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盨·遂国·燧人氏解读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mi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缘起与解题
  
  2002年10月21日,《北京晚报》上刊发一篇报道,介绍北京保利艺术馆收藏并展出的一件西周青铜器□公盨及其铭文98字。
  我据刊发的铭文拓片,作了全文隶定解读,并亲赴保利艺术馆以观其庐山真面目。据介绍,这件□公盨是2002年春天保利艺术馆的专家在海外文物市场上偶然发现的,然后将其带回北京审鉴真伪,确认真品后购买。
  在对其进行鉴定后,我相信李学勤、马承源等青铜器专家鉴定为真品是可信的。其铭文又一次证明禹、大禹治水、夏朝是信史,证明中国历史文献相关记载渊源有自。特别是作器者乃遂国国君,意义犹为重大。对其深入研究,必然对重新认识与改写三皇五帝史、重建中国史学框架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弥补《史记》的不足。
  
  二、我对□公盨铭文的隶定解读
  
  □公盨铭文为:
  天命禹敷土,堕山,川,方,往征,降民,监德自,作配飨民,成父母,生我王。
  作臣厥唯德,民好明德,颜在天下,用厥邵好,益至懿德康,亡不,老友宁明,齐好祀,无心,好德婚遘,亦唯协天,用考神,复用录,永御于宁。□公盨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
  其铭文通释则为:
  天命禹布土堙塞洪水,堕高填卑,疏通河道,于是/刊木立表划定九州方域,道路往返通达,民众自山陵降徙平川,巡视察验实勘明真情以定决策之德政自此开启,/使民酒食丰足而礼祀天地,禹成为民之再生父母,再生我身之王。/为臣首务须洗面涤心行仁德之政,民众心仪喜爱光明正大之德,由是中正行天下,用明德昭示民心,而获益天下,至于/温良圣善美,德畜民心而康泰,泯灭不美情志,老幼(友借为幼)皆心宁性明,/敬天法祖循五常(父母兄弟子纲常)而齐心崇尚,无丑恶心,用明德婚媾,与天道融合,以敬享祖先神灵护佑,再以/符祓除灾害凶魔,天下永御于康宁安定。□公盨曰:/民恪守此道德,勿忘此教诲!
  
  三、□公盨陈列铭文隶定质疑
  
  □公盨展柜上方是铭文拓片及释文,释文如下:
  天命禹敷土随山川
  差地设征降民监德自
  作配享民成父母生我王
  作臣厥贵唯德民好明德
  顾在天下用厥绍好益至
  懿德康亡不懋孝友明
  经齐好祀无废心好德婚
  媾亦唯协天用考神复
  用祓禄永御于氓□公盨曰
  民唯克用兹德亡侮
  我对照铭文,及我对金文的了解,认为总体上隶定基本把握了拓本原义,但仍有明显的失误。
  我认为□公盨展出铭文隶定本的主要错讹如下:
  1.“差地设征”本为“方往征”。
  


  铭文第二行首字是“”,不是“差”。这个字为双手执表木状,即“刊木”为木桩木槎再插立为表木,作为方划定区域的标记,即“行山木”之“”,是“刊”的古文;字形又像由的省文“来”与下方的“双手相持”合文,也可写作“”,义为刊定、勘定、定、治理。所谓“差”即是“佐”,两值不等为“差”,铭文中此字无“左”,而是左右双手等价,隶作“差”乃错。凡是甫、博、、、陈、素、表、、、索等字所从的“十”、“”、“”皆是这个表木。所谓“地”字明明是个“方”字,查《金文编》第614页《史方鼎》、《录伯簋》、《番生簋》、《召》等与□公盨“方”字写法完全相同,《甲骨文编》也作如是形。“方”字易与“荷”、“”字相混。虽然现代汉语“地方”连文,但“地”与“方”不能通假,且“地”是“土”“也”合文,与“方”不合。“方”下一字作“往”,此字左边上“止”下“土”,作“”,金文中“用为往”,且右边一人双足行走状,应是象形朝目的地行走,即古文“往”,或作“”。此字与“设”不相干,既无“言”又无“殳”。“征”字无误。“方往征”义为“行山木”“划定九州方域”,“通九道”,道路往返通达。“差地设征”义为“根据各地土地条件的不同规定各自的贡赋”(见2002年10月21日《北京晚报》报道),这可能是据《禹贡》、《史记·夏本纪》有这类叙述而臆测□公盨铭文所致。
  2.“作臣厥贵唯德”本为“作臣厥唯德”。
  铭文中“”字左为人首下水流象形,右为一人躬身形,合为“”,又作“”、“”,义为以水洗脸去除前昧,比喻要洗心革面,三省自身。此字与“贵”字字形字义殊异。将“”解为“贵”,就失去了要统治者首先以身作则的原义。“作臣厥唯德”义为“为臣首务须洗面涤心行仁德之政”。
  3.“顾在天下”原本应为“颜在天下”。
  此“颜”字上方为“页”即人面,下方为“彦”字。《金文编》1468颜字是此“颜”异文。“顾”不作此形,“顾”首要者在于要有“户”与“”,但“颜”字无“户”与“”。“顾在天下”义为“顾念天下”。“颜在天下”义为以中正行天下。“颜”此处不作“容颜”解,而作“中正”解,《说文》“眉目之间也”,即“道书所谓上丹田,相家所谓中正、印堂”。“颜在天下”即《帝系德·帝喾》所称的“执中而获天下”,其义甚明,不作“顾念天下”解。“颜在天下”也就是行天道,行明德,以“中正”、“中庸”、“执中”治天下。
  4.“用厥绍好”本为“用厥邵好”。
  铭文中此字左“召”右“阝”,并无“”旁,金文中“邵”用作“昭”,不与“绍”通假,“邵”为“昭示”,“绍”为“介绍”“相继”。“用厥邵好”,义为“用明德昭示民心。”
  5.“孝友明”本为“老友宁明”,借为“老幼宁明”。
  “孝”字从“子”,但铭文中此字无“子”,有“匕”,是“老”无疑。“宁”字铭文作上“心与于”,下为“皿”,本“宁”字异文,安宁之“宁”。修身养性贵在“宁”,安宁为“静身静心静意”,然后才能“明心见性”。而“”义为诡与妄言侈言,与“明德”相悖,怎么可以设想老幼都去玩阴谋诡计妄言骗人呢?又怎么可以此而孝敬长者睦邻友人呢?这不是“明”而是“暗”。所以将“宁”隶为“”,于字形字义于情于理均不符。
  6.“无废心”本为“无心”。
  该字左为“酉”着地,或为“鬼”头的“”,右为“鬼”字,合文作“”。金文中有大量该族族徽,本是魁隗氏的族分支,在《金文编》附录上字128收录有36例,并参见该书字1527~1534诸鬼字,《三代吉金文存》中收录多件,《一九五○年春殷墟发掘报告》河南安阳四盘磨商末筮卦符七八七六七六曰魁、七五七六六曰隗,即可知此字为“”,因“鬼”头傩面可怖,借为“丑”,此句义为“无恶心”。“废”字字形与“”无相同之处。
  7.“复用祓禄”本为“复用录”。
  可作祓除之“祓”,但“录”此处不作“禄”而作“”。义为以符祓除凶魔灾害,与上句“用考神”对举,上句义为“用祭祀祖先神灵以求护佑”,此句为“再用符祓除凶邪恶魔”。而“祓禄”义为“福禄”,故不当作“复用福禄”解。
  8.“永御于氓”本为“永御于宁”。
  铭文中无“氓”字。此宁作上“心”下“皿”,与“老友宁明”之“宁”为繁简字,作“安宁”解。“永御于宁”义为“天下永御于康宁安定。”
  9.“亡侮”本为“亡诲”。
  


  铭文中此字为“言”“每”合文,显然是教诲之“诲”,“亡诲”义为“不要忘记教诲”。“侮”是欺侮伤害,与“诲”义相去甚远。“诲”与“侮”不可以通假。□公盨作该铭文,是立族训,教导族人遵循先人帝舜及帝禹开创的“监德”、“明德”垂训,君民共勉以“恪守此德”,不要忘记这些祖训—“教诲”。因此“亡诲”是最后的结语。
  铭文中的“益至懿德康”的“至”是个残字,隶为“至”上下文义可通,可从。
  
  四、□公盨作器者问题
  
  □公盨的作器者□公盨应是周武王所封虞舜的后裔妫满。《史记·周本纪》:“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帝舜之后于陈。”《正义》引《括地志》注称:“帝舜后遏父(王案:又名阏父)为周武王陶正,武王赖其器用,封其子妫满于陈,都宛丘之侧。”《左传·襄□公盨二十五年》子产也叙述了这段史事。《左传·昭□公盨八年》又载:“胡□公盨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其为妫姓正宗。《路史·国名纪丁》:“陈,妫满之封。”
  胡□公盨满受封到陈(河南淮阳宛丘故陈国),却为什么称为“□公盨”呢?这是进一步研究的起点。
  查帝舜族谱,则知虞舜嫡子商均,商均之子虞思,虞思生箕伯,箕伯生直柄,直柄生虞遂。虞思之后遏父(阏父)之子为妫满胡□公盨。
  禹封商均于虞城,地在今河南虞城,“夏代犹封虞思”(《史记·索隐》)。《世本》宋衷注称“殷汤封遂于陈”,虞遂的一支嫡裔封于遂国,在今山东宁阳县西北,后为齐国所灭(何光岳《东夷源流史》第290页)。封在河南淮阳宛丘之陈的虞遂,也称遂国,因为亲商,被周武王所灭,另封虞遂裔孙妫满于陈。缘是之故,妫满袭称遂□公盨,另字作“□公盨”。若此,则与遂通,国即遂国。
  有专家认为“这件是西周中期国的某一代国君□公盨所做的青铜礼器”,作器约于2900年前,这是不可能的。综观□公盨铭文,以“明德”“监德”为主,尚是明君,而西周中期的□公盨却已是昏君。由于陈胡□公盨夫人大姬无子,因祈祷而得子,所以愈加相信巫觋及鬼神歌舞,《汉书·匡衡传》:“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结果“民俗化之,五世至幽□公盨,当厉王时,政衰,大夫淫荒,所为无度”,《诗经·陈风十章》记此淫风昏德,“明德”不存,“监德”已亡。直至后来陈灵□公盨和大夫孔宁、仪行父终日与夏姬通奸淫乱,以致招来杀身亡国之祸。因此,只有受封开国的胡□公盨满有资格称作□公盨,有资格立此族训。某些专家可能是对“生我王”一语发生了误解,以为“王”是“胡□公盨满”,“我”是作器者。实则“我”是被禹拯救的民众,“王”是禹。
  


  五、□公盨作器年代
  
  若如此,这件的铸造应是在胡□公盨满受封后,我想应是在当年,这一年应是□公盨元前1116年,也即武王伐纣灭商的当年。《史记·周本纪》、《史记·秦本纪》明载秦灭周于秦庄襄王元年,即□公盨元前249年,《集解》皇甫谧:“周凡三十七王,八百六十七年。”□公盨元前249+867=□公盨元前111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称□公盨元前1046年为西周元年,如果可靠的话,那么□公盨至迟是在□公盨元前1046年铸造的。
  
  六、□公盨出世的意义
  
  □公盨出世耐人寻味,其器的价值在于铭文内容与作器者族谱系的绵远。
  □公盨铭文与《尚书》、《皋陶谟》、《禹贡》、《大戴礼记·五帝德·帝系》、《史记·五帝本纪》、《史记·夏本纪》、《山海经·海内经》、《淮南子》等文献史籍相比较,其在文辞用语上很一致,甚至有的用语相同,证明中国文献有书写传承,古时应确有“五典”。
  例如铭:“天命禹敷土,堕山,川”,“方,往征,降民”,《皋陶谟》作:“敕天之命”;《尚书》作:“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禹平水土”;《皋陶谟》作:“随山刊木”,“浚畎浍距川”;《五帝德》作:“使禹敷土”;《夏本纪》作:“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行山 木……浚畎浍致”;《禹贡》作:“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海内经》作:“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例如铭:“成父母,生我王。”《五帝德》作:帝禹“为神主,为民父母”;《夏本纪》作:“禹为山川神主”,“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为山川神主”。
  又例如铭“明德”,《五帝本纪》作“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等等。
  这种传承的一致性,如以铭为坐标,那么比《史记》记载早了约1000年,比孔子传《五帝德》早了约600年。
  “监德”、“明德”、“宁明”等等道德观念和以中正颜德治天下、敬天法祖等“以德治国”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此观之,《道德经》提出的“道”“德”宇宙观、社会观、人生观,是先贤天人合一“亦唯协天”的集大成与理论概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三生万物,负阴而抱阳,冲和以为美”的思想,“中正”、“执中”的思想,便是“协天明德”,便是“天人合一”;而“监德”始自“人法地”,始自实际调查研究,始自仰观俯察,始自关心百姓切身利益需要;宁明通神至懿是德道归一。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现实意义。
  
  七、风姓遂国的始祖问题
  
  “”字道出一个中国万年史乘的天机,李学勤先生以其为“遂”切中了要害,而此“遂”从火,也就是“燧”,与燧、遂、是燧人氏之“燧”的繁简字与异文书写。
  《金文编·附录下》收录风姓族徽8例,风作“”即“凡”字形,俱在或的右侧,其中《簋》、《番生簋》、《毛□公盨鼎》上中有一个“H”符,这是“凡”的简形。这些的外面有一个方形,代表“国”,也就是“风姓遂国”专用字。这个“遂国”与“”合在一起用,“”是遂人氏的婚族兹氏“”或“玄”治理的专字,“”就是立表木的“陈”地。这个“”也就是番,也称为木,“东”就是木,所以遂古文又写作“”,在《金文编》卷二收录7例。
  因此陈宝(陈仓)、陈留、陈(淮阳)的“陈”均是燧人氏及其传人立木的都邑。伏羲氏、女娲氏、大庭氏、朱襄氏、中央氏等传了1260年(《遁甲开山图》),这与他们的遗址河南舞(舞即午即皋即不)阳贾湖文化传续了1200年相合(距今9000~7800年,经树轮校正)。从陕西的豳到今河南的遂平,今河北的遂城,今湖北的鄱阳湖,今西藏的古代吐番等,都是燧人氏聚族而居并建国的地方。凡从大□和小 □ 的,都是这种地方。在《三代吉金文存》中收录2例,《金文编》卷二收录3例,又在《商周金文录遗》中收录“不”1例,这一例对揭开“”的本义具有决定性意义。
  这件称为《召尊》的拓片共有3例,其文曰:
  唯九月在炎, 甲,许(午)伯懋父见召伯,马黄发,用皋不,召多用追于炎不。伯懋父友召,万年永光,用作团宫彝。
  铭文说许伯懋父和他的友邻召伯打猎,召伯用隼鹰“皋”(不)。在炎地召伯用皋追捕猎物,就是。这种鸟《中华大字典》不条注称:1.鸟从上向下来,从一,一即是天;2.夫不,鸟名,也,或作,又名其、小鸠、鸠,幽州人称为,扬州与梁宋间称为 。这就揭开一个千古疑谜:是鸟,也就是《山海经》讲的钦大鹗,也就是河西走廊的合黎山上的三青鸟:大、少、青鸟,又名鸟、鸱鸟,燧人氏这一支首先在青海湟水称皇,建都于“乐都”,始王天下,因称“”。
  从字形上看,风的“”,是一只昂头鸣叫的敛翅降落的大鸟,《簋》、《番生簋》、《钟》上的风,这种意象很清楚。这种鸟称为鸟或洛鸟。双并飞就是兹鸟,作“”或“”,或作“不”,从“火”从“□”“日”,表示火德,鸟右侧手中拿的是木杖、丫璋等,是表示燧人兹氏钻木取火并规范天地的。
  


  既然为鸟,我们就可以此查其根源。《山海经·西山经》说钦居于昆仑山,《庄子·大宗师篇》称他为堪坏,“袭昆仑”,钦死后返祖为大鹗,状如雕,黑纹白首赤喙,与鸠为一类。在陕西华县发现仰韶文化时代的陶鹗尊,即此鸟大鹗。又东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50里有百坯山。又东在今河南荥阳县西北汜水镇名上或大山,其上有城皋旧城。又东在今河南浚县东二里有大山,又叫黎山(此名应是袭合黎山)。然后北行磁山,东达泰岱、淮海。燧人氏太少阳夷风夷播为百夷百越百濮,只风姓就分六大支系:、、、、凰、夙,另有兀、几、凡、雨(雷雨部)、穹诸氏等。由此中华第一姓分化出今中华民族百家姓。史称燧人伏羲始名禽兽山川百物,即是确立图腾命族姓命氏支的原则。开天辟地自燧人兹氏始。继之者华胥氏、雷泽氏(方雷氏)、盘瓠氏、伏羲氏、女娲氏……创造了同血缘同地域同祖同文化基因的万年中华文明。风姓的确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诞生。
  待到东迁秦岭北陈仓,再东而豫西高地都舞阳、遂平和山东泰沂山地,在距今7800~7400年之间大洪水时向南散布于淮水、睢水、汝水、涡水,创青莲岗风族文化;向北沿太行山进磁山,创磁山风族文化,北进今河北遂城;在大地湾—甘南—川藏创风族巴蜀古羌戎文化;在湖南创风族黔阳文化;在扬州、太湖、河姆渡、徽州、歙县创风族河姆渡良渚文化,等等。
  《召尊》中说的“在炎”,应是今山东的郯城一带。而“不”就是今江苏的邳城、邳县、古邳,其北是峄城,也就是“皋”聚集之地,所以“不”从炎作“”或从日,正与燧人氏又称燧国相合。炎为红,所以“”用绛色帛绣族旗徽于旗背面。“团宫”也就是立木的地方,或亦是“”。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称:轩辕“代神农氏,是为黄帝”。《易经·系辞》称:“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绎史》卷三引《帝王世纪》:“燧人氏没,疱牺氏代之继天而王。”《太古河图代姓纪》:“伏羲氏燧人氏子也,因风而生,故风姓。”《史记·补三皇本纪》:“女娲氏亦风姓。”《庄子·缮性》:“及燧人、伏戏始为天下。”《尚书大传》:“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遂人以火纪,太阳也。”这些历史文献告诉我们,燧人氏为风姓之始。
  至此,我们可以说,初始的遂国是燧人氏这个氏族建立的,他们是三皇五帝之首,是中华民族的总根源。
  由□公盨引发的遂国溯源,说明中国史乘上讲的氏族,文明开辟与传承,不是向壁杜撰,而是渊源有自。
  
其他文献
49美丽的哈尔滨冰灯 49 beautiful Harbin ice lantern
期刊
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届微光刻技术交流会暨微光刻分技术委员会年会于2017年10月25—28日在嘉兴市召开,会议由嘉兴科民电子设备技术有限公司承办。来自
一个由30多位文物界、勘探界专家组成的“中国古代火药原料科学考察探险队”日前结束在四川绵阳江油市老君山的考察。专家们宣布,他们发现了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火药原料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瑞雪飘飞传喜讯 ,三羊开泰迎新春。 2 0 0 2年 1 2月 3 0日 ,贵州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大会在贵阳市隆重举行。我院杜永文教授的专著《英语语法分析全书》荣获一
“何期泪洒江南雨,犹为斯民哭健儿。”2000年9月21日16时30分,李德忠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从此无锡地区社科理论战线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战士,我们失去了一位可敬可亲的老朋友。在隆重
洞庭湖的千亩荷花荡非常有名,特别是那里盛产的湘莲更是莲中珍品。每到夏天荷花盛开的季节,那里就真正成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神仙洞府。 Dongting Lake a
期刊
中国未来研究会学术年会 ( 2 0 0 2 )暨新世纪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优秀学术成果颁奖交流大会于2 0 0 2年 7月在大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未来研究会、《未来与发展》杂志社、中
为了实现宽带无线通信,提出了一种支持可变参数的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码(QC-LDPC)编码器结构,在保证很高的吞吐率的前提下实现了在线可编程。该编码器采用类CPU结构,设计专
先进文化面临的时代特征与科学定性杨恩芳 (1 - 1 )…………………………………………………………………………………………………………高校——先进文化的建设和传播基地