于说“过完一辈子”,“鄙陋没世”等于说“默默无闻一辈子”。较准确的译法应该是“遗憾的是个人的心愿还没有实现,默默无闻一辈子,因而文章著述不能流传于后世”。
对古文的原意有了正确的理解,还需要用现代汉语正确地把它译出来,也就是说,译文的用词造句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如: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史记·鸿门宴》)
原文“毫毛不敢有所近”是“秋毫无犯”的意思,有人把它译成“秋毫不敢沾染”,这就不妥当。因为现代汉语里,“沾染”是带贬义的,只有接触坏事物才说“沾染”,“秋毫”在这里是不能说沾染的。由于词语搭配不当,自然就影响对原文意思的表达。
现在高考试题中的文言文多为人物传记,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理解句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其实,文言文翻译并没有那么可怕,“古文是弹簧,你软它就强”,所以我们遇到文言文时不要绕着走,而是要树立信心,迎难而上。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技巧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体上说,在读文言文,做文言文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树立文言意识。另外,在平时文言文翻译做题和教学中,我们强调中学阶段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为原则,总结出“找主干,定语序,扩内容,明重点,再完善”的答题思路,对于一般的要求翻译的句子来说,能使我们学生迅速地打开思路,提高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在高考试卷中,文言文翻译是在第二卷中的,而文言文是在第一卷中,这就是我们某些考生在做翻译题时忽视了与文本的联系,不仅翻译效率低下,而且会经常出错。
下面给出几个翻译古代汉语句子的示例和练习,来总结一下具体的方法技巧。
1. 示例:学不可以已。(学习不可以停止。)
练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2. 示例: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练习: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3. 示例:为击破沛公军。(替我打败沛公军队。)
练习: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史记·项羽本纪》)
以上句子的翻译分别运用了对译、移动、补足等方法。
练习参考答案及说明:
①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常规,不因为有尧而存在,不因为有桀而灭亡。
(这一句应该一个词一个词地对译成现代汉语。)
②我欺骗谁了?欺骗天了吗?
(“吾谁欺”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翻译成现代文要把“谁”放到动词后。)
③项王说:“壮士!赐给他卮酒。”就给他一斗卮酒。
(“则与斗卮酒”省略了双宾语中指人的宾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该补出来。)
我们相信大家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多一些自觉意识,多一些方法意识,多一些积累意识,多一些文言意识,勤加诵读,找到语感,勤加练习,掌握技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那么文言文的能力将有较大地提高,尤其在文言文的翻译方面,定会有不少收获。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讲方法,重过程,明主体,提效率,由简及烦,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 7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